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个人心理学治疗是一种致力于整合身体、情绪、心智和灵性各面向健康的疗愈,其目标是建立功能最好、最正常的健康。

超个人治疗师可能采用传统的治疗技巧,以及从灵修衍生出来的方法,比如静坐和心灵的训练。鼓励案主注意身心的过程,并深入探索内在的精神生活,进而发现丰富的内在资源,以及自我疗愈的固有能力。

超个人取向并不认为其他方法没有效果,任何方法都会有适用的人和适用的时候,可是,超个人取向所需要的背景确实比一般取向更为广大,有更兼容并蓄的发展远景,让一个人能放下过去,更完满的活在当下。根据灵性教导的永恒智慧,人有可能与他人和环境和谐共存,不受恐惧和贪婪所驱策,而是受到慈悲和使命感的激发。

在实务中,超个人临床治疗者可能会运用各式各样不同的方法,这是根据特殊的案主适用什么方法而定。由于许多寻求超个人治疗师帮助的案主,已经走在灵性道路上,治疗师常常需要处理特殊的灵性问题,所以必须能区分健康的灵性和掩饰心理问题的灵修,有什么不同。

超个人心理治疗通常被认为最适合较健康、以成长为目标的案主。可是,根据接受精神分析训练的超个人精神科医师西摩·布尔斯坦(Seymour Boorstein)的看法,超个人技巧也有助于治疗某些严重精神失常的人,因为运用人本质重点中的灵性部分,能提供内在滋养的来源。可是,他也提出告诫,有些寻求治疗的人也可能误用某些做法(比如静坐),藉此逃避关系或掩饰病态,在这种情绪下,治疗师要考虑劝阻这些做法。

治疗师常常或有意或出于潜意识遇到的陷阱,就是容易把自己的信念强加在案主身上。如果治疗师刚发现一种很有益的灵修方法,却还得抱持超然的态度,可真是特别困难的挑战。重要的是能承诺帮助案主找出自己的道路,而不是推荐某一种特别的体系。如果目标是认识意识的超个人面向,在心理治疗的过程和灵性成长的过程间,就不会有冲突了。

在《羯腊摩经》中,佛陀所说的话可能适用于在这个领域工作的每一个人:

勿因耳闻而轻信,道听途说本无稽;

不以传统而妄信,历代传说多谬奇;

众人谣言不可靠,毫厘之差失千里;

迷信教条未见安,经典所载非无疑;

师长训示固可贵,迷信权威非所宜;

凡事合理方可信,且需益己复益人;

必矣体察分析后,始能虔信并奉行。

写作练习的基本单位乃定时演练。随你喜欢,你可以替自己设定十分钟、二十分钟或一个小时,多久都行。一开始你可能想先设定短一点的时间,一星期以后再增加,或者你可能第一回便想埋首写作一个小时。随便怎样都好,重要的是,不管你选定的时间有多长,都必须遵守,并写完整个时段。

你的目标就是要竭尽所能回到初始的意念,回到能量末受社交礼节或内在压抑阻挠之处,回到你把心灵实际所见与所感都写出来的地方;而不是心灵以为它该见到或该有的感受。这是捕捉你心灵奇妙之处的绝佳机会,借以探索思想嶙峋不平的边缘。

初始的意念藏有巨大的能量,呈现心灵对某件事物灵光一闪的最初反应。但内在的潜意识压抑往往会抑制它们,我们因而生活在第二手、第三手想法的世界里;思索再思索,再三地远离了和初始灵光的直接联系。

初始的意念亦未受到“自我”(ego)的阻碍,我们内在的这个机制一直设法要取得控制,想证明这个世界是永恒、充实、持久且合乎逻辑的。然而世界却不是永恒不变的,它时时在变动,并充斥着人类的苦难。因此,一旦你表达出不受自我约束的东西,文中也会充满着能量,因为它表达了世事的真相;文章并未负担自我造成的包袱,你乘着人类意识的波浪前进了一会儿,并用个人的细节来描述这趟旅程。

坐禅时,得把背挺直,双手置膝或置于身前,盘腿坐在叫做zafu的坐垫上;面对白墙,留心自己的呼吸,不管心里感觉如何。怒火和抗拒也好,喜悦与悲哀也好,都得持续坐着,背挺直,面墙盘腿打坐。你学会一件事:不论内心的思潮或情感有多澎湃,都得不动如泰山。继续坐着,这便是得遵守的纪律。

写作亦是如此。当接触初起的意念时,你必须当个伟大的斗士,从这些意念写起。特别是在一开头的时候,你可能会感到情感洋溢且能量充沛,因而难以自持,但切勿停笔。应持续用笔记录生命的细节,并洞悉这些细节的核心。在纳塔莉教导的初级写作班上,常有学生读了自己方才所写的东西以后,痛哭失声。这无伤大雅,他们也常边写边哭。纳塔莉鼓励他们透过泪眼阅读或写作,如此才能显现出另一面,而不再受情绪摆布。流泪时不要停下,勇往直前探究真相。这就是该守的纪律。

