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十论”栏目每周择选报导及圆桌话题中十组精彩读者留言刊出。」

端传媒社群组

【编者按】“读者评论精选”栏目每周择选报导及圆桌话题中十条精彩读者留言刊出。部分留言可能会因应长度及语意清晰作节录或编辑。

1. 辛尼,回应《改不掉的红码与要不回的存款,河南村镇银行储户的双种困境

十年前,看到三鹿事件后,跟内地朋友交流:说你要小心不被侵权,因为侵权后维权很麻烦。他回应道:要相信国家的信誉和法律。

现在他的朋友被卷入事件,他说:现在要润了。

2. 俊伟,回应《改不掉的红码与要不回的存款,河南村镇银行储户的双种困境

真心想问一个问题,“中国人”为什么那么喜欢下跪呢?连抗议也是下跪的,这何止辱华,简直把祖宗十八代都辱完了。挺直身板真有那么难?

理性地去想,你认为这批官商勾结的特权阶级会因为你的下跪而可怜你?一个人连捍卫自己权利都要跪著的,我是他们,我只会更加看不起你,更加变本加厉地欺压你而已(所以我才说中国教育没有理性)。所谓特权阶级的权力,难道不是你们下跪的膝盖造就的?

你要不就乖乖认命把自己多年的血汗钱乖乖奉上,要不就挺直身板勇敢的捍卫自己的权利。跪著抗议?那算什么?明知结局一定会被所谓爪牙的“警察”威胁拖拉和关押,站著至少堂堂正正光明磊落地多不是吗?

我想了想,其实也不需要什么理性教育。那么多影视作品里面下跪求饶的结局通常都是被一枪毙命,难道这也没看过?字典里面,难道就只有“奴”这个字?

3. EricChan,回应《电缆桥大火、断电断讯号︰一场对香港社区受灾力与未来电力规划的考验

有几点睇法:

第一,关于EAS的问题,我觉得问题反而不在于用唔用EAS,亦不在EAS在大停电下用唔用到,而在于政府究竟可以用EAS发出一些什么信息?如果政府只是用EAS通知声大家屯元天停电,意义似乎也不大?因为市民似乎都是得个知字,他们可以做什么,能够做什么,从哪里可以获得援助及支持。似乎目前政府相关紧急机制并未为类似这种区域性停电做好计划与准备,自然也无法系统地通过EAS通知市民他们能怎么做。

第二,作为重要的经济情况警报系统,EAS在停电状态下不能使用不是一个理由(excuse),而是一个缺陷。停电不是一种严重威胁城市运作的紧急情况?当正需要EAS的时候EAS无法运作,咁样嘅system你整来把鬼啊。

第三,分布式发电与储电并非就喺发展可再生能源及储能设备这么简单。固然香港有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潜力,有好多地方可以发展,但最终还是要看这些地方发出来的电能供应香港目前用电量的占比是多少。而且在这次大停电中谈可再生能源其实是有点缘木求鱼,因为问题在于供电网络而不是在于发电端(当然受访者可能都喺被问到就顺便答埋?)

而储能设备亦不止是简单地将块电池并入电网这么简单。香港好自豪于自己的供电网络稳定性,换句话说就是这类储能设备如果单纯是为了提升供电稳定性,其实意义不大。欧美等发达国家近年会开始运用这类储能设备是为了应对在大量运用可再生能源(特别是太阳能)的电网中,发电尖峰和用电尖峰不匹配的问题,简而言之就是将白天发的电储存下来在夜晚用。但对于在社区中可再生能源发电潜力有限的香港市区设置这类分布式发电及储能设备的成本与效用是否成比例?当目前香港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基本上都可以即刻发电即刻就用完的时候,整分布式发电+储能设备相比于提升电网可靠度似乎价效比不佳,而如果是求环保,可再生能源的发电即刻上网使用其实会比储存进电池,需要时再用,中间历经重重升压降压的损耗,更为环保。

再加上储能设备直到目前仍是大量采用锂电池(各种各样嘅锂电池啦),在拥挤的香港都市运用这类锂电池也不是没有风险。去年北京丰台区的光储能站(即将太阳能发电与储能电池合一的电站)就因为内部磷酸铁锂电池短路,发生爆炸及大会。在地广人稀的澳大利亚,这类储能电站固然可以设置在远离民居的地方控制风险(而且有足够的土地与空间)但在香港,如若设置在乡郊,其实亦不一定能避免这次屯元天的大停电。设置在人口稠密的市区,带来的安全风险相当高。到头来还不如先加强电网安全性。

4. IanMoone,回应《从“双洁”到《梦华录》:虚拟世界的“性别公平”,怎样被流量和审查重构?

“处子”情结多少可理解,问题是这个词汇从一出现就是种自我标榜:处是干净,非处还能是什么?两个角色要是在一起了,为什么不是弄脏彼此,而仍是洁的呢?

