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也许是中国的朋友,但不是台湾的敌人”。」

端传媒记者 李易安 发自台北

2022年4月16日,台北,洪浩在庆祝“太阳节”的活动上穿上朝鲜的服装。
2022年4月16日,台北,洪浩在庆祝“太阳节”的活动上穿上朝鲜的服装。摄:陈焯辉/端传媒

2022年4月15日晚,台北西门町一幢寻常大楼里涌入近百人——都为一个名为“太阳节”的节日而来。太阳节纪念的是朝鲜第一代领导人金日成的生日,也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会场布置得颇有朝鲜风情:不论是签到桌、走廊两侧的墙上,到处都能看见朝鲜国旗,间或点缀金日成、金正日父子的相片;走廊两旁的桌上,陈列着朝鲜生产的面条、饼干、罐头、香皂、香烟和玩具步枪。

这场活动的参加者,多数介于20-30多岁,男女比大约7:3,其中有不少是情侣、朋友结伴而来,还有一个家庭带着小孩一起参加。每个到场的人,都获得了一面小型的朝鲜国旗、两片用纸盘装的朝鲜油煎绿豆饼,以及一卷外卖送来的韩式海苔饭卷。

除了“朝鲜生活用品展”、朝鲜饮食作为卖点之外,这场活动的主要内容是“朝鲜旅游讲座”。出人意料的是,讲座正式开始之前,主讲人邀请所有参加者起立,播放朝鲜国歌,接着,带领所有参加者对金日成遗像行鞠躬礼。

2022年4月16日,台北,庆祝“太阳节”的活动上,参与者拿起朝鲜玩具枪拍照留念。
2022年4月16日,台北,庆祝“太阳节”的活动上,参与者拿起朝鲜玩具枪拍照留念。摄:陈焯辉/端传媒

因韩国瑜而爆红的朝鲜情报粉丝页

这场太阳节活动能举办,或许得“感谢”两年多前的韩国瑜。

2019年10月8日,台湾总统大选刚进入百日倒数,代表国民党参选总统的韩国瑜,在一场竞选活动之中激昂地高喊,“台湾像北韩一样锁住了”、“再封闭下去,台湾就要变得跟北韩一样了”。

这几句话,原本应该和大多数竞选修辞一样,淹没在选战的激情之中。然而脸书粉丝页“朝鲜经贸文化情报”却在当天发布了一则“严正声明”,将朝鲜意外牵扯进了这场选举之中。

该声明先是质问韩国瑜:“您对于朝鲜不友善的言论,说什么‘再封闭下去,台湾就跟朝鲜一样’。本报想问,朝鲜怎么了?”接着指出,朝鲜不论是在邦交国数目、国际地位、或是社会福利上,都比台湾更为优越,又澄清朝鲜“并非主动锁国”,而是因为在联合国和美国的制裁禁令之下,“各国不得不暂停与朝鲜部分的经贸往来”。

因为搭上竞选话题,又或许因为为不喜欢韩国瑜的选民提供了谈资,这则贴文不只获得了五千多次分享,还为粉丝页带来了庞大流量,粉丝数在短短几天从3600人增至9200人——4月15日参加太阳节庆祝的人,几乎都是在这个粉丝页上得知活动讯息的。

平时在上海、台北来回跑的台商廖应贤(化名)回忆道,他开始关注这个粉丝页,确实是因为韩国瑜风波——不过对于去过朝鲜旅游的他来说,阅读这个粉丝页“更像是在复习”。

廖应贤之所以对朝鲜感兴趣,是因为十多年前在复旦大学读书时,班上就有两个朝鲜学生,“当时有朝鲜籍的教官会跟着他们来上课,站在教室后面监视,阻止他们和韩国学生聊天”。

后来廖应贤在上海的办公室,正巧就在朝鲜餐厅“平壤高丽馆”以及朝鲜国营的高丽航空办事处附近;为了亲身接触那个“神秘的国度”,他主动结识餐厅老板和高丽航空的朝籍主任,还在2017年参团去朝鲜观光。然而廖应贤参加的旅行团,走的是最大众化的路线,只去了平壤和板门店,因此对他而言,“朝鲜经贸文化情报”最吸引人的地方,其实是平壤以外地区的“报导”和照片。

不过真要说起来,廖应贤最好奇的是:这个粉丝页的经营者是谁?为何会在台湾为朝鲜进行宣传?

