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一家科技公司報到的第一天,你都會簽一大堆文件,歡欣鼓舞地接下公司給你的筆電。一般不接受自備筆電,一律是公司的配備。不過你大概不知道,接下這台筆電也順便接下了現在最夯的「間諜軟體」哪怕筆電是多年前入手的老機型,只要過去兩年上過公司網路,那台筆電很可能已經被悄悄注射了間諜軟體。另外,你大概也不知道進公司那天簽的那一大疊文件中,也包括授權讓公司監視你。
公司暗中監視早就不是新聞,只是進入遠端工作時代,間諜軟體也隨著優化普及。遠端工作時代也是遠端監視時代,天下沒有白得的自由。如果把監視的項目都攤在陽光下,你一定會努力回想,老天我在這台筆電上到底留下過哪些不可告人的足跡,當然你也從此不敢再相信任何一家公司。

跟同事私訊罵老闆?當心「人贓俱獲」

第一次讓我切身知道在公司被監視,是 20 多年前還在用桌上電腦的時代。對面一位主管辦公室的門永遠是關著的,大概是不希望被打擾。那天看到人資部門帶著警衛就直接開門走進去⋯⋯從此就再也沒有看到他。後來才知道他在上班時間上色情網站,當場人贓俱獲。現代大概不會發生這種蠢事了,這已經是普通常識,只有 90 年代的頂級笨蛋才會以為關了門一切都沒人知道,後來也陸續聽說上班炒股票被炒魷魚的。早在那時代公司內部都就已經有「秘密警察」,監視你上的每一個網站。當時的監視非常原始,只能記錄哪一個 IP 接上哪一個 IP,記錄軟體只不過是網路交換機的附帶工具,原始目的並不是用來監視。20 多年過去了,現代的監視軟體已經深植在筆電裡,跟隨著你一起回到家中、進入臥室,包山包海無所不監視,幾乎到侵犯個人隱私的地步。
我很早就都知道只要上了公司網路,鍵盤上敲進的每一個字、Email 上所有的內容,或在 Slack 說過哪些話,公司全部瞭若指掌──這包括私密的談話。這些網路對談平台上,哪怕是標明「私密」的内容都仍屬公司資產,對「秘密警察」可沒有私密可言。去年 Netflix 3 位高階主管天真到相信私密的定義,在 Slack 批評頂頭上司而被解雇。矽谷科技公司信任員工到可以報帳無需收據、休假可以無上限,卻不信任你的言行所以別忘了,總統可以罵,主管卻不能批評;也別忘了,企業內部不講人權,也不講個人隱私,你的一言一行都被監視著⋯⋯好公司、爛公司都一樣。
所有利用公司提供的網路與設備所產生的資訊,包括員工的行為紀錄,都屬於公司資產,完全沒有個人隱私問題。如果在裡面放了私密的東西,那是你笨。問題是 COVID 改變了這個定義,家庭變成辦公室,監視器跟著登堂入室;上班時段變得模糊,所以我們全程被監視。
問題是如果我每天工作 12 小時,中間花幾個小時順便用同一台電腦處理個人的事情,或是上 YouTube 看看台灣新聞⋯⋯這筆帳要怎麼算沒人知道,相信公司也不會在乎。但重點是你應該知道自己幾乎是 24 小時被監視,資料都在掌控中,需要用的時候拿出來是不會手軟的,就像 Netflix 的那個案例。

