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跑的人》逃走是為了生活
如果可以誰想逃,在台移工為何奔走
2019年調查,台灣外籍移工數量已經來到71萬,比原住民的58萬人整整多出10幾萬,可以見得台灣勞工階級有一部分是這些旅外來台在異鄉工作的外籍人士。但以東南亞為例,東南亞裔勞工權益長期受到漠視且多有不完整,使得這些來台工作者必須逃離原本的工作才得以在台生活。
以越南勞工為主題的台灣紀錄片《逃跑的人》紀錄2012到 2018整整6年間逃逸外勞草雲與維興在台灣的故事,他們支付上千美元的仲介費用到台工作,卻因為工作異變不能還債、生活與寄錢回家選擇期限到後逃逸,在台灣各處繼續賺錢,而這不是個例,是上萬移工在台的青春經歷。
《逃跑的人》是什麼電影?
在新冠肺炎爆發時,台灣苗栗京元電子等工廠爆發群聚上百名移工確診,被當地政府下達禁足令,如同中國強制封城手段侵害了多數廠房移工的人權。而因為防疫落實性發生問題,也爆出許多移工在這次群聚感染事件中,政府、工廠與勞工仲介所之間對移工的剝削再次浮出水面。
從獨立媒體《報導者》撰文中表示,染疫後雇主和仲介騙多名勞工簽必須自行負擔染疫後果的切結書,可以看出雖然正在逐步改善,但台灣部分工廠依舊對於外籍移工有歧視與不公平的對待,甚至政府也無法妥善處理。
雖然並不再防疫期間,在2012年開始歷經6年時間拍攝的移工紀錄片《逃跑的人》,將焦點聚焦於逃逸外勞身上,以越南移工草雲與維興在台工作的生活為例子,由他們來說為何自己會離開原本的工作?或是期限到卻不返國繼續違法滯留台灣?
這其中牽扯到許多合約問題,如:高額的仲介費、政府對於移工規定不符合實際需求、甚至是勞資雙方問題都讓這群國外工作者必須「逃跑」才能繼續生活和生存下去,並非回國就能拋下一切一身輕。
《逃跑的人》探討、分析與延伸:
導演曾文珍從過去就一直注意並想拍攝這樣的紀錄專題,但礙於逃逸外勞有法律的問題,其實被拍攝的對象隨時有被抓的風險,故在拍攝上除了主角的難處外,有一大關卡是能否和自己心裡過得去,與拍攝這些故事是否能被大眾所看到。
兩位主角是導演在《四方報》所認識的投稿文章與插畫的越南移工。《四方報》是由世新大學創立的報章月刊,在2006年推出越南文版,是台灣少數以越語、泰文、柬文為主的定期刊物。名稱取於移工來自四面八方,並常接受在台逃逸外勞的來稿分享,但這也成為它的爭議性。
在台灣給予東南亞移工的工作往往是比較基層的工廠或看護性質的工作,賺得錢雖然在台灣不算多,但跟越南偏鄉地區工資比較起來算是較不錯的薪資。以裡面越南籍主角來台工作為例,光是來台工作的仲介費就要24萬台幣。
除了費用高昂,來台後並不能自己選擇工作,甚至在發生意外和雇主不想續約的狀況,很可能仲介費都還未付清的同時還背上一屁股債,故這是許多外籍移工為何選擇逃跑的主因。
《逃跑的人》值得一看嗎?
來台移工的背後往往也有自己的家庭和人生,在越南很多已婚婦女會選擇離鄉背井很多是為了幫助老家改善經濟,往往一出去工作就犧牲了陪伴兒子的童年,和父母的晚年,甚至如果發生意外也無法即時陪伴於家人身邊。
我會認為這部片子就算不是移工,也會讓同樣生為勞工階級的台灣人有感觸,就像是過去講述超時工作死亡工程師的紀錄電影《機器人夢遊症》,在如今台灣依舊是資方大企業說得算,勞工發聲管道鮮少被重視這點,因能更客觀看待這些來台移工的故事。
在電影裡不時回答過去我們在新聞上的疑問:那些移工為什麼寧願冒著會被遣返,或違反法律的風險也要逃跑?而紀錄片裡呈現了:逃跑是為了能賺更多的錢,為了不負債累累就被返回家鄉,甚至因為勞動環境血汗到無法負荷,所以才必須逃。
在台灣我們也常常因為各種原因離職轉換跑道,也有所謂的經驗越多跳槽另間公司賺取更多錢,那為何不去。我想移工礙於法規無法想走就走,勞工為何想離職許多時候問題還是出在公司制度上。想想老闆給什麼薪資要人做甚麼事,或是待人處事的態度。真有說得那麼好,為何總有人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