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经典港产片都排着队要重新修复、放映,像时光隧道带我们回到曾经璀璨的旧香港。时隔廿年,《蓝宇》也顺势推出修复版。」

特约撰稿人 红眼 发自香港

香港导演关锦鹏。
香港导演关锦鹏。摄:林振东/端传媒

这个年头好像许多经典港产片都排着队要重新修复、重新放映,像时光隧道一样带我们回到曾经璀璨的旧香港,怀愐过去风光。时隔廿年,关锦鹏执导的《蓝宇》也顺势推出 4K 修复版,但遗憾的是,电影本身计划在今年初上映,而去年底亦跟关锦鹏做过访问,没料到修复版上映前夕,香港爆发第五波疫情,戏院戛然停业多月。遇见最好的人、最好的故事,可惜时间偏偏不对,这种无奈既贯穿了《蓝宇》那动荡不安的北京,也注定是电影和导演本人无奈面对的现实。

重看二十年前的自己

《蓝宇》虽为华语电影同志片的经典,但过去廿年,关锦鹏却在不少访谈中提过,电影改编自当年于大陆风行一时的网络同志小说《北京故事》,而最初他其实并不喜欢那篇小说。

“原著基本上是用偷窥角度去看一段同志关系,特别是集中描写男体的情色关系,有很多露骨的性爱场面。作者本身是知道这些描写会令小说受欢迎。”关锦鹏接着说:“但在拍这部电影前,我在 1996 年已经出柜。而我觉得作为一名同志导演,就更不应该去消费这个题材,所以当我看到原著小说将情色描写,譬如肛交、口交的过程放大,当时我便跟制片人说,如果要原封不动将小说内容拍出来,我就不做了。”

《蓝宇》剧照。
《蓝宇》剧照。 图:高先电影提供

其后,编剧魏绍恩对原著作出大幅删改,写成剧本《有人喜欢蓝》,最后则变成《蓝宇》。呼之欲出,戏中刘烨饰演的蓝宇是主角,同时带有关锦鹏的许多自我投写:“陈捍东和蓝宇的关系最初确是从性交易开始,但是对蓝宇来说,他是感受到自己找到真正喜欢的人,只不过那个人并不是他在大学的女同学,而是一个男人。比起陈捍东,他是更清楚自己的选择。”蓝宇,就是那一年敢爱敢恨、还很年轻的关锦鹏,或者就是知道自己的想法,才会拍一部前卫凄美的同志电影,而且那份决心大胆到走上北京。要知道,《蓝宇》不只是一场风花雪月的北京故事,它在中国境内(除了会推出高清修复版的香港)直到今日仍是禁片。

相隔二十年,重看《蓝宇》中那个年轻热情的自己,关锦鹏忽然说起了跟自己相处三十二年的伴侣。“他比我大几年,确实现在我们是少了聊天⋯⋯社会环境等等,有很多原因。大家的看法并不一样。但我不会去假设这段关系完结之后,便去找另一个比我年轻的男朋友。我觉得一个人对情感关系的看法,不会因为长大了就有改变。”

访问那天,关锦鹏似乎有点疲倦,却说了好些耐人寻味的话:“人去到某个岁数,是会比以前更懂得迎合别人,但同样会要求别人去迎合自己。”我想,如果魏绍恩重写剧本,在那年的故事里,蓝宇没有离世,或许他同样会选择不变,跟陈捍东这个坏男人相伴三十二年。

我不是腐女那杯茶

在《蓝宇》面世的年代,电影确实意识大胆。但二十年后,当电影得以重新修复,社会氛围其实亦有了翻天覆地的转变。近年不但多了同志题材的作品,甚至大行其道,人人消费,成为一种时令的商业元素。譬如人气男团会拍 BL 电视剧,而过去几年的华语电影节,最快售罄的场次,都一定是同志电影。

《蓝宇》剧照。

《蓝宇》剧照。图:高先电影提供

此情此景,在《蓝宇》刚上映的年代简直不可思议,电影当年在香港的票房谈不上亮眼,普罗大众对同性恋故事有所抗拒,而本身就是同志的观众,想看却不敢购票入场,怕被旁人标签。二十年后世界变了样,甚至总会看到“腐女”在 BL 电影的宣传海报前打卡拍照。关锦鹏笑说:“是呀,前阵子的确有朋友跟我说,她其实是一名腐女。腐女族群喜欢看男同志电影,但到底喜欢看什么呢?她某程度上都承认,想看的就是身体,是两个好看的男人身体如何做爱。”

然而,这恰恰就是他当初对执导《蓝宇》有所却步的顾虑。当同志题材今日已走入主流,变成一种受欢迎的商业元素,关锦鹏则仍然有所警惕,跟潮流保持距离:“可能有些腐女都会喜欢《蓝宇》,但我想未必完全是她们那杯茶。它真正要说的是两个男人从色情买卖演变成一段感情关系,尤其是魏绍恩替我改编剧本之后,陈捍东这个角色,在我看来不一定是男同志,而是他在蓝宇身上找到一些连自己都不知道的感觉。”

