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儿庄战役的后半(1938年4月1-7日),战略面形成了运河北岸的东,西两个战场,相隔约10公里远。位置于西战场(台儿庄正面)的守军是孙连仲第二集团军,总兵力最大时约45000人,攻城敌手是日军第十师团濑谷支队(濑谷启少将)约1万人。东战场的部队是第五战区中国军主力,汤恩伯第二十军团,麾下约73000人,作战对手是坂本支队(坂本順少將)约6000人。两战场之间隔着一条水流(陶沟河)及沼泽地,两支队隔河背对保持一定距离,共同向南(运河线)攻击作战。所谓的“台儿庄大捷”(4月6日夜至7日晨,中国军的反攻)主要指的是正面(西)战场孙连仲集团军的出击行动,而主力汤恩伯军团在此此夜的行动中却默默无闻。

8-21 4.6日濑谷支队撤退前两军位置图。汤军团未能进入台儿庄正面战场

为何如此?包括多数学者,对此原因也缺乏认真研究考证。在台儿庄大捷的政治宣传,教育利用的国家方针的诱导之下,研究者的关心与战史爱好者的兴趣同样,多集中于宣讲抗战英雄故事,宣传中国军大捷事迹一处。对整个战略,战局的进程并未进行过详细,全面,客观的研究。特别缺乏的是利用日军档案史料对台儿庄战役进行的比较研究。其结果导致了多数研究者和正统战史记录,至今也不了解日军“南部山东剿灭作战”(台儿庄战役的日军称呼)的性质及作战目的,范围。甚至不知道日军的两个支队,前后分两日,从台儿庄东,西两个战场分别撤出的事实。特别是对坂本支队和汤恩伯军团在台儿庄东战场的战斗过程,战场形成的经纬,战斗结果等,几乎无人能全面了解。所谓的台儿庄大捷,当初指的也仅仅是对台儿庄正面战场之敌濑谷支队“反攻”的结果。实际上,告捷之后的4月7日整天,台儿庄的战斗并没有结束,汤军团全部与坂本,瀬谷两支队的战斗,仍在台儿庄东战场进行中。东战场何时开始形成,哪些部队曾在此作战,其战略面的地位,意义又如何?下面是笔者在本章的实证研究的结果之后,对东战场汤恩伯军团作战过程的一个简要的综述。

整个台儿庄战役中,在东战场攻防的是日军第五师团坂本支队与中国军第五战区主力的汤恩伯军团。后者虽人多势重,武器精良,但作战表现却十分消极。其结果第五战区方面赖以作为反攻主角的汤军团73000人马,被兵力仅为军团总数1/12以下的坂本支队,牢牢牵制于台儿庄东战场达8日(3.31-4.7)之久,期间始终未能越过雷池(陶沟河)一步。此间,坐视了孙连仲集团军的台儿庄外围部队第二十七师(黄樵松),被瀬谷支队主力的城外扫荡重创,运河北岸的城外围阵地全部失守的惨败。5日后在蒋中正的训斥下,汤军团被迫作出反攻姿态,但最终也未能按命令进出台儿庄正面战场。出于此原因,4月6日夜至7日,在所谓的中国军的“全面反攻”在计划,部署以外,实际并不存在。日军自主撤退后,在“台儿庄大捷”中登场(收复失地)的,仅仅是孙连仲第二集团军的一部。而主力汤军团各部,尾随撤退之敌前进到达峄县东部的时间,是坂本支队自主撤退之后的4月8日午前。

以下是汤军团在东战场作战全过程的内容概要。

一, 从战略面看,汤军团3月31日午后,从台儿庄正面釜底抽薪,将军团兵力全部调至台儿庄东北兰陵镇(台儿庄北东25公里)附近的企图,与4月2日,战区李宗仁司令长官将新到增援部队三万余人倾巢交付汤恩伯指挥的目的同样,都是企图先在台儿庄东部战场集中优势兵力,歼灭从临沂来援台儿庄的坂本支队。之后,从此地迅速返回西方台儿庄正面战场,与孙连仲第二集团军协力聚歼瀬谷支队,解台儿庄的城下之危。从战局面分析,台儿庄之役的主力部队,无疑是此时有机动能力,拥有73000人马的汤军团。以东制西,以攻救守,汤军团在东战场取胜后的反攻(进出台儿庄正面)是4月1日以后第五战区作战计划中描绘的蓝图。