遠端工作 =「遠端監視」

進入疫情之後必須放牛吃草,已成為管理上最大的挑戰。如果沒有學會跟疫情一起進化而改變方式,管理階層會有失落感,那些幫你「微管理」的監視軟體,也就隨著疫情應運而生而熱銷。管理階層必須清楚了解到底有多少員工利用疫情在家大休 COVID 假,盜取上班時間。也因為疫情,「時間竊盜」(Time Theft)這個難聽的名詞也跟著流行起來。很多保守的公司把工時和工量看作是資產。如果公司付的是每天 8 小時的工資,而員工沒有達到這個標準,那就是時間竊盜。
Photo Source: Shutterstock
當然科技公司不會這麼小鼻小眼,他們在乎的是產能,員工也多半是責任制,但這並不代表他不會「無微不至」地注意你。這已經是潮流,該收集的就收集,如何應用以後再說。大數據是兩面刃,網路平台用來收集用戶每一個點擊的工具,很容易就可以轉個方向對內收集員工的一笑一颦。此外,就資安的角度來說,員工拿著驗證核准的設備,在天涯海角都可以進入網站核心,就算不提防員工也得提防駭客。所以監控的立場在雇主是絕對站得住腳的,而且不需要跟員工解釋或透露。
這點你不應該再懷疑,不論公司有多人道,你應該假設已經全程被監視。
疫情使得監視軟體的市場大幅成長,到疫情中期為止就已經有 78% 的雇主使用遠端監視軟體,其中半數是在疫情開始之後才使用。有些特別受歡迎的監視軟體業績甚至成長了 500%。在家工作了 27 個月,大家可能不知情順便把那個喜歡偷偷打小報告的傢伙跟著一起帶回家。這種軟體有一個專有名詞叫做 Bossware──老闆軟體;或是 Tattleware──小報告軟體。所以⋯⋯是的,你我可能都有一項緊緊追隨的評比,定期送給高階主管做參考:誰做了哪些事,說了哪些話,花了多少領著薪水的時間看 Netflix⋯⋯全部一目了然。當然這要看公司的文化與胸襟,大部分公司未必會採取行動,只是用來作為長期在家工作對產能的參考。但不要低估了這些數值:一旦進入裁員潮,這都可能是去留的依據。

難怪公司急著要你回去

如果鑽進去看看這些統計數字,你會開始同情雇主。那個數據太恐怖了,難怪這麼多公司在疫情期間開始監視員工;也難怪他們想盡辦法連哄帶騙、威脅利誘就想叫員工回到辦公室;更難怪特斯拉的馬斯克說出重話,要員工即刻全時回到辦公室,每星期 40 小時不折不扣,否則就滾。
綜合一下上述 Digital.com 的統計數字,我們會發現長期在家工作的確有很多問題:
  • 53% 的人每天花 3 小時做工作以外的事;27% 的人則花 5 小時以上。
  • 52% 的人每天花 1-4 小時上網瀏覽與工作無關的內容。
  • 75% 的人工作時上社群網站。
  • 60% 的人長時間離開工作崗位。
  • 這一點最勁爆⋯⋯52% 的員工「腳踏兩條船」另外兼差。
  • 88% 的雇主在安裝監視軟體之後展開殺戒裁員。
這是跨產業的平均數據,很多應該是以工時或是工量為基礎的產業,未必適用於科技業。我每天工作 10-12 小時,相信很多工程師都是如此。如果花個把鐘頭上網輕鬆一下,或離開工作崗位,當然合情合理⋯⋯這些都會把數據衝高。另外我經常上 YouTube 或其他網站是為了學習,這些事實每一家科技公司也都了解。
無論數據如何,這背後的訊息是:雇主可以掌握你所有行蹤。

你到底被監視了些什麼?

