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蹄與查理的對決 - 奠邊府的霞飛(中)
3月30日晚間,越盟發動了新一輪大規模攻勢,其重點是針對D1、2、3陣地與E1、2、4,主攻部隊是312、316大團,而這兩個大團還得到308大團的54、102團的加強,同時308師剩餘單位還會對H7和C5陣地發動佯攻,其他部隊的火炮、防空炮也會加強用於壓制和攔阻增援。
在時間進入31日之前,D1、2和E1就在越盟人潮中淪陷,而剩餘陣地也岌岌可危,主營區的法軍卻難以應對 - 砲兵支援在越盟火炮壓制下損失慘重,空軍在此夜幕中難以發揮效果,這種時候只能再度派出戰車了。康蒂負責防守E4和蜂窩山(Honeycomb Hill,位於E4北方),埃特林根和斯摩棱斯克號控制住E2和E4陣地之間的空隙以免遭到滲透;而藍排則在主營區南端的朱諾(Junon)對E2與E2東南方向的禿山(Bald Hill)之敵進行壓制射擊,而如果D3陣地淪陷導致越盟得以穿過整個多米尼克防區威脅主營區,藍排也可以做為最後防線。整個晚上法軍戰車在各陣地之間提供機動火力支援,遭受多次命中但沒有嚴重損傷,不過車組不是毫髮無傷 - 康蒂的一名車組因主砲液力復進筒故障而被後衝的主炮打中骨折,故障是源自機械損耗,這些霞飛在頻繁的戰鬥中平均累計超過1500次開火,是整個火炮系統更換前理論允許發射次數的兩倍之多,當然奠邊府沒有更換的條件,車組只能繼續忍受日漸增加的故障。
雖然這些攻勢進展順利,但最為關鍵的是E2高地。這處高地是奠邊府主營區東南部防區最外圍的,離指揮部不到一公里。防禦此處的法軍有2個連(加強一個排)的守軍不僅得到無後座力炮、機槍與迫砲的加強,還以鋼筋混凝土強化了山頂的一座古老的鎮公所的地下室作為指揮所,各陣地之間也都挖掘了戰壕相連彼此與指揮所。而越盟動用3個營向E1陣地發動了攻勢。
第一梯隊的2個營經過一天激戰後將山腳山腰的法軍陣地逐步摧毀將殘餘法軍逼到山頂,隨後第3個營也被投入。雖然越盟最後也在時間剛邁入31日時成功在法軍陣地撕開破口深入,但法軍其餘陣地的增援也陸續抵達了,雖然為了避免過度削弱自身陣地防禦,這些增援規模都不大且投入相當分散,但累積下來依舊是不容小覷的數量。此刻深入的越盟由於戰線的交錯而難以得到火炮的支援,自身也缺乏重武器伴隨支援,佔據地利的法軍得以通過炮擊的持續壓制將越盟的組織打亂,許多官兵在砲擊威脅下不得不分散隱蔽在剛佔領的法軍遺棄掩體中。
眼看時機到來,法軍決定不等天亮,在31日0300過後出動半個連的傘兵與2輛戰車,在高地法軍支援下對防線缺口發動反衝擊 - 比阿特麗絲和加布里埃爾的淪陷表明法軍的反擊不能拖延太久,否則會給予敵軍鞏固陣地補充火力和兵力的寶貴時間。很快的防線缺口被封閉,那些付出慘重代價後突入法軍陣地的越盟頓時失去退路,而越盟也嘗試出動1個連繼續打開破口,然而該連無法突破有戰車支援的法軍火力封鎖。最終在31日0430時,越盟3個殘破不堪的營放棄了對缺口的攻勢。而得到戰車與後續更多增援步兵支援的法軍沒打算收手,他們連續發動多次反衝擊,最後在1130時將越盟完全驅逐出陣地。
