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33週年,亦是香港第3年沒法自由地公開悼念六四死難者。無論人在哪裏,忘不了的,年月也不會蠶蝕。」

端传媒记者 何恩林、余美霞、李易安 特约撰稿人 王纪尧 实习记者 钟健华、赵杰 发自新加坡、台北

2022年6月4日,香港铜锣湾,社民连主席陈宝莹等人,戴上印有交叉的口罩,被警察要求离开。
2022年6月4日,香港铜锣湾,社民连主席陈宝莹等人,戴上印有交叉的口罩,被警察要求离开。摄:林振东/端传媒

六四33周年,是香港维园没有合法集会的第3年,亦是首次无人申请举办集会。过去的大型悼念活动,建构香港人30多年来的集体回忆和身份认同。现在没有支联会,没有传统仪式,每个独立的个体,在这时代重新拷问自己,悼念六四的初心是甚么?那份触动或愤怒又是甚么?在香港、在台湾、在世界各地的人们,正努力延续八九六四的回忆,薪火相传。

失去星星点点烛光、歌声、花束和记忆分享的维园,仍然能在角落挖掘到市民留下的纪念。有人将一副浅白色的民主女神相倚放在维园柱子边。有人将手机灯打开,把手机塞在背囊口袋,也有人把发光的手机架在自行车上,一路推着车走。微小的、零落的灯光包裹着维园。

对港人Alice(化名)和David(化名)来说,身体力行的纪念在未来不会中断,“如果封铜锣湾,都可以的,我就行湾仔、天后啦,”二人毫不犹豫地回答。“我觉得还可以出来,就出啦。”Alice笑着说,随后语速慢了下来,“如果香港去到一个出不来的情境,都很惨.......”David立马接话,“我觉得醒目(聪明)些啰,费事烦,行近(警察)就熄灯啰。”

港人Claire一家三口参加在台北举办的悼念六四活动,“虽然来到这里不一样,但希望都能够继续纪念这件事,不能说是遍地开花,但至少有薪火相传的效果,都希望让他(儿子)知道中共政权如何对待这些追求民主的学生。”

2022年6月4日,香港维多利亚公园,被警方封闭的球场。
2022年6月4日,香港维多利亚公园,被警方封闭的球场。摄:林振东/端传媒

人民自发悼念,警方驱赶清场

六四周年的前几天,警方召开记者会,指有人涉嫌煽动非法集结,并于3日晚11时封锁铜锣湾维园6个足球场和篮球场范围,较2021年更早封锁往年集会的主要场地。

6月4日清晨伊始,维园已被层层铁马包围,主要入口均有大批身穿防刺背心的警员驻守及巡逻。维园外停放十数辆警车。下午4时,铜锣湾维园一带布有上百警力,主要街道停有警车。通往维园方向的东角道被橙带围封,警方设置记者区,记者只能在指定范围进行直播和拍摄。前支联会常委赵恩来手持花束,在东角道被警察搜身、要求出示身分证,其后被要求离开。

入夜7时半,警方宣布整个维园和外围行人路为“保安行动区”,布置大量人力在维园入口驱散和截断行人,不少市民只能离开维园入口,或绕着维园外侧行走。因为无法进入维园,甚至无法靠近,许多市民走到维园对面的图书馆,隔着一条马路,从高处拍下空荡荡的维园。

社民连主席陈宝莹、外务副主席周嘉发及成员余炜彬,于晚上7时半到达铜锣湾记利佐治街。3人一字横排,戴着画上交叉(X)符号的纯白口罩,面向怡和街进行默站。3人仅站立数分钟,随即被在场警员带往封锁区进行盘问、搜身及登记个人资料,陈宝莹被警方盘问期间,提及默站是因为悼念六四,无意煽动任何人加入行动。惟封锁区内的指挥官不接受陈宝莹的解释,喝令即时离开,并称如继续留在现场及进入维园范围,将即时以煽动他人参与未经许可的非法集结罪作出拘捕。3人决定往天后方向离开。

2022年6月4日,香港,社民连成员余炜彬被警方车离现场,其后获释。
2022年6月4日,香港,社民连成员余炜彬被警方车离现场,其后获释。摄:林振东/端传媒

三人离开时接受记者采访,封锁区内约20多名警员突然蜂拥而上,称要“护送”3人离场,混乱之中,余炜彬被警员带上警车。端传媒记者向现场警方传媒联络队查询余炜彬被带走的理由,惟警方喝令所有记者离开现场,不准查问细节。

