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在斯堪地纳维亚半岛的国家由于纬度过高,冬季较冷,因而水果的品种极少,即使在靠近波罗地海和北海的地区,冬季温度并不低,但由于冬季日照少,所以能在本地种植的水果就只有苹果、梨和李这几种,不过好在造物主公平,这些地区少了水果,却有着极为丰富的浆果,即我们平日里说的各种莓子,从红艳的草莓到黑紫的熊莓,再到极北地区才有金黄色云莓,花样不少。它们当然也无一例外地进入了北欧人的日常生活里,除了吃以外,同样不可避免地生出文化的含义,尤其是伴着仲夏节而来的草莓和野草莓。当地的草莓由于春夏平均超过12小时的日光,因而异常甜美,个头也不小。瑞典语里的草莓有个可爱的名字叫jordgubbe(字面意思为”土地小老头/家伙“),一来是因为它们长得可爱,瑞典的父母都会亲切地称自己的小男孩为gubbe,小女孩为gumma,老小间的转换取决于语境。二来,由于草莓是18世纪才开始从法国引种的,为了与本地的野生草莓(smultron)区别,曾被叫作花园草莓,后来有些地方觉得这种地里长的小东西很可爱,就开始用jordgubbe来区分smultron。

地产香甜的草莓是仲夏时令莓子

不过在18世纪前的北欧人更享受的是草莓的野生亲戚,那就是野草莓,这种个头极小,甜味不如草莓,但香气远胜一筹备的小浆果几乎没有人不喜欢。它们的分布也很不固定,可以在度假屋的小园子里,也可以在远足时的河边和林间,因而走着走着无意间看到一丛野草莓都会让人大喜过望,边采边吃后,还手留余香。因此长了许多野草莓的地方Smultronställe在瑞典语里除了字面意思外,还有隐喻,指令人感到幸福和美好的地方。每个瑞典人心里都有童年的夏天自己知晓的野草莓之地和它带来的永存于心的美好。

野草莓之地

上映于1957年的英格玛・伯格曼编剧和导演的影片Smultronstället,瑞典语的原义是《那片野草莓之地》,但英文片名不知何故却译成了Wild Strawberries,不但把”之地“去掉,定冠词形式也省略了。中文大概也直接从英文译过,所以这片子就成了《野草莓》,也是不少影迷不理解这影片为什么会起这么个片名的原因,因为全片只有一处场景是男主人公的前女友在采野草莓。但如果理解了原片片名和野草莓之地的隐喻义,就非常容易理解导演取片名的意图了。

伯格曼在Smultronstället拍摄现场

1956-1957年的冬天,伯格曼的工作异常繁忙,当年夏天上演了《第七封印》,随后在马尔默市剧院上演了三部话剧作品:《热铁皮屋顶上的猫》、《埃里克十四世》和《培尔金特》。因此他的身体已经透支,冬天过后被送入卡罗林斯卡医院,在那里住了近两个月院。虽说是休养,但他却写了一个剧本,这便是《那片野草莓之地》。

剧本创作的灵感来自他1956年秋天去达拉纳旅行,路过乌普萨拉时专门去了他外婆的度假屋。伯格曼与父母一直不亲,但与外婆却甚是亲密,童年时的他夏天都是在外婆这座度假屋里度过的,这房子附近的河边就有一片属于他的野草莓之地,那里是他美好童年记忆的缩影。于是他想到要拍一部电影,一部当人年老时与人生、与亲人和解的电影。

伯格曼在一次采访中说,正因为现实的粗砺,所以在某种角度上,他一直生活在自己的童年里。

串在草茎上才是吃野草莓的正确方式

伯格曼在影片里用几场梦串起了男主人公伊萨克,一位事业成功但生活孤独的医学教授的大半生。伯格曼说,这位教授表面非常像自己的父亲,但内里却更像自己,所以这部影片更像是写给自己的,在事业有所成就的当时,这位大导演应该非常孤独,因而想到了自己的那片野草莓地和时时想回去的无忧时光。

导演的愿望是否实现只有他自己知道,仲夏节来临之际,身处北欧的所有人却都可以去找自己的野草莓之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