3月31日清晨,航崗法軍出動了第3外籍軍團步兵團3營在全部3輛戰車支援下嘗試再度打通和主營區的聯繫。然而他們在同一地點遇到同一敵人,也就是越盟57團的2個營,數量有著優勢的越盟在火箭筒與無後座力炮支援下挾其地利向法軍發動了鉗形攻勢,其中紐馬克號遭到命中後失去動力,攻勢也毫無進展。最後法軍在付出65人死傷的代價後在空襲與炮擊支援下脫離接觸,所幸紐馬克號得以被隨行戰車拖回。這是航崗守軍最後一次打通封鎖的嘗試。
主營區的戰況仍然激烈。E2的穩定還不夠,越盟仍然控制許多關鍵高地,反擊勢在必行。這一次法軍將動用2個戰車排以及三個傘兵營,同時對E、D1、C1發起反撲。當反攻在31日1330打響後,雖然付出重大損失後法軍勉強將戰線推上高地,但源源不絕的越盟援兵將戰鬥打成消耗戰,而法軍這邊卻已經沒有可以投入的預備隊了。最後法軍在傍晚認輸撤出了C1、D1高地,僅E高地奪回。
而越盟態勢也沒因此轉向防守,第一次對E2高地進攻的失敗沒有動搖越盟,儘管主攻的174團損失較大,但鑒於先前攻勢已經對法軍陣地工事與障礙造成巨大破壞,越盟很快決定讓174團殘部補充給102團再度發起進攻。不過102團本身在寮國戰鬥後承受的損失尚未得到補充且相當數量的兵力正在奠邊府西面無法立即調回,因此兩個團合計能參與主攻的力量僅有4個連又一個排。
雖然越盟攻勢倉促,但法軍也存在疲勞與陣地破壞程度較大的問題,因此儘管在火力封鎖下越盟進攻並不順利,然而法軍又一次被迫收縮到山頂。危急時刻紅排的斯摩稜斯克和埃特林根以及其他陣地抽掉的少量增援在午夜抵達,斯摩稜斯克被命中6次而埃特林根也被命中2次,但兩車仍勇猛衝入越盟隊形將其打散。其它部隊也穩住陣腳將越盟衝擊打退。當北越攻勢趨緩後彈藥耗盡的紅排撤出補給,留下巴澤耶和米盧斯鞏固陣地,不幸的是疲憊的法軍沒有注意到仍有少量意志堅定的越盟在嘗試依靠夜色掩護靠近戰車。
0300-0400左右,越盟火箭筒小組向巴澤耶和米盧斯成功發起近距離攻擊,米盧斯受到重創,全體車組負傷,但車輛仍可運作並在杜奧蒙特掩護下後撤;巴澤耶就沒那麼幸運了,1-2發火箭彈命中左側裝甲,另一發則命中發動機並導致起火,車輛傷勢過重無法修復,只能被用做靜態掩體。
傘降進入奠邊府的法軍傘兵,4月初時由於熟練傘兵耗盡,法軍不得不讓大量未受訓練人員在傘降速成班簡短培訓後即送入奠邊府,讓奠邊府成為許多人的第一次與最後一次傘降。
4月1日晚間2200時,越盟36團84營對機場跑道西北方向僅有一個由外籍軍人與泰族人組成的連防禦的H7陣地發起攻勢,同時H6陣地也遭到越盟1個連佯攻。在高效的火力準備將大量法軍陣地癱瘓後,越盟依靠數量優勢逐步掃蕩剩餘陣地將法軍往山頂擠壓。
黎明時,法軍再一次嘗試對H陣地群發起反擊增援受到攻擊的陣地,這一次投入了藍排。雖然藍排在E2高地之戰中僅有杜奧蒙特號完好,但由於米盧斯成功被修復,加上連長座車康蒂的加入,讓藍排勉強恢復到完整數量。然而,法軍步兵已經被榨乾了,他們只能出動第5越南傘兵營1連的兩個排,在路上H7高地守軍與他們會合並告知H7淪陷的噩耗,但一個排加入了他們。
