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生有涯,即使多麼想處事客觀,聽取不同立場,但某些YouTube Channel真的要避之則吉,免得浪費生命,辱沒視聽,雙重損失,可是YouTube總是無緣無故的推薦「屈機TV」(簡稱「屈」)給我。一直本能地無視,但其中一次推薦,標題實在太惹笑(1):

彎道超車!西方反對中國科技探索太空!|西媒:只有中國能提前警告外星艦隊入侵!|中國天眼超級工程領先世界50年!

犯賤,看了一遍,生命真的浪費了一點。幸好,花了一些時間研習有關題目後,其他智識增長了,總算有點補償,也實證上述「避之則吉,免招損失」這個態度、行動很合理。

這麼大的笑話,源自何處?


豪邁之言 荒腔走板

位於貴州,被稱為「中國天眼」(簡稱「天眼」)的巨型射電望遠鏡(FAST)在2020年初驗收後,交出了不錯的成績,例如發現了更多的脈衝星等等(2),這都是客觀事實,是可以拿出來炫耀的。

然後,西媒(西班牙線上媒體《El Confidencial機密報》,簡稱《EC》)2021年10月下旬刊登了「天眼」的新聞(3),大字標題如下(翻譯自Google Translate):

El enorme telescopio chino que puede detectar naves extraterrestres(西班牙文)
The huge Chinese telescope that can detect alien spacecraft(英譯)
能夠偵測外星飛船的巨型中國望遠鏡(中譯)

「外星艦隊」及「只有中國能提前警告」之說,源出於此報導。

另一邊廂,中科院院士武向平表示,再多建5台同等級望遠鏡,組成陣列之後:「將領先世界50年」(4),並說:

……沒有大國重器你說話的地位是非常非常差的,而天文學是靠大設備來說話的。過去我們國家說話都是靠別人說,現在是我們有望遠鏡,今年10%給全世界開放,這個事情的效果就非常好……

綜合上述資訊,「屈」就開始在相關影片大放厥詞,造成笑話。

文匯報也報導有關消息。它好歹是有點傳統包袱的老報章,報導「天眼」的新聞用語就謹慎得多(2)。反觀中科院院士如此跟著亢奮走,真箇丟人現眼。

院士丟人現眼與我無關,只是/也許近年心生病變,成了認真魔人,真的動了氣,花時間質疑這類亢奮言論及笑話,如何有歪常理、令人失笑:

  • 領先世界50年?在甚麼領域;領先誰人、那項技術50年?
  • 50年是如何估算出來的?
  • 有甚麼成就支撐領先50年之說?
  • 「領先的」如何比「落後的」更有貢獻?
  • 應如何閱讀《機密報》的報導?
  • 誰人以甚麼理由反對中國科技探索太空?

數字有根基 雌黃無實據

暫時筆者仍未搜尋到「50年」的估算方法,或者可以看一看別人的進路。

曾經有一段日子,集成電路業界透過「摩爾定律Moore's Law」(5),簡單評估半導體的技術進展。Gordon Moore上世紀提出: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電晶體數目,約每隔18個月便增加一倍(「摩爾定律」其中一個版本)。比較兩塊CPU的零件密度,不單可較客觀地判斷誰更先進,甚至可以說出大概領先多少。

天文學;或天體觀測儀器呢?有沒有類似定律?

「天眼」接收面積更大、更靈敏、巡天速度更快等等,全都擁有客觀指標,為甚麼「屈」不以此為標題,卻選用不知如何走出來的「領先50年」?或基於甚麼資料,預見未來30至40年,沒有規模接近的射電天文望遠鏡陣列興建,故此選定「50年內追不上」的結論?

進一步,何不與目前設施技術比較?若論「巨大」,如何超越位於美國新墨西哥州的Very Large Array呢(6)?若論「技術」,是否比「特長基線干涉測量法Very-long-baseline Interferometry」(7)更先進?若論「觀天」,身處大氣層內的「天眼」陣列,怎樣勝過大氣層外的哈勃太空望遠鏡Hubble Space Telescope,或韋伯太空望遠鏡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

50年太久 Array可達

Array,這裡可專門解作望遠鏡陣列。

現存新墨西哥州的Very Large Array,由多座小型的射電望遠鏡在軌道上組成陣列,運用特長基線干涉測量法,可以形成口徑等同數十公里的仿真/虛擬射電望遠鏡。是數十公里,大大超越「天眼」的500米口徑。2019年對外發表的黑洞「相片」(8),正是透過以上「將會落後一點」的技術,把散佈世界各地多座射電望遠鏡結合,形成一座口徑接近地球直徑的仿真/虛擬望遠鏡,稱為「事件視界望遠鏡Event Horizon Telescope」(9),「捕捉」黑洞資訊,製成「相片」。這個「地球那麼大」的仿真/虛擬射電望遠鏡如何運作,可參考紀錄片《Black Holes | The Edge of All We Know》(10)。

當5台FAST等級望遠鏡組成陣列,形成一座口徑接近中國國土經緯跨度的仿真/虛擬望遠鏡,是否意味可輕易超越今日的「事件視界望遠鏡」,拍攝出更清晰的黑洞或類星體「相片」?另一方面,「事件視界望遠鏡」在未來30至40年內對天文學「可能」作出的貢獻,如可一下子被建成的中國陣列完成、甚至預先超越?從何得知?

