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Flowers for Algernon),是美國作家丹尼爾·凱斯創作的小說。先於1959年寫成短篇刊於雜誌,獲1960年雨果獎最佳短篇故事獎,後於1966年改寫為長篇小說,再獲得當年度星雲獎的最佳長篇小說獎。算來已經是半個世紀前的作品。


        本書雖然歸類於科幻小說,其實文學性甚強。科技的描寫不論是如何的奇思妙想,過了五十年,難免褪色。科技領域日新月異,今日的科技成果,豈是五十年前的人能夠想像?但文學就不同了,感動人心、發人深省的人性描寫,歷久而彌新。

        本書自1961起就被改編為各種影視舞台作品,迄2015年由山下智久主演的同名日劇,共計被各國改編了11次之多,可見其魅力之所在。其中1968年好來塢改編電影「Charly」,主演的克里夫·羅勃遜獲得當年度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此片中文譯名為《 落花流水春去也》,相當具有時代氛圍。

         本書的故事設定其實很簡單,男主角查理是個智能障礙者,大學的醫學研究團隊在老鼠身上發展出一種變聰明的手術,拿查理來實驗,大為成功。而查理變聰明的程度,甚至超越了研究者,成為超級天才,甚至自己變成自己的研究者。然而,在智性大為提昇的同時,查理開始理解自己一生的時光,因而遭遇嚴重的情緒問題。最後,聰明的查理研究發現這個聰明手術有一個重大缺陷:大腦有多快變聰明,就有多快退化。最後,查理又喪失了他所學得的一切,準備重回智能障礙的狀態。然而,此時的查理,還是那個查理嗎?

        全書以查理應研究機構要求所書寫的日誌組成,沒有其他補充情節的橋段。這是很有意思也相當需要技巧的寫法。而日誌表達出查理自我的觀點,讀者彷彿成為一個觀察者或研究者,參與在這個實驗中的種種思考。所以,你到底是在讀一個故事,還是故事中的故事,出入之間,可以引發很多聯想。

        心、智是一元或二元?是如何交互影響。德國大文豪赫曼.赫塞有一本小說《知識與愛情》,原文直譯其書名應為《納齊士與戈特孟》,透過兩個角色的對照,來探討這個問題。而《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則用一個人的變化來呈現。雖說赫曼.赫塞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他的文學成就是旁人難以企及,但對廣大讀者來說,《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應當可讀性和娛樂性要高的多。

        如果想延伸閱讀心理與大腦的科普作品,那羅伯.薩波斯基所著兩大冊的《行為:暴力、競爭、利他,人類行為背後的生物學》(BEHAVE:THE BIOLOGY OF HUMANS AT OUR BEST AND WORST)可謂是必讀。當然,此書範圍大的多,要花點時間,但收穫必是滿滿。

       若興趣不在此,那麼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間。夢裡不知身是客,或許是最詩意的註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