救援部隊首先抵達H6,在整整2個連和3輛戰車的守軍面前越盟進攻的連很快放棄了攻勢。當救援部隊轉往真正的攻勢重點H7後,這裡的越盟同樣被突然湧出的鋼鐵巨獸震懾而退入,然而儘管增援的法軍發現山頂還有殘餘力量在堅持抵抗,但僅剩13人,而法軍救援部隊也不過只有80人。這又意味著一個老問題,在守軍被打殘後法軍即便又一次擊退攻勢也抽調不出人力接手防區,最後H7被放棄。
航崗守軍也沒閒著,在以砲火支援南部陣地的同時,他們的戰車也在4月2日多次出動清剿越盟57團越來越逼近的戰壕,並執行淡水補給的護送任務。這過程中有兩輛戰車被火砲擊傷,但可修復。
而在奪取H7高地後,H6高地也終於完全被孤立在機場北方。然而這個陣地太過重要了,這裡是機場跑道最北端唯一的法軍陣地,雖然此刻機場早已在越盟火炮封鎖下完全無法起降,但仍是關鍵的空投場;而一旦H6淪陷,越盟就能把高射火炮佈署在此進一步威脅嘗試空投的運輸機和收集空投物資的法軍。毫不意外的,越盟165團很快在4月3日晚間發起進攻。H6守軍有一部分是H7殘軍,另一部分先前看著H7高地淪陷而法軍卻毫無辦法,因此軍心十分不穩定,甚至一部分逃兵為了投降而剪開了鐵絲網,這些缺口自然也被越盟利用了。
對空射擊中的越盟12.7毫米機槍。
主營區的法軍眼看H6狀態迅速惡化,不得不出動當前唯一一支可用預備隊 - 第8殖民地傘兵營4連,以及紅排的戰車前往穩定局勢。紅排的戰車沒有選擇直接插入戰場,而是明智的利用機場跑道與自身機動性優勢迅速衝刺到H6高地最前方側翼 - 也就是進攻的越盟後路,隨後向著暴露於較為平坦開闊的越盟肆意輸出火力。後方突遭打擊,而前進指揮所又很倒楣地遭到法軍迫擊砲直接命中後,越盟很快陷入混亂並在半小時內放棄了攻勢。
遺憾的是,紅排無法利用這大好局勢徹底切斷越盟後路而法軍也無法發起追擊,因為法軍戰車和步兵都沒有全天候作戰能力,其夜間作戰仰賴友軍的照明彈支援。先前提供協助的是C-47,然而此刻大批運輸機正在空中等待將第一傘降輕步兵團2營主力的309人空投支援到奠邊府,此一行動因H6高地的交火而停滯了數小時,但在H6高地剛穩定下來時空投正好在第2傘兵機動團團長朗格萊的壓力下開始進行,原本負責投放照明彈的C-47擔心照明彈會將空中與地面集結中的傘兵暴露給越盟而暫時停止了投放。然而,H6高地的穩定也讓空投出乎意料地順利,運輸機無損失而空投部隊僅有2死10傷。
4月3日晚間H6之戰態勢圖
和其它所有戰鬥一樣,越盟不會屈服於一次失敗的進攻,他們只會總結經驗教訓改進攻擊模式並集結更充裕的力量,H6高地的爭奪戰也是如此。僅僅經歷24小時的平靜後的4月4日晚間8點,越盟先是以105毫米榴彈砲同時對H1、5、6高地發起密集砲擊,在砲擊掩護下165團全部三個營同時從北、西、東三個方向滲透到離障礙最短距離內才發起衝刺。H6高地守軍低於100人,很顯然要保住此處仍然有增援的必要。
增援之路非常不順利,越盟依靠人數優勢在維持對H6攻勢的同時還能分出不少人力滲透到南面阻滯法軍預備隊反撲,因此第一支增援的混成連無法穩定局勢。4月5日凌晨一點,由康蒂和埃特林根與第8殖民地傘兵營3連組成的第二支救援部隊在離高地尚有270米距離時就開始遭到攻擊,遠程砲擊與前出到H6陣地西南角的迫擊炮也成功將3連主力壓制在開闊的機場跑道上,迫使大部分人依託排水溝隱蔽。戰車同樣不好受,越盟吸取教訓帶來的大量反戰車火箭甚至提前佈放了地雷,而步兵也無法跟進協助掃蕩,康蒂不幸壓上了地雷而癱瘓,埃特林根也遭到火箭彈命中,所幸只有一名車組負傷,車輛尚可運作。