筆者明顯在吹毛求疵,死咬「領先50年」不放。我只想補充一句:科學豈能信口雌黃?

Webb何其遙遠 天眼在地若天

「天眼」及未來的中國陣列如何「全方位」領先天文學研究50年?例如領先升空不久的韋伯太空望遠鏡(11)。韋伯太空望遠鏡早前已成功停駐於第二拉格朗日點(L2)(12),與地球同步繞日。與「天眼」相比,一天一地,任務不同,各有優勢。硬要說誰比誰更領先進步,科學嗎?無聊嗎?

筆者又再雞蛋裡挑骨頭。那有人說過「天眼」全方位甚麼領域都領先?天文學分支甚多,中科院院士一時未有補上瑣碎的分類詞彙而已……

再進一步談談「領先」二字,如何閉目塞聽。1977年(上世紀!)出發的太空探測器「航行者1號Voyager 1」,應該稱得上「非常落後」,但截至2017年(由地球出發40年後),NASA仍可對航行者1號作出有限的指令及收集到微弱訊號(13)。「天眼」對天文學的貢獻,肯定很多很大很重要,但那件非常落後的舊東西,正身處「天眼」所不能到達之處,靜靜地完成餘下的任務。

那個更厲害?科學嗎?無聊嗎?

其實不應太嚴苛審視單單一句亢奮之言。前述武向平有關「大國重器/我們有望遠鏡」那一大段發言,更值得細味。

合作成果 難分軒輊

武向平的發言,似吐烏氣,實滅自己威風。原來這麼多年來,中國的天文學團隊沒有自己的「望遠鏡」,要跑到外國借用?也沒有中國人自己的研究成果,都在「靠別人說」?那麼,1990年中國與丹麥天文學家合作研製的天文子午環(當時號稱世界最大)(14),原來算不上「大國重器」?子午環就這樣丟在陝西天文臺投閒置散?南京紫金山天文臺過去多年的學術研究成果,包括發現了多顆新彗星(15),原來「沒有地位,都是靠別人說話」?

或許先「疑中留情」:說不定……中國天文學者多年來受盡洋人的氣,出席國際學術會議時,經常被揶揄欺凌侮辱,所以天文學家們咬緊牙關,「不吃洋人那一套」,用「兩彈一星/要核子不要褲子」的精神做天文學!

這種心態,很在意設施要巨大得輾壓四方、說話要分貝高極響亮、就是要吐氣揚眉給你們看看顏色……筆者覺得頗難以同理心了解。查看有關資料後,更覺摸不著頭腦。中國天文學不是一直在吐氣揚眉、貢獻全球嗎?為何字裡行間,好像一直孤苦伶仃、飽受欺壓、無人問津,卻又明明坐擁巨大天文學設備,一口烏氣吐向誰?

(……待續)


註/延伸閱讀:

(1) 《彎道超車!西方反對中國科技探索太空!|西媒:只有中國能提前警告外星艦隊入侵!|中國天眼超級工程領先世界50年!》 (屈機TV,5/11/2021) https://youtu.be/XMwTjpXty_I

(2) 《中國天眼通過驗收兩年 發現500顆脈衝星》 (文匯報,6/1/2022) https://www.wenweipo.com/a/202201/06/AP61d634f0e4b03103e0c219fc.html

(3) 《El enorme telescopio chino que puede detectar naves extraterrestres》 (El Confidencial,21/10/2021) https://www.elconfidencial.com/tecnologia/novaceno/2021-10-21/telescopio-chino-fast-naves-alien-von-neumann_3309943/

(4) 《中國再造5個「天眼」組成陣列 將領先世界50年》 (明報,31/10/2021) https://news.mingpao.com/ins/兩岸/article/20211031/s00004/1635676151555/中國再造5個「天眼」組成陣列-將領先世界50年

(5) 《Moore's law》(Wiki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oore%27s_law

(6) 《Very Large Array》 (Wiki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Very_Large_Array

(7) 《Very-long-baseline interferometry》 (Wiki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Very-long-baseline_interferometry

(8) 《First ever black hole image released》 (BBC,10/4/2019) https://www.bbc.com/news/science-environment-47873592

(9) 《Event Horizon Telescope》 (Wiki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Event_Horizon_Telescope

(10) 《Black Holes | The Edge of All We Know》 (Netflix) https://www.netflix.com/hk-en/title/81343342

(11) 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 https://www.jwst.nasa.gov/

(12) 《Orbital Insertion Burn a Success, Webb Arrives at L2》 https://blogs.nasa.gov/webb/2022/01/24/orbital-insertion-burn-a-success-webb-arrives-at-l2/

(13) 《Voyager 1》(Wiki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Voyager_1

(14) 《1990年8月17日,我國建成第一台天文子午環》 (中國軍網,17/8/2017) https://photo.81.cn/tsjs/2017-08/17/content_7720970.htm

(15) 《新發現的“紫金山”彗星 有可能是太陽系最原始的天體之一》 (騰訊網,11/10/2021) https://new.qq.com/omn/20211011/20211011A034AU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