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研公布社會政策評分 「房屋政策」連續三次墊底
(獨媒報導)香港民研今日公布市民對10項社會政策的滿意程度,調查反映,只有3項政策範疇高於5分,其餘政策均不合格;「房屋政策」更連續在3次調查中墊底,得分只有3.97。香港民意研究所副行政總裁鍾劍華批評政府對房屋政策多年「問題照講,態度依舊」,他又指派錢不能掩飾問題,若政府認受性不足,政策難得到市民支持。
調查於今年4月4日至7日進行,用電話隨機訪問1,014位18歲或以上操粵語的香港居民。是次調查中受訪者對政府10項社會政策以0至10分評分。頭三位市民最滿意的社會政策範疇為「專上教育政策」,獲5.37分。其次是「基礎教育政策」,得分5.29。第三位則是「社會保障政策」,得5.02分。與今年1月比較,首3位高分的政策及「青少年服務」的滿意度皆顯著上升。
其餘社會政策由高至低依次為「為殘障人士提供的康復服務」、「醫療衛生政策」、「家庭及兒童福利服務」、「勞工政策」、「青少年服務」及「安老服務」。以10分滿分來看,只得三項政策評分高於5分,其餘7項政策範疇均低於5分,平均分介乎4.30至4.87分,反映受訪者對政策偏負面。香港民研自上年10月先後3次對社會政策滿意度作調查,「房屋政策」連續墊底,只得3.97分。
政府稱重視房屋 惟問題多年未解決
鍾劍華指,從整體政府政策觀念上來看,政府「問題照講,態度依舊」,不少政策被拖延。
以歷屆政府中均稱為重中之重的「房屋政策」為例,房屋在歷次3次調查中均得分最低。鍾指,政府於2014年訂立《長遠房屋策略》,以10年為願境增加房屋供應,但10年時間即將過去,情況仍然未改善,輪候公屋時間接近6年,認為政府「冇得賴」,質疑政府聲稱重視但又未能完成的原因。
他又以「安老服務」為例,政府前年撥款200億元增加福利設施,但「唔覺唔覺又兩年,都冇乜聲氣」,現時安老服務在人手及地方上不但毫無改善,院舍輪候的時間更捉襟見肘,平均需等37至38個月。疫情更加突顯院舍政策的問題,「不但不能阻止疫情,實際上令疫情加快」。鍾劍華指出,社會福利問題愈遲起步,處理代價就愈高 ,現時若希望解決長期積聚的問題將會舉步艱難。
派錢無助解決社會缺陷
香港社會工作者總工會外務副主席張志偉補充,是次民調三項社會福利範疇比起上次下跌,包括「殘障人士提供的康復服務」、「安老服務」及「醫療衛生」,反映疫情凸顯社會核心問題未解決。張志偉提到,第五波死亡人數八千多人中長者佔六至七成,其中居住院舍長者的比例甚高。張指出,疫下私人院舍長者的死亡率較津助院舍高,反映目前私人院舍及津助院舍數目差異大,政府以市場化策略處理長者服務「千瘡百孔」,私人院舍沒有足夠隔離地方、人手比例不足等反映政府本身核心問題。張志偉期望新一屆政府能認真參考團體提交的改善方案,就護理員人手比例要求、場地,以至整個制度上作審視。
鍾劍華批評政府藉「派錢」掩飾社會制度性缺陷,指若政府不斷以加強派錢來掩飾問題,「要派嘅錢只會越來越多」,對長遠財政健康構成損害。他指出若政府認受性不足,10個政策範疇上的改革很難得市民支持,再次希望特區及北京政府思考香港長遠的發展,否則若堅持現時手法,積重難返的問題很難有解決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