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日的中国,谈论传统本身是一件值得警惕的事情,因为你很难确定对方和自己对传统的界定是否一致。举例来说,我们以前就写过一个关于“酒文化”的东西,今天复述一遍:

在周朝,聚众喝酒是直接判死刑的。这条法律到汉代稍微宽松了一点:“三人以上无故群饮,罚金四两”。实际上,因为酿酒要用到粮食,粮食不足则直接危害国家根基,所以历朝大多实行严厉的盐铁酒专卖,根本没有产生“现代酒桌文化”的物质基础。

另一方面,中国古代喝的都是低度发酵酒,也就是今天的绍兴黄酒之类的,山西陕西等地也曾经出现过本土葡萄酒。

而高度蒸馏酒(白酒),则是蒙古人征服中国的产物,最早称为“阿刺吉”,词源应该是阿拉伯语“Araq”(直到今天,很多国家依然有命名为Araq的酒品种类,其制作方法和味道与蒸馏白酒大同小异,但我不懂阿拉伯语,不清楚这个词对应的阿拉伯文写法,有了解这方面知识的朋友可以在后台补充一下,谢谢)。明《本草纲目》记载:“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败之酒皆可蒸烧。”

实际上,白酒也就在元朝流行了一阵子,到明朝又不流行了。很多人说今日白酒的大流行,始于满洲入关。这确实有一定影响,但其实满清官方也不是很推崇白酒。

白酒在中国真正兴盛开来,尤其是茅台,五粮液,汾酒等受到追捧,是建国以后才有的。

有一种看法认为,推崇烈酒最早出现在军队中,是苏联人的烈酒文化在东亚的扩散。一方面烈酒对行军确实是好东西,可以消毒,可以当燃料,还是应急食物和精神抚慰剂;另一方面,能够毫不犹豫地接受这种强烈刺激性口味的饮料,往往是一种忠诚的象征,因此能否接受凶猛的“劝酒”,实际上成为了一种政治服从性测试。

实际上,类似这样的“反直觉”的例子还有很多。又比如,魏晋以前的汉人音乐被称为“清商乐”,而北方的五胡民族将西域的“龟兹乐”引进了中国,至隋唐时,二者发展融合,形成了“燕乐”。然而时至今日,无论是清商乐、龟兹乐还是燕乐都已经失传了。

中国的歌曲的传统是什么呢,是诗经的传统,“赋比兴”,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传统。

今天我们能听到的歌曲符合这个原则的很少,我用力的思考了一会儿,能想起来的也只有“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罩大地;想问阵阵炊烟,你要去哪里”和“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这两个例子罢了。

我原来说过,今天的“华语古风歌曲”被反对者批评为“词藻堆砌,无病呻吟”,然而当你站在未来的一个更广大的时间尺度上来看的时候,它是有历史意义的,因为他实际上就是“清商乐+龟兹乐=燕乐”这个过程的重演,当然,这不是五年十年之内能完成的事情,或许五十年一百年以后,我们才有资格完整的作出评价,现在还只是刚刚开始。

再比如,古代的东亚其实是没有“乳房禁忌”这个概念的,顶多只有下阴禁忌。乳房禁忌自西方传来,是“罗马旧制”而非“诸夏故事”。宋朝非常流行相扑运动,不仅有男选手,也有女选手。嘉佑年间的上元节,宋仁宗在街头观看了女相扑运动员的比赛,当时的宰相司马光认为皇帝在公共场合观看妇女“裸戏”,非常不雅,所以专门上了一道《论上元令妇人相扑状》,建议从今禁止妇女在街头进行这一运动。从司马光的描述“使妇人裸戏于前”来看,女相扑手的着装和男选手一样,也很坦荡暴露。然而根据其他记载,女子相扑运动并没有因此禁绝,直到南宋时期仍然十分流行。

另一个可以作为证据的是,在明朝,贫穷人家的女性在夏天赤膊上街,富裕人家的女性则穿一件透明的纱衣逛街,是普遍而正常的事,比如《荷塘消夏图》中绘画的这名女性,又或者受汉文化影响至深的古代朝鲜王朝的“露乳装”。理学盛行的宋明尚且如此,所谓“脏唐臭汉”乃至更原始古老的保留部落社会遗俗的先秦如何,可见一斑。

所以,等到下次再有人谈论传统的时候,最好先请他说清楚,你是在谈周孔的传统、爱新觉罗的传统还是列宁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