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以上考证可知

一,按最新统计结果,前后两期南部山东剿灭作战中日军损失总数为 14108名(其中战死3171名)。其中第十师团方面前后两期作战的死伤总数为6770名(内战死1562名)。第五师团方面两期作战死伤总数为6712名(内战死1444名)(下表,2A统计)

第二军1938.7统计表

二,参考第十师团的统计,可知该师团在第一期战斗中损失总数为2086名(内战死429名)[i](见下表,10D统计)

第十师团1939.3统计表

但第五师团前后两期作战中,死伤区分不明。第五师团没有像第十师团那样留下完整的损失统计(没有师团级的统计数据,也没有完整的旅团级,联队级战斗详报,下属四个步兵联队的部队史中,也没有战死者名簿附录),所以无法区分计算,即两期合计损失6712名中,到底有多少出现在前期战斗(台儿庄大战)中。另外,第二军统计表中的配属部队两期损失425名的区分亦同样不明。

此时,可以作参考的另一个方法,即分析政府的《官报》中死亡数据。来自官报中陆海军省的各号《战地其他死亡者》公告(通报栏)的数据,不仅网罗了所有军人的死亡,还可以判明每一个人的死亡日期,所以从汇总的数据全体中区分前期,后期战斗死亡者的作业非常容易。但缺陷是仅限定于死亡者,不能统计负伤者数据。

如之前介绍,《官报》数据能网罗各种原因,在各地区的同一部队所属的全体死亡者,经分析作业,亦能掌握各配属部队的死亡者数字。此为《官报》数据的一个长处。一面,官报统计的收集,分析需要对庞大的资料(《官报》平均每日发行一次,大多数都有陆海军省的《战地其他死亡者》公告)进行绵密细致的收集,分类,解析业。不仅得精通日语,更重要的是需要高度的行政区分知识(从出身地判明是哪一个部队)和军队编制知识。不是任何人都可以随意进行的研究课题。在此处,笔者省略了作业过程,仅将优秀的研究协力者G.J氏提供的研究结果数据出示如下。首先必须声明的是,数据整体的收集,分析,部队区分作业是G.J氏心血劳作。筛选判断,并归纳为一览表的作业是笔者所为。以下为南部山东剿灭作战整体的日军(第二军)死亡者一览表。第五师团统计期间为1938年2月20日-5月15日,第十师团统计期间为3月14日-5月15日。数字是两期战斗中日军全体的死亡(战死)者。

《官报》的死亡者解析数据

此官报数据,在统计期间面稍超出第二军统计,统计精度面也超出第二军统计[ii],所以数字多于本研究中作为基础数据的第二军统计表。仅作为参考。

按官报的统计结果(仅死亡者),可知南部山东剿灭作战第一期(=台儿庄大战期间),坂本支队和濑谷支队及配属部队全部死亡数为1346名。其中濑谷支队方面475名,坂本支队方面766名,配属部队105名。第二期作战中死亡数为2822名(不包括配属部队),为第一期的2.1倍。

比较之下,可见《官报》数据比军内统计要完善。比如总死亡数,第二军统计为3171名,而官报结果为4167名。第十师团统计该部两期死亡数1574名,而《官报》数据分析结果为1862名,都有大幅度增加。笔者考虑,第二军统计截止时,第二期作战还在收尾阶段,许多统计数字还未能集中,分析完毕,存在未报告,或遗漏,错误部分。而后出的《官报》数据,弥补了其缺陷。另外从资料性质分析,官报数据(死亡者公告)中应含有一少部分与战斗无关系的死亡者(明显可见的是第一期战斗中担任地方警备任务的长濑支队(8B),国崎支队(9B)的损失也被算入其中)。

因为笔者考证中使用的基础数据是第二军统计表的损失总数14108名,所以,怎样处理与官报的数据差是一个难题。笔者建议是使用《官报》的死亡数据评估战损。至少比各种军内统计全面,精确。没有太多必要去追求负伤者数字。此类数据很难准确掌握,如前述,亦有被宣传机关鱼目混珠,化为“歼敌”“消灭”之虞。但从本书的考证目的(台儿庄大战日军损失总数)看,还有必要继续调查,推算包括负伤者在内的损失总数。