2022年4月16日,台北,庆祝“太阳节”的活动上,大会放满一桌朝鲜出产的商品及书籍。

2022年4月16日,台北,庆祝“太阳节”的活动上,大会放满一桌朝鲜出产的商品及书籍。摄:陈焯辉/端传媒

“朝鲜也许是中国的朋友,但不是台湾的敌人”

虽然“朝鲜经贸文化情报”给人一种“神秘感”,但某个意义上来说却又颇为“透明”:它直接在页面简介处,列出了办公室地址和电话号码。

这个地址,位在台北车站附近一座住商混用的大楼里。按响电铃后,一个男子隔了两分钟才把门打开;他身后的地上,散落着各种纸箱和货品。他没有邀我进门,而是站在半掩的门口,给了我一张名片——他的名字是洪浩,大部分人都叫他“洪专员”。“我们还是去别的地方谈吧。”他说。

他的名片上除了用中、朝文写上名字之外,还详细列出了“服务项目”:朝鲜投资项目对外招商、商务考察接洽、商业资讯顾问咨询,以及台湾朝鲜商品进出口;至于粉丝页面,只在名片底部占据一个不起眼的位置。

但洪浩的气质和一般商人又有些不同,说起话来给人某种介于“真诚”和“执着”之间的感觉,用词也彰显了他的立场和态度:他从不使用“朝鲜”、“韩国”这些台湾人更熟悉的称呼,而坚持使用“朝鲜”、“南朝鲜”;提及金正恩时,他也总会在后头加上“大元帅”三个字。

洪浩说,他原本学的是法律,后来转学到台大改念历史;他对冷战史本就感兴趣,自然也读过朝鲜半岛的当代史。“一开始对朝鲜好奇,纯粹只是纳闷:明明朝鲜资讯难以外流,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关于朝鲜的负面资讯?”

和很多人一样,洪浩和朝鲜的联系因旅游而牵起。2016年他第一次去朝鲜时发现:“如果想建立朝鲜人脉,最简单的方式,就是从导游下手。可以当导游的,家里成分、出身都很好,基本上都是党政高层;只要主动询问,导游都会帮忙牵线、也会透露生意机会。”

去过朝鲜几次之后,他在2018年成立了粉丝页面,面向台湾读者为朝鲜做“正面宣传”;经过近四年的经营,粉丝数今日已有三万多人。

1979年出生的洪浩说,他经历过台湾戒严的末期,所以能理解朝鲜人的想法。“有些台湾人会笑朝鲜人领袖崇拜,但我们在蒋介石那个年代,不也是这样吗?朝鲜人不能接触敌人的文化产品,出国也很困难——台湾以前不就是这样吗?”

他认为,外界在评断朝鲜之前,必须先意识到一件事:“朝鲜从1953年休战之后,和南朝鲜一直都没有正式停战,基本上仍处于戒严的状态⋯⋯反过来说,朝鲜人会觉得,明明战争就还没结束,为什么南朝鲜人、台湾人过这么爽?”洪浩认为,民主自由终究必须建立在国家安全之上,如果今天两岸要打仗了,自由当然也会受到限缩,朝鲜就是处于这样的战时体制里。“而且朝鲜用的纪年,刚好跟台湾的民国纪年一样,今年都是111年,是不是真的有点像?”