但关锦鹏也承认,从好的方向去看,在 BL 作品蔚然成风的助力之下,至少令同志以及 LGBT 性少数族群,相对容易被今日的大众主流接受:“这是令人开心的。近几年,特别是年轻人,确实会用比较开放的态度去对待 LGBT 族群。”稍顿,关锦鹏解释道:“换个说法,关于 LGBT 议题的重点,现在就不再放在色情之上,而更多是感情关系,甚至是性少数族群认清自己身份之后,于生活上如何面对社会。那起码是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

不过,近年 LGBT 议题牵涉到政治正确争议,要同志演员饰演异性恋角色有被剥削的情况。“最近我和魏绍恩都有讨论到,从 2005 年李安拍《断背山》发展到今日,荷里活开始有声音要争取由同志演员去饰演同志角色,或是同志演员不应该去演异性恋角色。但我认为这说不通,不应该往这个方向推进。”“演员就是演员,演员和角色的性别认同不应该被绑定,反过来说,如果一个异性恋演员,他是对一个同志角色有感受,为何由他演绎这个角色的权利要被剥削呢?”

《蓝宇》剧照。

《蓝宇》剧照。 图:高先电影提供

从情感衣柜到城市空间

性别、情感挣扎以外,在关锦鹏的电影中,当然还有其他。无论是侧写八十年代北京学运和政治贪腐的《蓝宇》,还是描写九七香港中产“楼奴”进退失据的《越快乐越堕落》,西环石塘嘴从昔日的风月之地磨平为城市板块的《胭脂扣》,其实都有着明确的社会关怀。作为香港导演之中,敢言和有政治触觉的知识分子代表,关锦鹏的作品仿佛都会将个人情欲的情感冲突,那些藏在衣柜里的秘密,嫁接到一座城市的社会结构,特别是那些香港人的未来焦虑和身份危机。外面是一个勤奋上进、富裕的资本世界,里面却是暧昧不明、被边缘化的脆弱身份。

“在《越快乐越堕落》里的曾志伟和柯宇纶,他们一个清楚自己性取向,一个仍然懵懂,想寻找自己喜欢男人还是喜欢女人,处于犹豫之间。而这部电影是在 1997 年拍摄,当时香港人对回归就有种模糊不清,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决定,要走还是留。这个角色(柯宇纶)放在香港,好像有许多事情会被联想在一起。”关锦鹏打趣形容这种连结是“咁啱得咁跷”,但转念提到:“除了写香港人如何面对九七回归,在《越快乐越堕落》想呈现的还有这个城市空间的变迁。我觉得这跟香港,特别是对九七年的香港有种呼应。”

这种独特的电影质感,关锦鹏坦言是受到台湾新电影影响:“我喜欢侯孝贤、杨德昌、蔡明亮,他们用电影去写自己身处的城市,都给我看到一个跟过去很不一样的台湾,例如《青梅竹马》、《悲情城市》、《童年往事》和《千禧曼波》,都比八、九十年代的香港电影更丰富到位,更有感而发。拍《地下情》那时候,就是因为我看完《青梅竹马》,觉得赵淑玲的角色一定是蔡琴去演。”事实上,在关锦鹏的电影里,台湾的部份也特别多,有时就像一个旁观香港时代变迁的姐妹都市。

“其实当时我拍许多广告,经常会到台湾工作,也很喜欢蒲台北的基吧。所以《越快乐越堕落》就有一幕安排了柯宇纶和邱淑贞在台湾的酒吧聊天。我猜,自己的电影会经常出现台湾部份,是我喜欢台湾和它的电影。”关锦鹏接着说:“当然我没特别用政治眼光去看台湾,或者觉得是下一个香港。”

香港导演关锦鹏。

香港导演关锦鹏。摄:林振东/端传媒

香港电影有没有“新新浪潮”?

然而,对关锦鹏影响最为深远的,并不是后来的台湾新电影。关锦鹏忽道:“华语电影有两个黄金时代,其中一个是八、九十年代的香港电影,另外一个是三、四十年代的上海,由默片到有声电影。”

如今复刻电影大量涌现,让观众看来份外感触。但对成长于影业篷勃的八、九十年代电影人而言,当时并没特别怀缅对上一个年代的港产片。关锦鹏解释道:“也不是完全不看,但包括我自己在内,当时会更追捧的是三、四十年代的中国电影。”因此,跟梅艳芳合作过《胭脂扣》之后,便再跟电影公司提议开拍一部以中国三十年代默片时期为背景的《阮玲玉》。

中、港、台三地的电影黄金年代,都对关锦鹏的创作有着很大启发。转眼廿年,回流香港的关锦鹏目前在大学任教导演及编剧课程,同时亦替获得首部剧情片的新晋导演担任监制。近年中港合拍片式微,许多不再选择北上发展,留在本地创作,甚至拿了首部剧情片奖金创作的年轻一代电影人,作品都倾向聚焦本土社区议题,用关锦鹏的说法,甚至是比较阴暗和抑郁的。这会否标志着香港“新新浪潮”的出现?但关锦鹏对此有些保留,说得非常慎重。

