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政熱映中:中華民國憲法的怪誕與進化
法白作為法普的新媒體,政治立場其實挺鮮明的。從podcast的風格明顯的展現出對政治的興趣,以及透過新的方式參與政治的企圖。政治乃是眾人之事,水師蘇州培育出來的這群律師,也正透過自己的方式努力。這本書,就算是憲政問題上的梳理,與臺灣法曆交相呼應。
從日治時期的近現代法令施行談起,許多的法律史脈絡確實應該重新的認識、了解。過去對抗日的想像,通常以大規模武裝抗日為主,但實際上除此之外,日本統治時期尚有許多透過法令遂行殖民的事件。統治者的威逼以及生命經驗中的不平等,使得倉廩殷實者得以窺見、想像未來。發大財固然庸俗,但誰不想過上更好一點的生活?值此,透過制度性的保障個人追求自我實現以及財產、人身自由的保障,愈顯得制度化有其必要。而這書就從此談起,走一趟法制建立之旅。
從殖民到類殖民(流行用語超譯),憲政制度或者說以人民權利義務為中心的法制建立,都是一條漫漫長路。殖民時期的法建立之外,也整理了類殖民前,現行中華民國憲法的草創歷程。黨化教育在這個歷史的鋪陳上,顯得頹敗充滿漏洞。孫日新早早就掛點,憲法跟他的關係就是所謂的國父遺教,而真的憲草,遺教也擺明就是老K黨割捨不掉的包袱,名存實亡就是這麼回事,寫進去憲法前言,就是個意識形態。作者差不多沒對讀者大吼:醒醒吧~其實沒有國父、也沒有遺教。
黨國類殖民期間,許多的悲劇其實其他的書介紹得更詳盡,但想要概覽,這本書還是很適合的。除了一些有點以今非古之外,內容平實,也介紹了黑名單、藍色大法官和當年民主轉型的部分。阿輝伯的政治手腕,在那個時代真是天時地利人和,得天獨厚的臺灣也就這麼頭過身就過的轉型了。遺留下來的轉型正義問題,才是當今最棘手的部分。
從阿扁開始的藍/綠、統/獨的政治生態,牽動著民主轉型後的臺灣政治發展。分歧的政治藍圖與意識形態,讓修憲、兩岸關係等政治議題不斷影響投票行為,和最後整個政策走向,西臺灣和太平洋彼岸的米國,則是牽動著這個小島的命運。
再談到令人忽冷忽熱的同婚公投、進來的防疫法制,新來的挑戰從沒少過,對人權的意識和對權力的戒慎恐懼,也慢慢的成為生活的一部分。臺灣人不是順民,是在島上艱難的為更美好的生活奮鬥、努力、不斷改進的一群人。儘管政治總是各種利益折衝取捨,但更多元的聲音、更理性的討論,都應該會讓大家更好。認識這段歷史,就是看見過去曾經的努力,也期許一起展望未來。
其中覺得最獵奇腦補的,是看到國民大會的非常態性質中,職權包含了議決領土變更的部分。究竟是哪位先知能人在當年就遇見領土變更的可能性,以及保留了這神秘的職權,除了耐人尋味之外,秋海棠、老母雞乃至於五獨包圍,恐怕都始料未及。
推薦給也對憲政法制有興趣的朋友,是本有趣的入門書。唯有認識過去,我們才比較看得清通往未來的那條路,約略的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