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全球博弈之俄烏戰爭後最新發展─深度政經分析(4)
作者:陳華夫
在發表拙文全球大棋局戰略博弈下的美國霸權─深度政經分析(3)後,世界的戰爭與和平之國際關係,可說是,瞬息萬變,跌破眼鏡。我不得不花大量時間重寫更新,添加最新資料和分析。鑑於原文已太長,造成閱讀之負擔,於是把重寫更新之處濃縮於此文,以饗讀者:
1)中歐班列修建第4條的複線通道:
新冠疫情以來變的火熱的中歐班列,它至今共有西、中、東3條通道運行線:(1)西部通道由大陸中西部經新疆阿拉山口、霍爾果斯口岸出境;(2)中部通道由華北地區經內蒙古的二連浩特口岸出境;(3)東部通道由東南部沿海地區經滿洲里(綏芬河)出境。
新冠疫情以來變的火熱的中歐班列,它至今共有西、中、東3條通道運行線:(1)西部通道由大陸中西部經新疆阿拉山口、霍爾果斯口岸出境;(2)中部通道由華北地區經內蒙古的二連浩特口岸出境;(3)東部通道由東南部沿海地區經滿洲里(綏芬河)出境。
而第4條中歐班列南部通道是將於2023開工興建的中吉烏鐵路─全長約523公里,在大陸境內,從新疆的「喀什」向西出境,長213公里,吉爾吉斯境內的「薩雷塔什」,長260公里,烏茲別克境內的「安集延」,長50公里,如下圖。中吉烏鐵路建成後將是從大陸運輸貨物到歐洲和中東的最短路線,貨運路程縮短900公里,時間節省7至8天,而以往該中歐班列主要走西伯利亞鐵路到莫斯科再轉向歐洲。(見什麼是中吉烏鐵路?建成後,對中吉烏3國和全世界有什麼好處?)
俄羅斯認為中吉烏鐵路將會增強中國在區域內的影響力,使中亞國家更加依賴中國市場而疏遠俄羅斯,而這對俄羅斯及俄羅斯主導的歐亞經濟聯盟有負面影響,所以阻擋了20餘年。但當下俄烏戰爭,中亞五國沒有一個支持俄羅斯,吉爾吉斯總統扎帕羅夫與普京磋商後,2022/5/30日宣布將於2023開工興建中吉烏鐵路,中國為了保護陸上一帶一路項目的安全,降低中國對歐洲「16+1」戰略的安全風險,中國的西線通道需要複線,而不能是單線,這是戰略性平衡的需要,也是戰略的客觀需要,此時恢復修建西進的複線通道,可謂天時地利人和。(見一周世界輿論聚焦:中國「中歐班列」將開闢複線通道)
如今,中亞將有兩個獨立外交機制,一個是以俄羅斯為中心的平台,包括歐亞經濟聯盟、集體安全組織,以及獨聯體;另一個則是「中國+中亞五國」元首會晤機制,它雖然剛剛成立,但它有中國這個強大的經濟體作為後盾,而且中方自身有主動的動力,也會給中亞帶來不錯的商業和地緣政治回報,因為按照任何標準,中國都是大買家,同時鐵路交通的建設,也會進一步將中亞和中國、歐洲緊密聯繫在一起,從而讓中亞走出前蘇聯的範圍,走進更加廣闊的地緣政治空間。俄烏戰爭導致普京已經無力經營中亞,這給了中國實現自己中亞目標的難得機遇。中俄關係起碼目前並非「上不封頂」。(見一周世界輿論聚焦:中俄關係與西方傳言不符,及中亞外交好戲登場)
中歐班列是橫貫亞歐大陸、溝通兩大洋的運輸大動脈,累計開行突破5萬列,通達歐洲23個國家180個城市,2021年底,中國已與147個國家、32個國際組織簽署20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方案,已在24個國家參與建設了82個工業園區。中國與歐盟進出口總值達8281.1億美元,年增長27.5%,是歐盟第一大貿易夥伴。(見中歐班列年行1.5萬列 占雙邊貿易8%)中歐班列及一帶一路的輝煌成就召示了美、英海權戰略的急速沒落,地緣戰略天秤已向中國這個歐亞陸權大國傾斜。這是美國數十年地緣戰略的海權圍堵,所始料未及的。
2)美中台獨問題之博奕:
基本上,美國台獨問題之戰略博奕,打的較為謹慎,一貫採取「戰略模糊」的原則(這是一種溫水煮青蛙戰略,若加溫太快,對手一旦絕望,就攤牌翻桌,不玩了)。在2020/10/20日,前美國國防部印太事務助理部長,現任華府智庫2049計畫研究所主席的薛瑞福認為台灣是美國印太戰略的關鍵,如同美蘇冷戰時的德國的戰略要地─「富爾達缺口」。(詳細,見拙文台灣已成美中戰略的亞洲「富爾達缺口」與「台灣豪豬論」─美中關係(5))
