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烏克蘭與俄羅斯發生戰爭之後,這場戰爭便受到了全世界很大的關注,當然臺灣人也非常密切關注著戰局的發展。有些人因為網路與新聞充斥著各種人性扭曲的暴力事件而感到憤憤不平、同情不已;有些人開始討論這場戰爭臺灣可以參考的對策與戰略;有些人選擇逃避,假裝這場戰爭和自己沒什麼關係。而我則不經思考,明明大家都不想要戰爭,為什麼人類還是不顧歷史教訓重蹈覆轍,有什麼方式,可以讓大家重新體驗戰爭歷史的可怕,以及了解戰地殘酷的表象之外還有哪些活生生的故事?
就在終於沒那麼忙碌,能夠處理累積已久情緒的四月初,我正好因緣際會造訪了馬祖列島,並透過參觀各種軍事遺產與戰地風景,有了體驗戰地歷史的機會。馬祖一共有四個鄉,從北到南分別是東引鄉、北竿鄉、南竿鄉和莒光鄉,雖然都曾是戰地前線的共同體,但也各自具有獨特的風景,值得一一登島探索。這次我只拜訪了北竿和南竿這兩座島嶼,並在最大島的南竿島上,體驗到兩種我認為截然不同的認識馬祖戰地歷史的方式,一種是參觀馬祖戰地文化博物館,另一種是參與馬祖國際藝術島的導覽活動。
南竿島的海岸線,每100公尺就設有一個海防據點(碉堡),其中位於福澳港附近的勝利堡,不僅是南竿總共95個海防據點裡面的01據點,同時也是馬祖戰地文化博物館的第一站。當你走入勝利堡這個有著迷宮般坑道的軍事基地時,你會穿過狹窄的走道、經過冰冷的白色牆壁、眺望機槍房的窗外風景,然後透過展板上的圖片與文字,了解五、六十年前,馬祖前線戰士在碉堡裡生活的回憶與艱辛。
勝利堡,展板
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個展間,裝載了各種戰地生活會聽到的聲音,只要掃描展板上的QR code就能夠「聲」歷其境,包括:號角聲、口令聲、錄音機的對白等等。其中一個QR code註記那是恐懼的聲音,掃描之後,竟然聽到了狗吠聲?!原來過去國軍和共軍都會在半夜游泳到對方站哨的地方來砍人或偵查敵情,所以有一些碉堡會訓練軍用狗,來提醒站哨的人,敵人來了。這麼一想像,一個人在伸手不見五指的深夜聽到狗吠聲,知道危險即將來襲,的確會害怕到不行。如果因為時間不夠只能造訪一個與馬祖戰地歷史有關的館舍,我很推薦來參觀勝利堡。除了能認識戰地生活之外,還能到碉堡頂樓欣賞美好的海岸風景。
馬祖國際藝術島的展示與活動,分成了各式各樣的主題。其中,位於南竿島西北側的77據點(沒錯,又是另外一個海防據點)是「地下工事」這個主題的展示點之一,我和夥伴很幸運地趕上了那一天最後一場的導覽。只見導覽員掀開一樓地板上的門,帶領我們走入昏暗的地下空間。我們在那裡欣賞了四件作品,分別是挖開通往地面窗口塵土的行動藝術「地下的故事:永夜淘光」、利用馬祖多雨潮濕氣候,只要噴水就會顯影的繪畫「靜候之景:馬祖列嶼」、以馬祖民間信仰為主題的福州話旁白錄像作品「水流之神」,以及我個人偏愛的裝置作品「照理來說 應該可行」,我喜歡藝術家運用移動的光線與倒影,來呈現地下坑道軍人較難見到光的生活景象。
77據點,「照理來說 應該可行」
雖然同樣都是以軍事遺產的海防據點為空間,但我覺得勝利堡77據點呈現戰地歷史的方式帶給我很不同的體驗。前者透過展品、展板、影像與聲音內容等博物館較常見的展示方式,很直接的邀請你了解「這裡曾經發生過的事情」;而後者則邀請藝術家詮釋「他們對馬祖歷史文化的印象」,讓觀者藉由彷彿濾鏡一般的藝術家的眼睛,再加上自己的想像力,來試圖理解這塊土地上有關戰爭與無關戰爭的故事。
這趟馬祖旅程快結束的時候,我的其中一位夥伴告訴我,他覺得馬祖給他一種冷靜、肅殺的緊張氛圍,所以他尤其不喜歡夜晚時的馬祖碉堡,總覺得很陰森。的確,當你待在碉堡裡面時,可能會感覺有點毛毛的,然而對我而言,我更想知道那些並非本意而站上戰場的人,他們的生活如何?他們在想什麼?他們在這段大歷史裡扮演的角色?因為這些故事非常珍貴,能夠讓我們反省戰爭的意義。如果是你的話,你會想要體驗戰地歷史嗎?會想直接參觀博物館,還是參與藝術島的活動,讓各種風格迥異的作品與你對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