尚能作戰時的康蒂號
埃特林根隨後繼續支援步兵壓制越盟倉促建成的陣地,一部份部隊成功突入H6高地進行增援,但數量仍然太少,法軍不得不繼續拼湊預備隊,甚至冒險從東部高地群守軍也抽調人力調去支援H6。激烈的戰事一直進行到早上8點之後才以越盟退去告終。
雖然關鍵的H6和E2保住了,但越盟這一輪攻勢不僅讓法軍再一次丟失大量外圍陣地,還導致部隊的損失極為嚴重,特別是步兵與砲兵,雖然他們不像戰車是可以通過空投補給的,但空投的效率正因為防區的壓縮而在越盟高射火炮威脅下迅速降低。當然戰車部隊也不好受,雖然不可恢復損失不像火炮或步兵那樣嚴重,但各車或多或少被擊穿過,加上零件的消耗。到了1954年4月4日,一度只剩2輛霞飛處於可正常運作狀態。且只有米盧斯號還稱得上狀況良好,其他戰車無論是否具備完整機動能力都飽受砲管過度磨損以及後座緩衝設備嚴重故障等缺陷
除此之外,雖然戰車本身失能的很少,但車組贏弱的肉身顯然不若鋼鐵之軀強悍,法軍空投人員補給的一大對象就是不斷耗損的車組;然而和所有資源一樣,補充速度總是難以跟上殘酷戰爭的消耗,比如在4月23/24日晚間法軍剛空投4名車組,然而26日就有3名車組傷亡,29日被105毫米炮直接命中的杜奧蒙特號,其中一人就是24日跳傘的補充車組之一,為此一部分有戰車駕駛經驗的步兵也被補充到車組。
同時即便戰車仍可保持運作且車組能夠補充,戰力的下降也是不可避免的,出擊強度極高且反覆承受打擊的戰車機械狀態與裝甲完整度都在下降卻完全無法補充或大修,而惡劣的機械狀態結合對地形和配合都不夠熟悉的補充車組,都惡化戰車部隊至關重要的衝擊能力,原本可以被突破的防禦會因為車組的猶豫而錯失戰機,這點甚至連越盟也察覺到了。
通過便橋沖向戰場的法軍戰車與步兵。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此後幾天越盟也需要時間讓蒙受較大損失的進攻部隊修整補充,不過戰車仍頻繁活動於各戰場,因為越盟仍在不斷深入法軍鬆散而破碎的防線。戰車需要護送補給隊支援那些遭到孤立的陣地,或協助那些正在逐漸被越盟戰壕孤立的陣地主動出擊清剿敵軍填平戰壕。
法軍情況絕望,不過越盟也消耗了大量彈藥,熟練老兵的犧牲與新兵的補充也導致部隊戰力受到影響。為了減少士兵與彈藥的損耗越盟決定在新一輪攻勢中以緩慢但更加穩健的戰壕延伸慢慢分割法軍陣地,並持續壓縮法軍空投場減低空投效能。其中308大團88和36團分頭從H1南北兩端滲透,312大團從跑道東面往西延伸將其攔腰截斷,165團收緊對H6高地的封鎖。
這可以說正中法軍軟肋。由於神出鬼沒的越盟砲兵難以有效摧毀,法軍砲兵不得不消耗大量砲彈在暫時性的反砲擊壓制任務,而此時由於空投困難導致砲彈的儲備大減卻又難以補充,高地的丟失又大幅影響法軍火炮前觀,因此法軍已經難以靠砲擊壓制越盟戰壕延伸,可動戰車與步兵預備隊的稀缺又導致難以對數量龐大的越軍展開足夠頻繁的威力偵查。沒有了砲擊與裝甲反擊的威脅,越盟的目標實現只是時間與毅力的問題,而越盟兩者兼具。
