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批「啲地留喺到曬太陽」團體促李家超關注墟市
(獨媒報導)多年來一直有團體建議於閒置土地設置長期墟市,惟不少團體及檔主均形容向政府申辦墟市為「關卡重重」。撐・基層墟市聯盟、北區墟市節聯席、監察公營街市發展聯盟今日就墟市政策舉行研討會,分享墟市對基層及社區聯繫的效益及願景。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講師鄒崇銘則批評政府「啲地留喺到曬太陽」,他希望特首候選人李家超能謙卑處理民生工作。
撐・基層墟市聯盟姚舒敏指,社區墟市有獨特價值,除了能為檔主提供穩定的收入、提供大財團以外的選擇外,亦為社區建立聯繫。姚認為香港可就各區的特色設立當區墟市,創造當地文化資本,吸引區內外市民到訪。
屋邨申辦墟市程序繁複 團體憂區議員不足難通過
北區墟市節聯席、香港宣教會恩霖社區服務中心代表Raymond 介紹現有不涉及私人或領展業權的屋邨舉行墟市的申請程序,申請屋邨作墟市場地需先由屋邨管理諮詢委員會,及區議會組成的屋邨管理諮詢委員會通過,再向房署申請場地及向食環署申請臨時娛樂牌照,再由食環署徵詢警務處、民政處、消防處,才可交由區議會過會,通過後繳交費用才完成申請。
Raymond 指區議員人數銳減,對於能否通過區議會仍為未知之數,加上民政處在今年初要求互助委員會分批解散,令屋邨管理諮詢委員會同樣面臨解散的問題。他擔心若無法於屋邨管理諮詢委員會過會,食環署不會接受申請。姚舒敏補充,過往曾於天水圍天悅邨等屋苑舉辦墟市,但均以附近有不同業權、防疫的理由被拒絕。而早前荃灣舉辦墟市的程序則相對順利,團體質疑當局標準不一。姚認為政府「怕麻煩」,不願意與其他持份者協商而直接拒絕申請。
北區墟市節聯席、香港宣教會恩霖社會服務中心代表Raymond
社區經濟互助計劃第十二屆管理委員會成員黃秀屏稱曾協辦墟市,直言「最花得多嘅精力係喺同政府嘅周旋」,指經歷半年的程序只換來半日的墟市。黃強調墟市的性質並非只有買賣,當中亦有不同的攤位,如工作坊讓檔主將個人技能教授予其他街坊,實現社區共融。黃指,墟市對街坊和社區意義重大,希望政府可以「放下官僚」,以一個部門統籌墟市事宜,與社區團體合作,「真係合作,唔係我哋去乞求,社會嘅資源我哋唔應該去乞求」,她希望將閑置的資源用作基層及社區發展。
學者撐墟市有助舒緩基層經濟 比經濟援助有效
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學系專任講師梁志遠指,現有的小販政策證明墟市形式、小本經營有生存空間。梁認為若要推行墟市政策,關鍵在於特首行政主導,令相關政策有正面的認可。又指,善用閒置土地可令香港在短期內重拾社區活力;他又強調墟市為基層自力更新的重要途徑,長遠而言,比政府的經濟援助更為有效。
鄒崇銘指出現時香港「有地冇人用」的問題,斥「啲地留喺到曬太陽」。鄒指推動墟市需政府協助,但特首候選人李家超從未涉獵任何民生工作,盼李可謙卑學習及處理墟市的事宜。他又指,李家超的政策以主流的經濟學家作顧問團隊,但經濟學家強調私有產權及利潤,不注重空間共享。他希望李家超善用香港現有的資源,而非繼續留地囤積用作炒賣。
團體希望政府重新將閒置用地釋放,並設置種籽基金,支援團體籌辦墟市、邀請導師教導檔主營運攤檔。另外,團體亦希望當局可簡化墟市申辦流程,正確為墟市定位。
墟市成檔主收入來源 有助聯繫社區
檔主儀姐曾參與不同墟市,以製作環保布藝產品為主。餘姐疫情前曾在球場擺檔。她認為在公共場所擺檔,與街坊的互動較多,路過的行人亦會前來。她認為墟市不只有買賣,亦是社區互動及聯繫的平台。
另一檔主笑珍則與朋友合設攤檔「袋得起」,主要售賣手車布袋、擴香石等產品。笑珍表示子女會一同製作產品,亦會帶同子女到墟市,指在墟市擺檔有助維持家庭關係。另外,笑珍表示曾考慮租下私人場地的墟市、快閃店甚至商場舖位,但均有租金高昂的問題,難以兼顧家庭。
同為檔主的Angela則分享,商場及私人場所的市集租金高昂,形容能將收入抵銷租金為「好彩」,直指實際可獲取的收入不多,甚至有虧本的問題。她認為民間組織舉辦的墟市門檻低及租金較低,有助基層自力更生,長遠而言能減少政府的負擔,並希望當局考慮將空置學校、天橋底等地方,設立長期或短期的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