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星期在我心中排名第一的书,毫无疑问是王力先生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说起喜欢的原因,是因为这本书中有很多回忆。从上大学的时候古代汉语老师推荐,到存零花钱买了一本二手的,再到考研之前通读通背。工作后用工资买了本新的,给学生讲课时也是必不可少的工具书。那时候讲文言文,我讲完一篇,班上学生大都就能背诵下来一篇,这本书在其中起了很大作用。再到现在下了南洋,虽然工作中已经用不到这本书中的知识了,但还是存了一本在书架上。不为别的,就是感觉有那么几本对自己来说重要的书在书架上,心里踏实,感到安慰,似乎自己还是曾经那个少年一样。

说起书架上重要的书,除了这本《古代汉语常识》,大学时代的课本《古代汉语》一套四册也在。现在偶尔翻几页,看着里面密密麻麻的笔记,觉得从前的自己真是个认真的好学生。我记得那时候背书,我感觉自己最有效率的场景是洗澡。洗澡的时候闭着眼,从郑伯克段于鄢就一路背下去了。后来大学实习是在定西,天高地远远离城市,背书效果也很好,走在洋芋田垄上,走一步背一句,印象极深刻。真遗憾!曾经花了那么多精神背的天下文章,现在用不上了。真遗憾!

这个星期还有茨威格的《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也是上品。茨威格太擅长写心理了,特别是那种对某一事物某个人某种情境的“狂热",入木三分。我总以为这些让人”狂热“的事物和人其实就是心灵的寄托。你越是沉溺其中,就越是失去自己。但是越是失去自己的同时,也距离真正的自己越来越近,几乎可以触碰到所谓的“意义”。就好像《霸王别姬》中说的“不疯魔不成活”,疯魔了,魔怔了,抛掉自己了才是真正拥抱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