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玄︰用讓座談談物極必反
孔融讓梨的故事流傳了千百年可謂家喻戶曉,人們深深地被壹位四歲寶寶的精神所感動,真不愧為道德典範。因此,無論在學校或家裏,老師和父母通常用孔融讓梨的故事教育孩子,希望他能夠成為壹位有道德的人。
當看到地鐵裏有人貌似不到四十歲也不肯給老人讓座的時候,就憑我這小暴脾氣,我知道肯定有人想走過去用四歲萌寶讓梨的故事強烈地譴責他。然而,走近的時候卻發現,他已經睡著了。
地鐵裏的事兒,是假設的客觀存在。於是不敢自稱道家的我又主觀地站在″無”的立場看待問題了。
一. 坐著的,能起身去譴責別人,為什麽不能把自己的座位讓給老人?
1.本身是壹位老人(或者是孕婦兒童等需要被讓座的人),將心比心。
2. 本身不是壹位老人(或不是孕婦兒童等需要被讓座的人),能起身譴責卻不讓座,無心。
二. 站著的,是原本站著還是讓完之後站著的?
1.原本站著的,這種情形,站著說話不腰疼不是貶義,因為有理由去譴責不讓座的人,所以站著的腰不但不疼並且理直氣壯,不用腰,用心。
2. 讓完後站著的,這種情形,之前有過壹次謙讓,之後再去譴責不讓座的人,言行身教,有心。
三. 不論坐著的還是站著的,發現不讓座的人睡著了以後?
1.不譴責,從那位睡著了的人的立場能夠理解他,不但不譴責他,還會同情他,有心。
2. 譴責,能在地鐵中這種喧雜的環境中睡著了,說明他真的累了,如果睡著的人是妳,忍心去譴責嗎?無心。
綜上所述,有譴責的人,有跟隨譴責的而譴責的人,有不譴責的人,有跟隨不譴責的而不譴責的人,人們都在假設的場景中客觀存在過。
那麽,讓座和物極必反有什麽關系?
問題來了,這就是哲學。哲學需要辯證,物極必反就是辯證關系。從比心到無心,又從用心到有心,再從有心到無心,這正是在闡述讓座與物極必反的關系。
道家給人的印象,用過去和現在的話來講,有點匪夷所思。人們通常站在有的立場看待事物,註重有的可見的。而道家通常用″無”的立場看待事物,更註重無的不可見的。
法家用無,可以看清犯罪事實;兵家用無,可以明確制敵策略。
就像沙盤推演,站在″上帝”視角俯瞰全局,這其實就是站在″無”的立場。對於真實的戰場,沙盤推演就是虛無空間。
有人說,″怎麽想也想不明白,讓座、沙盤推演、虛無空間跟物極必反有什麽關系?這四者根本不是壹回事,毫無關聯。”
是地,站在有的立場,這四者根本不是壹回事。然而,站在″無”的立場,四者何止毫無關聯,簡直有莫大關聯。
就像感冒、手機、化學、水,它們看上去有關系嗎?
答案是有。手機有輻射會影響健康,工業廢水會汙染飲用水。看似毫無關聯,卻存在致命的因果關系。
″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耶,故能成其私。”這正是老子看待事物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