最後談談那些你最該關心的 : 到底他們可以監視些什麼?當然每一家公司用的武器不同,殺傷力也不一樣。如果把媒體上所有監視功能綜合整理出來,你可能會起雞皮疙瘩。(綜合整理自華盛頓郵報 財富雜誌紐約時報Turtler 與其他媒體)
監視、偵測並記錄 :
  • 鍵盤敲入的每一個字
  • 滑鼠移動的次數
  • 不定時自螢幕截圖
  • 人是否在線上,滯怠了多久,又離線了多久
  • 在社群網站上的一舉一動
  • 拜訪過哪些網站,每一個停留多久
  • 筆電執行過哪些軟體,執行了多久
  • 讀過和送出的每一封email
  • 參加或主持的每一個線上會議,包括公司以外的線上會議
  • 線上會議「專心度」。(偵測滑鼠是否點擊會議以外的畫面)
  • 有哪些人在會議上,包括公司以外的人
  • 所有的私訊
  • 現在確切的地理位置
  • 敲進的所有密碼
  • 竊聽談話,並可以啟動錄音
  • 查看行事曆與個人筆記
  • 查看電腦上所有的檔案,包括照片
  • 可以啟動攝影機
  • 可以遠端操控筆電
  • 可以啟動人臉辨識
當然,很多監視軟體都鼓勵公司告知員工他們被監視,並把監視的項目明列出來。但法律並沒有要求雇主必須告知。我相信矽谷幾乎每一家知名科技公司都採取了某種程度的監視,但沒聽說哪一家告知員工的,很多人甚至完全不知道他們被監視。這種事寧可讓你猜測,也比明白告知要好。有些事不能透明,也永遠不能攤出來。
今天的小報告功能已經演化到可以利用 AI 和機器學習替每位員工評分,甚至預估產能,如果配合人臉辨識、圖像辨識、機器翻譯,就可以繼續開發針對性價值,把個人的一舉一動都放在顯微鏡下檢視。所以不要以為資料過於龐大過於多樣性,就無法追蹤分析,這些都是矽谷最擅長的。太平盛世大家就睜隻眼閉隻眼,把格局拉高,以和為貴、以產能為重。碰上不景氣,格局就不那麼重要了。

數據不談格局,格局得看管理者

如果數據不具名也沒有針對性,而只用來做為大方向的參考,我認為絕對值得支持。但如果作為管理工具,那會是職場上最黑暗的一面。疫情來襲後一夜之間人去樓空,面對螢幕上一張張不知道在做什麼的大頭照,管理階層難免會有失落感。遠端監視可以把看不到、摸不到、聽不到的資產具體化。一旦資料淪為針對性,我們很快就會跌入「微管理」的深淵,從此大家注意的都是那些芝麻屁事,格局也越做越小,企業文化就會被演算法綁架。
監視最糟糕的就是把一切數字化,以至很快就淪為重量而不重質如果只看量,被監視者也可以很容易製造一些虛假的數字:在鍵盤上多敲一些字,讓滑鼠多點擊幾次,在電腦前多坐幾小時,卻一樣可以看著旁邊 iPad 的 Netflix,或天馬行空胡思亂想。監視軟體的偵測非常細微但也很膚淺,一旦沒有信任,一切就會淪為敷衍。當過兵的都了解敷衍的威力。假裝在數字上忙碌非常容易。
不幸的是大數據的精神就是巨細靡遺,全錄全收。數據不必談格局,格局在管理者。
更糟的是在監視系統下,疲憊不堪地開完了一整天線上會議,如果回頭發現面對的竟是這樣的不信任,士氣很快就會崩盤。遠端工作以後人與人之間的情誼本來就已經薄如紙,如果雇主再告訴你,對不起,我們無時無刻不在監視你,請好自為之,那再高的薪水也沒人敢要。這也是他們不告知你的原因。
另外更恐怖的是萬一碰上了一個「邪惡的秘密警察」 - 那家伙手上可能有你全部的秘密⋯⋯
回到員工本身,只要工作不是以計時或計量為基礎,就隨他們監視吧。該看台灣新聞,該上 YouTube,該上臉書⋯⋯不妨跟我一樣全部照做,讓他們監視的内容多彩多姿也不錯,不然大家都會悶死,說不定他們還可以順便學點中文。只不過我很早就學會在筆電攝影機上裝個小拉門──曾經有天晩上突然發現攝影機的燈竟然是亮著的,那應該不是監視,而是網路上的無聊份子。不過誰要偷窺我也算是他的不幸。
既然遠端工作已成為常態,遠端監視也會成為常態。想要在家工作,就得放棄隱私來交換那一點自由。目前為止,至少對我來說,一切都還算值得。
本文原刊於我的換日線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