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南宋。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南宋 林升《題臨安邸》
故事的場景,我們回到了西元1127年6月12日的應天府(今中國河南省商丘),當時遭金國兵士窮追猛打,好不容易安抵應天府的宋康王趙構(1107-1187),眼見昔日江山、王國版圖逐一落入蠻邦之手,甚至連自己的父兄,徽宗、欽宗兩位皇帝也都淪為敵國的人質,所以在群龍無首之下,選定這一天(陰曆五月初一庚寅日)登基稱帝,年號「建炎」,以求延續宋王國社稷的正統與法脈。然在治理區域已偏安南疆的情況下,改元之日,順勢也成為史學家所稱,南宋政權開國日(國慶日?)。
夫「建炎」也,一說炎字乃權威,求再建中樞道統者;二說,據陰陽家「五德始終說」的論述,宋為火德,而火德乃是大宋根基,又炎字由兩個火結合而成,故建炎年號更有著重建大宋基業之涵義;
二十出頭、換作今日正是大專生血氣方剛、充滿抱負胸懷的年齡,趙構起初可說是滿腔熱血,主張應傾舉國之力抗金為先,消滅金寇,完成統一大業,所以任用大量的主戰派朝臣,如李綱、岳飛等,頗有光武中興之為……而且劉秀可是而立之年才登基稱帝的呢!
但是,建炎三年的初春,以苗傅、劉正彥為首的將領,發動了一場以清君側之名誅殺權臣與宦官,並要求趙構禪讓於子的政變風暴,雖然最後功敗垂成,苗、劉兩人遭到凌遲,暫時「下野」的趙構也僥倖奪回政權;可「苗劉兵變」之後,趙構越發畏懼地方武將的擁兵自重,更深深憂慮著北方的兩顆未爆彈!也就是徽宗、欽宗兩位「前」皇帝!
因為父兄一旦獲金人釋放,南下宋國,那趙構的皇位正統勢必將受到影響,接班順位也跟著倒退…因而讓他跌入了重文輕武的網羅,寧可兵不識將,也不願將士同命!但就算主戰派及主和派在宋國朝中形成恐怖平衡,建炎三年入秋後的金軍長驅直入,完顏宗弼(民間傳說中常稱的金兀朮、四太子)遣阿里、蒲盧渾為先鋒,憑著「搜山檢海」之姿趁勝追擊,趙構退無可退,居然流落到了浙江海上,御舟載沉載浮,堂堂一朝龍子,此刻顯得狼狽不已!
萬幸的是,仰賴海中風暴的意外襲來與名將韓世忠、岳飛的精兵救駕,以少擊多,十萬金人只得撤退北返,不敢貿然再次南下,趙構也僥倖地於西元1138年(紹興八年)在臨安(今中國杭州)定都,並設建康(今中國南京)為留都……而他老爸徽宗的「訃聞」,前一年也已傳至宋國。
王位看似稍微坐穩的趙構,一方面借重勇敢的將帥替他保家衛國,但內心的小劇場,趙先生卻又害怕這些名將功高震主!身為一國之君,趙構的「世界觀」其實非常簡單,半壁山河能守住即可,無須再尋江山易手之法!這點可說是與岳飛等人積極北伐的態度截然不同……
尤其紹興十年七月以降,金將南攻失利,反而被岳飛領導的岳家軍一路反擊,宋國旗幟直接挺進至距開封府僅45里之遙的水陸要地朱仙鎮,逼得金軍守將急忙出逃!「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說法,更似乎讓宋國復興大業露出曙光!
只不過,人都是自私的,打從上帝創造亞當、夏娃以來,不管是皇帝還是奴隸,現在還是過去,無人躲過此一鐵律!趙構是人,加上時任宰相,嗯哼,是主和派領導者兼內閣意見領袖秦檜,是,曾經跟徽宗、欽宗兩位皇帝一同被挾往金國,但卻可以跨河越海兩千八百里,殺守軍、奪小船,然後又攜家帶眷平安回到宋國的「天選之人」,趙構與秦檜,君臣倆一拍即合,以發出十二道「金牌」,宛若急急如律令般的手段,扼殺了宋國可能奏效的反攻計畫!
「如欲天下無事,南自南,北自北。」,秦檜返宋之後的第一次上奏。
「檜朴忠過人,朕得之喜而不寐。蓋聞二帝、母后消息,又得一佳士也。」,趙構的回覆,檜也,佳士也、人才也。
紹興十一年(西元1141年)二月,金國熙宗向南宋表達了友好之意,正式追封死去的徽宗為天水郡王,也將在押的欽宗去除「三品重昏侯」的貶號,升格為(二品)天水郡公,一個王、一個公,似乎讓趙構感動到「痛哭流涕」……
真假?當然,君不見兩個月後,趙構一道聖旨,正式把岳飛、韓世忠、劉錡、楊沂中等將領的軍權拔除,並在秦檜的殷切建議下,遣使入金,展開兩國議和作業。
「必殺飛,始可和!」,金國完顏宗弼命人傳給秦檜的書信。
秦檜是決定不演了,把自己的金國「內應」身分公表於世,還是想盡辦法「洗腦、蠱惑」趙構,我們今天不得而知,但經由協商取得了敵我一致的共識後,紹興十一年十二月(西元1142年1月27日)的歲末,「莫須有」三個字的罪名,趙構下令將岳飛「特賜死」,無論是賜下毒酒、斬首或賜自縊而死,岳飛的滿腔熱血,八千里路雲和月,終歸譜下了未竟全功的休止符!
