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遇見不幸,那就鼓起勇氣去超越;即便眼前一片慘澹,人也可以快樂勇敢。」

「一代女皇」,武…凱薩琳大帝(Catherine the Great,1729 - 1796;在位:1762-1796)
仰望璀璨銀河,黃道星相此刻緩緩踏入了由「火神星」(Vulcan)所守護的金牛宮,處世慎重、堅忍不拔,好勝不餒又追求事物之完美,正如凱薩琳大帝一生的寫照。生卒年與清王國乾隆皇(b.1736)、美國「國父」華盛頓(b.1732)等人同梯同期,凱薩琳可說是東西方歷史上相當罕見,能獲得和男性領導人相等之「大帝」封號的女性國家元首,更是帶領俄羅斯帝國以開明專制、富國強兵,擠身成歐陸超級一線列強之林的曠世君主…她所主政的時代,今日已被認定是俄國得以從歐亞邊陲翻身的重要關鍵。
原名Sophie,父親為神聖羅馬帝國轄下一名小小親王的她,誕生在北德普魯士斯賽辛(Szczecin,位於今波蘭境內),16歲即遠嫁俄國王儲成為大公妃子。攤開手邊的地圖,直線距離高達1,500公里之遙的異國聯姻下,Sophie期許自己能快速融入俄國文化,促進兩國邦誼,所以不只討好王室長輩,認真修習俄文,閱讀各類書籍,也積極與當地的權貴、仕紳們交流互動,建立起私下良好的關係...
「我一來到俄羅斯的領土,就迫切地意識到自己必須成為一個『俄羅斯人』之後,方能戴上皇冠。」,晚年回憶錄裡的自敘是這樣寫著,但據說也正是「交友廣闊」,往來無白丁、談笑有鴻儒,這個嘛,那個嘛…大公妃子的「世界」,嗯啊,變得不太「單純」…除了深入研究政治、哲學與史地等艱深「男性」讀物之外,加上與夫婿原本感情就不甚和睦,Sophie反而與多位軍官、貴族過從甚密,同進同出,也讓整個俄國宮廷頓時陷入了一股些許詭異,帶有情色卻又尷尬的氣氛。
Karl Peter Ulrich von Schleswig-Holstein-Gottorf,是,這她老公的名字,Karl Peter於西元1762年時正式即位為皇帝,是為「彼得三世」(Peter III of Russia),但他老哥卻也在受夠了後宮的閒言閒語,疑似被戴上多頂「綠帽」之際,準備要斬草除根,以帝王之尊下詔廢后…
可是,就一個萬萬想不到,同年7月初度假外出的彼得三世,居然栽給了手腕一流的Sophie,她透過宮內多數男性密友們的安排與引線,由效忠自己的近衛軍團火速發動了武裝政變,更在東正教僧侶的祝禱下,自行登基為「全俄羅斯君主」!王與后的冷戰,變成了王跟王的對峙,這比八點檔連續劇還辛辣呢!後來彼得被捕,在脅迫下簽署了退位詔書,Sophie無血奪權,將坐上寶座才六個月的夫婿給趕下王座!
彼得雖然落馬失勢,但厄運似乎沒有放過他,一個星期之後,被史學家判定有男性性功能障礙的ex彼得三世,因「痔瘡惡化」(官方說法)不幸身亡…至於其他的皇位競爭者呢?早就通通被軟禁起來了,Sophie,金牛座,毫無疑問。
西元1762年9月下旬,Sophie,年方三十出頭的微熟風韻,加冕大位,戴上了俄羅斯帝國第一次使用的帝王冠冕(由金、銀兩個半球組成,象徵東、西羅馬帝國;桂冠上有75顆鑽石和4,936顆印度鑽石所組成的月桂和橡樹葉。冠頂還有一個鑽石十字架和一顆重達398.62克拉的紅寶石),以女皇帝的身分君臨天下、統御四海、捨我其誰、唯我獨尊…(有點像房地產的代銷廣告)。
在遠嫁俄羅斯,同時登基為一國之主後,念舊的女皇其實一直與西歐各國皇室,也是自己的遠親們保持友好聯繫,並和多位當代名哲往來密切,除親自資助伏爾泰(Voltaire)長達15年外,這位「啟蒙運動」(Enlightenment)大師口中的「北方之星」,凱薩琳大帝在西歐哲學思想的薰陶下,決定召集來自俄國各階層(官僚、貴族、資產階級、農民)共652人的代表團,組成大委員會,期盼能討論出一部適合俄國推行的法典。後來在其任內,她陸續頒布《俄羅斯帝國行省行政法令》、《商業航行法案》、《鹽業貿易法案》與《國立教育法令》等。誠如寫給伏爾泰的信中所提到,凱薩琳大帝試圖透過法令的修正與落實,讓俄國有「一點點」的進步。

