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進口糞肥的一件趣事
蘇聯科學院中央經濟數學研究所創建者、所長尼古拉·費多連科曾介紹過一則趣事:
“1960年代末,戰爭勝利的喜悅記憶猶新,“太空”這個詞激勵青年人發揮才智,而經歷了兩場大戰的老人們則憧憬著活到共產主義。研究所制定了一份70-80年代蘇聯國民經濟發展預測,廣泛的計算結果表明,到那時經濟情況極不樂觀。科學家指出:國家發展速度將不可避免地放緩;無論種不種玉米,1980年實現共產主義都是沒希望的。預測報告本應一式三份提交政治局,然而國家計劃委員會主席得知預測內容後,竟拒絶上報中央。研究所面臨“異端思想”的指控,於是報告作者把它拿到涅斯庫奇內公園一把火燒掉,免得惹麻煩……”
大約十年後,1975年本文筆者考上研究生,暑假在《科學與生活》雜誌社物理和數學室當記者勤工儉學。酬勞每月320盧布,稿費另計,大大改善了經濟狀況。有一天,雜誌副主編拉達·尼基季奇娜·赫魯雪娃·阿朱別依(譯註:赫魯雪夫女兒)給筆者佈置任務:去蘇聯部長會議下屬的科學技術委員會,準備當時諢名叫“康波特”的東西——也就是用小塊剪報資料來說明蘇聯與西方發達國家之間經濟聯繫。著名的歐安組織赫爾辛基會議開幕在即,蘇聯當然要“粉飾打扮”一番。
時任科學技術委員會主席弗拉基米爾·基里林院士親自接待筆者。聽完來意,他吩咐外聯處副處長提供一間辦公室和所需全部資料。於是筆者在那間辦公室埋首研究海量報告、協議和信件,努力完成這項艱難任務。那年月蘇聯向西方採購進口了幾乎一切你能想像的東西:新型設備、穀物、鞋靴、服裝、電視機…… 出口什麼呢?肯定是原油啦。當然,帳上必須平衡。怎麼個平衡法呢?經過幾天工作,漸漸有眉目了:比如蘇聯賣給法國一台烏克蘭製造的2.2萬噸壓力機,以製造數控機床聞名的“紅色無產階級”廠也賣了幾台給英國人。資料越堆越多,忽然——
忽然一份文件映入筆者眼簾——這是一份你瞧見了就沒法假裝沒瞧見的文件。內容顯示,蘇聯除了從荷蘭進口機床、電視之外,每年還要購買十萬噸糞肥!十萬噸,很大量啊,在當年要裝4、5艘貨輪呢。你能想像嗎,一艘貨輪——類似黑海“納西莫夫海軍上將”號那種體量的——裝滿了動物屎?氣味濃郁啊,濃郁!
中午在富麗堂皇的職工食堂打飯的時候,筆者鼓足勇氣問一位認識的官員:“我看到一份有意思的文件。雖然肯定不會公開,但我還是想問……蘇聯為什麼買荷蘭糞肥?我們自己的糞肥不夠多嗎?”這位熟人用一種……怎麼形容呢……驚異的表情望著我,沉默片刻,說:“謝爾蓋·列昂尼多維奇,你看啊……咱們的糞肥真的像屎一樣……”
對於蘇聯經濟,我從未聽過比這更生動、贴切的的說法,無論之前或之後。每當我面對蘇聯經濟現實的時候,我都再一次服膺他這句話的正確性。
時光荏苒,到了改革年間,筆者把這事兒講給俄羅斯農業化學權威之一、全蘇列寧農業科學院副主席、莫斯科大學教授瓦西里·米涅夫,他道出其中原委:
“由於蘇聯1963年之前在本土進行的大氣核試驗、長期工業污染、以及噴灑DDT和含二惡英的農藥,蘇聯廣大地區早已被重金屬、半衰期29年的放射性同位素鍶-90和其他各種髒東西污染了。這些污染物大部分被植物從土壤吸收,富集在吃植物的動物的糞便與奶水中。如果此類糞便用作肥料,那麼種出來的水果和根莖植物有害物質濃度將進一步增加,最終和牛奶一起端上餐桌。購自荷蘭的生態清潔糞便全數運往為高級幹部生產農產品的特供農場,因為他們跟其他人不同,絶不可以吃進鍶-90、DDT和二惡英。”
進入21世紀,從海外(如挪威)進口無害生態糞肥的貿易好像仍在持續。
另一方面:蘇聯鋼產量曾經比美國多兩倍,但汽車製造量卻比美國少五倍!蘇聯的棉花產量曾比中國多兩倍,但紡織品卻少兩倍?為什麼呢?
如果我們看一看俄羅斯機械製造業結構,答案呼之欲出。機械製造業需求大量資源,蘇聯人民對此深感自豪。按國際市場價格換算,1988年蘇聯機械製造業62-63%的產品是軍用設備,32%是機床,僅5-6%是製造各種消費品的設備。鋼鐵變成坦克、裝甲車和槍炮,而非冰箱和小轎車。
至於棉花也不難解釋:自從德米特裡·門捷列夫時代開始俄國就用棉花製造炸葯。因此,鹹海的生態災難、烏茲別克斯坦被落葉劑浸泡的耕地,並非婦女兒童要買更多新衣服導致的結果,而是軍工產業所需。
蘇聯時代一位重要經濟學家曾說過一句言簡意賅的話:“蘇聯沒有國民經濟,只有軍事部門的附屬產業”。然而,正如阿富汗戰爭和第一次車臣戰爭所顯示的,巨額軍費開支最終打了水漂。蘇軍在現代化戰爭中效率低下——但這是另一個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