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奇怪我对精神分裂的故事总是很感兴趣,所以早前在图书馆遇到这本《24个比利》的时候一下子就抓在了手里。

今天听书又遇到这本,引得几个回忆中的想法又浮现了出来。

首先是好奇,人是如何培养出多个人格的。要知道我总感觉自己培养一个人格已经耗费了很多心里,就这样还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辛苦得不得了。可是很多精神分裂患者都培养出了第二个第三个,甚至更多个完整的人格。这些人格不仅仅是性格不同,技能也不同。有更善于推理的,有动手能力极强的,有在没有学习的情况下掌握其他外语的。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或者是因为人的大脑潜力巨大可是我们开发不得其法;或者是因为一些人提到说其实世界上所有的知识都在我们的大脑里,我们平时只是取用了很少一部分;又或者人真的有灵魂,身体只是器皿,当多个灵魂来到同一个身体中,就产生了精神分裂?我始终想不清楚。

其次是每次遇到这样的故事,自己也忍不住揣测自己有没有精神分裂,那个做事的人和头脑里发出声音的人到底是不是同一个人,好多次还很无聊地想象如果自己真的精神分裂了,我希望出现的是具有什么技能的人格。

最后也有深深的同情。我遇到一些烦恼的时候,负面情绪在头脑中横亘不去,就这一个人格我都觉得行路艰难。如果有很多个人格,如果人格之间也不是合作的关系而是倾向于互相伤害怎么办。如果一个人格收到心理创伤,是不是每个人格都会承担伤痛?那些真正的人格分裂患者要承受多么大的痛苦……

工作之后的这十多年,我也见过一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有需要吃药维持的情绪稳定的,有平时没事一旦钻了牛角尖就自己无论如何走不出来的,有伤害他人倾向和有自残自毁倾向的。

这其中有一位是我刚工作没几年的时候遇到的。据她自己说晚上看得到幻影,她看见上帝对自己的召唤,于是半夜冲出家去敲教堂大门说要与上帝对话。那时的我是很理想化的,以为自己无所不能,我试着和她对话,用逻辑引导她思考,让她从自己的牛角尖中脱离出来。我和她有过很多次长谈,话题并不局限于生活和学习,而是针对她很多幻想出来的画面和稍显偏执的念头。我一开始以为这只是一个想法偏执的学生,后来见了她的父母才知道她一直在吃药控制。她的父母感谢我,说我和她的对话让她平时的行为越来越正常,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在继续吃药了。可是后来我出国,一切都中断了,不知道她现在怎么样。希望她能跨越自己生命中这艰难的一段路。

我们需要有自己的精神家园。好几年前我用了几个月的时候通读王小波全集,当然也包括这本《我的精神家园》。

这是杂文集,内容庞杂,但是思想统一:人需要自己的精神家园。

年过不惑,我的精神家园什么样?我似乎还是看不清楚。人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我希望总有一天我能清晰看到自己精神家园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