洪浩说,开始理解朝鲜之后,他渐渐觉得“朝鲜很像赤色的台湾”,“在过去的冷战体制里,台朝其实处于同个位置,只是来自不同阵营、颠倒过来而已,所以台朝对我来说很像彼此的镜像。”

然而为朝鲜官方进行宣传的洪浩,难道不担心自己被情治单位盯上吗?他听后反问:“我为什么要担心?朝鲜也许是中国的朋友,但不是台湾的敌人。”

洪浩声称,粉丝页成立之后,第一个来找他的并不是台湾的国安人员,而是韩国驻台的代表处,主要想暸解他为何会去朝鲜;后来韩国代表处又约了他第二次,但他没有答复。“我知道要避免和他们接触。如果这点政治思维都没有,就不要和朝鲜谈生意了。”

谈到政治思维,洪浩确实有些“底气”——他说自己是“金日成金正日基金理事会”的成员,曾对理事会捐过钱、尽过一点心力。“这个机构名义上是管理金氏父子的陵墓、接受捐款,但也能方便生意款项的进出⋯⋯过海关的时候,官员看到那张捐款证明,就不会多做搜查,他会知道我是朝鲜的朋友。”

2022年4月16日,台北,庆祝“太阳节”的活动上,洪浩向现埸观众派发朝鲜食物。

2022年4月16日,台北,庆祝“太阳节”的活动上,洪浩向现埸观众派发朝鲜食物。摄:陈焯辉/端传媒

“我很清楚自己的任务是什么:就是平衡报导”

细看“朝鲜经贸文化情报”的贴文,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最常见的,多和旅游情报、朝鲜风情相关,洪浩把这类贴文称为“风花雪月”,除了有他在朝鲜旅游时拍的照片、随笔之外,“美女图”、朝鲜料理也都是常见主题。

这类贴文看似无关痛痒,却呈现了观光客鲜少涉足的场所、或平壤以外的地区,经常给人一种“insider”的真实感;提及朝鲜商品时,他还会附上汇率、帮读者换算,再补上当地薪资水平,用直观的数字描绘朝鲜生活。“为什么我有一些资料或照片,看起来是内部人士才能拿到的?因为我就是有官方的人在提供资讯。”洪浩说道。

或许正是因为这种真实感,直到现在仍不时有读者留言怀疑,“小编是会中文的朝鲜人吗?”

贴文的第二种类型,则带点官方新闻稿色彩,有些像政绩宣传,有些又像在对外招商;朝鲜疫情爆发之后,粉丝页也会定时发布“疫情报告”,俨然是朝鲜官媒在台湾的传声筒。

经常关注粉丝页的廖应贤认为,这些官方新闻稿特别有意思,“你平常在台湾,根本看不到这种朝鲜观点的官方说法。”

至于第三种类型,就更像为读者量身定做,紧跟着台港两地的时事脉动。

比方说,台湾2021年发生大规模停电事故时,洪浩就写过一篇贴文,指朝鲜的电力供应近年来已有“很大改善”;港台疫情在 2022 年先后升温、社会争论是否应维持“清零”路线时,粉丝页也曾发文指,“朝鲜完全不必考虑是要‘清零’或是‘与病毒共存’。因为,一直都是‘零’”,并指朝鲜早在 2020 年便关闭国境、动员防疫工作,“令民众感到安心”。

洪浩说,粉丝页的贴文都是他自己写的,资料取自朝鲜的中央通讯社和平壤日报,基本上不需和“金日成金正日基金理事会”报备,但他知道“拿捏分寸”、“有敏感度”,“我很清楚自己的任务是什么:就是平衡报导,然后在遇到假新闻的时候,根据事实予以反驳。”

粉丝页爆红之后,洪浩每天会收到2、3则网友传来的讯息:有些人想和他买酒、买烟,问他“能不能办移民、想娶朝鲜老婆”;还有些则是骂人的,说他“替独裁者讲话,报喜不报忧”。

不过,他所谓的“平衡报导”,更像朝鲜半官方的传声筒。对此,洪浩认为:“我自己当然不做平衡报导,我是支持朝鲜的。我说的平衡报导,是从大格局去看的。台湾关于朝鲜的报导负面太多了,如果我补充正面的,让台湾人听到多一种声音,那不就是给台湾观众的平衡报导吗?”

