2021年一隊來自阿爾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Ulster)和奧斯陸大學(University of Oslo)的科學研究團隊發表了一份對全球冰流狀態的評估報告,結果發現在過去短短的二十年,已有54,000億噸的冰消失 (即平均每年2,700億噸),這些消失的冰有四份一是來自冰川融化,而且全球各條冰川均在變薄和消退。(Zemp et al., 2017; Amos, 2021)

考察紐西蘭塔斯曼冰川

今年有機會去到紐西蘭最高山峰 Mount Cook 與 Mount Sefton (圖1) 所形成的全國最大冰川 Tasman Glacier (塔斯曼冰川,圖2) 實地考察,了解冰川融化的情況,行程包括乘直昇機直接登陸塔斯曼冰川,乘快艇考察塔斯曼湖 (圖3),了解冰山融化速度 (圖4) 和湖水面積的擴張等。根據當地的資料顯示,現時塔斯曼冰川正在以每年400-800米的高速後退(融化),形成巨大的塔斯曼湖 Tasman Lake。

圖1 Mount Cook 與 Mount Sefton 山脈。來源:作者自拍

圖1 Mount Cook 與 Mount Sefton 山脈。來源:作者自拍

圖2 直昇機登陸塔斯曼冰川,來源:作者自拍

圖3 塔斯曼湖不斷擴大,來源:作者自拍

圖3 塔斯曼湖不斷擴大,來源:作者自拍

圖4 冰山正在融化,來源:作者自拍

圖4 冰山正在融化,來源:作者自拍

塔斯曼湖的擴張速度

過去幾十年,塔斯曼冰川不斷融化,塔斯曼湖變得愈來愈大,圖5比較1990年及2007年的塔斯曼湖面積,圖中上圖是1990年12月30日的照片,灰色部份印有Tasman Glacier字樣的就是當年的塔斯曼冰川情況,末端藍色部份是當年的塔斯最湖,面積細小。但隨著全球暖化加劇,冰川不斷融化後退,至2007年12月6日塔斯曼湖(Tasman Lake)的面積差不多增加了三倍,長度達7公里 (圖5的下圖)。至今年2022年初,湖面進一步擴大,冰川繼續融化後退。

圖5 比較1990及2007年的塔斯曼湖面積。來源:NIWA (2007)

圖5 比較1990及2007年的塔斯曼湖面積。來源:NIWA (2007)

衛星監察冰川融化

冰雪資料中心NSDIC (nd) 提供 1992 - 2017 年的全球冰川衛星資料 GLIMS,可在Google Earth Engine使用,圖6和圖7是利用GLIMS監察Mount Cook周邊的冰川 (深藍色部份)及塔斯曼冰川的後退情況,大家有興趣可自行編程監察。

圖6 Mount Cook 周邊的冰川

圖6 Mount Cook 周邊的冰川

圖7 塔斯曼冰川

圖7 塔斯曼冰川

NASA Earth Data Viewer

大家亦可以在NASA 提供的Earth Data Viewer 觀察GLIMS的冰川數據,圖8是有關塔斯曼冰川的三次量度數據,紅色線表示觀察的編號,分別為1978年的296431,2000年的772142,及2009年的97299;分別量得冰川面積為95.21629,85.66415和87.70273平方公里 (km2)。

圖8 塔斯曼冰川的三次量度數據

圖8 塔斯曼冰川的三次量度數據

參考

Amos, J. (2021) 氣候變化:全球冰川融化速度加快,BBC,4月30日。https://www.bbc.com/ukchina/trad/56946292 

NIWA. (2007). New Zealand Glaciers Shrinking. November 18。https://earthobservatory.nasa.gov/images/8434/retreat-of-the-tasman-glacier

NSDIC (nd) GLIMS: Global Land Ice Measurements From Space - Current,https://developers.google.com/earth-engine/datasets/catalog/GLIMS_current

Zemp, M., Huss, M., Thibert, E., Eckert, N., McNabb, R., Huber, J., Barandun, M., Machguth, H., Nussbaumer, S. U., Gärtner-Roer, I., Thomson, L., Paul, F., Maussion, F., Kutuzov, S., & Cogley, J. G. (2019). Global glacier mass changes and their contributions to sea-level rise from 1961 to 2016. Nature, 568(7752), 382-386.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19-1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