为什么初起的意念能量如此丰富?因为它们牵涉到清新的气息与灵感。灵感意味着“吸纳”,吸纳神灵,你的世界因而变得比本来的宽广,而初始的意念随即显现出来。它们并不掩饰眼前正在发生的事情或感受。当下洋溢着巨大的能量,事情该怎样便怎样。纳塔莉一位信佛的朋友有一回在打坐完以后说:“打坐后,色彩变得更鲜活了。”教她打坐的师父表示:“活在当下,世界才会真的活过来。”

印度有一种古老的传统把业力法则分析得很深入,它将业力分成了三种类型。

「定业」(Pralabd karma)乃是一个人在此生一定会面临的定数、命运或业力。这种基本的业力模式是无法更改的,因此人只能在此生面对这些经验模式。不过据说透过灵修、精神大师的帮助或者靠着上主的恩赐,也许可以把特别重的业所造成的影响降低,如同把「刀伤」变成「针刺」一般。

「今生所造之业」(Kriyaman Karma)指的是我们此生造作出来的业,但是在未来世才会受到果报。某些修练途径之所以会强调严格的戒律,就是要控制修行者的行为,避免造出更多的业而阻碍了此人未来的心灵发展。除了严格的戒律之外,避免在今生造业的主要方式就是不执著、不产生强烈的欲望,同时要在履行每日的义务时培养出正确的心态与超然的态度。当然,维持正确的心态与超然的态度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大部分的灵修教诲皆主张,缺少了冥想的帮助是绝无可能达到那种境界的。

最后一种业便是所谓的「藏业」(Sinchit Karma),它指的是我们多生多世贮藏下来的业,在这一世里并不显得特别活跃。根据这些教诲的说法,我们已经有过成千上万的转世经验,累积了无数的业力,因此不可能在一世里面对所有的思想与行动的业果──我们的身体、精神和情绪都可能被击垮──所以这些业必须被贮藏起来,不能完全派给这一世去面对。

我想任何一个熟悉占星学的人,都无法否认本命盘确实能揭露一个人的主要生命模式:潜能、才华、执著的焦点、难题以及主要的心智特质。若是能接受这个观点,那么本命盘很显然透露出了一个人现世定业的蓝图或X光片。星盘可以被看成一个人的能量模式的蓝图,而这些能量会同时在各个次元里显现出来:身体、心智、情绪及灵性次元,同时也跟地、水、火、风四大元素有关。

然而「藏业」却不显示在本命盘里,因为它们不会完全分发给这一世。同样的,今生所造之业也不会显示出来,因为我们似乎还保有某种程度的自由意志,即使很有限,但还是能决定我们在这一世将造作出什么样的业。

虽然本命盘显示出了我们的业力,并因而阻碍了我们的自由,造成了我们的束缚,但本命盘仍然可以让我们认清生命的哪个领域需要被转化,或者我们目前的表达模式有哪些需要改变。

就像艾德格·凯西在他的灵命解读中所说的「心即是建构者」,我们的心驻留在何处,我们就会变成什么样子。如果我们能以细腻的方式改变自己的态度及思维模式,或者经常能藉由静坐来连结高层意识,不只是拥有并且能活出生命力,那么或许就可以从束缚中解脱出来,和宇宙的律动调成一致。如同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占星学家丹恩·鲁依尔所强调的,发生在人身上的事件本身,远不及人对事件的反应来得重要。这句话总结了我们在面对业力时的心灵与心理发展的可能性。

本命盘能显示出我们的心智模式或过往的制约,本命盘显示的就是我们过往的思想与行为所造成的现世业果。这些老旧的、根深柢固的模式是极不容易改变的,只是运用意志力,毫无疑问地无法改变那些强而有力的模式。这些模式也不可能藉由时髦的「新时代」心理治疗术语或是膨胀自我的流行哲学──「我创造我的实相;我终于明白是我一直在让自己受苦;我现在已经能掌握我的人生了」──而轻易地改变。人类的心灵演化过程比这些观念要精微多了。

当我们面临非常严重的挑战时,这些老旧的、单凭意志力便能解决问题的方式,一定会遭到瓦解,而企图合理化自己的冲突及灵性危机,也只能暂时遏阻生命的洪流,紧接著这股能量就会像奔放的急流一般无法控制地倾洩出来,而这只会赤裸裸地揭露肤浅的假灵修之中的逃避倾向。业力模式是既真实又强烈的,这些习性不可能靠着一些鼓舞士气的积极思考就在一夜之间消褪,这些生命驱力必须被认清被接纳,而且要充分地加以关注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