然而洪浩终究还是得顾及“本地市场”,而不只是为朝鲜政府服务。

乌克兰战争爆发后,他的粉丝专页就一直很少碰触战争议题,原因很简单——“台湾人不喜欢看,写了我的页面会掉粉。”

俄乌战争开打后几天,洪浩曾写过一篇贴文,说明朝鲜外交部对“俄乌冲突”的官方立场,并表明这场战争的起因,是“美国忽视俄罗斯的安保要求,一味追求霸权和军事优势”,结果让页面“掉了二十几个粉丝”。

“我们还是得兼顾台湾的口味,毕竟我们的任务是推广朝鲜的经贸文化,政治文章不是最优先的。”洪浩说。

“我带你们看北朝鲜”的经营者李文杰。

“我带你们看北朝鲜”的经营者李文杰。摄:陈焯辉/端传媒

在美国星条旗旁纪念朝鲜“伟人”:“我们在哪里都可以做生意”

在那场太阳节庆祝活动上,洪浩穿着朝鲜国家代表队的运动服在会场里四处走动,红蓝白的鲜艳色块像能发光似的。

但洪浩并不是这场旅游讲座的主讲人。站在投影幕前,是脸书粉丝页“我带你们看北朝鲜”的经营者李文杰,也是洪浩在朝鲜业务上的伙伴。

李文杰说他是个公共交通迷,曾在民进党籍的前台中市长林佳龙手下担任过交通事务的幕僚。“有些人怀疑我,为什么一个绿营的支持者会去爱朝鲜?”但他无意评断朝鲜的社会制度,只觉得朝鲜是个“可以去旅游、去身心放松的地方”,“如果我们不满现状,也可以去体会一下,看朝鲜人是不是幸福的。”

真要说起来,李文杰也是因为公共交通而被朝鲜吸引。2017至2019年间,他曾召集过一些同好,让朝鲜旅行社为他们量身定做“公共交通主题”的旅游路线,特地搭乘了好几趟地铁、有轨电车和无轨电车。

疫情爆发后,他决定干脆考取领队执照,以便在疫情结束之后“合法揪团”,并将自己经营的公共交通主题粉丝页,改为以朝鲜旅游为主题。

国语标准的李文杰说,自己在香港出生,97年跟着家人移民来台。他从皮夹里掏出身分证,“我没骗你,我身分证上面写我是在香港出生的。”

虽然是旅游讲座,实际内容却包山包海。他首先简介了朝鲜的地理知识,以及前去旅游需要注意的事情,接着开始聊起朝鲜人的日常饮食、“主体思想”、住房配给、兵役制度和休闲活动。

“你们知道朝鲜人午休多久吗?2个小时!我以前带一个在赛马会工作的香港人去,他听了之后骂了声脏话,跟我说他在香港的午休时间只有20分钟。”

虽然讲座内容不时要引用“爱的迫降”这类韩国影视作品,来提起观众的兴趣,但整体来说,讲座的内容确实是以朝鲜为主体的——或者用李文杰的话说,至少“是没有被西方妖魔化的真实的朝鲜”。

“为什么南朝鲜人要发明泡菜专用的冰箱?原因就是他们的气候,不如北朝鲜适合腌泡菜。北朝鲜在天然条件上,比南朝鲜优越太多了,我们根本不需要泡菜冰箱这种东西。”

然而和这种“站在朝鲜这边”的态度相比,会场里的一些细节却不太合理。

比方说,尽管朝美关系并不和睦,但会场里的朝鲜国旗旁,却贴着印有自由女神的海报,女神手里的火炬旁,还用英文写着“如何在美国工作和生活”,招揽向往美国的台湾人。

洪浩给出了解释——这里平时是个叫作“国际教育咨询”的公司,主要业务是为前往美国暑期打工的台湾人提供咨询服务。

“台湾人会觉得奇怪,对吧?但如果觉得奇怪,那就代表你的价值观还不够开放。”经营代办公司、免费为活动提供场地的李述智反问,“台湾本来就是民主社会,如果可以宣扬美国价值观,为什么不能宣扬朝鲜的?放在一起,有什么不行?”