陈宝莹一直向随行身边的便衣警员查询,方得知警方以“安全考量”为由,先将余炜彬带走,当时仍未能得知是否进行拘捕,陈宝莹直斥警方的行为匪夷所思,“会不会(我们)向前进时又少一个?完全不能理解是甚么一回事。”

陈宝莹与周嘉发最终被带回铜锣湾港铁站出入口离开,陈宝莹对警方的安排表示无奈,但不得不接受。她步进站内前表示,前社民连主席及前立法会议员梁国雄(长毛),在20多年前的2000年5月31日,身处狱中写下关于悼念六四的诗句,“纵令我手无烛光,难禁众心悼国哀”,来对比20多年后的今天,身处牢狱外的尚有自由空间的人竟也点燃不了烛光,“但我相信,只要烛光在心中,烛光不灭,人心不死。”

社民连前主席吴文远于晚上9时许指,余炜彬被送上警车后,载离现场后获释。

2022年6月4日,香港铜锣湾,一名市民被维多利亚公园前驻守的警察驱赶。
2022年6月4日,香港铜锣湾,一名市民被维多利亚公园前驻守的警察驱赶。摄:林振东/端传媒

而相较2021年,今年聚集在维园外的人更少了。

20多岁的Alice和30多岁男友David,缓慢绕着维园外侧散步,他们打开手机电筒,把手机举在胸前,走近警察就熄灯,远离后再开灯,如此往复。Alice和David在中学时期得知六四的历史,在还有维园纪念集会的那些年,两人会与家人或同学一起到维园参与悼念,八九年的学潮所追求的价值观是驱动他们纪念六四的原因。随着香港经历不同社会运动,他们觉得香港变了许多。Alice说,在雨伞运动之前,会觉得能为中国举办奥运会感到开心,但之后发生的社会事件,让她觉得香港已是“新香港”。在教育界工作的Alice,观察到教育界出现很多变化,相比自己的成长过程中,现时学校内多了不少爱国或国安教育。

两人从没想过维园“连行都无法行”。回忆起2021年,他们还能进入维园入口,也能随着人流绕着维园走。“以前大家还会一起开灯,但今年多数都是单兵出现。”David说,今年受警方行动影响很大,令市民多了恐惧。Alice则感受到身边的人疲惫了不少,疲惫来自社会政治环境,也与持续两年半年的疫情有关,“许多事变成在心中,行动上⋯⋯可能只是instagram分享story了。”

不过,正是因为急遽紧缩的社会空间,让David觉得更需要坚持纪念六四,“需要让人知道,还有人介意这件事。如果一个半个做少少野,无论是行下街还是点下灯,都能让人知道还有人记得这件事。”

2022年6月3日,铜锣湾记利佐治街的电话亭内有电子蜡烛放在电话上面,之后警察很快将其清走。
2022年6月3日,铜锣湾记利佐治街的电话亭内有电子蜡烛放在电话上面,之后警察很快将其清走。摄:林振东/端传媒

26岁的Lucy是一名港漂,今年的六四,她绕着维园走着。她看到有两个人举着手机灯,没走20米,就被警察拦截。她感到愤怒和悲观,“看到新闻有位女士拿着空白的A4纸,都会被拦下。这些证明了,纪念六四公开的行动已经比较难。”

不过,Lucy也看到行动的个体。在维园的某处,一位老人只身站在铁马前,举着写有“射杀学生者 不容拥枪械”单张。“挺勇敢的,”Lucy说。她也看到跑步的人,衣服背后印着一串数字“5、6、7、X、X”(X为空白)。“还是很多人有良知,有历史记忆。”

小时候,Lucy的父亲告诉她关于六四的历史,她在中学就学会用VPN翻墙、使用维基百科搜寻关于六四的历史。在大陆读大学时,Lucy看到一篇外媒报导提及“坦克人”,倍感震撼,“我看到一个孤零零的、手无寸铁的人,站在一整列坦克前。他明明知道自己是以卵击石,仍然有面对的勇气。”