但实际上,战斗并未能按此计划进行,发展。汤军团兵力虽十余倍于敌,但在阻击敌前进(4月1-3日),反击敌攻击(4月5-7日),追击敌撤退(4月8日)各阶段战斗中处处为守,并没有积极展开攻势。甚至在四面被围,陷入孤立中的坂本支队7日夜间撤退时,也未敢展开追击作战。

二,首先,3月31日把台儿庄北战场的军团各部调出,集结了4万兵力的汤军团(52A,85A),4月1日云集兰陵镇北一带(林屯,凤凰山,前后烟头),大有阻止并席卷歼灭坂本支队南下之势。结果却在阻击中首战失利,兰陵镇失守,担任作战的第85军(王仲廉)两个师败退洪山镇。未能达到堵截坂本支队主力(步兵四大队,炮兵一大队)南下的作战目的。问题在4月2日坂本支队主力已南下后,军团却仍声称继续歼灭“兰陵镇附近之残敌”(此时附近仅有被包围在金庄的骑兵第五联队及救援部队约500),全军团四万人仍迟迟不肯南下追击。直至3日东部战场前线激战开始后,其一部(第85军)才开始南下。两师中第四师进入修整,第八十九师进入东战场北部大,小良壁加入攻击战线的时间,实际是4月4日以后。可见东战场的第一战,以釜底抽薪代价凑集的军团主力,不仅阻击坂本支队前进(南下)失败,亦在敌后方兰陵镇附近按兵不动近两日,实属贻误战机。此间,在台儿庄正面战场外围支援庄内战斗的孙连仲第27师孤立无援,在濑谷支队主力(步兵三大队)的城外扫荡(4月1日-3日)下遭到毁灭性打击,运河北外围战场的中国军阵地,也被濑谷支队清扫一空,台儿庄正面防卫出现危机(参考本书第六章《濑谷支队的城外扫荡和最后一次总攻(4月1日-4月4)。

三,东部战场的战斗,开始于4月3日。由于汤军团主力还未南下,在运河线正面战场抵抗坂本支队攻击的,是新补充到达的周礨第七十五军的两个师。黄光华第一三九师从西迦河一线马甸,岔河镇向西出击坂本支队左侧背(步11聯隊),张珙第六师,在南方运河线(西黄石山至禹王山一线)抵抗坂本支队主力(步21)的正面攻击。在七十五军的抵抗,反击下, 坂本支队的攻击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至4日,左翼步11在贺庄,右翼步21于火石埠两地前后进入对峙僵局。之后,坂本支队并未能将攻击线继续向前推进一步。可以说,坂本支队的攻入禹王山,胡山,西黄石山一线敌主阵地后继续扫荡台儿庄后方之敌的救援使命,在周礨第七十五军两个师的抵抗,反击下以失败告终。

四, 4日,迟到的汤军团第89师(张雪中),总算进入战场,从西迦河大,小良壁一线出击,插入坂本支队侧背。此举迫使坂本支队长将火石埠前线的步21主力北调至堡子,转入后方防卫。至此,东战场战斗,转入汤军团的全面反击阶段。4月5日午后4时,不了解坂本支队困境的第五师团参谋部,荒唐地下达“乘胜”转进命令,指示坂本支队在击灭眼前之敌后反转沂州。其命令的背景,实际是为了解救战场后方(向城),和临沂南(朱陈)两地被围困的友军(坂本支队留守的各一大队)危机。坂本支队,此时除台儿庄东战场的四大队外,已没有可动用的任何机动兵力。此命令内容虽荒诞不经,却成为坂本支队为自己摆脱困境的救命符。支队长受命后5日晚部署转进,6日开始收缩南部战线,集结部队,准备撤出台儿庄东战场。剩下的北线步21主力在堡子附近的战斗(5-7日),目的仅仅是为了防止中国军的后方包围,打通退路,确保支队全体的转进安全。