和李文杰一样,李述智也在香港出生,很小的时候就跟家人移民来台湾,至今在中国大陆、香港都有亲戚。“严格来说,你要说我是中共的同路人也没错啦,如果马英九是中共同路人的话,那我也是。”他接着打开手提电脑,带点自豪地展示自己经营的 YouTube 频道,“之前我还被百灵果(注:台湾一个知名的 podcast 频道)认证是统派频道。”

洪浩之前举办朝鲜相关的活动时,有几场也是由李述智出借场地;俩人之所以会走到一起,李述智说原因很简单:“某程度上,我们在台湾都是异端。我们有一点是相似的,我们的心胸都很大,在哪里都可以做生意。”

说起来,李述智的场地倒也不算白白出借。朝鲜商品展示桌的角落边,摆着几瓶从马来西亚进口的葡萄酒,以及几罐台湾本地产的果汁,全是他自创品牌的商品,“我们就是一起摆摊,多少赚点零花钱。”

除了美国打工代办、饮料品牌,李述智说疫情爆发之前,他也在中国大陆经营过一些“教育训练”的小生意——对他来说,和谁做生意、做什么生意似乎都不是重点。“只要符合台湾利益,我们为什么不和朝鲜做生意?”

李述智转换话题的节奏和他的语速一样,让人很难跟上。他一会聊起自己在中国大陆参加的马拉松服务如何周到,一会解释他经营的美国暑期打工计划,最后又谈回台湾:“你说台湾是真正的民主吗?这个问题,大部分台湾人都不会去思考——台湾人不思考,就跟大陆人不会觉得自己不民主一样,其实有什么不同?所以两边一定是同胞嘛。”

2022年4月16日,台北,庆祝“太阳节”的活动上,展出朝鲜香烟。

2022年4月16日,台北,庆祝“太阳节”的活动上,展出朝鲜香烟。摄:陈焯辉/端传媒

“像朝鲜这样的市场,才有更多空间可以让我提供服务”

“朝鲜经贸文化情报”的爆红,除了源于繁中读者对朝鲜的好奇之外,有时也反映了人们对另一种体制、和“非西方主流叙事”的兴趣,甚至能让人投射自己对现况处境的不满。

洪浩有次在页面介绍平壤的游乐园,提及朝鲜民众只需1,600朝币(约合台币7元、港币2元),便可“畅玩游乐场内的所有设施”,有读者便在贴文下留言,“伟大的主席⋯⋯不像资本主义到处欺负人”,而洪浩则回复了两个大拇指的Emoji符号,跟着写道“资本主义就是明摆着欺负人。”

朝鲜的住房政策则是另一个更明显的例子——关于这个主题的贴文,早在页面因韩国瑜风波而爆红之前,就已经是粉丝页的“月经文”,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精准击中台港读者面对高昂楼价、买房困难的心理痛点。

这种针对中文读者的发文策略,有时也会“破圈”,在脸书上吸引到简体中文网民。有次,洪浩提及朝鲜疫情爆发后“没有执行严格的封区、封户”,“更没有上海进行的强制入户消杀”,并强调朝鲜的“社会保障体系”,让民众“本来就能取得国家供应的粮食、燃料、基础副食品、蔬菜、日常用品”,而且“无需担心房贷的沈重压力,可以躺平安心休息”。贴文除了让台湾网民感叹“平壤比台北更科学”外,也引来上海人留言“看到我们在上海被小编轻嘲,真的觉得羞愧难当”。

这并不是“朝鲜经贸文化情报”第一次破圈。“韩国瑜事件之后,我的页面就在中国的朝圈(注:中国的朝鲜迷社群)引起轰动,他们很惊讶,台湾人居然也有欣赏朝鲜的。”洪浩如此说道。 不过就像粉丝页的名字,“经贸”终究是摆在“文化”前面的。洪浩自承,如果台湾人能对朝鲜多一些“正常的认识”,对他来说也是有利的,因为一旦有人看了粉丝页,而想和朝鲜进行接触,他就能帮忙安排牵线——套用洪浩的说法,“是明眼人就会看到商机。”