密林固然讓越盟火炮佈署和補給難度陡增,但卻給予極佳掩護效果;法軍砲兵數量、口徑、彈藥儲備、指揮引導體系都在越盟之上,但只因為法軍在明越盟在暗,法軍反而總是被越盟火炮
壓著打。
4月11日時,法軍2個排在對H1西北部的越盟戰壕進行掃蕩作戰的時候,遭到從早已淪陷的H7衝出的兩個越盟步兵連側翼襲擊,並被壓制在一處戰壕內。法軍趕緊出動預備隊和藍排組織一次解圍戰並成功將其解救出來,不過米盧斯遭到火箭筒擊中,所幸沒有大礙 - 然而其火炮後座系統終於不堪重負在隔日徹底報廢了。正好踩雷的康蒂無法修復到恢復行動能力,但其火炮仍可用,所以法軍花了幾天時間完成火炮的移植。
4月中旬,H6陣地狀態迅速惡化,越盟的戰壕已經完全將其孤立,在機場跑道也延伸出足夠龐大的體系能夠更有效地阻斷任何突圍支援的嘗試,甚至在跑道西面中段上的H1高地也被孤立了,光是南邊就有整整3條平行戰壕;而這些戰壕網路不僅複雜,甚至部分得到了鋼板(拆自機場跑道)、沙袋、鐵絲網與雷區的強化,其中一部分地雷是無法被探測的塑料外殼地雷。法軍第8殖民傘兵營在12日深夜發動過一次襲擊,藉此掩護了一支補給隊抵達H6,但隔日天亮後埃特林根和杜奧蒙特在巡邏時發現越盟僅用一個晚上又挖出三條新戰壕,一條直接延伸到H1,兩條則正在往跑道的方向延伸。
奠邊府法軍的戰壕,這些狹窄的戰壕往往就是雙方流血廝殺的地方。
13日日出時,紅排戰車在支援巡邏隊時注意到H2和H1之間已經被3條平行的越盟戰壕阻隔,另有一條戰壕已經幾乎從橫穿整個機場跑道東西兩面,接近東面的排水溝 - 這條排水溝是法軍穿越開闊的機場跑道時唯一可提供隱蔽的通道。法軍當即出動第8殖民地傘兵營1連,在紅排支援下穿過排水溝試圖趕在越盟以更多戰壕和部隊將跑道鞏固為陣地前肅清。
這種嘗試在越盟已經移動到D1、2等陣地的火炮威脅面前損失不輕,法軍付出不小的損失才衝入戰壕。此時時機確實不錯,剛打通的戰壕太過狹窄僅能允許越盟209連在這裡佈署一個排防守,該排在法軍攻勢下不堪重負,甚至連長也被擊斃,最後戰壕為法軍控制。心有不甘的越盟立即調度周邊部隊不斷發起反攻,法軍則在戰車與砲火支援下屢屢將其打退。然而,杜奧蒙特在支援時遭到火箭筒命中失去機動能力,為了保住戰車,法軍不得不指派米盧斯將其拖走;而沒有了戰車支援,好不容易控制住戰壕的法軍也無力應對越來越多的越盟反擊部隊,最後不得不將戰壕[還]給對手。
當日深夜時,法軍動用兩個連試圖一次性打通H1和H6之間的封鎖,他們花費整整4個半小時,直到14日0600時才抵達H6 - 然後悲哀的發現越盟在他們突破後又重新[接管]並修復戰壕工事,現在疲憊的法軍解圍部隊成為被封鎖的一方,還要嘗試從H6一路往南打破封鎖回到主營區。
為了支援解圍部隊的解圍戰,法軍只能再增派兩個連從南面陣地發起攻勢,結果攻勢很快受阻,法軍除了繼續加碼投入所剩無幾的預備力量外似乎別無選擇。很快的第2外籍步兵團的一個連在藍排2輛戰車支援下於0700時出發,但攻勢在0745時受阻於跑道方向的戰壕。