要求平等的需求还可以从另一个标签“双向奔赴”中看到(标榜作品中的恋爱关系与付出是双向的)。这个标签本身并不像双洁带有贬抑其他恋爱关系的意味,但二者实在充满了斤斤计较的玻璃心,简直像小孩无法承受灰色地带的存在而要求世界必须非黑即白。

5. EricChan,回应《从“双洁”到《梦华录》:虚拟世界的“性别公平”,怎样被流量和审查重构?

《梦华录》与双㓗的问题核心其实不在与流量与审查,而在于很多人不满《梦华录》不论是故事还是营销上都想强调女性主义,女力。但是故事的情节设定其实还是无法摆脱男权社会压迫女性(甚至是两性)的流毒。比如“双㓗”其实就有点像是把古代男性对于女性的“贞操论”奉为圭臬,然后同时施加在男女主身上,好像这就叫“男女平等”了。

而且《梦华录》改自元末关汉卿的作品,女一和女二都是官妓乐/伎,又不是像《知否》一样个个都是大户人家的官家大小姐,你在这硬扯女性角色都是“双㓗”,还在剧中对白鄙夷这些因为家族成员,甚至是只因男性家族成员犯罪而被连坐,沦为官妓落入贱籍的女性,这不是净瞎扯淡吗?这种对于贞操的看重,对于被社会政权压迫无法掌握自己身体自主权女性的鄙夷,出现在一部强调“女性主义”的电视剧里,不是很好笑吗?在21世纪的作品展现的价值观甚至比元末关汉卿的价值更保守,不是很可悲吗?

6. bluefall,回应《从“双洁”到《梦华录》:虚拟世界的“性别公平”,怎样被流量和审查重构?

严格管控文学艺术的恶果就是一造成读者思维固化,二造成读者态度激化。因为严管之下必然有部分作品和作者被封禁,造成一部分人得利,一部分人受损,无形中形成对作者读者的“分而治之”,不同阵营之间互相攻击,上䋄上线,力图将对方打入被禁名单。

至于梦华录,以中国目前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生态,已经不存在描述艺伎和妓女生活的影视作品,除非把妓女从良变成中共地下党,最后牺牲自我贡献红色事业。同时,梦华录意图打造古代女性发展事业的故事,也必须把人物设定为妓女从良。如果按关汉卿原著赵盼儿从头到尾都是妓女身份,该如何搞事业?难道打造大宋第一妓院吗?所以无论从历史,从逻辑,从社会共识来看,赵盼儿从良变成成功商人,才能最大限度完成人物塑造。

此外,看到一份疑似外泄的过审申请,梦华录连保留一段4秒钟的吻戏都要引经据典向广电申请,可知现在的中国影视管制有几病态了。

7. 综冬原,回应《数据故事:那些战死乌克兰的俄兵是谁?

不知道在哪里看到都一段话“如果莫斯科或者圣彼得堡的俄族人阵亡了,那么各路媒体记者,人权观察组织都会找上门来,进行连篇累牍式的报导,而他们的家人也可以借此搅得俄政府不得安宁,而如果是一个乡村的少民阵亡了,那么只有他们的母亲会在他们的房间里偷偷地哭泣”虽然一贯挺乌,但看到此种之记述仍不免潸然泪下。

还有一段则颇具黑色幽默“和平时期埋没于工厂,战争年代填充于沟壑,如果死前没明白过来是怎么一回事的话,可能还会觉得这辈子过得挺充实的”。

8. Detective、俊伟,回应《张学友是敌是友? ——民粹爱国者与中国宣传机器的分野时刻

Detective:认同文章的观点。刚刚看到“张学友事件”的时候我就和朋友说:这就是对官方的一次反噬。批评“极端思想”的官方媒体有没有想过,是什么原因造成如今中国网络上极端思想的如此泛滥?

