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活出自己亦或是忍耐尊重大眾?看電影看出企業責任與政府可以做的事情
隨著有業者細心的推出特別場次,讓先前爆出帶妥瑞兒看電影引發爭議的事件有了不那麼遺憾的收場。
日前台北天母發生一名母親帶著罹患妥瑞氏症的孩子到電影院觀看電影,過程中孩童不斷發啾啾聲,引發同場民眾不滿抗議,該名母親起身向大家道歉並說明孩子患有妥瑞氏症,帶著孩子離場前更直言「至少我們試過了,社會就是這麼殘酷!」
針對這個事件社會上亦引發正反兩方不同意見爭執,反對方,如律師林智群曾在 6 月 15 日於個人臉書直言,社會本來就是殘酷的,對「不守規矩的人」更殘酷。原因在於在戲院裡發出聲音,大家會認為是不守規矩,個人有特殊狀況、疾病, 大家知道後當然會體諒,但不代表有義務要忍耐,「買票進場,本就享有安靜看電影的權利,不是嗎?」
但另一方面認為媽媽沒有錯的人,如藝人歐陽靖在臉書上就寫下,如果自己的孩子是特殊兒,她還是會帶他進去看電影,因為即使天生和他人不同,也還是有資格和別人享受一樣的生活體驗。
「覺得我很自私,不顧他人權益嗎?」歐陽靖寫道,在這樣的前提下,自己會在電影播映前站起來和觀眾大聲說明:「大家不好意思,我是坐在第X排第X號座位的觀眾。我的孩子是妥瑞兒,等下可能會不由自主地發出一些聲音,請大家體諒。如果真的覺得不能忍受,也請直接告訴我,我們就會離場,謝謝!」但歐陽靖在文末強調,如果我事先得知那孩子是托瑞兒,我會給予最大的包容,並在電影散場前對那位媽媽說:「妳辛苦了,妳跟妳的孩子都很棒!」如果我事先什麼都不知道,我則會捍衛自己花錢買票觀影的權利,請他們別影響他人,不然就該離席。
有些人認為,在公眾場合直言孩子是妥瑞兒會傷害孩子自尊,但歐陽靖表示,會這樣想代表「邏輯有問題」,也代表你心中先歧視了妥瑞症患者,才覺得這是令人難以啟齒的事,而她認為,應該要從小讓他知道自己是不一樣的,但這樣的特殊並不是負面的。
正反兩方都言之成理,但…
事實上我們應該都能同意,無論是哪個族群,能夠享受到對等的權利是全體公眾盡可能努力達成的目標,然而所謂「對等的權利」並非就等於「在同一個時刻、無差別對待所有人,並做著同一件事情」。舉例來說,要求以輪椅代步的殘疾人士和一般人共同搭乘沒有特殊設計的一般巴士;因為台灣有著不同母語的族群,所以大家一律只能以優勢語言溝通等等,其實都有更好的解決之道。
以這次的事件來說,這位帶著妥瑞兒的媽媽是不是可以不用以如此方式苦嚐「社會的殘酷」?比方說,若是事先在妥瑞兒群組中揪團包場 —— 台灣約有 10 幾萬個妥瑞兒家庭,儘管年齡不盡相同,但若是能事先徵詢,相信能成團的機會很高。而分流觀賞絕非就是歧視或差別待遇,為了讓不同族群可以同樣享受觀看電影的樂趣,了解自己需求,為自己的需求而努力、甚至集合眾人的力量一起克服,不但能弭平爭端又能達到原先的目的。
企業的社會責任與政府可以做的事情
除了家長可以主動揪團包場這樣的選項之外,在爭議事件已有一個多禮拜後,終於在今天(18 日)有影城業者率先規劃出「好自在場」,在這些場次裡,無論是有特殊需求的人或是看電影很入戲會隨之吼叫的小小孩都可以盡情宣洩。影城的宣傳文案中更顧及家長及當事者心情,以不明說、活潑正向的方式撰寫,這樣的方式一推出就獲得多數人的認同和讚賞。儘管堅強如歐陽靖所言,罹患妥瑞症並非難以啟齒之事,但事實上並非所有父母及當事人皆能以如此坦然、正向的方式看待。
事實上在公眾場合失控的狀況並不是只有特殊疾病的患者才有,許多父母在有了小小孩之後就很難再到電影院看電影,不就是因為小小孩很難在一兩個小時裡全程安靜坐在座位上嗎?也因此催生出像是內湖哈拉影城的兒童專場、 in89 的親子影廳,「府中 15」還有全台首創嬰兒車電影院 —— 場內提供嬰兒車停放區,小孩可在場內進食、哭泣、走動、小聲說話。因為進場前已經做好全程都會是鬧哄哄的場面,因此在場家長彼此都能互相理解,突然變成自走砲的小小孩也不會因此受到責難。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更早已在 2021 年底在國家兩廳院推出「輕鬆自在場」—— 目的是向所有人開放的表演藝術體驗,邀請包含感官敏感的觀眾一起輕鬆自在進入劇場欣賞演出。針對演出內容及周遭環境上進行微調,降低強烈的聲光、影像效果,適合全齡對象(包含感官敏感的觀眾),透過專屬規劃的演出形式,讓參與者可以最自在且無負擔的置身其中,感受表演藝術的美好。
輕鬆自在場與一般演出不同之處是在,欣賞表演時不必介意不自主發出的聲響、無法久坐進出觀眾席也不需要擔心影響他人,不論你處於什麼狀態,每個人都可以在演出中用最自在的方式欣賞演出。兩廳院還設有輕鬆自在場休息室,無論是想休息還是想安靜片刻,都可以進入使用。
儘管現實社會依舊很殘酷,但是有了企業為社會做出貢獻、政府積極改善福利設施,我們可以為自己、也為家人透過這些影響而得利。而前頭所提出的問題,我們該活出自己亦或是忍耐尊重大眾?在很多情況下並非都只能如此二分法不可。當我們理所當然的享受這一切時,卻也不要忘記對那些勇於衝撞體制、勇於面對殘酷的人多些體諒與思考如何改善問題的心胸。對於努力回應社會需求的企業我們是否更應該給予鼓勵,讓他們未來能對台灣社會做出更多貢獻,而另一方面,我們也希望政府能給予多些福利建設,讓更多有需求的人可以不需要老是生活在社會的殘酷當中,這些都會是台灣社會往前變得更好的積極動力。
The post 該活出自己亦或是忍耐尊重大眾?看電影看出企業責任與政府可以做的事情 first appeared on pourquoi 報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