身处大陆的时候,Lucy通过在Twitter关注海外民运人士,很早得知香港维园有纪念六四的惯例。她希望自己能有机会参与纪念集会。不过当她来到香港时,香港已失去纪念六四合法集会的空间。“我觉得香港和大陆最大的不同,是言论自由,可以谈论大陆不能谈论的事情,比如六四,还有公民精神,我觉得在八九之后大陆没有了公民精神。”

何谓公民精神?“清醒的知道,党、国家、政府三个是完全不同的东西。作为纳税人,不应该是必须忠诚政府,而应是有权利监督政府。’Lucy也欣赏香港的民主精神,“像14、19年,很多人有意识站出来反对非常不公义的东西。”

对于未来,Lucy想尽力做点什么,“因为家人朋友还在内地、会有风险。我想找合适的度,去做点什么纪念六四。”

至晚上8点半,铜锣湾记利佐治街靠近维园的路段人头攒动,亦有警察现场要求行人离开,并警告市民在现场逗留有机会被检控。一辆车牌号码为“US 8964”的跑车停在红绿灯路口,有不少市民过去合影,跑车车主被交警问话。同一条街上,一辆车牌号码为“ER 894”的卡车停在路边,车内无人,警察将卡车围起,拿著手电筒照向车厢内。

2022年6月4日,铜锣湾街上有市民亮起手机灯悼念。
2022年6月4日,铜锣湾街上有市民亮起手机灯悼念。摄:林振东/端传媒

不时有市民被警察带进封锁区搜身、检查背包。晚上9点10分,一位身著黑衣、提著写有“撑住五十年不变”等文字的帆布袋的婆婆被警察带进封锁区域检查,婆婆随后跌倒在地及哭喊,最终被警察带上警车。

社运人士刘山青则因在维园内穿着写有“悼念六四”字样的李旺阳T恤,被警方以“煽惑他人参与未经批准集结”为由拘捕,被带返北角警署。

警方指,截至晚上11时半,共拘捕5男1女,年龄介乎19至80岁,分别涉嫌“煽惑他人参与未经批准集结”、“阻碍警务人员执行职务”及“藏有攻击性武器”。维园则在6月5日0时30分解封。

此前,零星拘捕仍在发生。警方于6月3日早上以涉嫌“煽惑他人意图造成身体严重伤害”罪名,拘捕一名59岁保安员,称他在社交平台恶意发布针对政府及警队的仇恨言论,包括鼓吹于6月4日进行非法集会、趁机进行犯法行为包括杀警。

而往年六四前夕,有艺术家会在铜锣湾以行为艺术方式悼念六四。3日晚,艺术家三木表演作品《离骚》,躺在地上,用嘴咬住高长的杂草。艺术家陈美彤则使用马铃薯进行行为艺术,期间被警察制止,疑涉公众地方行为不检被捕。

4日下午,有女版长毛之称的雷玉莲,亦被带上警车。

2022年6月4日,香港,美国领事馆窗边亮起烛光。
2022年6月4日,香港,美国领事馆窗边亮起烛光。摄:Nasha Chan/端传媒

各国领事馆为六四死难者发声

往年,不同外国驻港领事馆会在Facebook发帖悼念六四。据《明报》报导,今年六四前夕,中国外交部驻港特派员公署提醒多个西方国家的驻港领事馆,勿对六四议题表态。公署又向部分曾悼念六四的西方驻港领事馆中人提及,香港过去悼念六四活动只是由“非常少数反华、对中国政府有敌意的人士”举办的非法行为,或称六四事件已成历史,毋须记住。

不过,多个领事馆仍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与六四相关内容。美国驻港澳总事馆于4日早晨,将Facebook页面的封面图片更换为港大国殇之柱。澳大利亚驻港澳总领事馆亦在Facebook发帖,悼念于六四事件中丧失生命的人,并称秉持对普世人权的承诺,“支持每个人享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政治参与、以及宗教或信仰自由的权利。”

波兰驻港总领事馆则发贴指其为欧盟最大的蜡烛生产国。至晚上,欧盟驻港澳办事处亦于Facebook发文,贴上一张以多颗灯黄烛光配香港夜景的照片,文中写道“以此纪念1989年六四天安门广场镇压33周年”,又表示欧盟“时刻与全球各地捍卫人权的人士站在一起”。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则发表声明,称曾于1989年参与示威、争取民主自由法治的人民不会被遗忘,又提到香港悼念六四被中国及港府禁止,重申会继续推动就中国在香港、新疆、西藏等地侵犯人权行为问责。外交部驻港公署则回应指,美方以人权自由为幌子干涉中国内政,并对香港人权法治说三道四,中方坚决反对及严厉谴责。公署重申,香港正不断巩固由乱到治的良好局面,个别西方国家妄图藉炒作30多年前的政治事件,对中国搞意识形态渗透。

