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二十大續掌權毫無懸念
2022年因上海封城之際,李克強針對經濟議題頻頻露臉,很多評論出現習近平連任之路出現變數,甚至以中共黨內『黨政領導幹部職務任期暫行規定』成為習的絆腳石。
從宏觀角度來,霸權領袖不受任何規範,從微觀來看『暫行規定』的解釋權在中共中央的組織部,更不是在規範核心領導。
建黨以來,雙元領導糾葛不斷
中共建黨以來,雙元領導糾葛不斷。建黨以來黨與軍權互爭領導權,直到長征途中「遵義會議」才定於一尊,由毛澤東取得主導權。
1943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給予毛澤東以中央政治局主席的身分,享有對最高權力機關政治局和書記處所討論問題的「最後決定權」,一直到1959年4月宣布卸任國家主席,但保有黨內其他職位。
黨內決策劃分一、二線,日常工作由一線處理,毛澤東退居二線,但乃握有最終決定與否決權。當一線不受控制,毛澤東發動群眾或鬥爭手段,如鬥劉少奇與發動「炮打司令部」文化大革命,鄧小平的三次下台也是在如此環境下產生。
元老干政長久難題
被封為總設計師的鄧小平,有鑑於毛時期容易流於獨裁,中共的體制採取「集體領導」和「個人分工」兩項指導原則下交互運用的制度,避免「霸權領袖」的再出現,也曾企圖進行政治體制的改革,但如今看來鄧小平的顧慮是對了,而改革是失敗的。
鄧小平時代以來,政壇「退而不休」的元老政治人物,是中國政治最難處理的問題之一。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鄧小平為幹部老化問題,提出「顧問委員會」的機制,做為中共領導階層「從終身制走向退休制的一種過渡」。但元老政治干預卻仍然十分明顯,這讓鄧小平重蹈毛澤東覆轍,罷黜自己的接班人,最終撤換胡耀邦、拉下趙紫陽。
自江澤民之後,受制度約束與相互制衡,權力幅度不如以往毛鄧時期。雖然如此,且中顧委已1992年取消,但江澤民利用官僚系統廣建個人派系與系統,原本想循毛鄧退居二線續掌權,才有軍權晚二年交棒給胡錦濤。習近平上台十年,胡錦濤完全裸退,而不時出現江澤民系統的反撲,可見江胡的影響力高低立判。
習近平上台先提出八項規定,反四風運動(集中解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與五○年代毛澤東提出三反、五反運動如出一轍,也是反對官僚主義、反貪汙、反浪費。習近平更讓權力集中,自擔任個領導小組的組長,讓國務院變成執行機構,十九大前夕更進行建國以來最大幅度的軍區制度調整,一手擴大自己權力,一手削弱江派實力。
2016年末中共十八屆六中全會閉幕之際,習近平取得了「核心」稱號。「習核心」除了絕對權威以外,隔年習還取得冠名的思想指導地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2021年習近平更推出中共史上第三份歷史決議文『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權力與歷史定位同毛鄧。
中國政治制度的改革,人大或中央委員都是由「上面」提名確定,加上人大沒有實質獨立的權力,形成內部循環,沒有接地氣、由人民或黨員選舉人大或黨代表,因此雖然上層制度採「集體領導」分工,但也容易集結成派系。
毛澤東曾引用陳獨秀諷刺國民黨的話來形容共產黨:「黨外無黨帝王思想,黨內無派千奇百怪。」
雖然中國共產黨一黨專政體制沒有改變,雖然黨內無派系,但從建黨至今,黨內權力核心鬥爭不曾歇息,雙元權力核心運作也成了中國共產黨黨內時而合作時而鬥的產物。習近平終結「雙元權力」的歷史常態改為定於一尊,為避免毛鄧的接班產生的政治不穩定,卻埋下後習時代的沒有接班人的不穩定。
習近平以毛澤東與鄧小平的霸權型領袖為目標,他們都擁有以下四大權力:一、能獨自決定開重要會議,決定或變更重大政策路線方針;二、重大人事如政治局委員和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任命決定權和否決權(一票否決權);三、挑選和罷黜接班人選;四、掌握軍權。如此超霸權的領袖,回頭來看一個黨內的『暫行條例』根本上稱不上便腳石,更是笑話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