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國》當台獨離中9.25公里
學運之後,台獨與華國旗
台灣在你心中是什麼?這句話在世界各地每個人有不同答案,根據時代背景的不同,有人認為台灣是中華民國的一部分、也有人認為台灣屬與中國,海外華人認為台灣是重要的戰略地位,台獨份子認為台灣就是一個國家。
台灣紀錄電影《島・國》以太陽花學運中表達反服貿,參與佔領行政院黑色島國青年陣線人士陳廷豪,在2019重回他兵役時踏上的台灣馬祖島,在這離中國只有不到10公里的地方,曾經參與政治活動與學生運動的他,該怎麼看待自己在運動之後的未來,和台灣獨立的堅持。
台灣紀錄電影《島・國》以太陽花學運中表達反服貿,參與佔領行政院黑色島國青年陣線人士陳廷豪,在2019重回他兵役時踏上的台灣馬祖島,在這離中國只有不到10公里的地方,曾經參與政治活動與學生運動的他,該怎麼看待自己在運動之後的未來,和台灣獨立的堅持。
《島・國》是什麼電影?
談台灣就要談政治,可以說台灣這塊島嶼從開始到今都與政治脫離不了關聯,甚至攸關島上兩千多萬人的生死。過去滿清政府一聲令下台澎就屬日本、而也在蔣佬退守台澎金馬後佔據為反共根據地、而對於南島民主的原住民這些登島者始終是個左右家鄉的外人。
台灣不管在日治時期或是中華民國在台灣,政治和民主運動都從來沒有停歇過,不管是日本時代提出的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或是中國講述的一個都不能少。台灣在解嚴後的多元聲音和民意帶著新一代走上如今台灣是不是國家的概念,可以說又是展開台灣全新的一頁。
紀錄片《島・國》中以台獨份子陳廷豪,在退伍後二次踏上多數人表示台灣屬於中華民國的馬祖島列。在這遠離台灣本島民主運動沉澱下所發生的事情。陳廷豪短暫在馬祖勝利堡改建的「馬祖戰地文化博物館」工作,裡面有著大量中華民國軍人生活照片與影片的資料,是台灣馬祖軍事文化的資料庫。
在這裡的陳廷豪升上他厭惡的中華民國國旗,擔任講解戰爭歷史的工作人員,也思考的這一路走來的民運生涯,有朋友選擇投身黨派政治、也有人持續參與運動,他自己也背上案件需要跑法院開庭,這一路下來的幾年間陳廷豪也發現他們都不再年輕。
《島・國》探討、分析與延伸:
陳廷豪,是黑色島國青年陣線的一員,參與過太陽花學運、台灣農村陣線的知名的台灣當代學生運動,在馬英九執政時因反對對中簽屬服貿協議,與團體數名青年翻越圍牆佔領立法院,他對外宣稱自己是帶頭的總指揮之一,也讓人在事件過後被起訴,在2021年因行政院撤告而結案。
導演拍攝在2019年時候,陳廷豪回到過去當兵的地點馬祖擔任當地馬祖戰地文化博物館「勝利堡」的管理工作,也重新思考在這社會運動下各種成功與挫敗,例如:2014年反服貿運動的成功,還有2018年公投上面的失敗。都讓他了解到政治運動上的難處和困境。
一位台獨人士站在馬祖島列是一個很有趣的狀況。第一、金門馬祖地方比起台灣本島距離中國福建更加接近,第二、這地方並沒有被日本殖民過,反而是之後再蔣介石撤退台澎金馬後才被納入一體到今。
故整體上馬祖地方居民的經驗與台灣本島上的人民是相差許多,例如他們沒有受過皇民化教育,也沒有經歷過228殺虐。但相反的作為反共前線金馬地方受到長達多年戰火砲擊與軍民同處島上一線的狀況,故軍人帶來這小島上前所未有的繁榮與生意,但也在軍人減少退守後回到昔日的小島樣貌。
《島・國》值得一看嗎?
這部《島・國》紀錄片應該是導演江偉華在2018年學運紀錄片《街頭》後的延伸,如果說《街頭》表達出年輕一代不想坐以待斃,嘗試在體制下找尋不同的途徑、嘗試和政府碰撞,試圖讓台灣社會聽見他們的聲音。《島・國》比較像激情後的安靜與反思。
比起學運和政治紀錄片常有的慷慨激昂,《島・國》是一部在政治運動過後中這些參與的人甚至是主導運動的人士在政治運動之外是否有著不同的選擇?甚至去接觸到過去在自己反面的另一個組群。
如今不管是台灣、韓國或是歐美等自由民主國家,隨著價值觀的不一樣而延伸的對立逐漸深溫,甚至成為了政治角力背後操縱的魁儡。比起將另一方妖魔化,我們是否在有底線下願意去與不一樣的人們溝通走出政治舒適圈。
雖然在某方面我並不能完全認同陳廷豪等人的社會運動,尤其是他寫的那本《莒光作文簿:我在馬祖當兵的故事》的一些地方讓我覺得他看見軍政體制下在營區軍人問題太過表面,甚至是只要當過兵人都覺得搔不到癢處。在《島・國》中他則是脫離運動人士的身分已一個台灣人敘述他對於自身未來的不確定。
我想在每個運動過後總有激情消退的時候,而在這之後獲得或失去什麼,也許是在這片土地上我們每個人對於台灣未來的啟許,但願今日台灣,明日台灣依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