2022年6月4日,香港,天主教香港教区辅理主教夏志诚于五旬节主日(节日) 提前弥撒讲话。
2022年6月4日,香港,天主教香港教区辅理主教夏志诚于五旬节主日(节日) 提前弥撒讲话。摄:Nasha Chan/端传媒

第二年狱中过六四,李卓人点火柴禁食吁“铭记、坚持”

支联会过去多年均在六四当日举办游行及晚会。惟至2020年开始,警方以防疫为由禁止集会举办。去年,在国安法压力下,六四纪念馆被关停、多名核心人物包括现年65岁的主席李卓人、前副主席何俊仁、副主席邹幸彤等人相继因各案件身陷囹圄。及至去年9月,支联会宣布解散。

《明报》早前曾去信访问身处狱中的李卓人,问及会如何渡过支联会解散后的首个六四。李卓人表示,今年为自己订下“初心、铭记、坚持”的悼念主题——“毋忘初心,铭记真相,坚持理想”。他整天会禁食,晚上8时会在狱中点起火柴光,以回忆“多年来在维园的万千烛光”;又会唱民运歌曲《五月的阳光》,宣读早年六四集会的悼辞和宣言,“让自己从中回到爱人民爱民主的爱国初心,使自己有坚持下去的力量”。据《明报》了解,同在狱中的何俊仁和邹幸彤同样会禁食悼念。

在信中,李卓人指自己感到最遗憾的,是一众“天安门母亲”争取平反33年以来,已有64名成员相继离世,而今年再有2名难属去世,惟平反之路仍远。他说自己不知道六四何时能平反,但寄语“天安门母亲”,在全世界爱民主自由的人民心中,都会铭记民主先烈的牺牲。

目前,李卓人因前年六四集会等多宗案件在身,总刑期逾20个月。

民间的创意、教堂的5月35日

当公开悼念六四成为禁忌,民间亦有散落各地叫人“毋忘”六四的声音与文字。香港社会行动者庞一鸣于深水埗开设的一拳书馆,其发文表示今在当区各地,均能发现“六四”痕迹——无论在电灯柱上、被弃置在街边的床褥,还是电灯,都有被以红色喷漆印上“六四”字样。帖文下有一则留言写道:“灯在,人在。前事不敢忘,初心不会灭。”

位于铜锣湾渣甸坊附近的一家餐厅熄灯营业,店内每张桌子都点着蜡烛照明。陆续有穿黑色T恤的食客入店,亦有食客携带玩具坦克乐高在店内进食。

晚上6时,天主教香港教区辅理主教夏志诚在圣母圣衣教堂主持五旬节主日弥撒,他以“今天是5月35日”开始,中间几次提到六四运动33周年,他称当年参加运动的是非常热爱中国的一群人。夏志诚提到今日人们已经越来越恐惧和害怕。弥撒的祷告环节呼吁为疫情中死亡的人祈祷,亦为“为义被迫失去生命”的人祈祷。

2022年6月4日,香港中文大学“民主女神”原址,有人摆放白色鲜花放在地上,旁边有“闭路电视运作中”标示。
2022年6月4日,香港中文大学“民主女神”原址,有人摆放白色鲜花放在地上,旁边有“闭路电视运作中”标示。摄:Nasha Chan/端传媒

大学的纪念︰“正因为没有空间,才会有创意”

往年,大学也是六四纪念中不可忽略的场域,在香港大学国殇之柱和中文大学民主女神像前,市民摆上鲜花、蜡烛,深鞠一躬。

2021年底,中大民女被拆走后,雕像在地面留下不深不浅的印记。雕像两三米外,校方摆上警示牌,提醒有监控器正在摄录,旁边还有防疫599G的公告牌。6月3日晚,几名中大大陆生来到大学站前的空地,在民女雕像的位置,贴上刚刚打印好的文宣海报,内容包括民女被移走后的中大学生报特刊、民女雕像的照片等。

