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世紀的「一個中國」原則!
是說近年來,中國常常以「一個中國」原則向別國施壓,要求引渡台灣籍的詐騙集團成員到中國受審。由於這些設在海外的詐騙集團,行騙的對象大多數是中國人,再加上中國與這些國家有正式的邦交關係或犯罪引渡條約,導致當地政府不理會台灣的抗議,將這些台灣人送往中國。雖然詐騙集團成員是罪有應得,但是令人擔心的是,這一旦形成慣例,未來中國會不會以台灣人違反中國的國安法或反分裂法為由,將短暫出國或僑居海外的台灣人,引渡回中國審判。並利用這樣的法律戰,來進一步壓縮台灣的主權,迫害台灣人,造成寒蟬效應。
這絕對不是杞人憂天,因為遠在十七世紀時,就已經發生過這樣的事件。當時的清政府主張明鄭統治下的台灣,是大清朝不可分割的一部份,要求遵守「一個中國」原則,導致朝鮮在壓力下,將遇到海上風暴而漂流到濟洲島上的一群台灣人送往中國,最後全部95人都被清政府處死,史稱「丁未年漂流人事件」。清政府如此兇殘的手段,讓朝鮮上下悲痛不已,而是什麼原因讓朝鮮決定這麼做,最後悲劇又是如何發生的,這就要從當時的東北亞政治情勢說起了。
明朝最後一個皇帝崇禎,死於1644年,一般都認定明朝在那一年滅亡。逃往南方所建立的偏安政權南明,先後扶植數個皇帝,也都一一戰敗。在苦撐18年以後無以為繼,於1662年左右覆滅。而這一年鄭成功東渡台灣,擊敗荷蘭人,建立東寧王國,奉明朝為正朔,正式開啟台灣的明鄭時代。不過鄭成功稍後也在這一年病逝,他的兒子鄭經在擊敗內部競爭者後,順利接班,成為台灣的新統治者,並積極籌劃反攻。一時三刻無法拿下台灣的清政府,則在接下來頒布禁海令,嚴禁居民出海,以封鎖一水之隔的東寧王國。
這時朝鮮立刻面臨了一個問題,許多出海經商的中國人,常遇到船難而漂流到朝鮮半島或是南方的濟洲島。過去朝鮮都會協助這些人返國,但在清政府嚴格的禁海令之下,仍然私自出海的人,違反了清朝法律。導致這些中國人被送回後,受到嚴格的處罰,最重甚至會斬首。因為清政府知道鄭成功家族以海商起家,中國沿海居民私自出海經商,極可能從事走私,與鄭成功家族有往來。輕則破壞清政府的封鎖政策,重則與鄭成功家族勾結,出賣沿海的軍事佈防情報,成為台灣的耳目。朝鮮雖然心有不忍,卻也不想惹禍上身,所以還是將遇難的中國人都送往中國。卻沒想到,在南明滅亡5年後,於1667年有一群自稱來自明朝的人,遇到船難而漂流到濟州島,立刻讓朝鮮陷入了兩難的處境。
眾所皆知,當時的朝鮮社會極為仰慕明朝,認為明朝是個國力強盛,文化匯萃的大國,每年派往朝貢的特使團稱為「朝天使」,對明朝的覆滅感到無比震驚。但形勢比人強,朝鮮仍必需接受這個事實,並隨即派遣特使團到燕京(也就是今日的北京)朝貢,只是已不再稱之為「朝天使」,而改稱「燕行使」。由朝鮮的這個態度,就知道朝鮮王朝一開始是非常抗拒清朝這個外來政權的,還曾經嘗試連絡南明,並寄望南明能收復故土,但南明不斷潰敗南撤,也讓朝鮮失去與明朝殘餘力量的連絡與消息。這時突然有穿著明朝服飾的人出現,讓朝鮮上下又燃起了一線希望。
一開始當地的官員看到他們身著明朝服飾,沒有剃髮結辮,所攜帶的曆書仍使用明朝年號,感到半信半疑,但不敢擅自作主,緊急向上通報。朝鮮政府立刻要求將這些人儘速送到漢城,詳細詢問。在這過程中留下了許多問答記錄,卻也讓朝鮮官員,更感到疑點重重。因為這群人自稱來鄭經治下的東寧王朝,仍奉明朝為正朔,斬釘截鐵地告訴朝鮮官員說,南明不止沒有覆滅,還已經收復數省,與鄭經所建立的東寧王朝,互為呼應,準備驅逐女真人,恢復明朝皇室。他們一行人搭船前往日本,除了是經商外,更是擔任鄭經的特使,要連絡日本人一起出兵抗清。
朝鮮的《丁未傳信錄》記載了與「漂流人」的問答,
對於這樣的供詞,朝鮮官員當然不相信。畢竟朝鮮極為關心中國的情勢,每次派出燕行使,都會盡可能在途中,蒐集清朝的動態,返回朝鮮以後,也必需詳細報告,甚至會蒙朝鮮國王召見,當面報告最新的中國情勢。朝鮮雖然已經與南明斷絕了消息往來,但十分清楚南明已不復存在,並由清朝的禁海令,大致推測出東南沿海並不平靜。在那個訊息並不暢通的年代,鄭氏家族退守台灣並建立東寧王國的事,朝鮮已有所掌握,只是仍不清楚詳細情況,卻已足夠來判斷這些人所說的話大有問題。
而更讓朝鮮政府覺得此事極為棘手的原因,在於這些人自稱要去連絡日本,一起出兵,並非單純的海上商人。萬一朝鮮沒有通報給清朝,還逕自將這些人送到日本,未來消息走露,肯定會激怒清朝,恐怕引來兵戎之災。而且誰也沒有把握這件事不會洩露出去,畢竟朝鮮內部已經有許多人知道此事,還有人極力主張應該協助這些人到日本,好請兵一起攻打清朝。這形成了巨大的政治壓力,因為另一派建議,此事應該儘速通報清朝,以免除朝鮮的責任,認為這群人極為可疑,不可盡信他們的說詞。比如說,這些人宣稱曾攜帶鄭經寫給日本,要求一起出兵的書信,但又說在船難中遺失了,讓朝鮮官員們更加懷疑。
特別是這群人之中,有老有少,有男有女,在當時海上航行仍然極度危險的情況下,這樣的組合特別啟人疑竇,並不像是單純的海上商團,反而像是整個家族要移居海外。在當時中國嚴禁出海的情況下,不能排除是清朝要抓拿的逃犯,為避人耳目,佯裝成來自鄭經治下的台灣。甚至有可能是經營走私的海商家族,平日往來於台灣、中國、日本等地,販運各種違禁品。或因長年在海上,對中國內部的政情並不瞭解,或是知道朝鮮一心期望明朝復國,想藉此說動朝鮮官員,將他們送往日本,無奈卻弄巧成拙。
但無論如何,最後朝鮮決定不要冒險,並派人通知清政府,沒有意外的清政府立刻要求將這群人全部送到中國。最後在朝鮮內部許多人強烈反對下,朝鮮政府還是決定依中國的要求處理。在這群人被押往中國後不久,果然全部被斬首,消息傳回朝鮮,引起社會極大震動,因為無疑是朝鮮將這群人害死的,親手將自己最孺慕的天朝遺民送入虎口。這也導致朝鮮政府後來密令地方,以後再有人因船難而漂流朝鮮,都不再循正常管道通報,改以軍令系統處理,避免洩密。若船隻未完全損毀,就儘快修復後,原船遣返。若船隻已不堪使用,則尋找附近的過往船隻,低調送其離境,以避免再發生類似的慘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