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治新聞網站 Politico 5 月 19 日以大篇幅報導關於拜登的東北亞行聚焦的重要議題之一,台海局勢,報導提到前任和現任美國官員告訴 Politico,美國官員急迫地推動台灣政府,將烏克蘭成功抵禦俄羅斯軍隊的經驗作為反擊中國進攻的藍圖。美國政府從戰略模糊走向戰略清晰的同時,也已經確立對台模式了嗎?

但毫無疑問的是,中國也從俄羅斯失敗的入侵行動中學習,無論是否透過武力侵略台灣。專家說,北京很可能正在調整其對該島的計劃,從俄羅斯的失敗中學習和改進。另一方面,台灣亦從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行動中吸取寶貴經驗,並將其應用於抵抗來自中國的攻擊。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政治和國際事務學教授范亞倫(Aaron Friedberg)認為:「毫無疑問,人們對『中國入侵台灣』可能性的認知比三個月前要大。而且對中國人來說,這不是一個微不足道的挑戰,即使他們已經變得如此強大。」

美國總統拜登本週首次出訪亞洲時,關於重新打造台灣軍隊的討論度顯著上升。他將在韓國和日本停留,並將與四方安全對話(QUAD)的日本、印度和澳洲國家領導人會面。雖然拜登沒有訪問台灣 —— 最可能發生衝突的爆發點 —— 但中國問題卻籠罩著這次旅行。美國官員認為這場衝突影響了中國對如何以及何時控制台灣的算計。

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局長伯恩斯(Bill Burns)曾在本月提到:「顯然,中國領導人正在仔細研究他們自己對台灣的野心,並從烏克蘭汲取教訓。」「我不認為隨著時間的推移,已經削弱了(習近平)控制台灣的決心,但我認為這影響了他們對如何以及何時進行控制的計算。」

蔡英文總統2020年7月16日視導漢光36號演習「三軍聯合反登陸作戰」操演
圖/Official Photo by Chien Chih-Hung / Office of the President

雖然美國與台灣沒有正式的外交關係,但兩國政府根據 1979 年《台灣關係法》保持著緊密的安全關係。華盛頓長期以來一直透過軍售案和密切的軍事關係支持台灣的自衛能力 —— 像是兩支部隊一起訓練,台灣學員在美國精英軍事學院學習等。

俄羅斯 2 月 24 日侵略烏克蘭的暴行給台灣人民敲響了警鐘。最近的民意調查顯示,與入侵前的調查相比,認為中國可能入侵的公民明顯增加。台灣駐美國的官方代表蕭美琴週二在接受 Politico 採訪時表示,也有更多人支持加強台灣的自衛能力。

駐美代表蕭美琴說:「我們絕不希望看到(烏克蘭)那種痛苦和折磨在台灣重演。」政府以及公民必須努力投入到自我防衛或相關準備的工作中。我認為人們普遍認識到這是目前的當務之急。」

不對稱作戰

美國高級軍事官員在最近幾周表示,台灣正在從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行動中吸取寶貴經驗,並將其應用於抵抗來自中國的攻擊。國防情報局局長柏瑞爾(Scott Berrier)在最近一次聽證會上指出,「我認為他們正從烏克蘭衝突中學習一些非常有趣的經驗,比如領導力是多麼重要。」

自 2010 年以來,台灣總共花了 230 多億美元購買美國武器,主要是大型常規武器,如 F-16 戰鬥機和 M109A6 自走砲。但近年來,華盛頓一直敦促台北購買不同類型的武器,用於所謂的「不對稱戰爭」—— 更小、更機動的武器,讓敵人難以瞄準和對付。

F-16 戰鬥機(上)和 M109A6 自走砲(下)
圖/U.S. Air Force photo by Staff Sgt. Keifer Bowes/U.S. Army National Guard photo by Sgt. Lisa Vines

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後,國務院在 3 月間拒絕了台北購買 MH-60R 反潛直升機的請求,這種直升機是專為獵殺潛艇而設計的 —— 部份專家認為,在俄烏之戰前美國官員不會採取這種做法。

Politico 還報導美國陸軍在 3 月的另一封信中敦促台灣購買多年前要求的榴彈砲(howitzer)升級版。同時,前任和現任官員都表示,官員們計劃拒絕任何關於 E-2D 先進鷹眼預警機的軍購請求。美國認為台灣應該投資於更具機動性和成本效益的系統,如刺針、標槍飛彈、水雷和沿海反艦飛彈,而不是這些武器。

這些動作似乎反映了拜登政府對台軍售政策的轉變。美國國務院政軍局副助理國務卿芮斯尼克(Mira Resnick)在 3 月間對美台商業協會進行簡報時表示,政府將不再支持「在他們的『不對稱』防禦定義之外」的對台軍售,該協會 5 月 17 日的新聞稿中透漏。

前情提要:美台商會批華府削弱台灣防禦?國防部:「不對稱作戰」是型態非武器選項

文化轉變

「台灣的軍隊可能需要文化轉變,以及新的武器。」美軍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密利將軍(Gen. Mark Milley)在 4 月出席美國聯邦參議院軍事委員會關於 2023 財政年度國防預算的聽證會上表示,台灣可以從烏克蘭吸取重要的一課是「一個武裝的國家」。

「如果你的敵人試圖入侵你,而每一個軍齡的男人(和)女人都有武器,而且他們有一點訓練,這會是一個非常有效的作法。」密利說。在幕後,美國官員敦促台北使其預備役機構現代化,並為發生入侵時動員民眾奠定基礎。