5D的沂州反转命令

五,一面,10余倍于敌的汤军团,虽成功阻挡了坂本支队的南下目的,但作战指挥中过于谨慎,步步为守,并未能达到突破敌阵和迅速歼敌之积极作战目的。更未能按原计划攻入西部台儿庄正面战场。此战斗期间,北方兰陵镇,洪山镇附近的关麟征军(52A)由于几乎无敌手存在,数日间无所事事。南线接敌的各部队,也苟于僵持对峙,未敢果断反攻。正面孙连仲集团军万分危机之际,汤恩伯手中的约半数兵力,根本未排上用场。结果本拟定为反攻主力的汤军团,被坂本支队数千寡兵紧紧钉死在台儿庄东战场。此无能,消极的作战指挥,终于引起了4月5日的蒋公动怒。在蒋的怒斥和李宗仁严命下,汤军团不得不按命令6日开始战略反攻,试图全军团攻入台儿庄正面战场,与孙连仲部合流。大捷的宣传,按照此反击计划,在战斗前已经开始。

六, 一面,在正面战场已苦战两周,满身疮痍的孙连仲部,属于全面守势。3月31日汤军团釜底抽薪后,外围第二十七师的败退结果,使孙连仲部4月3日失去运河北岸除台儿庄城以外的几乎全部战场。孙集团军此时拼死坚守在台儿庄城下一处。本身并不具备对正面濑谷支队的反攻作战能力。濑谷支队在兵员,武器两面都优势于东战场的坂本支队,开战以来,一直处于攻势。所以,在李宗仁部署的6日反攻计划中,孙连仲部仅被拟为担任诱导,接应友军(汤军团)的配角。反攻成败的关键,被押注于主力汤军团从东战场向台儿庄正面的进出。

4月3日东战场日中两军对阵图,中国军方面的部队是新配属汤军团的周礨75A

从地图看,两地距离并不远,从蒲汪至台儿庄城直线距离仅10公里。但东战场的汤军团主力若想进出台儿庄北部,必须先突破坂本支队战线的阻挡。可现实面,汤军团各部并不具备这种攻击的胆略和能力。鲁南参战后滕县,临城的溃败(3.16-20)和枣峄反击的不发(3.25-28郭里集附近战斗),使汤恩伯心有余悸,深知攻击作战的困难。结果日4月6日的反攻,在坂本支队的阻挡之下,东战场南部周礨第七十五军的两个师(被指令进击台儿庄),中端王仲廉部(85A)第八十九师(被指令向低石桥,燕子景,岔路口,刘家湖攻击前进(《資料選編》,108页)虽身戴严命,却未能突破坂本支队的防线跨入台儿庄正面战场一步。仅最北线的关麟征军(52A,被指令攻击经甘露寺向泥沟,北洛之线攻击前进),在无任何敌部队阻挡的情况下,6日一部前进到达台儿庄正面战场东部的张楼一带,却未待站稳脚跟,即被此日北上,预定参加次(7)日一击作战的濑谷支队步63第一大队(先遣队)击溃,向北退回到东西两战场交界处的底阁,杨楼附近。18时,反击战斗的据点杨楼村,也陷落于同敌之手[i]。《台儿庄歼灭战》称“敌军主力,本日下午,向关军右翼反攻,在底阁杨楼一带激战,25D伤亡甚大”[1]。即,李宗仁4月6日部署的反攻,由于主角汤军团各部无一能按命令进入台儿庄正面战场,导致计划再次化为泡影。此结果,本应成为再次激怒蒋公的新材料,可是战局在6日晚间突然出现了意想不到的逆转。