比如在一则关于咖啡的贴文里,洪浩先是说明“咖啡被时下(朝鲜)年轻人视为代表时尚的饮料”,又提及“各种花式咖啡的咖啡厅也渐渐崛起”,最后再告诉读者“各区域内都有街边商店设施,应可发展‘city cafe’模式”。从表面看,这则贴文描述的是金正恩上台后朝鲜出现的变化,背后却是洪浩向咖啡业者招手的意图。

“原则上我们是协助招商,当然这里和朝鲜方的费用,都是要酌收的。”洪浩说道。“朝鲜方的费用”指的是什么?洪浩不愿详谈,只说可以“视为安排商务考察的费用”,会包含在参访的团费里。“第一步,就是安排厂商去朝鲜一趟,以洽谈购买、或合作的名义,去了解他们的生产线和主力商品,了解状况后,第二步再决定要不要参加平壤的春季或秋季商品展。”

大部分想做朝鲜生意的外国厂商,担心的都是同一件事:钱投资下去,究竟拿不拿得回来?洪浩说,这就是他的“专业所在”。“要和朝鲜做生意,你就要有能耐,让朝鲜必须给你钱⋯⋯你说朝鲜人治,但每个地方都有人治的成分,像朝鲜这样的市场,才有更多的空间可以让我提供服务。”

洪浩不愿透露他牵线的厂商有哪些,只说好些项目原本“都已进入洽谈阶段”,却在2020年遇上疫情,只好搁置至今。

那么疫情爆发至今,他究竟靠什么维生呢?“既然在协助朝鲜推广,当然会有基本的收入,不可能做白工的”,但这个“收入”的来源他不愿多说。“我当然也想赚钱,但这只是马斯洛说的最低层次的需求。我最高层次的需求,还是帮助台湾正确了解朝鲜。”洪浩微笑道,但语气不像说笑。

2022年4月16日,台北,庆祝“太阳节”的活动,近百名观众参与。

2022年4月16日,台北,庆祝“太阳节”的活动,近百名观众参与。摄:陈焯辉/端传媒

不时显影的台朝关系:从冷战敌营到互通款曲

不论如何,洪浩的说法确实反映了一个事实:台湾与朝鲜的商贸往来,比多数人想像的要热络。

由于冷战秩序,直到1990年之前,台湾和韩国的关系一直都更好,与朝鲜几乎没有往来。然而中韩于1992年建交后,被誉为“兄弟情谊”的台韩关系立刻急转直下,自觉被韩国“背叛”的台湾,也旋即开始探索与朝鲜接触的可能性。

于李登辉执政时期担任“中华开发”董事长、被视为“国民党掌柜”的刘泰英,便在专栏里自承,1992年台韩断交后,李登辉曾指示他前往朝鲜,与朝方建立经贸关系;刘泰英甚至透露,当年台湾政府曾考虑以中华开发的名义、对朝方借贷2亿美元,只是因为美国政府出手介入,计划才不了了之。

洪浩指出,刘泰英那场贷款风波结束后,台朝之间仍有来往,只是接触频率端视台湾“对美国尺度的揣摩”、以及对美国的需求而定:“陈水扁执政时,台朝关系也很不错,甚至还有包机直飞,原因就是当时台美关系、两岸关系都有点冷,朝美关系也不好。”

“相对地,朝鲜官员来台,终究也要经过北京同意。如果朝中关系不好,朝鲜可能就会想和台湾接触。”洪浩以2017年朝鲜遭联合国制裁的事件为例:当时作为常任理事国的中国,在制裁案决议时投下赞成票,朝鲜于是开始对台湾释出善意,以此作为对北京的报复。

“当年在平壤的国际商品展览会上,朝鲜甚至还让台湾厂商挂上中华民国国旗、直接以‘台湾’称呼台湾。”洪浩说道。隔年,朝鲜更传出有意在台北开设“观光办公室”,而曾担任朝鲜新义州“特区长官”的荷兰籍华人杨斌,也在同年稍后来台密会刘泰英和多位台商。

不过从国际社会制裁朝鲜的脉络来看,台湾确实有一项特点,恰好切中朝鲜的需求:台湾并不是联合国的成员,无需遵守联合国的制裁规定,因此本来就是朝鲜寻求贸易往来的天然对象。