台灣在去年年底成立了一個全面防衛動員機構,負責在戰爭時召集後備軍人以及救災。官員們當時說,該機構正在起草一本「全民國防手冊」,以增加民眾對戰爭時期及承平時期緊急情況下應對方法的了解。

前情提要:國防部手冊上線 竟教民眾空襲後遇停水打給客服

但是,台灣的軍隊沒有很好地與平民融合,這種脫節的根源在於台灣長期的戒嚴歷史。許多公民仍然有白色恐怖時期留下的身體和精神傷痕,當時那些被認為是反政府的人被圍捕和監禁,還有數千人被處決。

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MF)亞洲計畫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指出,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台灣已經逐漸將其兵役要求從兩年減少到只有四個月。她指出,「這不被認為是真正嚴肅地看待事情」,部份台灣人甚至將其稱為「夏令營」。她補充說,現役軍人並不熱衷於與後備役部隊合作,因為後備役部隊訓練不足,這使問題變得更加復雜。

美國官員亦表示,五角大廈也敦促台灣加強軍事和民間機構之間的合作,特別是在保護關鍵基礎建設方面。葛來儀認為,台灣的部分問題是平民對與軍方合作或軍方對與平民合作並沒有太多熱情。「話雖如此,我認為五角大廈真的希望台灣能學習烏克蘭經驗,因為每個人都看到,在面對戰爭時,奮勇抵抗是最具決定性的因素之一。

一個「有問題的」比喻?

但一些分析人士認為,將烏克蘭作為台灣模式是錯誤的做法。曾在川普政府中擔任國防部印太安全事務助理部長薛瑞福(Randall Schriver)指出,烏克蘭可能重挫了俄羅斯想要閃電勝利的妄想,但代價是數以萬計的生命和數百萬人流離失所。

「如果你告訴台灣,『這是為你制定的計劃』,這不是多令人欣慰的事。」薛瑞福表示。

烏克蘭的比喻也是「有問題的」,因為台灣的地理環境 —— 中國人必須跨越 100 英里的台灣海峽才能到達該島,而俄羅斯和烏克蘭有 1,200 英里的陸地邊界,薛瑞福指出。任何中國人的入侵都會在幾英里外被看到,且容易受到防禦性武器的攻擊。另一方面,補給,一個對烏克蘭國防至關重要的問題。在台海的情況下會更加困難,北京可能會試圖透過空中和海上封鎖來利用這一弱點。

外交形勢也帶來了挑戰。烏克蘭是國際公認的主權國家。而由於非外交地位,無法保證國際社會會像對待烏克蘭那樣團結在台灣周圍。

MH-60R反潛直升機(上)和 先進的E-2D空中預警機(下)
圖/U.S. Navy photo by Mass Communication Specialist 3rd Class Elliot Schaudt/Released/U.S. Navy photo by Mass Communication Specialist Seaman Askia Collins

一些分析家擔心,雖然動員和訓練民間防禦力量可能是有用的,但首要目標應該是阻止攻擊。華府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學者卜大年(Dan Blumenthal)指出,台灣需要工具來應對幾乎每天發生的中共軍機入侵和該島周圍其他類型的軍事恫嚇。台北的部份人士就認為 F-16、MH-60R 和 E-2D 等軍購案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

「台灣的政治和軍事領導層需要一些東西來威懾,包括能夠對抗他們所面臨的日常脅迫和恐嚇威脅」卜大年說。「他們不能只是坐以待斃,等待入侵。」

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本人在 4 月間同樣建議立法者不要在烏克蘭和台灣之間進行「直接比較」。「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場景,兩個不同的戰場。」奧斯汀 4 月 5 日在聽證會上表示。

經濟制裁工具

美國政府和評論圈也越來越考慮到中國對台灣攻擊的非軍事面 —— 包括利用制裁來威懾北京,或至少懲罰它。

去年夏天,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前,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國防政策專家塞耶茲(Eric Sayers)參加了一個由大約 15 名對台灣政策、制裁和出口管制措施感興趣的前美國政府官員、分析家和國會助理參加的非正式會議。

這場華盛頓會議的目的是集思廣益,以加強美國和盟國可用來防止中國入侵台灣的經濟工具。這個想法是「現在就做功課,這樣我們以後就隨時準備好了」塞耶茲說。

薩耶茲說,國會可能需要透過立法 —— 類似針對伊朗、朝鮮和俄羅斯的《以制裁反制美國敵人法》(Countering America’s Adversaries Through Sanctions Act, CAATSA)—— 挑明中國如果發起衝突將面臨的制裁。

這可能會是最棘手的努力之一。美國在經濟上與中國的糾葛遠多於與俄羅斯的糾葛,儘管近年來一直在努力減少這種依賴性。但與此同時,俄羅斯的入侵引發了對制裁效力的質疑,范亞倫認為,制裁的威脅「並沒有阻止俄羅斯人在烏克蘭所做的事情」。

「有一個問題是,我們是否願意對中國做同樣的事情,因為我們的代價會更大」他說。

參考新聞來源:
2022/05/19 Politico ‘Deadly serious’: U.S. quietly urging Taiwan to follow Ukraine playbook for countering China

The post 美國要求台灣比照烏克蘭模式來抗中?可行與不可行 first appeared on pourquoi 報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