七, 6日夜,濑谷支队突然隐秘中自主脱离了台儿庄正面战场。可以说,此结果是大战略面,蒋中正调动了30余师云集鲁南,对濑谷支队万余人形成大包围,并逐渐逼近,压迫的结果。濑谷支队的突然消失,使台儿庄正面形势急转直下。此新事态不仅使退守待援的孙连仲部得以有机会独自在日军撤退完结后的夜间,轻而易举进入无人之境的敌阵,“收复”台儿庄北战场的失地,同时开始的铺天盖地的大捷宣传,也为汤军团掩盖了6日整日苦战,未能按命令进入台庄正面战场的窘境。以上即为中国军于6日夜,在台儿庄全面反攻,并取得“大捷”的事实真相。

中国军虽有“收复失地”的事实,但并不存在任何“反攻和歼敌”的具体实态,重要的还是此所谓的“大捷”中,并不存在任何被拟为反攻主角的汤军团的“功劳”。今日台儿庄大捷的各种记录中,仅出现孙连仲部的英雄事迹[2]的缘由也来自于此经纬(参考本论本书第九章《中国军“反击”的实态考证》)。在军委第三厅郭沫若使用陈诚拨款一万元的军资金泡制出笼的台儿庄大捷宣传战开始后(4月7日晨),“洪钧运转”,举国上下都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郭沫若语)[ii]。但汤军团主力各部此时并无暇分享捷报,其73000人马仍陷在台儿庄东部战场,与从杨楼,底阁向南进击的濑谷支队一部(步兵两大队)进行着最后一日的血战。

8-22 4月6日,濑谷支队日军自主撤退前(孙连仲部出动前),第三厅的大捷宣传(包括汤军团的正面战场进出)已经开始。

八,“大捷”后4月7日昼间台儿庄东战场的死斗(濑谷支队为解救坂本支队离脱战场的南北夹击作战),最终以日军的攻击失败告终。昨日失守杨楼的关麟征军,7日战斗中有效地阻止了日军两大队步兵的攻击前进,打破了瀬谷,坂本两支队南北合流,打开撤退通路的企图。失利后濑谷支队的作战部队像昨晚主力方面的转进一样,夜间再度隐秘中撤离战场。被孤立在东战场中央的坂本支队,也在失去掩护的被动局面下,趁夜单独强行了决死的转进。一面,早已习惯于战略防守的汤军团各部,在得知敌军已开始撤退情报下,也未敢积极,主动堵截出击,致使坂本支队全体,能在汤军团的眼底穿插迂回,安全撤出台儿庄东战场,8日晨,按计划到达泥沟东方红瓦屋屯集结(参考本书第八章《日軍台儿庄撤退的經緯4.5-4.8》)。

九,台儿庄之役,从战略面看无疑是日军的失败。是第二军战略面自大轻敌,以寡兵单独冒进山东南部的结果。两周前后的战斗,使瀬谷,坂本两支队精疲力竭,四面楚歌,最后为了保证部队的安全,不得不抛弃了“皇军不败”之武威,实施了战略撤退。但必须认识的是,战役结局是日军自主的撤退。国军所谓的反攻行动,全都发生在日军撤离战场之后。退却过程中,不管是6日夜台儿庄北濑谷支队主力的隐秘转进,或是7日夜汤军团各部对坂本支队的跟踪追击,都未曾发生过实质性接触战斗。两日间,两支队日军(约15000名)在撤退中的损失总数也不超过数人(战死者中可确认3名)[iii]

4月1-8日台儿庄东战场战斗结果,坂本支队共战死201名(官报记录的概数,實際上应少於此數)。低于台儿庄战正面两周间濑谷支队方面战死人数370名[iv],对比下汤军团方面的阵亡者,應接近或超过2000名[v]。孙连仲第二集团军阵亡者人数达3236名(参考本论序章《台兒莊之戰日軍損失數考證》)。

8-23 台儿庄战役(第一期)中国军方面记录的战损数据(上表为汤军团,下表为孙集团军)