眼看步兵遲遲無法跟進,為了掩護從H6往南突圍的友軍左翼,兩輛戰車被迫在沒有任何步兵伴隨掩護的條件下獨自衝上跑道向越軍戰壕施壓。毫不意外的,兩車成為越軍火力關照對象,掃蕩第一道戰壕時法軍戰車手發現難以單靠火炮與同軸機槍壓制住分散於戰壕各處的火力與火箭筒,車長不得不冒險探出砲塔頂部操作車頂機槍加入壓制;然而杜奧蒙特在這過程中被一枚火箭彈命中機槍座附近,車長生還但陷入昏迷。
戰車對付大量分散靈活反戰車小組時較為被動的問題日後也出現在車臣,隨後催生出知名的BMPT戰車支援車,這種裝甲車不僅配備更適合對付輕目標的機砲與榴彈發射器,還有著比戰車更大的觀察監控視角與專業職能去專門應對步兵。而西方整體而言則傾向強化戰車與步兵戰鬥車的防禦、態勢感知能力與遙控武器站。
0815時,車長失能的杜奧蒙特在增援的埃特林根抵達後撤離。僅僅15分鐘後米盧斯車長也受傷,選擇撤離。大約在0845時,一枚近炸砲彈揚起的煙塵遮蔽了埃特林根本就狹窄有限的視野,一名越盟火箭筒射手把握住時機從側面命中了砲塔,車組一死一重傷,所幸車輛可修復並在更換人員後恢復戰力。雖然就結論而言掩護解圍部隊解圍的行動取得成功,但解圍這一嘗試卻談不上成功,無論機場跑道或H1、6之間的越盟戰壕都屹立且隨著時間不斷擴張,每一次補給的難度與損失都在隨時間增加。
眼看H6高地已經是死地,機場跑道上的越盟戰壕體系根本無法被永久清除,法軍也沒有人力繼續打通聯繫,H6守軍就是沒被絕對數量火力優勢的越盟淹沒也會因飢渴而倒下,最後H6還是被法軍主動放棄了。放棄很糟,更糟糕的是法軍也沒辦法把人撤出,17日深夜主營區的2個連發動第一次旨在打通聯繫的攻勢,但受阻於戰壕帶;隨後第二輪攻勢直接加碼到4個連和2輛戰車,但在艱難突破幾道戰壕後仍止步於陣地外圍,且寶貴的部隊再一次暴露於越盟炮火下而損失慘重。最後突破沒有成功,H6守軍被授權自行決定投降或突圍。
事實上,奠邊府的法軍士氣與意志力並不低(但部分外籍兵與當地輔助兵士氣水平不穩),面對如此絕望的局勢H6守軍仍決定突圍,一名重傷人員自願留下來斷後。更為幸運的是法軍主營區的打通作戰雖然沒有成功但也將H6與主營區之間維持封鎖的越盟注意力全吸引到主營區方向上了,也因此他們被來自背後看起來不能做什麼的少量殘敵打了個措手不及。然而在突破後法軍不能掃蕩而是只能立即通過開闊的跑道往最近的法軍陣地H2衝刺,全程暴露在沒被消滅且反應過來越盟封鎖部隊面前,相當數量的H6高地守軍在這一過程中倒下。
下一個目標自然是H1陣地,和H6一樣該陣地飽受砲擊破壞,並遭到越盟延伸的戰壕孤立。雖然法軍在4月16日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從H2挖掘了一條聯絡壕到H1,然而越盟很快意識到該戰壕的存在,並又挖掘了一條戰壕將其在離H1約100碼距離上攔腰切斷,至此法軍幾乎失去對H1補給的能力。