以下笔者采用的方法,是使用官报中的前后两期战死者倍率,推算出第五师团方面的损失。

官报中出现的第五师团两期作战的死亡倍率为1.87倍。算式1434(第二期战死)÷766(第一期战死)=1.872 。用第二军统计总第五师团损总数6712除以此倍率加1,可推算出知第五师团前期损失的概数为2339名。6712÷(1.87+1)=2339名

第十师团前期损失数2086名统计(10D统计)加第五师团前期损失概数2339名,再加算配属部队前期战死者105名(官报)负伤者概数315名(死亡数三倍),大致可推算出第一期南部山东剿灭作战(台儿庄大战)日军的总损失数为4567名。2086+2339+420=4845名

笔者推算的台儿庄大战日军损失概数

做表要领为以第二军统计内容为基础,死亡数部分采用《官报》数据。倍率也来自《官报》数据分析。此作业方法虽能求出一个概数结果,但可能存在如下问题。

1.作为基础数据的第二军14108名的损失统计总数不一定完全。笔者考虑,应少于实际数。理由是官报的死亡数据比起第二军统计有大差。考虑统计做表时,损失数据尚未收集完毕。所以14108名的总数中,应有部分遗漏。

2. 第二军,和下属第十师团的统计数据也不能一致。比如10D自己统计的南部山东剿灭作战前后期战死总数为1574名,第二军统计为1562名,而官报统计为1862名。

3. 按官报统计,配属部队死亡数仅前期就有105名,超出第二军前后两期统计数(95名)总和。此也说明第二军的统计并不完全。

  基于以上原因,若计算严谨的损失数时,笔者建议以《官报》的死亡数据为准。即可确定在“台儿庄大战”(第一期南部山东剿灭作战)期间中,日军第二军在山东省境内总死亡数为1346名(官报数据)。若有必要出示死伤全体数时,可称在“台儿庄大战”(第一期南部山东剿灭作战)期间中,日军在山东省境内的总死伤数约为5000人,其中死亡1346人,负伤约3700人(概数)。

以上为笔者的考证结果,由于新资料的出现,和利用了《官报》研究手法,结果与2016年笔者的同样研究[iii]*,在数据面有些小差异。但结果基本同样(以前结论为第一期南部山东剿灭作战,日军死伤约5100人),需要掌握的要点为一,所谓“台儿庄大战”中的日军实际死伤数,大大低于现在国内学界通说的“歼敌”11984人。二,根据最新研究,日军在台儿庄大战中的死亡人数为1346人。其中临沂第五师团方面死亡766人,台儿庄第十师团方面死亡475人。希望今后读者引用时,以此内容为准。

13.8. 各战场日军各部死亡数区分

  由于导入了《官报》数据,对各期作战中,各部队,各战斗损失的具体区分也变的更容易。为了完善以上统计的细节,以下是按官报数据,对第一期南部山东剿灭作战(台儿庄大战)日军各部队死亡人数作出的分别统计。

一,第五师团(坂本支队)第一期南部山东剿灭作战死亡人数区分

第五师团前期作战各部队死亡数(《官报》数据)

坂本支队4月7日夜撤退时,出现3名战死者,被计入4月8日(本表未计入)

 此表为第五师团,在第一次南部山东剿灭作战期间的死亡者总数,共766名。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是2月20日至3月29日的莒县,汤头,临沂附近战斗,共死亡数574名,第二阶段是3月31日赴援台儿庄之后在东战场的战斗,至4月7日,共死亡192名。其中步41的6名,和步42死亡者中的一部分不属于南部山东剿灭作战范围之内(此时该部队为青岛附近地方守备队)。

二,第十师团(濑谷支队)第一期南部山东剿灭作战死亡人数区分

第十师团前期作战各部队死亡数(《官报》数据)

此为第十师团南部山东剿灭作战期间内(3.14-4.7)的全体死亡者统计。其中驻守济宁的步兵第八旅团(长濑支队)下属步39的2名,步40全部(共9名),没有参加台儿庄附近战斗。统计也分为两阶段,前阶段(3.14-22)属于滕县,临城,韩庄之役,后阶段(3.23-4.7)属于台儿庄附近战斗的范围。

