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語典故》撿角與等路
以前有一個無厘頭的廣告,叫大家將飲料空盒「剪角」來抽獎,而將「剪角」唸成台語的「撿角」,並編成流行的Hip-Hop曲風。
而「撿角」在台語的原義是指一個人「沒有用」、「沒有希望」、「沒效」甚至「無藥可救」的意思,通常的用法如「這個囝仔撿角了」,意思是說「這個小孩不學好,沒救了!」。
現代人可能不易了解「撿角」一詞的來由為何?因為「撿角」是往日農業社會中的一個用詞,農夫在春耕時「巡田」,彎著腰在水田中的秧苗旁用手摸啊摸,檢查田中是否有東西不利水稻的生長,如果摸到石塊,台語稱為「石角」,就撿起來丟到旁邊,這個動作就叫作「撿角」。因為這種「石角」是妨礙農耕的廢物,因此引申而言,就稱被社會放棄,形同廢物的人為「撿角」。與空盒的「剪角」可是大大的不同。
另一個台語的常用語「等路」,指的是「禮物」,尤其是指到他人家中作客時所攜帶的禮物。我一直以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經向老爸請益,才知道在從前的農業社會,到別的村莊拜訪親友時,親友家的小朋會都會很興奮的跑到村莊外的道路,等候客人的到來,以便引導客人到主人家,順便幫忙提提行李什麼的。當客人到達時,看到這麼群「等」在「路」邊小朋友這麼熱情可愛,就會拿一些糕餅糖果之類的分給他們。也就是說,台灣傳統社會有這種要帶點東西分給「等路」的小朋友的習俗。久而久之,「等路」就變成了到他人家做客時所帶「禮物」的代名詞。
所以我們在準備「等路」拜訪朋友時,一定不能忘了要準備給小朋友的「等路」,因為「等路」這個詞就是因為客氣有禮的小朋友而發生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