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丫西建污泥坑 曾指水域有江豚被指「反口」 土拓署:研究三年後認為數量少
(獨媒報導)棲息大嶼山水域的江豚再次大難臨頭,土木拓展工程署擬於南丫島以西水域設置污染泥卸置設施,署方曾在2019年指南丫島以西水域是江豚出沒水域,事隔三年,署方改稱「選址非江豚主要出沒的生境」,周一離島區議會上,土拓署否認「反口」,指歷經三年研究後,認為「江豚雖然有出沒,但唔係佢主要生境」。
擬於2024年動工 建多個獨立泥坑
根據土拓署提交離島區議會的文件,當局指現時用作卸置航道海床被清理的沉積物、位於沙洲以東水域的污泥坑,將於2027年飽和。署方於2019年聘請顧問就南丫島以西水域進行選址研究及環境評估後,決定落實計劃,擬於2024年動工,最早於2025年建成首個污泥坑,擬建的獨立泥坑將會逐個啟用,每個坑使用期約3年,其後會覆蓋清潔的海泥,讓海床生物重新生長,整個設施壽命為20年。
離島區議會旅遊漁農、環境衛生及氣候變化委員會在周一(5月30日)舉行會議,顧問公司代表、香港環境資源管理顧問有限公司周鳴謙表示,工程只會對水質、海洋生態及漁業造成「暫時性影響」,且不會對附近的海產造成「不可接受的健康危害」,並指選址亦非江豚主要出沒的生境。
區議員斥「反口」 土拓署:項目簡介非研究
離島區議員郭平引述2019年《南丫島以西一帶的新污染泥卸置設施工程項目簡介》,讀出其內容如「研究範圍屬江豚的出沒水域」、「挖掘工程令懸浮沉積物濃度短暫增加及擴散」,激動指「但今次嗰份文件,你土木工程署竟然改口,話工程乜都無影響」,怒斥當局「自打嘴巴」。
他再引述香港海豚保育學會的2019年調查指,該水域在日間每100公里錄得11群江豚,料總數達33條,強調該水域是江豚的主要棲息地。
署方提交離島區議會的文件,則指「 選址非江豚主要出沒的生境」,土拓署總工程師(填料管理)羅德智回應時否認「反口」,指2019年的項目簡介僅屬背景資料,並非研究,「經歷三年嘅詳細研究之後,我哋得出嘅結論就係,江豚雖然有出沒,但唔係佢主要生境」。他續指署方參考了漁護署及學術機構的調查,並在南丫水域進行過半年調查,期間錄得兩次江豚出沒,一共6條,數量低於索罟群島一帶。
署方日間目測江豚 被質疑數據誤導
郭平隨即質疑當局的江豚調查可信度,包括是否在江豚出沒高峰期進行、是否晚間進行、統計方式是目測或使用聲納儀器等。郭平強調,江豚多數於晚間出沒,若署方統計不包括晚間數字的話便等同誤導。
《獨媒》記者在會後追問署方的調查詳情,羅德智回應指,調查有涵蓋江豚的出沒高峰期,而日間數據以目測方式統計,沒有使用聲納儀器,晚間數據則參考了「海洋哺乳動物研究組(香港)」的報告,並無進行考察。
土拓署稱卸泥數量少:一日都係三、四隻船
大嶼山南區鄉事委員會主席兼議員何進輝提到,屯門已有污泥焚化爐,建議再興建新的污泥爐,根本無須海底棄泥。長洲鄉事委員會主席翁志明亦問及為何不擴建現有的沙洲泥坑。郭平續引述香港海豚保育學會的意見指,后海灣是可考慮的選址。
羅德智表示,由於機場三跑工程的補償措施為設立新的海岸公園,故沙洲一帶不能進一步擴展泥坑,更指「我哋實際扔呢啲泥嘅數量係好少,一日都係三、四隻船」,並稱該生境只需兩三年「好快已經恢復返」。
委員會主席何紹基最後提出動議,結果全員一致反對工程,並要求署方日後補交更多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