空地不远处,有人路过点了一支蜡烛,摆在墙角。20多岁的大陆生沈子昕(化名)今年特地来到民女处纪念六四。去年民女移走时,有句标语写到“这是我们的中大”,今年她特地写了“这仍是我们的中大”。

民女不仅承载了六四记忆,也是中大学生生活一部分,是校园地标。

沈子昕说,集体记忆需要具体的物件保存,“所以政权要摧毁符号性的东西。有人说,虽然民女被移走,但记忆仍在。我不喜欢那个口号,记忆会在,但民女真的不见了。我印了一张民女的照片,那是和民女最直接相关的。”

过往每逢六四,沈子昕就会去民女参与纪念活动,“会有同学在那边派蜡烛、派花,我自己也会带蜡烛。”沈子昕说,今年多了有创意的纪念活动,例如寻找民女。不过,“创意”生长于日益紧缩的公民社会,“创意另一个意思是,因为没有正统的方式,才会变得‘有创意’。就像他们说中国的抗争者有创意,但正是因为(在中国)没有(抗议的)空间,行动才会变得有创意。”

此前,有中大生发起“寻找民女”活动,主办者用3D打印制作10厘米迷你版民主女神像,放置校园不同位置供师生寻找。活动原订6月5日结束,主办者称活动引起校方关注,为免参与者承担风险,提前于6月3日结束。

沈子昕认为,香港言论自由的空间正逐渐趋同于大陆,“要拐弯抹角地表达”,就连做一些微小的行动,也让她开始感受到恐惧。“我用图书馆电脑打印文宣,电脑背靠墙壁,路过的人可以看到我在搞什么东西,我就很担心,如果有人看到我打印的内容会怎么样。我没想到有一天,我在中大打印这些东西,还不是最激进的内容,我会担心如果被人看到会怎样。”

2022年6月4日,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对开空地,有“Missing 民主女神像”标语。
2022年6月4日,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对开空地,有“Missing 民主女神像”标语。摄:Nasha Chan/端传媒

6月4日早晨,根据端传媒记者观察,中大民女雕像贴有的海报已被清理。下午4时许,民女雕像空地面上整齐摆放了4束白花,大学入口有警察驻守。David(化名)是中大校友,回中大旁听课程。进入学校后,见到民女雕像空地摆了花,有人在拍照,才猛然意识到这里原本是放着民主女神像,以及“6月4日”不是日历上普通的日子,而“有特殊意义”。David坦言,对六四的记忆,“不是会遗忘,只是那个意识的的确确在减弱。”

David中学修读中国历史科,老师常常讲起六四,亦会带同学去六四纪念馆参观。从那时起,他几乎每年都会参加维园集会。上大学后,他也会主动接触和了解六四相关的历史,不过近年他的思考和感受发生不少变化。David认为,2019年之前,香港人更多以旁观者心态纪念六四,并基于“同一个民族”的身分认同。然而在反修例运动发生后,他感受到“1989年在中国大陆发生的事情也正在香港发生”,“虽然六四在时间上离我们越来越远,但对于香港人来说,更像是‘当事人’身分在纪念。在David看来,集体悼念的活动越来越难发生,“唯有在自己个人层面,以更大的意识和思考,去面对香港最值得珍视的自由。”

6月4日,中大校园人烟稀疏,悼念六四的学生不多,更多的人在拍毕业照。另一位中大一年级学生对端传媒表示,将来成为老师的时候,会告诉后辈,民女空地上曾经有过什么,“物件和物理上的集结会消失,但共同的回忆和思想永远会在。”

另外,中大校内有零星快闪式纪念行动。3日晚,有人在中大未圆湖点灯。4日凌晨,不同书院贴有“Missing民女”单张,路边挂上印有六四画面“为什么?因为这是我们的责任”的横幅。端传媒记者现场观察,有单张被人撕下,丢在地面角落里,横幅亦被移除。

而在香港大学,原放置国殇之柱的位置,基本上没有纪念六四的痕迹。

2022年6月4日,台北中正纪念堂,六四三十三周年悼念晚会上,在台港人重建国殇之柱。
2022年6月4日,台北中正纪念堂,六四三十三周年悼念晚会上,在台港人重建国殇之柱。摄:陈焯煇/端传媒

