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整體來說,小國的犧牲替大國爭取了時間,但就戰爭的本質來說,不過說明小國在工業戰爭中,面對大國是沒有還手餘地的。戰略上,外交聯盟跟圍堵會比單純備戰重要。

戰略學進階──陣形(10):近代戰爭為何還有密集衝鋒 | 王立第二戰研所 - vocus

在速射武器的出現後,戰場上的戰術陣形幾無意義了,也不是完全沒有,只是變回最基礎的火力涵蓋,以及怎樣拉長防禦縱深。但陣形的概念就這樣死了嗎?那也不見得,由於戰場上的對峙都差不多,先占領地利者往往有巨大優勢,所以工業革命後到了近代(18~19世紀),陣形的概念漸漸拉大,變成了戰略層級的概念。 時間來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可以說是冷兵器陣形徹底毀滅的年代,主要原因並不是鐵絲網跟壕溝,而是速射武器的出現。
在進入二次大戰前,筆者要把戰略上的控制觀念重新解釋一次,不然會弄不清為何一次、二次大戰的戰法,戰略邏輯會跟過去差異這麼大。

控制區域的傳統概念

這個核心觀念,就是訊息傳遞的速度,光速一定比音速快,騎馬總是比人跑要快。
因為,進攻或防守都一樣,偵查敵軍位置都佔在首位,現實不是遊戲,會有很多重點城市,以及各式各樣的要塞可以選,實際狀況要考慮的更多。好比說,固守首都,放棄其他地區,最終擊退敵軍,看似很不錯,但真實世界上被你放棄的其他區域,是會懷恨在心的。
心理層面就不多說,我們來看一下冷兵器年代的控制區域,基本觀念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