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印澳提IPMDA 聯合多國反制中國海上民兵
國防安全研究院發表評論指出,由美、日、澳、印組成的 QUAD 於 5 月底提出的「印太海域意識夥伴關係」(IPMDA),表面上用意是分享商用資訊及追蹤非法海上情事,但實際也是為了應對被稱為「小藍人」的中共海上民兵。
國防部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近日發布「即時評析」,由國家安全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楊一逵以「簡評『印太海域意識夥伴關係』之安全意涵」為題撰文。
報告指出,美日澳印組成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5月底在東京峰會提出「印太海域意識夥伴關係」(The Indo-Pacific Partnership for Maritime Domain Awareness,以下簡稱 IPMDA),欲透過衛星、沿岸雷達技術合作、資通商用數據分享,提升印太夥伴監偵區域海域能力,建立橫跨太平洋島嶼、東南亞與印度洋區域「近即時」的「共同行動圖像」系統,追蹤非法捕魚、刻意關閉「船舶自動辨識系統」的船隻,與大量漁船集結等夾帶「戰術層級」的海事活動,維護自由開放的印太水域與夥伴國的漁權及海事安全。
報告表示,此系統雖然旨在分享商用資訊與追蹤非法海上情事,但其中對於印太海域「地理空間情報」的整合與掌握,極具戰略意涵,預期可大幅提升美日澳印等國對印太區域監視與偵察能力,縮短對區域情勢的認知差距與即時反應時間。
報告也指出,IPMDA 將整合印太夥伴國的「船舶自動辨識系統」與「射頻技術」進行數據共享,並進一步推動印度、新加坡、索羅門群島與萬那杜等國的海軍與海事資訊中心形成合作網路。此舉顯示,美國自 2018 年開始推動強化印太地區的「海域意識」已經初步完備,印太夥伴國也在意圖與設備上完成整合。
由這個合作網路形成的「共同行動圖像」,雖然旨在分享商用資訊與追蹤非法海上情事,但其中對於印太海域「地理空間情報」(GEOINT)的整合與掌握,極具戰略意涵,可大幅提升美、日、澳、印等國對印太區域的監偵能力,甚至帶有類似北約(NATO)「共同作戰圖像」(Common Operational Picture)的功能,可提升 QUAD 在區域預警、情資分析、兵力部署與聯合作戰等能力,同時提高航行安全與有效精準打擊率。
美國「陸軍未來司令部」(Army Futures Command)「未來與概念中心」(Futures & Concepts Center)主任艾赫恩(Stephanie Ahern)更指出,未來的作戰環境將充斥無人機、偵測感應器,這些都需要 GEOINT 的居中協調,不僅可以打擊非法海洋情事,迅速部署人道援助與救災,更可視為抑制區域「修正主義國家」(Revisionist State)擴張行為的準備與演練。
報告指出,除上述情監偵能力的整合運用之外,IPMDA 明確指出「共同行動圖像」的建立旨在追蹤區域內大量漁船集結並帶有「戰術層級」(Tactical-Level)的海事活動。雖未明白點出目標是哪個國家,但普遍認為就是中共的「海上民兵」。
「海上民兵」是中國「灰色地帶」(Gray Zone)行動的一環,由中共資助,混編有商用漁船與海上執法單位的「準軍事部隊」,以操作低於戰爭門檻,卻超越一般競爭範圍之威逼與脅迫手段,以達成中共政治目標。舉例來說,2021 年 3 月,就曾有超過 200 艘中共海上民兵船集結與部署於南沙群島「牛軛礁」(Whitsun Reef)附近,引發馬尼拉(Manila)當局高度關切。
報告強調,IPMDA 是美、日、澳、印首度針對中共海上民兵,並集體採取以數位科技、衛星技術與數據共享為主軸的具體回應措施,這顯示中方「海上民兵」的問題不僅已構成印太海域的嚴重挑戰,未來美國、日本、澳洲及印度等國也不排除使用衛星技術與導航系統引導的無人機或水下無人載具進行反制。
報告結尾中也評論到,中共於印太擴張的野心與挑戰區域秩序的行為,無形中也促使以美國為首的印太夥伴國家在數據分享與「海域意識」上將更緊密合作。
資料來源:簡評「印太海域意識夥伴關係」之安全意涵
The post 美日印澳提IPMDA 聯合多國反制中國海上民兵 first appeared on pourquoi 報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