台湾重置六四耻辱柱,台湾人、外国人参加台北六四集会

台北于6月4日傍晚6时40分在中正纪念堂民主大道举办了“六四三三——民主抵抗极权,世界共撑自由”的纪念活动,由华人民主书院等多个公民团体举办。端传媒记者目测,现场有300至400名参与者。

会场上除了排列“8964”的蜡烛之外,还有一些台湾NGO,以及诉求“解救图博”、发放“维吾尔妇女的见证”小册的摊位。晚会进行期间,现场不时有人用粤语高喊香港反修例运动口号。

活动进程除了安排六四亲历者上台谈话之外,也播放了“天安门母亲”和民运人士预录的谈话影片,并在晚间8点09分进行默哀。比较特别的是,主办单位亦准备了缩小版的“耻辱柱”(港称“国殇之柱”)复制品在现场重组,象征“耻辱柱”将移转来台。

由于台湾近年出现声音认为,六四事件只是“他国事务”、和台湾无关,因此不少讲者上台时都会特意强调,台湾人之所以应该纪念六四,不只是因为“中国情怀”、“悲天悯人”,甚至不是为了“普世价值”,而是因为中国的民主化,确实可能影响到台湾的前途,而对历史真相的追求,也是台湾在国际舞台上应该展现的态度。

曾经参与往年台北六四纪念活动的小乔(化名)指出,今年的活动较以往不同,现场充耳听到的几乎都是广东话,“以前台北的纪念晚会,还会有乐团表演,就是台湾常见的社运场子,和香港人的纪念方式不一样。”

这场纪念活动的香港色彩,也展现在活动的名称上——舞台背板上大大的“撑”字,在台湾语境里以往比较没有“声援、支持”之意,显然也是香港用语。

2022年6月4日,台北中正纪念堂,六四三十三周年悼念晚会。
2022年6月4日,台北中正纪念堂,六四三十三周年悼念晚会。摄:陈焯煇/端传媒

台北的纪念现场也能见到不少外国身影,比如来自美国的Mark(化名)。

Mark正在宾州大学念博士、研究民国史,上个月刚刚来台,正在师大学习华语;五天前在新闻上看到活动消息之后,Mark就决定要来看看,还把活动讯息转发给同学。

“因为我是学中国史的,以前在课堂上,一定会听到老师讲六四。我知道现在香港也不能纪念六四了,台湾是最后一个可以纪念、而且讲华语的地方,所以觉得有必要到现场一趟,也想来表达对历史真相的支持。”

今年34岁的环境人权律师李菁琪则告诉端传媒,她从还在读大学时,就开始参加六四纪念活动,而她之所以关注六四,则是因为她长年参与社会运动。

但李菁琪明显感觉,近几年的六四纪念活动,性质也出现了变化,“我们以前是纪念六四,但今年好像变成在纪念‘以前还能纪念六四的时代’。”

李菁琪也观察到,来参加六四纪念活动的台湾人,确实一年比一年少,反而香港人愈来愈常见;她认为,这可能是因为这几年社会运动动能较弱,也跟社运面对的整体环境有关。“以前社运有个共同的目标,就是国民党;民进党上台之后,社运人士只要稍微不听话,就会被打成中共同路人,所以社会运动就有点衰退。”

但李菁琪认为,台湾人其实不应该因为民族主义、国家认同,就不去纪念六四、不去关注中国的民主化运动。“我一直在想,如果1989年的结果不是后来那样子,而是中国真的民主化了,说不定我们旁边就是个成功的民主国家,可能也就不会对台湾指手画脚了,那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

对李菁琪而言,关注六四,不只是追求历史真相,也是在关注中国民主化的进程,而这件事对台湾是很有意义的。“如果我们是唯一记得这件事情的人,那我们就必须去记忆;一件事情如果被全世界都遗忘,它就不存在了。”

2022年6月4日,台北中正纪念堂,六四三十三周年悼念晚会。
2022年6月4日,台北中正纪念堂,六四三十三周年悼念晚会。摄:陈焯煇/端传媒

台北集会让离散的港人继续悼念

戴上鸭舌帽的港人陈先生低调地站在会场的一角。“今年给我最大的感觉,是因为很多香港人流散到海外,香港不能搞,就让流散海外的香港人搞,我觉得这个甚至是比六四的本质更有意义。”

