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思维方式和内心需求是无法改变的,然而,所有的监管都把关注点集中在成年人身上。而把更重要的部分忽略掉了!说句题外话,一个四五十岁的人即便天天接受极端思想,变得无比偏执,最多也就是躲在家里生闷气,对着墙壁咆哮,说几句偏执的话发泄一下,并不会采取任何破坏性的行为。即便心有余也力不足。一个成年人会被太多的不舍所牵绊,即便当时义愤填膺或者热泪盈眶,睡一觉起来也就什么都忘了。年轻人则不同,年轻人什么都没有,经历也少,对于真实的人间知之甚少,又一厢情愿,再加上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往往会比较极端。而且,这些极端会通过行为反映出来!

不管是昔日中环路上的废青还是像乌克兰亚速营这样的极端群体都是年轻人。2014年的时候,亚速营成员可能还只有几岁,最多十几岁。然而,自从2014年之后,乌克兰的教科书全部改了。在新的教育体系下,短短的8年时间,让一群儿童和青少年彻底变成了极端份子!

捷尔任斯基是克格勃的创始人,世人只知道他是著名的红色惩戒之剑,但许多人不知道他是个非常纯粹的人,他在战乱中建立了儿童救助体系并收养和教育了上百万的孤儿。恰恰是这些孤儿,在抗击法西斯的战争中,成为了苏联最坚定和最勇敢的战士!捷尔任斯基清楚,任何事业都需要传承,成年人很难改变,但孩子的可塑性很强。孩子才决定着未来!

昔日的奥斯曼帝国从部落联盟进入封建体系的一个最核心举措就是采邑制度。这套制度类似于我们的郡县制,其核心还不是体系的建立,最重要的是各级文武官吏的选拔。要保障这套体系能够有序稳定且高效的运转需要同时解决人的两个问题:忠诚和能干!

奥斯曼帝国在建立的过程中是由原始的部落制慢慢过渡完成整个统治体系的升级的。统治者在开疆扩土的初期不得不依靠传统的部落首领们,这些人与自己的关系本质上是临时性的合作关系。其忠诚和能干的程度完全取决于博弈的效果。然而,这种临时性的忠诚无法形成连贯性的整体策略。而且特别容易被各种下克上的冲动之举把自己拖入更大冲突的泥潭。奥斯曼君主们的解决方案就是战争中的遗孤——而且是被占领地区异教徒的遗孤。这些孤儿的父母亲人在战争中丧生无依无靠,奥斯曼君主让各部落把这些孤儿当作战利品上供给自己,然后把这些孤儿集中起来从小训练,根据其自身的特点要么训练成教士,要么训练成官吏,要么训练成冲锋陷阵的将士。总之,这些无依无靠完全依靠奥斯曼君主的恩养和教育长大成才的人,因为来自敌方,所以在传统的部落势力中毫无根基,因为出生于异教徒家庭,所以更加的虔诚,因为从小在奥斯曼君主的教育和训练下长大,不管是内心的归属感还是现实中的依靠都只能是奥斯曼君主。等他们长大之后,要么被派往前线成长为完全忠于奥斯曼君主的新军队的各级指挥官,要么被派往占领的地区成为忠于君主的行政官员,要么就开始成为忠于君主的教士集团中的一员,抢占道义的解释权并以此逐渐控制那些原始部落的旧贵族。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孩子是未来,对于一个社会而言,孩子更是未来!什么是真正的穷人?主动毁掉未来的人才是真正的穷人,而不是当下处境艰难的人。为什么为人父母对一个人走向成熟很重要?因为出现了一个指向未来的牵引力让自己的生活有了方向。这种责任心并不是通过说教来灌输的,而是基于生命体存续本能的驱动!

