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美論誤導】美國慌了?中國又在騙
本文作者宋承恩(不是台北市府員工那個)受「台灣事實查核中心」之邀來澄清網路流言,但報告寫好送出的 12 天後卻得到「無法公布調查報告」的通知,然而此篇所提及之網路流言所帶來的影響已開始發酵,因此由本刊即刻刊登。
「中國接任聯合國安理會新輪值主席國,美國驚慌失措。」
「聯合國宣布任命中國為聯合國安理會新輪值主席國,令人鼓舞。中國接任主席後,將就阿富汗、伊拉克、敘利亞提請調查,美國驚慌失措。」
I. 聯合國安理會的主席國如何選任?
聯合國安理會的輪值主席國由安理會的十五個理事國輪流出任,每個國家擔任一個月的主席。聯合國安理會的理事國包括五大常任理事國,與十個非常任理事國;非常任理事國由聯合國大會選出,每年改選五個,一旦獲選任期兩年。
聯合國安理會主席的輪值次序,依各會員國的英文名稱的字首字母次序。例如,2022 年 2 月輪值主席為俄羅斯(字首 R);3 月為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字首 U);4 月為英國(字首 U);5 月為美國(字首 U);6 月回到字母次序最前的會員國阿爾巴尼亞(字首 A);7 月將由巴西出任(字首 B);8 月將由中國出任(字首 C)。
「輪值擔任主席」是依聯合國安理會《暫行議事規則》(Provisional Rules of Procedures)的規定,一旦擔任安理會理事,每一理事國即有擔任主席的機會。非常任理事國於其兩年任期內,一般來說有擔任兩次輪值主席的機會;常任理事國更是於十餘月即有一次擔任輪值主席的機會。
既是「輪值」,即非「任命」。傳言使用「任命」一詞,隱含「由有權機關於多數候選國中選任」之意。聯合國安理會主席並不是由上位機關選任,而是依規則輪值;擔任安理會主席也不是少數國家的殊榮,而是安理會理事國個個有機會。傳言稱「聯合國宣布『任命』中國為聯合國安理會新輪值主席國」,並不正確。
II. 聯合國安理會輪值主席國的權限為何?
聯合國安理會輪值主席國的主要職權包括:召集會議、依聯合國祕書長之提案制定議程草案、主持會議、與設定議程。
但可以影響安理會議程設定者,絕非僅限於輪值主席國。依據聯合國憲章,聯合國任何一個會員國皆得將任何爭端或可能引起國際摩擦或惹起爭端之任何情勢,提請安全理事會注意;聯合國大會也可以將足以危及國際和平與安全之情勢,提請安全理事會注意。依安理會《暫行議事規則》,聯合國祕書長必須將這些事項,列入安理會議程。
聯合國輪值主席的優勢是,其有機會引導某些議題,往所期望的方向或依其設定的時間表推動。這是國際組織或架構的通例。大多數國際組織最主要的決策機制,是會員國全體,由所有會員國依共識決或多數決作成決定。
聯合國安理會則更為特殊:就涉及採行強制行動權力(授權使用武力)的決定,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有否決權。
在這樣的決策模式下,主席國對議程之設定,固然享有一定的影響力,但其影響力其實相當有限:即使能推動某些議題進入安理會議程,其討論方向,仍視理事國的意見;而議程上的議案會不會通過,也取決於所有理事國,並不是所有輪值主席國所想推動或支持的議案都會被通過。更何況,在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對強制行動的決定享有否決權。
由安理會實務來看,傳言稱「中國擔任聯合國安理會新輪值主席國,將關注阿富汗、敘利亞等情勢」、「美國驚慌失措」等節,並不正確。聯合國安理會早已持續關注阿富汗、敘利亞情勢,多年來通過數量不少的決議。美國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擁有否決權,且安理會從未對任何常任理事國通過任何具有強制拘束力的決議,看不出美國有任何「驚慌失措」的理由。
如果美國會「驚慌失措」,在美中對抗的大格局下,2022 年 5 月美國擔任輪值主席時,中國是否也「驚慌失措」?輪值主席國任期只有一個月,實務上沒有足夠時間推動具深刻改變的方案。傳言不符國際現實,不足採信。
參考來源:
UNITED NATIONS SECURITY COUNCIL Provisional Rules of Procedure
UNITED NATIONS SECURITY COUNCIL Security Council Presidency 2022, 2023
The post 【疑美論誤導】美國慌了?中國又在騙 first appeared on pourquoi 報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