1989年6月4日当时,陈先生身处香港,正为德国电视台制作影片。“那时公司接到job都不敢开单。”怕的是敏感。

他忆述,当时气氛很紧张,每一分钟都留意着直播,见证事件的发生,甚至有认识的新闻工作者正身处北京现场采访。“最深印象在湾仔演艺学院旁边的大东电报局,所有国际传媒都要在那里发Wire(无线电),全世界的新闻媒体车围着大楼是很震撼的。”

他说,从前香港都比较开放,六四是一件每年的大事,但他在3年前移居台湾后,就感受到两地悼念活动的差别。“台湾看待六四没有香港人这么近,始终当作一件历史事件去看待,对事件关注度、力度和规模都差很远。”

2022年6月4日,台北中正纪念堂,六四三十三周年悼念晚会。
2022年6月4日,台北中正纪念堂,六四三十三周年悼念晚会。摄:陈焯煇/端传媒

在会场中,不少人穿上了香港反修例运动有关字句的T恤,Mo是其中一个。他在2014年雨伞运动开始参与香港的六四集会,后来更参与民间人权阵线,协助组织反修例运动中的100万和200万人大游行。他自带了一个大灯,在微细的电子烛光异常亮眼。

在六四前数天,他在打手机游戏时,在群组说“过数天便是32+32”。香港的朋友纷纷就说“对啊”,但台湾人就输入了“???”。“香港从1989年承传下来,做了很多年,是大家的努力继续做下去的,人很多,很震撼,大家很团结,(维园集会)台上所说的都会感动。但台湾一向没有这个传统,没有就没有。”

这种现象也不禁让他想起台湾人对香港事件的关注。

他亦特别提起,来台后留意到有关纪念六四“国殇之柱”(台译:六四耻辱柱)的命名争议,让他感到很无奈。“意识形态这些东西,我都明白,但香港不是争论这些事情......我是想如果我是流亡的中国人,我会很难过。”

2022年6月4日,台北中正纪念堂,六四三十三周年悼念晚会,市民为六四死难者默哀。
2022年6月4日,台北中正纪念堂,六四三十三周年悼念晚会,市民为六四死难者默哀。摄:陈焯𪸩/端传媒

自由广场现场有不少港人家庭,带着孩子参与悼念,Claire 一家也是其中之一。他们带着8岁的儿子,特意坐了约一个小时的车来到了自由广场悼念六四。

“其实都很感概。”Claire说。虽然八九民运的时候,两人都只是小学生,但是在成长的过程,见证维园如何被逼爆,是在香港悼念六四的气氛下长大,“我们的感觉和台湾人是一定有分别。”

他们一家以前都会在维园参与六四集会,也曾经带过儿子去参与,但慢慢地这些习惯都成为禁忌。他们留意到此时此刻在香港有关维园现场的报导就更加无奈。“从前去到、去不到,都会关注甚至留意报导,但后来连游行集会都做不到,更加不要谈六四的纪念,明明一件应该要做的事,突然被阉割不能做,是很痛苦的一件事。”

“昨晚的维园就已经全封不能进去了。”32岁的刘先生第一次在台悼念六四。“有些事情你习以为常,突然有天不能做了,然后又再可以做了,事情就会多了一重意义。”

他形容,从前在维园参与的集会好像流程比较清晰,环节比较清楚。他也留意到台湾的六四集会渗入很多香港元素。在集会期间,集会中更有香港反修例运动的口号,又邀请了不少香港的政治人物发言。

他说,不知台湾人会否有“被骑劫”的感觉。“台北悼念六四也是因为多了香港人才开始搞,本来也没有很流行,所以这件事情就变了好像有点由香港人主导。”

2022年6月4日,台北中正纪念堂,六四三十三周年悼念晚会上于民主大道重建国殇之柱。
2022年6月4日,台北中正纪念堂,六四三十三周年悼念晚会上于民主大道重建国殇之柱。摄:陈焯煇/端传媒

小冯(化名)告诉端传媒,她从2003年开始,便每年都会前往维园、参加六四晚会;谈起最后一次在维园参加的晚会,已经没有支联会负责主办,但大家还是自发带着蜡烛过去、一切照旧,小冯眼眶开始泛满泪水。“我觉得香港人好厉害,香港人已经漂流到这么多地方了,还可以有这个纪念活动发生。”

