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動畫《風之谷》配上粵語對白,於香港上映。這場動畫界大災難,正式展開。

若果閣下曾經觀看《風之谷》粵語配音版本(以下稱《風之谷88》),而心無戚戚然之感,請便,這篇文字的哀傷怨憤,與閣下無關。

這麼大的怨憤,絕非無中生有。


挾著1987年《天空之城》香港票房的餘威,1988年安樂影片購入《風之谷》,由徐克領軍,夥拍一眾香港演員配上粵語對白,成為一齣賀歲動畫。然而多年來,筆者那一輩觀眾總是對這個配音版本怒火中燒,怨氣衝天。當中表表者,是博客「Rookierookie」(1)。「Rookierookie」2006年的博文,用千多幅截圖(!!),詳細解說《風之谷88》如何透過粵語配音,摧毀這齣作品。可惜由於截圖太多,這篇博文顯示得頗慢,要用點耐性等候。

《風之谷88》的「爛」,並非因為簡陋隨便。相反,配音班子陣容極為強盛,宣傳也不馬虎。動畫主要角色及配音聲演如下(2):

陳慧嫻:風木蘭(Nausicaä)

沈殿霞:肥婆婆(Nausicaä家人)

黃霑:獨行伯伯

泰迪羅賓:嘜哥

岑建勳:獨眼龍(風之谷村民)

胡大為:戰無不勝(庫夏娜公主部下)

電影主題曲《綠水清風》就交由林憶蓮主唱。

可是,徐克手握優厚條件,卻犯下大錯,替整套動畫配上不倫不類的內容。如何不倫不類?「俗」,而且是那種唯恐你覺得不夠貼地,刻意地、故意地、勉強地「鄙俗」給你看。於是,很多香港地道俚語用詞,就無緣無故塞入配音當中,例如甚麼銀翹、木嘴、吞泡、恭喜發財(這是賀歲電影)等等。緊記,這不是「翻譯得不好/不準確」,是胡亂堆砌對白,根本與原來故事無關,而且對原著造成破壞。

如何破壞?《風之谷》這齣作品,筆者會把它歸類為童話、神話、科幻或寓言,充滿童趣,遣詞用字不能太世故俚俗,保持這種與現實世界的距離感,刺激觀眾的想像與對號入座。故此對白平舖直敘也無妨。電視台那種四平八穩的配音,其實已經足夠合用,不需要如此「聲」走偏鋒。

對白太俚俗世故,會破壞故事的童真氣氛。況且,那些所謂「俚俗」,水平慘不忍睹,難以企及填詞人黎彼得那種「俗」得恰到好處,只是交功課地塞滿每分鐘配音,總之就是告訴大家:我在取悅各位下里巴人,絕不陽春白雪扮高深,請多多光顧!

於是……《風之谷88》某個虛構角色為甚麼突然變成我們熟識的茶餐廳大叔/大嬸?大叔/大嬸本來不屬於《風之谷》這個時空,《風之谷》也沒有大叔/大嬸的脈絡可循……於是整個畫面頓然亂七八糟!

你在破壞大家喜愛的畫面,作為觀眾,可以冷靜而不生怨恨嗎?

《風之谷》是童話、神話、科幻或寓言,這是很基本的文本分類。甚麼作品該配搭那種詞彙對白,徐克作為一名資深導演,沒有可能不清楚不明白。說得白一點,這是明知故犯!

退一步想:是否單單是徐克一個人的責任?坊間有不同傳言,毋從實證。幕後領軍當中,他的名字最響亮,即使責任不在他,也難免先針對他。

其實,這種「我就是要俗給你看」不是《風之谷88》獨有。1985年上映的奇幻電影《魔域仙蹤The Never Ending Story》,同樣粵語配音,本來中規中矩,誰知電影尾段,突然毫無理由喊出1985年港姐冠軍謝寧的名字!幹甚麼?又是這副德性!電影因此變得更平易近人不陽春白雪嗎?會推高票房嗎?硬滑稽倒是增加了,直接破壞筆者原本對電影的好感。

筆者「疑中留情」的是……也許有不諳電影的Boss們,頒下此類令人沮喪的決定,還自鳴得意……這種現象,或許反映那一個世代不少香港人充斥著的「自信」:我們不是很學富五車,書香世家,但我們就是很「醒目」。別在我面前賣弄知識文采學歷,我們就是鄙俗,不強裝高尚!又如何?我們鄙俗得來很富裕!

一個反例

有沒有人反問:為甚麼不可以顛覆一點地做藝術創作?當然可以,只是破壞文本脈絡一定會出事。

其實配音可以很俚俗很下里巴人,甚至很顛覆,顯例就是2001年上映的動畫電影《史力加 Shrek》及其續篇系列。《史力加》本來就是一套故意搗蛋之作,惡攪各樣經典童話寓言,配音若果太循規蹈矩,反而乏味。替《史力加》配音的黃秋生、張衛健、杜汶澤等,腔調古靈精怪,「鬼五馬六」,反而趣味盎然,與搗蛋文本契合無間。

然而,即使當年「徐克班底」配音作品是《史力加》,我深信一樣觸礁,因為配音雖然可以鄙俗搗蛋,但那種刻意「傾倒」大量俚俗內容、不理會文本脈絡亂塞市井用語,也是這場動畫界大災難根源之一。

俚俗,也可以俚俗得有品味一點。









註/延伸閱讀:

(1) 《史上最爛翻譯:港版「風之谷」完整考證》 https://m.xuite.net/blog/rookierookie/moe/8028897

(2) 《林憶蓮 - 綠水清風 (1988) (宮崎駿動畫電影「風之谷」中文主題曲)》 http://comebacktolove.blogspot.com/2015/01/1988_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