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瑞明的哲學書,深入淺出。這些書,適合我帶學生做思考。
我小時,不會問自己太多「為甚麼」的問題。主要是問「怎樣做」的問題。
現在成長了,會開始思考做每件事的目的和初心。
分享3則分題:
  1. 早會:是不是罰企?
其實集會的初心,是禮的展現。禮在於創造意義,連結人與人的關係。這是為甚麼,我們需要有畢業禮、婚禮、洗禮、喪禮。
2. 玩樂:做一隻滿足的豬不好嗎?
首先,人不能跟豬比較。因為豬和人的經驗不同。我們不知道豬是否真的輕鬆。另外,沒有煩惱也不等於輕鬆。JS Mill 曾經說過,做不滿足的人比做滿足的豬好,做不滿足的蘇格拉底比做滿足的蠢人好。因為豬、或蠢人,只知道事物的一面。不知道事物的兩面。不滿足的人,知道事物的兩面。
3. 無力:做廢青不好嗎?
香港人多為廢青,因為生活艱難,認真就輸了。他們當當到台灣日本,找尋香港逐漸消逝的生活精緻感和被尊重感。「佛系」思想,無欲無求,其實來自道家思維。在莊子的戰國時代生活,有作為會扼殺自己的生命,他要求我們「攖寧」(<大宗師」)。這不是犬侕,不是漠不關心,而是不讓仇恨或怨憤殘害我們的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