「我大聲讚美,輕言責備。」

即使主張振興教育、廣設醫院、保護藝文、改革社會,但另一方面,凱薩琳大帝仍然以嚴厲、高壓(金牛座,呵呵)的法制手段來做為治理的工具…西元1773到1775年間,俄國遭遇了假託彼得三世未死而發起的大規模農村動亂「普加喬夫起義」(Pugachev's Rebellion),但最終被凱薩琳大帝派兵鎮壓下來,也穩固了她的政權合法性。
至於在外交軍事部分,在凱薩琳大帝的統治之下,俄國領土對外足足擴張了近52萬平方公里之多,等於差不多一個西班牙的大小!期間三次重兵橫掃波蘭,也大軍開拔土耳其,取得黑海沿岸肥沃土地,令鄂圖曼帝國放棄克里米亞汗國的宗主權。亦帶領著俄國軍事勢力南下,成功跨入歐洲大陸,躍身歐陸各國當年不可(敢)忽視的新興霸主!
值得一提的是,認真說起來,當時的俄羅斯文化圈在歐洲傳統貴族的眼中,屬於較「不入流」、「咖沒水準」的國家,所以好勝心強的凱薩琳大帝,特別開設女子學院「斯莫爾尼宮」(Smolny Institute),這是全俄第一所貴族女子學校,也是全歐第一所女子高等學校!藉由學習純正的法語、音樂、舞蹈,以及對君主的忠誠度,加上浸淫各項藝文活動的教導,專門培育出俄羅斯版的貴婦名媛,也悄悄改變了歐洲貴族對俄國人的刻板印象。而且在嚴格的紀律規範下,「斯莫爾尼宮」內部禁止奔跑嬉戲,也特意修建得較「寒冷」一些,雖說這裡位於聖彼得堡市(Saint Petersburg)近郊,北緯已經將近60度,但當年建造時的理念非常簡單:「過度溫暖」和「過度玩樂」同樣對身體健康有害。
「壽衣應為白裙,頭上應有金冠,上刻朕的教名。喪期最長六個月,越短越好。」
,事先預留的遺囑
西元1796年11月,一場突如其來的中風,凱薩琳大帝放下了治理長達34年的俄羅斯,卻也完整奠基了全新面貌、迎向現代化的北疆強國。
三年之後,乾隆與華盛頓亦相繼從人生舞台上謝幕,想想,西元十八世紀的這三個人,也許彼此不認識,可是卻聯手改變了西元十八世紀之後的文明世界,看著今日的俄羅斯、中國、美利堅合眾國,他們的身影,似乎不曾遠去。
補充一下:
很多史冊會介紹其為「葉卡捷琳娜」(Екатерина),這是俄文發音,若轉成英文時,就成為了「凱薩琳」(Catherine),而這個原本在俄國境內不算是熱門的女性名字「凱薩琳」,透過了大帝的豐功偉業,數百年來,今日儼然已變成俄羅斯常見的女性名稱,與Anastasia、Maria、Anna等齊名。

尾聲:
封面照是來自於《凱薩琳大帝》(The Great),一部首播於西元2020年5月的美國劇情類網路連續劇,在Hulu平台上架,主要講述凱薩琳大帝的崛起以及與丈夫彼得三世間的激烈衝突,女主角由愛兒‧芬妮(Mary Elle Fanning)飾演,她的姐姐,也就是我們熟悉的達科塔‧芬妮(Hannah Dakota Fanning)。

圖文來源、一併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