基本上,美國台獨問題之戰略博奕,打的較為謹慎,一貫採取「戰略模糊」的原則(這是一種溫水煮青蛙戰略,若加溫太快,對手一旦絕望,就攤牌翻桌,不玩了)。在2020/10/20日,前美國國防部印太事務助理部長,現任華府智庫2049計畫研究所主席的薛瑞福認為台灣是美國印太戰略的關鍵,如同美蘇冷戰時的德國的戰略要地─「富爾達缺口」。(詳細,見拙文台灣已成美中戰略的亞洲「富爾達缺口」與「台灣豪豬論」─美中關係(5))
美國所謂的「戰略模糊」原則,說穿了就是嘴巴上支持「一個中國」政策,並重申台灣關係法、三個聯合公報和六項保證等承諾。但實際上,美國台獨問題打的是整個太平洋的戰略博弈。布熱津斯基寫到:「如果美國的衰落同時對美日間的戰略聯系產生不利影響,中國大陸可能會加緊對臺灣施壓,以訴諸武力威脅臺灣,從而實現美國早在1972年接受的“一個中國”的政治現狀。這個方面的威脅如果在政治上取得成功,就可能會引發日韓兩國對美國現有承諾的可靠性的信心危機。」(《戰略遠見》86頁)
美國至今都非常忌憚曾偷襲珍珠港造成美軍2,402人死亡的日本,在軍事上解除其武裝,只准日本留下拔掉獒犬牙齒的自衛隊,日本右翼多年推動修憲更改被斷手斷腳的軍事現狀,都未得逞。在經濟上,1985年美國逼迫日本簽署廣場協議,日本經濟開啟了失落的30年。(見拙文日本失落的30年之深度分析美國2022年通膨危機─深度政經分析(1))。在政治上,布熱津斯基寫道:「利用與美國的特殊關係去爭取全球對日本的承認,與此同時避免亞洲對日本產生敵意,並在條件尚不成熟時避免使美國的安全保護傘受損。」(《大棋局》252頁)換句話說,美國明的是把日本放到G7,滿足日本參與大國事物的自尊心,暗裡卻牢牢把日本拴在身邊,寸步不離執行美國的戰略博弈,如參與美澳日印「四人組(Quad)」。
本質上,美國仍然是延用對付港獨的「道德戰」,但臺灣不若香港,不在中國統治之內,使用的手段有所不同,布熱津斯基寫到:「更加咄咄逼人的中國民族主義可能抬頭,所付出的代價是中國的國際利益受損。中國若是採取民族主義,妄自尊大,炫耀其崛起的實力,就會無意之中促成一個強大的區域聯盟與之抗衡。」(《戰略遠見》79頁)所以,1995年的台灣海峽飛彈危機的武力威懾行為正是美國所樂見的。但此後,中國的「上兵伐謀」的戰略博奕也隨著美國升級到「AI版」。展現高超的戰略博弈定力,已不太可能被美挑釁唆使,發動台海戰爭、重蹈俄烏戰爭陷入戰爭泥沼的覆轍。
現階段,美國兵不刃血的「道德戰」打的是「恐中牌」─即喚起並推波助瀾台灣人民對中國「武統」臺灣,而摧毀臺灣民主、人權、生活幸福的恐懼。這種道德訴求通常沒有,也沒有必要形之文字,卻是心照不宣,深入人心,這是意識形態的「道德戰」特有之魅力,例如,臺灣執政的民進黨在總統大選及跨區域的大型選舉,只要打出「恐中牌」,莫不大穫全勝,從2016年總統選舉後,再度執政,並首度達成同時掌握行政權及立法權的「完全執政」。如今,民進黨一黨獨大,又緊抱「恐中牌」的大旗,以致, 泛藍陣營(包括中國國民黨、新黨、親民黨、無黨團結聯盟、台灣民眾黨,及一些反台獨小黨等)要用選票翻盤選舉,難度很大。
面對美國精心謀劃的「恐中牌」,中國也吸取了的台灣海峽飛彈危機的教訓,不讓極端民族主義發酵與不被民粹主義的鷹派綁架,儘量減少「文攻武嚇」,審慎應對。例如,2022/5/26日,美國務卿布林肯在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發表《本屆政府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方針》演說,重申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反對任何片面改變現狀的作為,不支持台灣獨立,期盼透過和平方式解決兩岸問題。隨後,臺灣外交部長吳釗燮亦步亦趨的宣稱「不尋求台灣正式獨立」。中國則除了譴責布林肯「挺台遏華」,以宣示「一個中國」的台灣主權,也樂得依照布林肯所說:「包含台灣在內的各種議題,美國依然致力於與北京一邊激烈競爭,一邊密集外交。」的繼續與美國競爭與外交,以免陷入俄烏戰爭式的「武統」戰爭泥沼。畢竟,臺灣的問題並不急,雖然與美國的口水戰仍然必要,但以口水換取自身崛起的寶貴時間才是明智之舉。(見台獨是假 經濟才是國安之鑰)
