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醫生,寫不出這部小說。

  在二次大戰結束,納粹對猶太人的惡行被揭露之後,舉世震驚。兩軍對壘,互相殘殺是一回事,但德國人殘殺本為「同胞」的猶太人卻是所為何來?很多人難以想像一個誔生貝多芬及歌德的民族,會集體殘暴、無知到這種程度。

      連許多德國人自己都很震驚!



      為什麼人可以切割成兩面?為什麼一個本質善良、熱情的人,會在某種時空之下變成可怕到不可理喻的人?為什麼人可以合理化自己的行為到近乎荒謬的地步?

      漢娜.鄂蘭說這是「邪惡的平庸性」。很多人也有其他的解答,當然也有人認為漢娜.鄂蘭把邪惡推給平庸的人來分擔責任,真的是很不妥當的作法。

       總之,我們可以想像一種情境:你認識了一個人好久的時間,推心置腹,引為知己;你可以確定他是一個好人,絕對沒有錯。然而有一天,你卻發現他有一個可怕的過去,你不想承認,但事情明明白白就是這樣,你怎麼辦?你能把事實輕輕揭過,繼續相信他是一個好人,相信他的過去的錯誤只是一時失慮?還是說,當這個錯誤太邪惡也太巨大,你必需否定你認識的他是一個好人,但否定這個人,也會連帶否定一大部分的自己。若是如此,你又該如何自處?

  《沉默之心》(Garcia's Heart)試圖用小說來解答這個問題。本書作者是一位加拿大精神科醫師連恩‧德肯(Liam Durcan),本書為其處女作,展現了不凡的成績。

  故事中的主角派屈克本來是個美國鄉下的不良少年,卻因緣際會的碰見了生命中的導師賈西亞,一個社區雜貨店的老闆。這位來自宏都拉斯的中年男子原本是個醫生,流落到美國賣雜貨維生,私底下也是免費為貧困中南美移民看診的密醫。

  少年在雜貨店老闆的潛移默化之下成長,最終成為一位頗有成就的大腦精神科醫生。到此為止,簡直是比美電影《春風化雨》的劇情。

  但沒想到這位賈西亞醫生卻曾經參加1981年宏都拉斯政府虐殺異己的列帕提里克事件(也就是宏都拉斯的白色恐怖)。當政治犯遭刑求將死未死之際,負責將其生命救回,以利繼續拷打訊問。

  當年的一位被害者,指認出賈西亞,他被當成戰犯送上海牙國際法庭。一個聲名狼籍的極右派政治團體出錢為賈西亞辯護,並且要求派屈克以其大腦神經醫學的專業,來鑑定賈西亞在當年的精神狀況不正常。

       而賈西亞則不可思議對一切保持沉默,包括對他的律師在內。

  派屈克抛下了一切來到海牙的國際法庭。往事歷歷在目,卻已人事全非。

  作者透過派屈克的心理轉折,來描繪賈西亞的沈默。不但是透過故人之眼,更是透過精神科醫師之眼來探索人性究竟是什麼一回事。

  最終,派屈克看穿賈西亞沈默的祕密。人生的真相並不完美,人類的善未必敵的過人類的惡,若是體會了其中的沈重,也許會發生一種不凡的勇氣。當然,也許不會,也許要很久很久之後,才會發現也不一定。

  這是一本很有意思的書,外國有些書評將之與約翰.勒卡雷的作品相類比,這是非常高的評價,淺見略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