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漁護署自去年11月中暫停「捕捉、避孕/搬遷先導計劃」,改為對市區黑點出沒的野豬下格殺令,即在獸醫利用麻醉槍捕捉後,用藥物注射作人道處理。按署方提交的資料顯示,至今年2月已進行34次行動,共人道處理66隻野豬。連同漁護署網站資料,截至今年3月18日,行動已增至37次,共人道處理73隻野豬。

三次行動撲空 南灣泳灘屢「零收獲」

多名立法會議員在特別財會審核開支預算作書面查詢,環境局回覆指自去年11月12日實施新措施,至今年2月共進行34次行動,已人道處理66隻野豬,其中以11月17日在南區深灣道的行動最多,佔7隻。在34次行動中,署方曾三度撲空,地點分別為南灣泳灘、南灣泳灘及舂坎角泳灘和南灣泳灘及中灣泳灘。

漁護署表示在2021至2022年度,即截至今年2月,共接獲1,208宗涉及野豬的投訴或求助個案,較2020至2021年度的1,114宗為多。

署方推算,目前全港有1,800至3,300隻野豬,在2021至2022年度,即截至今年2月,共有29宗野豬傷人個案,較2020至2021年度的4宗為多。按漁護署提供的資料,2021至2022年度共有32人負責野豬管理,開支仍維持1,900萬元。

89人涉餵飼野豬被檢控

此外在2021至2022年,署方於金山、獅子山及城門郊野公園、大帽山郊野公園的部分地區、大埔滘自然護理區、鄰近大埔道的郝德傑道地區和大埔道琵琶山段等禁餵地點,共向111人提出檢控,當中89人成功檢控,個案罰款金額為200至1,500元。

漁護署重申,近年野豬滋擾主要由人為餵飼活動引起,正研究修例《野動物保護條例》,擴大野生動物禁餵區範圍和提高罰則。

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