民粹爱国者不是一夜之间突然爆发的,而是一点一点、逐步形成的。但无比遗憾的是,在这缓慢形成的过程中,如今网络上的不少在张学友事件中反对民粹的人们,曾经也是推波助澜的一员。

比如当年全网封杀高晓松(官媒批判其为历史虚无主义)的时候,大多数人都积极拥护:这种拿着美国籍贯的自由派、不尊重历史事实,必须被封杀!比如去年高校老师质疑南京大屠杀遇难人数,被学生记录下来举报至网络时,网上也是一片骂声:这种老师妥妥恨国党,非蠢即坏,必须开除!再如去年香港的苹果日报、立场新闻被封杀,甚至相关负责人直接被刑事拘留的时候,大陆网民也是一片叫好声:这种为游行推波助澜、支持泛民主派的媒体,必须被推翻!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我想,上述这些叫好者也许很多都不是极端的民粹爱国者,他们可能只是朴素的爱国者,接收的信息有限,自己的思考也有限。他们习惯于站在孤立的事件视角去看待它,却没有意识到事件背后更深层次的寓意。就像是很多民众对一些自己认为罪大恶极的罪犯,总是去呼吁“必须判死刑”“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然而他们并不知道罪刑法定和程序正义的重要意义,而这些东西比他们的“一腔热血”具有更重要的价值。

同样,近些年来中国对各种言论的封杀、对各种发言人物的抨击、对各种媒体的打击,其实都在昭示一个共同的现象:言论自由空间的大幅缩减。更本质的来看,是对言论自由权利的彻底漠视。很多民众可能觉得,今天封杀一个高晓松,明天封杀一个立场新闻,为了国家舆论安定民心一致,这没有问题啊?但是这封杀的绝不仅仅是他们,它意味着一个公众人物不能对国家的历史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意味着一个媒体不能按照自身的立场去报道自己所想揭露的新闻。最终的结果,就是“统一的红色”。

当然,这种舆论倾向的重要推手依然是官方媒体。我也和别人聊起过,如今许许多多的网络官媒账号的运营者,都是年轻的“小粉红”。他们空有一腔“爱国热诚”,总是积极地去“分清敌我”,在他们所运营的官媒账号的带动下,爱国(似乎更准确的说是爱党爱政府)成为了网络上唯一的主流。丰县铁链事件?不要紧,我们有航母下水!封城造成的惨剧?不要紧,我们有神州N号!唐山打人事件?别忘了,美国的枪击问题堕胎问题比我们严重得多!在他们的账号里,国内永远欣欣向荣、国外永远水深火热。

在这种官方舆论导向之下,塑造出如此之多的战狼、小粉红、民粹爱国主义者,也就成为了必然的事情。特别是考虑到这些账号以及所在的社交平台都是用户以年轻人为主,往后中国人整体的思想观念,就更令人悲观。掌权者自己埋下了种子,最终成长为怎样的树,终究还是由他自己来承受,以及由整个社会整个国家来承受。

波士顿犹太人纪念碑上有这样一段有名的话:“当纳粹来抓共产党人时,我保持沉默,因为我不是共产党人;当他们来抓犹太人时,我保持沉默,因为我不是犹太人;当他们来抓贸易工会主义者时,我保持沉默,因为我不是贸易工会主义者;当他们来抓天主教徒时,我保持沉默,因为我是新教徒;当他们来抓我时,已无人替我说话了。”

当人们对他人的自由和权利视若无睹时,最终遭受伤害的,是自己的自由。

俊伟:@Detective:大部分认同。但关于“朴质的爱国者”这点,在全民疯狂的简中世界,我相信有不少都是年纪不小的,都已经是成年人,不懂得理性思考,对任何事情只懂得用情绪表达,除了极端狂热者,就只有愚民了。

9. Kyoujurou,回应《张学友是敌是友? ——民粹爱国者与中国宣传机器的分野时刻

很好的文章,但看到后面会有点疑惑:原来现在民怨沸腾也是被重视的吗?清零运动造成的民怨,如果真的被当局重视起来了,导向的结果不是防疫政策的任何松动(如果“北京政府隔天收回强制接种疫苗才能进公共场所政策”也算是一点点松动的话),而是给民粹降温?这中间多少有点曲折,好像隔山打牛。就我的感受来说,这次党媒对张学友事件发声的离奇程度在于:党媒怎么突然就说了一次人话呢?所以这个班子里真的有有脑子的人吗?在一众反科学反常识反人道的政策、官方话语里,这次发声就显得特别突兀。

10. Cromah,回应圆桌话题《日企公布员工高生育率以示其支援在职妈妈,反被指施压,你如何看?

我觉得是好事,看到传统日企也想要为女性职工创造更友好的环境。虽然是前进的一小步,但在如今整体倒退的大环境下,值得赞赏。感觉大部分反响应该都是正向的,批评可能是少数 (反正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另外一点跑题的观点:新闻报道应该尽量遵循中性原则。“鼓吹”这样的词不太中性,应该避免使用。可能是我最近看到的文革用语太多过于敏感了 ...

我们推出端 Plus 会员计划,邀请你们成为独立新闻的守护者,帮助我们守护端,也帮助我们继续守护各地独立记者,支持他们产出更多优质的华文调查报导。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