小冯去年才申请到“就业金卡”来台,今年是她第一次参加台湾的六四纪念活动;虽然现场有不少港人,但一切都还是有些陌生,“如果这里没有发蜡烛,我真的不知道我今天来参加什么。”

然而台湾的蜡烛,终究还是和香港不同——台湾用的是电子蜡烛,香港用的是真火烧的蜡烛,“每年都会有小插曲,会发生小火灾的。”

提及台湾人看待六四的态度变化,小冯认为,那可能是因为“台湾人没有意识到中国民主运动和他们的关系”,但“香港人纪念六四,已经不是单纯纪念六四本身了,也是在追求香港的民主化、追求历史真相,和香港的民主运动融在一起了。”

小冯又指,虽然她能理解,台湾人因为国家认同,而对于纪念六四有些排斥,但香港人纪念六四,“并不是因为中国和香港的连结,也不是因为血缘关系,而是在表达我们坚持事情的真相,也关乎我们对中共执政的态度。”

2022年6月4日,伦敦,七个英国香港人组织联英国乌克兰人组织,伦敦唐宁街对出(Downing Street)举办集会,集会主题是“反抗极权・守护民主”,约有三百人参与。
2022年6月4日,伦敦,七个英国香港人组织联英国乌克兰人组织,伦敦唐宁街对出(Downing Street)举办集会,集会主题是“反抗极权・守护民主”,约有三百人参与。摄:Peter Wong/端传媒

香港以外,烛光遍布海外

当香港纪念六四成为绝唱,悼念活动仍在各国遍地开花。据自由亚洲电台报导,至少9国29城市参与。

在六四前夕,香港自由委员会(the Committee for Freedom in Hong Kong)将“FREE HONG KONG”、“Tianamen Square June4, 1989”等支持民主自的字句投射在伦敦塔桥上。后获英国上议院议员阿尔顿(David Alton)发推文,表示“世界将不会忘记。”此外,英国多个城市包括伦敦、伯明翰、爱丁堡及曼城等均有举行悼念活动。

在美国华盛顿,当地时间6月3日晚上,过百人出席由“共产主义受难者纪念基金会”举办的晚会,众人在一座“民主女神”的复制品前点起烛光悼念,并在大会带领下为六四死难者默哀。参加者包括前八九学运领袖王丹及吾尔开希、前学联秘书长周永康、 前香港立法会议员梁颂恒等。

2022年6月4日,伦敦,国际特赦组织举行烛光集会,高峰期达600人参与,示威者把纸扎坦克摆在中国大使馆外。
2022年6月4日,伦敦,国际特赦组织举行烛光集会,高峰期达600人参与,示威者把纸扎坦克摆在中国大使馆外。摄:Peter Wong/端传媒

王丹对自由亚洲电台表示,正因香港目前现在这种情况,他认为人们在海外纪念活动的责任更重,让香港的烛光延续到海外。而从台湾前来的吾尔开希亦表示,每年的六四集会都是对牺牲的人的告慰,“向‘他们’报告我们没有停止,我们还在继续,我们没有忘记”。

此外,在欧洲其他国家也有各种悼念活动。据自由亚洲电台报导,在捷克布拉格在六四当地时间下午2时,国殇之柱将会揭幕。此前,雕塑创作者高志活曾透露即将在布拉格为该雕塑揭幕。而德国多个城市,包括柏林、杜塞多夫、海德堡、法兰克福、汉堡、科隆、慕尼克均有六四集会。

另在日本东京,一如去年,亦有声援香港及支持平反六四的日本人及港人,齐集在中国大使馆前举办抗议活动,后在新宿站南出口举办悼念会。

2022年6月4日,伦敦毋忘六四烛光集会: 天安门大屠杀 33 周年,伦敦中国大使馆外,国际特赦组织举行烛光集会,高峰期达600人参与,期间进行一分钟默哀、读出六四死难者名单及播放天安门母亲张先玲录音。
2022年6月4日,伦敦毋忘六四烛光集会: 天安门大屠杀 33 周年,伦敦中国大使馆外,国际特赦组织举行烛光集会,高峰期达600人参与,期间进行一分钟默哀、读出六四死难者名单及播放天安门母亲张先玲录音。摄:Peter Wong/端传媒

我们推出端 Plus 会员计划,邀请你们成为独立新闻的守护者,帮助我们守护端,也帮助我们继续守护各地独立记者,支持他们产出更多优质的华文调查报导。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