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手指買書群組推的書,想說難得母校跟出版社合作出版翻譯書,捧個場買個一本,閱讀體驗其實比想像中的好,很流暢的看完二戰期間灣生的戰爭經驗,也看見一部分日本人對這場戰役的想法,一個高等教育學生的觀點。

剛看完阿共打來怎麼辦,但其實對戰爭還是沒那麼有想法,覺得那是近百年前的事,應該塵封在歷史長河中。然而近日烏俄邊境一觸即發的狀態,和惡鄰居左岸嘴砲維尼的威脅揮之不去,戰爭想想可能也沒真的那麼遠。

學生時代遇上戰爭,躲空襲到動員入伍當學生兵,那是鮮有的經驗。對比起柯旗化的回憶,作為灣生,和一般臺灣人的印象,特別是柯南竹北,當然有所不同。國族認同和戰爭宣傳,也有顯著的差異。

前半段的篇幅集中在動員後到戰爭結束前的經驗。學徒兵遇上關東軍,多的是文化隔閡以及各種階級差異。對關東軍、接收的國民黨軍團的壞印象,夾著對戰爭的不認同,是整部書的主要觀點。而情感和理智在這段過程中,就比較是陪襯的角色。

九死一生的戰爭經驗,理所當然的讓作者反戰,上層軍官的想法,和執行的中下階層軍官落差大到難以證成戰爭的正當性,平凡的日子無端捲入漩渦,即便運氣不錯保住了一命,也是看盡亂象悲劇,找不到半點好處。

戰事前後,正青春的作者也是有許多的青春回憶,在戰敗引揚前,遭遇的變賣家當、做起小本掮客生意,也開始另覓未來回到日本的打算。交涉畢業證書,在戰後遇上共產黨學生團的敵視、追打,加深了他對戰爭的壞印象。儘管如此,他對於青春前期這段時間成長的臺灣,依舊有一份難以割捨的情愫,日文可約做絆。

躲過臺北大空襲,動員隱蔽在草山上的幾個月時間,恰好可以鳥瞰臺北盆地。從想要戰勝英美,到一步步面對飛機掉光,天皇玉音放送投降,那是人生中數一數二徬徨的日子。為了戰爭的宣傳戰開打,國族主義的雞血打好打滿,再復學,都是現實問題。

作為日本人,戰敗的結果是殘酷的。幾度懷疑將成亡國奴,但實際上真的沒那麼慘。只是戰爭還是奪走了不少生命,使得許多家庭破碎,讓國家經歷轟炸後,得投入很多資源回復眼下的斷垣殘壁。後來成為政府官員的作者,還有幾度回到他成長的臺灣,找尋那些曾經留下的足跡。許多年後,人去樓空之外,還是找到了當年的舊識。回憶起當年除了戰爭以外,都還算美好,甚至引揚回到日本的經驗,對作者而言,甚至不回去,是個比起臺灣更陌生更未知的地方。

認真想想,也還沒有什麼幾十年後還能這麼歷歷在目的深刻經驗,多數是再回首都沒什麼了不得的芝麻綠島雞毛蒜皮事件。已經終戰這麼久,仍有些人背負著當年惡劣的經驗生活著,還真是極端的人間悲劇,綿綿難有絕期。

一場戰事牽涉的範圍很廣,一概而論恐怕是比較差的理解策略。學生時代的美好回憶值得一生珍藏,如果可以,有希望戰事離得越遠越好。

推薦給也想了解這段歷史的朋友,當事人現身說法,也好讀有觀點。當年菁英薈萃的母校,曾經和其他校園一起培育過的這些社會精英,用一生血淚做的見證。儘管他後來步入政府公門,事業有成,仍不免覺得這段經驗不堪回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