《蓝宇》剧照。

《蓝宇》剧照。图:高先电影提供

“我觉得现在没有『新新浪潮』呀。”他首先说了结论。“七、八十年代整个香港的大环境,的确造就了电影新浪潮。这多少都是拜 TVB(无线电视)所赐。当时无线有一个菲林组,我在里面做助理编导,大家会用 16 厘米拍摄各种纪录片和剧集,许鞍华、谭家明、章国明等导演,每人都有机会拍几集,从而培养了某种团体精神,就算后来大家未必在同一间公司拍电影,但精神上都像连成一体,一方面拍自己喜欢的题材,同时强调去找属于香港的感觉。现在其实没有这种氛围。” 关锦鹏想了一下,补充道:“毕竟在那个年代,在香港拍电影是一定赚钱。就算你是刚出道的导演,资金上都很充裕,甚至到我做导演的八十年代中,都有邵氏、嘉禾和新艺城给予新导演很多机会,可以一部接一部拍摄,这才会形成所谓新浪潮,影响台湾新电影和大陆第五代导演。”

然而,就关锦鹏的观察,今日的香港新导演,或许都是得到首部剧情片的补贴而获得执导一片的机会,却不像过去在电视台和电影公司累积经验。结果令人感慨,就是拍完首部剧情片后便无以为继。“陈小娟拍完《沦落人》之后,黄进拍完《一念无明》之后,为何他们那么多年都不再拍戏?陈志发拍完《点五步》听说去了庄文强的电影公司做全职编剧,他自己不拍戏了吗?”关锦鹏接着说:“你不拍合拍片当然可以,但为什么不再拍戏呢?所以香港电影今日没有什么『新新浪潮』,可能是我太天真,我认为年轻导演们是应该尝试走入香港电影的系统里。”

说罢,又可能觉得对年轻导演们太苛刻了,开不了戏也是时势使然,今日的电影路比起机遇处处的八、九十年代亦难行得多。于是他淡淡说了句:“在香港这个城市空间,这里已经发生了很多事,本身牵动着很多人的情绪,是一定还有很多故事,或者他们要再团结多一点,共同探索香港电影才会有下一个新浪潮。”

香港导演关锦鹏。

香港导演关锦鹏。摄:林振东/端传媒

心里还有个香港故事

面对电影工业大环境的巨变,关锦鹏自己也是过来人。访问那天,他有时也说得意兴阑珊:“电影和人一样,有自己的命数,该出现的时候就会出现,几时寿终正寝,都是它的命。作为导演,是有点无能为力。”

当时自然未料到《蓝宇》修复版将会无奈延期,说的其实是其“近作”《八个女人一台戏》。说是“近作”是有点过不去,由郑秀文、梁咏琪、甘国亮、白百何等主演的《八个女人一台戏》其实已经拍好,如他形容是“摆咗喺度”好几年。但自从 2019 年在电影节做过一两场首映,便延期至今仍然上映无期。

“电影本身是打算 2019 年底上映的,但当时基于各种原因,所以拖延至今。”对关锦鹏来说,这可能特别惋惜,毕竟电影本身就以戏中戏呼应自己的电影作品,而且是北上发展多年之后,难得再次将镜头搬回香港。关锦鹏无意多谈在大陆闯荡的不顺遂,只提到今非昔比,所谓合拍片,不合拍就无需勉强:“或者在大陆市场眼中,香港电影早已被边缘化,尤其是觉得你的作品完全关于香港,又全部在香港拍摄,放诸今日就很不讨好了。”他想了一下,续道:“要找年轻、出色的导演,大陆本身就有,要拍八、九十年代香港最享负盛名那种商业类型片,今日在大陆又有谁不会拍?至少他们觉得自己拍到,而且不但拍到,票房甚至比你更好。”言下之意,《八个女人一台戏》相信是关锦鹏最后一部合拍片,大有铩羽而归的失落:“但毕竟都拍完这么多年,不回大陆拍电影对我没什么问题。”

《蓝宇》剧照。

《蓝宇》剧照。 图:高先电影提供

过去几年,关锦鹏少了拍电影,或许转为全心教书,但始终不是没有题材想再拍。如他所说,这里还有很多故事可以拍,他心里就有一个。“是关于一间已沦落的英式酒吧的最后一夜。”他微笑道。一间老派酒吧的消亡,大抵也跟过去两年的疫情和社会变迁有关,电影回归他最熟悉的香港社区,由《蓝宇》的旧拍档魏绍恩执笔编剧。

“酒吧是 1972 年开业的,虽然店里已经因应潮流,有人掟飞镖,有大电视看英超,但它仍然有霓虹光管,客人可以点歌,而且格局还是很英式的。”听他简略描述,也大抵能够想像,是他心目中那终将消逝的香港美好时光。在这烦嚣城中,离愁别绪之间,既冷清但是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