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 方源野(别鹤)

(本文为读书笔记,只是实事求是分析历史上的反文明模式,不针对今天任何族群,恰恰后者是从前者的压迫中解放出来才得以成立)

重温《黑鞑事略》(宋 彭大雅 著),它以亲历者的视角,彻底击溃了“狼图腾”“刘阿姨”等捏造的“游牧自由论”的弥天大谎,也粉碎了那些雾里看花、颠倒黑白的“内亚自由”荒诞谬论。那种西伯利亚游牧主奴制度,真不是文明人能忍受的,让我们摊开来看:

“其民户皆出牛马车仗人夫,贵贱无有一人得免”(财产被上级完全支配)。

“拾遗者,诛其身;食而噎者,罪其心之不吉;轴帘外者,责其心系鞑主之颈;酌乳酪而倾器者,谓之断后”(因饮食居家诸动作违规而杀身灭族)。

“每闻雷霆必掩耳,屈身伏地……以任事为当然,不敢以为功,每曰其主遣我火里去、水里去,则与之去,其国平时无赏,惟用兵战胜,纵其掳掠……前者插箭于门,则后者不敢入,有过则杀之,不杀则充军,罪之至轻者,没其资之半”(只有义务没有权利,报酬仅限于掳掠,且稍有自主支配亦死刑,轻罪也一键清零财产)。

“甲之奴,盗乙,皆没甲之妻子,杀其奴及甲”(日常连坐,维持主奴秩序)。

“孩时绳束以板,三岁索维之鞍”(从小绑在马背上驯化训练)。

“其民户,体统十人谓之排子头,自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各有长”(彻底编户齐民,日常人身全部控制,统统依附于十进制的上级,层层支配,作为可汗权力的工具人)。

“一夫有数十妻,或百余妻”(鲜明反对一夫一妻制,“雄主”尽情支配)。

“头目民户车载辎重,老少畜产,尽室而行”(日常迁徙亦被完全控制)。

“死于军中者,若奴婢能自陀其主尸首以归,则给以畜产,他人致之,则全有(没收)其妻子、畜产”(维持主奴生死关系,禁绝同级横向互助)。

以上只是冰山一角,就可见西伯利亚的游牧主奴制度,何等触目惊心。这还只是他们“自己人”,何况征服文明秩序之后,再强加这种制度于文明社会,是什么后果,由此也能理解“崖山之后”“甲申之后”的种种连锁反应,和在恶性循环中艰难的复兴与进步。

其他多种类似的文献,也透彻写出了古代胡戎的制度结构(如下图)。大札撒的精神实质,是人类史上第一次,也是空前绝后的极端绝对权力控制。那样的代价是,其帝国短暂横行后,最终他们的国度,长久沦为国际乞丐。那种竭泽而渔,使得自组织合作有机体的秩序能力(“民族”的本质),彻底透支了。

可见,那并不是“民族”,因为在那种模式下,除了依附于可汗的活体和尸体,无法回答“我们是谁”这个问题。那只是奴隶制的暴力集团。只有那种牧奴集团被文明力量战胜后,个体才能从中解放出来,而以自主契约形成真正的民族,一如历史上种种“驱除胡虏,恢复中华”,不仅解放了华夏自己,也让牧奴的后代们摆脱了可汗主奴制度的压迫枷锁,从而在华夏文明普照的秩序中,真正找到自己的个体或族群。这个“驱除—恢复”的程度有多大,自由秩序、正常社会的程度就有多大。

正如芒福德《机器神话》所言:自由和协商正是在自耕农的土地劳动里最初实现的,而专制奴役是在游牧首领的皮鞭中最初诞生的,后世是这两条线的种种发展和变形。前者发展为自由竞争的市场和契约凝聚的共同体,后者发展为种种暴力寡头对无产者的等级支配和常态掠夺。如果说,即使孟德斯鸠笔下片面化的“欧洲自由蛮族”,也带去了采邑、伊克塔等游牧主奴结构,与游牧一神教的宗教法庭结合,成为了极其黑暗的中世纪多重奴役,那么,全无自由的内亚游牧主奴制度,其扩张输出的秩序,其征服文明社会的后果,就更不在话下。内亚游牧,是可汗或者部落贵族能够控制宰割广大牧民的极权奴隶制,这是华夏王权从来无法覆盖的程度。内亚游牧征服文明社会的残暴,也仅仅是因为克隆了他们自己的内部制度,一如清廷的剃发易服,其实是复制了八旗集团从通古斯奴隶制部落时期就有的内部酷法。

也就是说,在那种结构下,既没有人身财产独立的自由个体,也没有真正的民族,唯一的自由人,只是可汗自己:他如臂使指,指挥全体军犬,驱策鞭笞,一人所用,想杀谁就杀谁,想霸占谁就霸占谁,肉身即长生天,每一句话都是最高法律无限权力,“让青天覆盖的地方都成为我的牧场”。其余的,就是被可汗吞并杀死一半的草原人,再剩下的,就是编入十百千户,被大札撒管制起来,吃饭噎着也可处死,妻女随时给黄金家族上供的奴隶。而这个赢者通吃的唯一“自由人”位置,这种人类史上首次出现的绝对权力,这种游牧主奴制,也是不断内卷、“所有人对所有人战争”的结构原型,是后世多国种种变体的西伯利亚渊薮。

这,就是历史演化中,许多问题背后的关键奥秘。

这篇还有一个隐含答案: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农耕地权文明比游牧狩猎模式早得多。华夏“民族共同体”凝于汉唐阶段,内开门阀、外胜侵略;欧洲是农耕文明源头罗马近代复兴——法国大革命催化民族主义。而牧奴制度是征服者贵族被革命掀翻后,牧奴摆脱人身依附,才出现民族。

作者:方源野 别鹤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501129647来源:知乎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