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我對運動的理解是為了身體健康、減肥、可以在Instagram 打卡,以及在外跑步時呼吸新鮮空氣之用。但一直有個想法,若我用了一個小時運動,我的壽命可能會延長多一小時,但同時我的人生卻少了一小時自由的時間。特別是工作了幾年,每次回家後都會覺得很疲累,煮飯、洗衣、清潔等等排隊待我去處理,可以娛樂與休息的時間更要珍惜一分一秒 (居然只是在床上滑手機) 。那麼,運動的意義何在? 為何我(或任何人) 要開始運動?

當疫情期間與《運動鍛鍊你的思考力》於二手書店邂逅,這本由school of life 出版的生活哲學書,讓我更有動力拿起我的啞鈴,朝目標不停向前衝衝衝....

書中提了幾個重要的概念,其實像我這種剛起步運動的人,每次鍛鍊都有成果,可能速度更快,對動作掌握較多,又或者只是感到更輕鬆更易入睡,似乎比較人生其他事情(例如工作、投資),至少投入付出便會有相應的回報。加上每種運動都只有簡單的規則(相比我們的人生),分出勝負的條件非常簡單,亦令我較易投入,或感到較公平(有父幹亦不一定比我跑得更快)。我因此嘗試視運動為一個享受的過程,不計較太多是否有用。

雖然是主動接受痛苦的過程,但我們鍛鍊身體的同時,亦為我們的耐力、意志力、對勝負的胸襟、提供一個良好的土壤來成長。正如跑馬拉松,輕易放棄,不認真鍛鍊的人不可能完成比賽,努力到最後一刻,充滿鬥志的人才有可能成功。我自從開展自己的運動計劃,感到整個人生都較有規律和方向,不會只剩下家務和工作。

不過,最衝擊我的概念其實是要鍛鍊身體到極限的想法。這不是與健康有關,而是年青的歲月很短暫,或者可說成整個人生其實很短暫,我可以挑戰自己肉身的極限的時刻,也是有限的。若我現在(30歲)不去挑戰,還應該等到何時呢?現在的我永遠是最年青(與明天及之後的我比較),難道我可以接受,自己從來都沒有為自己的身體努力過,身體就腐朽了嗎? 未有盡力的身體是不是一個浪費了的身體? 我至少,希望知道,自己的極限在哪,才讓這身體慢慢凋謝。

讓身體記得自己的極限,是對抗時間的唯一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