美前總統川普向來對俄羅斯較友善,他日前大力反對拜登總統送至國會的近400億美元援烏方案,在國會竟然受到民主、共和兩黨議員一面倒的支持援烏。《彭博社》報導,一位參與訂立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的人士指出,俄烏戰爭促使拜登政府大幅修改其國家安全戰略,將重心從亞洲和中國向歐洲轉移。(見美國國安戰略重心 從亞洲轉向歐洲)
3)美中經濟戰博奕:
Twitter(推特)的聯合創始人兼前首席執行官傑克·多爾西在Twitter(推特)發出一個問題“美元什麼時候失去了全球儲備貨幣的地位?”但《華盛頓郵報》2022/6/2日報導,美元顯然沒有失去儲備貨幣地位。儲備貨幣是政府、中央銀行和私人機構廣泛持有的用於進行國際貿易和金融交易的貨幣。但英國《金融時報》2022/3/11日報導,中國「為順應市場發展要求」,將擴大人民幣兌盧布的每日交易區間,即人民幣兌盧布的交易價可在中國央行設定的當日中間價上下10%區間浮動,高於之前5%的浮動區間,是支持中俄貿易的務實回應。2022年以來盧布升值超過10%,在2022/5/24日已經來到一美元兌55.875盧布,不僅一口氣回升到戰前水準(俄烏戰爭前約一美元兌75盧布),甚至還創下近4年新高。但由於歐盟正在協商將逐步將石油、天然氣「脫俄」, 盧布匯率的後市變數仍不小。(見傑克·多爾西錯了。美元仍然是全球儲備貨幣,及中國將人民幣兌盧布匯率浮動區間擴大一倍,及盧布逆勢成強勢貨幣 與俄羅斯經濟脫鉤 專家:這是虛假的)
Twitter(推特)的聯合創始人兼前首席執行官傑克·多爾西在Twitter(推特)發出一個問題“美元什麼時候失去了全球儲備貨幣的地位?”但《華盛頓郵報》2022/6/2日報導,美元顯然沒有失去儲備貨幣地位。儲備貨幣是政府、中央銀行和私人機構廣泛持有的用於進行國際貿易和金融交易的貨幣。但英國《金融時報》2022/3/11日報導,中國「為順應市場發展要求」,將擴大人民幣兌盧布的每日交易區間,即人民幣兌盧布的交易價可在中國央行設定的當日中間價上下10%區間浮動,高於之前5%的浮動區間,是支持中俄貿易的務實回應。2022年以來盧布升值超過10%,在2022/5/24日已經來到一美元兌55.875盧布,不僅一口氣回升到戰前水準(俄烏戰爭前約一美元兌75盧布),甚至還創下近4年新高。但由於歐盟正在協商將逐步將石油、天然氣「脫俄」, 盧布匯率的後市變數仍不小。(見傑克·多爾西錯了。美元仍然是全球儲備貨幣,及中國將人民幣兌盧布匯率浮動區間擴大一倍,及盧布逆勢成強勢貨幣 與俄羅斯經濟脫鉤 專家:這是虛假的)
俄烏戰爭後,美國西方經濟制裁俄羅斯,西方媒體呼籲繼續制裁中國。但2022/3/25日美財長葉倫表示,因中國與俄羅斯的關係而制裁中國「在這個時候是沒有必要的,也是不合適的」(見美國財長葉倫:現在制裁中國沒必要 不合適)。美國決定此時不與中國打經濟戰,是明智之舉。美財長葉倫與戰略家布熱津斯基都看到了美國經濟在衰落,中國經濟在崛起,時間站在中國的一方,如黎安友教授(師從費正清攻讀哈佛博士的知名漢學家)所說:「雖然我們現在經濟最大,軍力最大,連軟實力也可能最大,但是長遠來看,這個競爭(的成敗)取決於自己制度的健康。」(見金哲專訪黎安友(1)普京和習近平的比較 (2) 中國共產黨政權合法性問題 (3) 中國研究的今昔與未來by 美國之音,及中美博弈,都在等著對方先爆。為什麼說時間在我?,及分析:中國四大資產管理公司潛伏巨額虧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