更早的一個月之前(冬十一月二十七日),其子岳雲(1119-1142)以及部將張憲,已先遭到宋國的處斬!他們三人不是叛國,更絕非貪贓枉法,純粹是滿足金國所提出的和議要求,不殺岳飛,沒有和平,不除岳家,金人有危!這……趙構啊,你是誰的皇帝啦?
「在戰爭與屈辱面前,你選擇了屈辱!可是,屈辱過後,你仍得面對戰爭!」
,八百年後,英國一代名相邱吉爾(Sir Winston Churchill)如是說,但趙構沒機會,也或許壓根兒不願聽進去。
岳飛父子的項上人頭,「順利」換得了趙構生母(顯仁皇后)偕梓宮(徽宗靈柩)的南下歸鄉(欽宗當下沒有回來喔)。趙構加上秦檜,用自以為是的「C/P值」向金國表示宋國願意並渴望和平到來的最高誠意!所謂的《紹興和議》,終於完成了書面內容的定案。
1:金是老大,宋是老二;宋的皇帝是金所冊封的。
(《紹興和議》原文:宋奉表稱臣於金,金冊宋主為皇帝。)
2:每年做老二的都要依約納貢給老大。
(《紹興和議》原文:宋每年向金國繳納貢銀二十五萬兩,絹二十五萬匹。)
3:老大過生日,還有老大家門口貼春聯的時候,老二都要派人來唱生日快樂歌,還要祝恭喜發財。
(《紹興和議》原文:每逢金主生日及元旦,宋均須遣使稱賀。)
還有,岳飛這「不識相」傢伙先前所「搶來」的金國土地,包括唐州、鄧州以及商州、秦州的大半等,老二要無條件歸還給老大。
宋金兩國簽定了《紹興和議》之後,東以淮河,西以大散關為界,也就是今日俗稱的「秦嶺淮河線」為界。同時,金國也要求宋國「不得以無罪去輔弼」,確保了秦檜內閣大位不動搖(這、這是「通匪」吧?哪有敵人表態說千萬不能換掉我們宰相的?);
此外,在秦檜「南自南,北自北」的概念下,位於金國境內的原宋國漢人,也自動歸化為金人,依約不得南逃或選擇入宋。
好的,故事就講到這裡。我想各位看官必定會說,後面的情節發展,應該不外就是,宋國與金國從此長治久安,手牽手、心連心,歡歡喜喜迎接百年盛世!宋國自願加入金國的一省,以地方政府名義參與各項國際組織,如世界衛生組織(WHO)等,甚至陪同參與聯合國(UN)會員大會與奧林匹克運動會……
等一下!你時間軸拉太快了啦!
歷史故事,多半輸出的是「歷史的教訓」,不是扭轉奇蹟的神話或仙女棒一點就靈的童話!宋國與金國,「和平」二字的價值,岳飛等人的鮮血,呃,只維持了19年!
西元1161年(紹興三十一年),金國內亂,金海陵王完顏亮選擇開拔南征,撕毀和平協議,雖然金國在「采石之戰」(今中國安徽馬鞍山)中敗陣,但宋國與金國也終結了彼此相安無事的靜好歲月。
而伴隨兄長欽宗的死訊傳至宋國不久後,西元1162年夏季,趙構以「倦勤」之由宣令天下,將帝位禪讓給養子建王趙眘(是為宋孝宗),直到西元1187年仙逝為止,雖不積極干涉國政,但始終反對趙眘北伐,只求偏安南方。
趙構,諡號為「受命中興全功至德聖神武文昭仁憲孝皇帝」,廟號則是「高宗」。
尾聲:
不到一個世紀後,西元1279年3月(祥興二年),隨著陸秀夫揹著宋少帝趙昺投海厓山,宋國(南宋王國),偏安求和的趙氏一朝,從中土舞台悄悄落幕。
當時率領蒙古大軍一路南下,官拜元鎮國大將軍的張弘範,其父輩張柔等正是世居河北的金國漢人,從小未接受忠於宋國的教育,只知敵國為宋,母國為金,故「鎮國大將軍張弘範滅宋於此」的刻文,漢人滅漢,說來毫不僥倖。
《紹興和議》的簽訂此刻,或許早就註定了宋國的餘暉落日。
被奉為明、清三大儒之一的王夫之(1619-1692),在《宋論》裡評價宋高宗趙構的一句話,最後拿出來和大家交流:
「君不自保,臣不能保其君,震懾無聊,中人之恆也。亢言者惡足以振之哉?」
圖文來源、一併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