三,狭义的“台儿庄战役”(即台儿庄大捷)日军战死者数

  本书第一章,笔者曾指出,今日在中国大陆流行的“台儿庄大战”一语,战前并不存在。是今日在抗日战争宣传中,以胜利划分历史阶段的一种政治用语。1938年4月当时,台儿庄的胜利被称为“台儿庄大捷,台儿庄大胜,台儿庄血战”,属于中国军所称的“鲁南会或鲁南之役”的一部分。严格地讲,台儿庄大捷甚至不包括郭里集附近战斗(3.24-28)。而现在的“台儿庄大战”的范围定义,从使用者的区分方法来看,包括中国军奋勇善战的滕县,台儿庄,临沂之役,也包括和日军第一期南部山东剿灭作战无关的安徽省境内的池淮阻击(1月下旬至2月中旬)。除池淮一战外,基本上等于日军所称的第一期南部山东剿灭作战范围。只是省略了对失败之役的描写。前面两节统计出的第五师团和第十师团第一期南部山东剿灭作战的战死者总数1346人(官报数据),基本上可以说是台儿庄大战,中国军方面的实际毙敌战果。包括了2月20日至4月7日间,山东省境内第二军的所有战斗。

一面,最初概念的台儿庄大捷,指的仅仅是其中一部。即自3月23日,日军台儿庄派遣部队南下台儿庄后,至4月7日夜,坂本支队从台儿庄东战场撤退期间的,台儿庄附近的战斗的结果。在此可以称其为狭义的台儿庄战役,或台儿庄大捷的战斗。以下表格,即按此概念分类作出。统计期间从3月23日(台儿庄派遣部队出发)至4月7日,其中也包括郭里集附近的战斗,和3月31日至4月7日间,坂本支队来援后,在台儿庄东战场的战斗损失。可以说此种统计法,最接近1938年4月当时所称呼的“台儿庄大捷”内容。

台儿庄附近战斗(狭义的台儿庄大捷)日军各部战死者数(官报)

  即被称为“大捷”的台儿庄附近的战斗(3月23日-4月7日,包括郭里集附近战斗,不包括临沂方面战斗),与汤军团,孙集团军约12万兵力作战的日军瀬谷,坂本两支队16000余人中,共出现629名战死者。

 通过以上出示的三个表中的具体数据,可看到如下几个特征:

一,第五师团(临沂方面)的总损失大于第十师团(台儿庄方面)。说明第五师团在临沂方面的作战,比起第十师团台儿庄方面作战更为不顺利。

二,第十师团的损失,多出现在3月23日台儿庄攻略战开始之后。之前的作战十分顺利,对川军,汤军团第八十五军的作战可称势如破竹。

三,台儿庄东西两个战场的日军死亡数(629名),略等于临沂战场方面坂本支队的死亡数(766-189=577名)。而从总兵力数讲,临沂战场中国军人数,仅为台儿庄方面的一半。

四,台儿庄攻略战中,日军最大损失出在步63担当的攻城战中。步63损失相对惨重,而步10在台儿庄作战中损失不大。该部的滕县作战也损失轻微,主要损失出在郭里集附近战斗中。此也为当时的赤柴八重蔵联队长,战后坚决反对台儿庄败北之说的理由。

五,比较下,可得知中国军方面占有兵力大半的汤军团,在台儿庄附近战斗中并无相应的建树。其兵力总数最大时达约7万3千,战果合计约260名(郭里集附近战斗中毙敌约70名,台儿庄东战场战斗中毙敌约189名),低于孙连仲集团军方面的战绩(毙敌370名)。

  另外通过本章对第二期作战的分析还可知道,日军在两期南部山东剿灭作战中的前后期损失比率为1 : 2.1。即主要损失,并不是出在第一期作战(台儿庄大战),而出在第二期作战(徐州会战前期,或第二期台儿庄战役)中。此重要事实,由于没有宣传价值,至今几乎无人所知。而两期作战的战损总数,被国内研究者断章取义,错误地适用于第一期的台儿庄大捷(或大战)的战果中。


[i] 注意,第十师团的统计数字,总数超出第二军统计15名。

[ii] 比如10D统计的前期作战战死者为429名,官报数据为475名。10D统计后期1145名,官报数据1388名。

[iii] 「台児庄戦役における日本軍の死傷者数考証」『軍事史研究』52巻3号、軍事史学会、2016年12月、145-16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