如今流传的各种中国军反攻中取得大量歼敌,俘虏,缴获的事迹,大都始出于前线部队的虚报[vi],或国民党军委第三厅(宣传部)的宣传攻势,及各民间媒体的战地报导中。

通过对中日两军战斗的兵力分析,还可知道实际战斗中,中国军直接投入战场的兵力为11万8000.日军为1万6000.基本是十对一的用兵比例,即国军一师,对战日军约一至二大队的阵势。如4月3日至6日,台儿庄东战场中国军三个师,对战坂本支队步兵四个大队。4月7日的“一击作战”为关麟征军两个师,对战濑谷支队两大队。向城的围城战也基本如此,是汤军团第十三师,一三九师各一旅与日军向城守备队(战力约500名)的战斗。其中兵力悬殊最大的是关麟征军的金庄之战,日军战力仅为500名,而关麟征投入战斗约两个师。

由于中国军方面兵浮于事,战斗中并不会全部投入,东战场的汤军团总兵力达73000,实际投入战斗的仅约四个师。各部都有待机,换防,补充,修整之余裕。而日军方面则不存在此余裕。此为日军台儿庄内攻击战斗不能成功的原因。台儿庄攻城两周期间,濑谷支队在城内使用的一直都是一个加强步兵大队(步63第二大队),从未换防。致使两周间其部精疲力竭,伤亡惨重,完全失去了攻击能力。

以上,为中国军主力汤军团在东战场作战8日的全部过程。重要的是必须了解到,东战场的战斗若不成功,中国军无法,也无力进入战略防攻。结果在东战场战斗未成功的条件下出现了所谓“台儿庄大捷”的理由,是中国军方面的扩大宣传结果,和濑谷支队的自主撤退。此段历史事实被掩盖至今,当初(战争中)属于宣传战的政略,民族存亡之际,并未有可指责之处。但被掩盖至今,是台儿庄大捷(中国军的战术反攻,歼敌大捷)进入史书,课本的现象,象征着在政治操作之下的学界的软弱,无能。

[1] 《台儿庄歼灭战》抗战参考丛书,军委会第一厅第四处,1938年4月,47页。

[2] 比如《台儿庄歼灭战》记录,六日晚“孙集团军出击收复台庄进至刘家湖以北”,而“周军及139D在原地,与敌对峙无进展”47页。

[i] 「歩兵第六十三聯隊台児荘攻略戦闘詳報」JACAR:C11111253900. 1115页。

[ii] 郭沫若《洪波曲》(郭沫若全集,文学编,第1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66-68页。

[iii] 瀬谷支队方面可确定撤离台儿庄城时遭炮创死亡的西村三二上等兵一名,坂本支队记录了集结行动中受流弹负伤后落伍后死亡的村上哲二少尉等两名。此外,与官报对照,坂本支队方面还应有其他数名未记录的落伍者(撤退中的战死者多为跟不上大部队的负伤落伍者)。

[iv] 濑谷支队战死数官报数据,可能多余实际战死数。计数开始时间为台儿庄作战开始的3.23日至4.6日撤退。若计算4.1-7日同时间比,坂本支队战死数多余濑谷支队的108人。

[v] 汤军团在东战场的损失数很难精确计算。但从档案记录的数次报告中,可计算出4月1日至17日,军团一部(85A,52A及75A139D)亡2477名,伤4575名,此外第六师伤亡1700余,第89师失踪265名,第21师,13师,110师损失不明(欠统计数据)。

[vi] 比如第三十一师战斗详报记录反攻中“毙敌20余名”“敌兵投火”自尽百余名(《資料選編》,42页),三十师吴团记录“获三八式轻机枪12挺,步枪172支,三八式手榴弹7000”(《資料選編》,50页),二十七师战斗详报记录了追击战中,“击毙敌发兵五六百,其自杀者百余名,俘获战利品其多”(《資料選編》, 76页)的战果。即濑谷支队撤退中仅战死,自杀者就近千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