在古代,教育是一种特权,因为教育决定了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决定了什么样的人是对的人,什么样的人是错的人。什么行为是合理的,什么行为是不合理的。所有是非对错和价值取舍的判断都源于此!绝大多数情况下筛选的门槛并不是做事所必须的,而是用来决定谁有资格去做事。

人类通过教育完成跨域时空和生命周期的传承,在这样的传承中,我们感受到的是生生不息的生命。我们的传承侧重于姓氏而不是血统,要论血统,现存于世的人往上翻几代,祖上都非富即贵,否则,早就泯灭在历史的长河中了——光武帝是汉景帝的直系后代,仅仅是短短的七代人而已,子孙后代就从皇子变成了平民。正因为我们都是贵族血统,所以我们不看重这个。宗法体系下的姓氏侧重的是什么?它侧重的是生生不息的家国精神的继承和传递!所以,庙堂会编撰国史,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民间会建宗祠修家谱,使子孙后代的所作所为无愧于列祖列宗。

古之帝王和大家族都特别注重子弟的教育——不管一个人多么的英明神武和权势熏天,生命的极限会让附着在生命周期之上的一切都随着这种周期的结束而凋零。因此,唯一的应对之策就是能让生命周期穿透时空的限制得以延续。不管是庙堂中的国史还是宗祠中的家谱,甚至大山中朗朗的读书声,都是一种跨越时空的传承。

当我骑马翻越阿尔泰山进入一个山谷中的小村庄之时,我看到了一所小学,一群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大声朗读古诗的声音在晨曦的山谷中回荡。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一种跨越时空的连接和传承——从长白山脚下到阿尔泰山深处,从三沙的渔船到蒙古草原的毡房,我们都朗诵着同样的古诗,那是如同长江黄河一样蜿蜒曲折又奔腾不息的载体——连接着久远的过去和同样遥远的未来!

不管什么样的大厦都由一砖一瓦构建而成,九尺之台起于毫末。然而,与砖石结构的大厦不同,人类社会正常运转的各种体系是动态,而不是静态的。动态的体系中最核心的节点是人——人的状态决定整个体系的状态。

教育决定着是非对错和价值取舍的原点判断,所有的一切都是从这个原点衍生出来的:一个高度自卑敏感情绪化又缺爱的人如同深陷泥潭之中,一辈子都在挣扎,这种挣扎所衍生出来的行为,时而冲动,时而懊悔,进退失据里外不是人。这种状态源于其精神结构在初始化的时候被植入了一个自我嫌弃的原点判断。后续的成长环境又不断的强化了基于这个原点衍生出来的各种自我判断。于是,终其一生都处于漩涡之中,并不断的为自己的匮乏支付高昂的成本——叛逆、挣扎、愤怒、痛苦、咆哮、自残、绝望…

糟糕的父母会在本能的驱使下给儿女植入自我嫌弃的原点判断,而别有用心的人则会以循循诱导的方式,故意设置下陷阱。让孩子们对自身的一切都充满嫌弃。许多人男生很困惑为什么自己各方面的条件都比有些来中国的普通西方男性要好,但有些女生却会本能的觉得那些不入流的西方男性更优秀。这其实跟事实和条件无关,而是跟一种原点观念息息相关。如果要把这种原点观念驱动人的过程剖析出来,它首先是这种原点观念衍生出来的自我判断,其次是由此形成的审美偏好,最后就变成了一种心理需要。就如同你看到江南水乡的鲜花很美,而沙漠中的荆棘虽然也是绿色植物但你并不觉得很美。这就是审美偏好衍生出来的一种心理需要,而这种审美偏好则根植于一种原始观念。

只有处于同样的是非对错和价值取舍的体系中,才可以讲道理摆事实。否则,你即便把一千条证据摆在对方面前,对方也一个字都不信!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争执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因为彼此不在同一套体系中,所有的证据和逻辑在对方那里都毫无意义。对方并不是在质疑你的证据链或者要驳斥你的逻辑漏洞,对方的气急败坏只有一个目的:迫使你屈服于自己!

男生在与女生经常试图讲道理,事实上,你无需罗列证据去证明自己是对的,冤枉你的人比你更清楚你是被冤枉的,许多指责与对错无关,仅仅是为了检测一下你是否处于可控状态——你受得了就忍着,受不了就离开。所有的争吵、辩驳、讲道理都是没有意义的,而且与这些完全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