根据台湾关务署统计,台朝之间的贸易于2012年达到高峰,而且从2011年起,朝鲜对台湾便转为“出超”状态,最高曾在2014年录得近3,700万美元的贸易顺差,让台湾在帐面上成了朝鲜外汇的一大来源。据彼得森国际经济学院引述韩国贸易投资振兴公社(KOTRA)的数据,台湾于2016年甚至曾是朝鲜的第五大出口市场。细看数据,台湾出口至朝鲜的商品,主要是化工产品和纺织品;而朝鲜出口至台湾的商品,则以矿产品、金属、植物产品为大宗。

然而这个情景,却在2017年出现了变化:当年九月,台湾政府决定跟进联合国安理会的制裁决议,宣布全面禁止与朝鲜之双边贸易。美国智库史汀生中心(Stimson Center)研究员 Pamela Kennedy 指出,台湾的这个决定实属合理,因为一旦和朝鲜太过靠近,台湾很可能会失去美国的支持,甚至危及占台湾总贸易额六分之一的美、韩市场。

不过官方的贸易数据,终究无法记录到台面下的交易。2021年3月,《纽约时报》曾刊登一则调查报导指出,联合国对朝鲜进行制裁之后,一间办公室位于台湾的船公司仍在帮助朝鲜运输石油,也再次让台朝之间隐晦的关系浮上台面。

洪浩亦指,除了旅游、贸易之外,体育和医疗也是台朝之间重要的民间交流管道,“台湾的足球队、桌球队和朝鲜的往来也不少,因为只要去那里比赛,就有机会认识当地人。”

2022年4月16日,台北,庆祝“太阳节”的活动场地外,放着朝鲜前领导人的肖像。

2022年4月16日,台北,庆祝“太阳节”的活动场地外,放着朝鲜前领导人的肖像。摄:陈焯辉/端传媒

尾声:一定有支持主体思想的人,只是你还没遇到

在太阳节活动的参加者名单中,市川春树特别显眼——他是整场唯一的外国人。他在台湾某所大学教日文;来台之前曾在韩国读研究所,不只会韩文,对朝鲜政治也有涉略。

市川报名活动,主要是对台湾和朝鲜的关系感兴趣,也好奇主办人、来参加活动的听众是些什么样的人。“我最意外的是,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参加活动⋯⋯我原本以为只有十几个,好像小众的同好会那样。”此外,他也惊讶于参加者都是一般的民众,而不是专家学者,“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台湾和朝鲜在国际社会里,刚好都是比较边缘的国家,人民才会对朝鲜有兴趣?”

不过,市川这个臆测,小林并不同意。

高中时就对韩国感兴趣的小林,大学读的就是韩语系。小林对朝鲜半岛的兴趣并不局限于韩国、也不只关注流行文化,而是对整个朝鲜半岛的历史都有热忱——2015年他在中国大陆交换学生,还特地去了趟朝鲜族聚居的延边、集安,也参团去过朝鲜。

“朝鲜是个非常封闭的地方,我在看和朝鲜有关的资讯时,都不会完全相信,毕竟每个人看到的朝鲜,都只是某一面而已。今天这个活动也是一样,就是抱着开放的心态去看。”

听完讲座后,小林最想问洪浩的问题其实是,“他今天是穿这样出门的吗?还是来这里才换上运动服的?穿这样在路上不觉得丢脸吗?”

小林说,他参加活动后对朝鲜确实有改观,但不是“心理上的认同”,而是对朝鲜人的生活样貌认识更多了。虽然活动起初播放朝鲜国歌、主讲人带领观众对金日成遗像鞠躬时,他感觉“有点诡异”,但在某些瞬间里,那种逼真的气氛还是有种神奇的魔力。究竟有没有人,是衷心抱持“对共产主义、甚至是主体思想的憧憬”而来的呢?

正好经过的洪浩听见问题,立刻凑了过来。“有,一定有的,只是你还没遇到而已,”他不假思索回复道,弯起的嘴角依然挂满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