4月20日至22日時,越盟先是以20發105榴彈砲對早已被越盟戰壕圍困的H1高地進行短促壓制,然後周邊包圍的越盟做出進攻態勢,但沒有真正出手,這只是為了增加法軍的疲勞擾亂他們的判斷。直到4月23日0230時,越盟才終於發動攻勢。攻勢發動前越盟早已在此前的滲透中祕密剪開外圍鐵絲網,但盡可能保持原樣,避免法軍修復或將火力提前對準缺口 - 法軍不是沒意識到這點,但他們做不了什麼,越盟戰壕已經挖得太近(甚至一部分僅有6步之遙)不允許法軍離開工事檢查和修復外圍障礙;同時越盟進攻部隊規模不大(但仍遠比守軍多),卻將幾乎整個營的部隊用於應對法軍的增援與反衝擊,同時進攻部隊也將在控制陣地後立即佈署重武器強化應對反衝擊的能力。
如此充裕的準備帶來的效果很明顯,越盟僅僅消耗了13發105毫米炮彈,但由於此前的砲擊已經對法軍陣地、障礙與地雷造成足夠大的破壞,加上延伸至最前方的戰壕充分減少越盟步兵需要衝刺的距離,因此越盟進攻後很快便從突破口衝進去,法軍陣地上的守軍幾乎沒有反應時間且支援火炮也完全無法發揮。法軍陣地很快陸續淪陷。但這只是開始,越盟很清楚剛控制陣地的時候也是他們最脆弱的時候。不過越盟佔領H1高地後仍以機槍持續胡亂射擊,讓法軍誤以為H1只是通訊中斷但仍在抵抗,最後是逃離的少量守軍和一支原計畫護送補給到H1陣地的第1外籍傘兵團的1個連會合才將陣地淪陷的消息傳遞到指揮部。
這種戰術的核心思想很類似一戰時期勃魯希洛夫攻勢的做法,而這俄國的成功又催生出德國的突擊隊(Stoßtrupp)或義大利的阿爾帝提突擊隊(Arditi)以及各國其他專業突破精兵,這些專職突破的精銳部隊雖然呈現方式略有差異,但最成功的做法就是先通過砲擊軟化敵軍陣地的同時掩護大幅強化火力的菁英步兵緩慢通過滲透或戰壕的掩護盡可能拉近接近敵軍陣地縮短衝刺距離,在開戰前集中盡可能多的火炮,進行盡可能精密的炮擊規劃,但僅進行短促砲擊暫時壓制敵軍陣地,隨後精銳步兵趁敵軍倖存守軍尚未從掩體回到防守區域前迅速突破並深入分割敵軍導致混亂。
這一戰術的最大問題在於血肉之軀的人體太過無力,即使是這些精挑細選的菁英也無法背負大量彈藥物資在受大量砲擊破壞的戰場上日行百里還維持足夠士氣與戰力,而火炮則更難保持跟進,突破部隊 -鞏固部隊 - 支援力量三者難以保持協調;而對方也有更多時間調度預備隊重組防線,疲憊卻又脫離砲兵支援的精銳部隊就很難撼動這些後方防線了,甚至那怕打下殘存獨立的火力點都有困難。這是機械化部隊發展的初衷 - 它們有足夠速度與機動性持續深入對方戰線,並擁有足夠火力、裝甲與持續作戰能力達成掃清殘存威脅避免對方重組態勢。當然,機械化部隊也可以利用這些要素反過來對抗敵軍機械化部隊的突破。
然而在奠邊府,法軍很難做到,無論是戰車還是預備隊都嚴重不足,這導致法軍預備力量的投入總是因為要判斷局勢而顯得太慢;同時越盟也沒有過度深入的必要,時間資源都站在他們那邊,只需將這些陣地逐一孤立並攻克後鞏固,這導致法軍預備隊如果無法在陣地淪陷前抵達就無法保住陣地,因為他們同樣缺乏力量重新趕跑站穩腳跟的越盟,甚至更多時候只要陣地那怕勉強守到預備隊增援抵達,只要陣地已經遭到過大破壞且損失過多人力,重新鞏固並調度力量補充守軍同樣會被認為不值得。
標準的突擊隊形象,大量的手榴彈、短卡賓槍和近戰武器都是為了迅速壓倒戰壕內敵人而配置,而越盟同樣為突破尖兵大量配置衝鋒槍和手榴彈。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