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薪者挨饿、小狗失救、举报氛围︰这是澳门半封城的一周间
「“现在就好像眼前有两条路,病死还是饿死,你自己选,但政府不会让你病死......有钱你就移民,没有你就接受。”」
端传媒记者 余美霞、实习记者 马碧玉 发自新加坡
澳门半封城一周过去,全民检测开展到第11轮,确诊个案仍有续增。42岁经营车房的朱先生直批政府反应“不够”、“太慢了”。“看看国内、珠海,其实一有状况,是好快(封城)的”,在电话里头的他快速思考一下,说不知道是否因为澳门“没有专业人士”,导致收效甚微。
6月18日,澳门爆发新一波疫情,确诊个案在2周内累计破千。7月11日,政府实施7天有限度禁足,截断社区传染源,其后宣布措施延至22日。截至17日,澳门累计有1765宗确诊。
这段期间,当局实施严格的防控措施:戴错口罩会被检控;狗只不能上街便溺;上巴士要有许可证。但是同一时间,乱象四出引发争议:雇主无须出粮;隔离酒店员工爆疫;完成隔离者需再次隔离。7月15日,一只处于封控大厦的小狗因噎到窒息,兽医花了一个半小时才到场,小狗最后失救死亡,事件引来公众反弹,当时一名政府医生回应称,“市民需懂得为动物做急救”。
特首贺一诚自7月1日起,已连续18日没有露面。如今半封城再延5天,朱先生认为,为了回复正常生活状态,还是要继续封下去。他明白,那不是件简单的事,但如果国家队有人出手,“就会没事。”至于国家队的人选,“可以是解放军”。
放眼澳门,也不是每个人都对清零抱有信心。在每日1快测、2日1核测的高频率下,人们开始抗疫疲累,讨论是否应“共存”。吊诡的是,在贺一诚强调“不会躺平”之后,针对违规者以及抱有共存想法的人,一套民间自发的举报批斗机制正在出现。
无薪者、失业者:不是病死便饿死
电话接通以后,Jassy开始飞快地说,“这跟两年前不一样,两年前也有封城,只是一两个星期就回复正常。但现在好令人担心,已经有好多家务工确诊了。我们现在已经没工作3个星期了。”
Jassy是澳门进步家务工工会主席,在澳门当家务工已经7年。她记得,疫情在社区爆发那天,雇主问她要不要待在她的家,直至疫情过去。当时Jassy正在外面,担心自己已经暴露在风险之中,她不想感染雇主家中老人跟小孩,所以拒绝了,“我留在自己家里”。
根据劳工局的数字,现时澳门有超过25000名移住家务工,当中最多来自菲律宾及越南。跟香港不一样,法例没有规定雇主必须为移工提供住宿,仅需每月支付最少500元(澳门币,下同)住宿津贴。像Jassy一样,多数移工会与同乡一起合租单位。
后来,Jassy邻居确诊,雇主给她付足了整个6月的薪水,叫她不要出门。不过,Jassy没有欢天喜地,因为下一个问题接踵而来,“我现在担心这个月了,因为我没法上班。”按照劳工法,雇主在封城期间无需支付薪酬。在网络上,就有任职私人企业的市民,表达自己被迫放无薪假的窘境。但对于月薪只有约4500元的移工来讲,消息更是与生存挂勾。
6月中旬开始,Jassy几乎每天都收到求助电话,目前积累过百个。她坐在床上, 翻着一本A4大小的笔记本,上面列满接到的求助。她按不同原因、地区划分,写满好几页:大多数移工突然被告知无限期放假,没薪水了,吃的已经很将就,但各类用品和物资都不够。
燃眉之下,Jassy向慈善团体和领事馆求救,甚至打电话到香港的移工团体“请教”,但在政府规定下,这些场所都必须关闭。有团体知道后,悄悄给Jassy送来干粮等物资,但她看着眼前一叠叠求助资料,感觉再多也不够分,当中更有不少移工被困在黄码、红码区。“我只好点算目前物资能分给多少人,然后再跟团体回报,希望他们可以再送多一次,”她说。
截至7月14日为止,有67位菲律宾移工确诊,当中有45位已康复完成隔离。目前,Jassy表示自己的粮食仍足以“生存”,但面对无止境的禁足,她也不免担心,“我们还未因病毒而死,就已经被饿死了。”
然而移工要担心的,并不仅这件事。6月疫情初爆发,卫生局指出主要涉及两个群组,其中一个是缅甸移工群组。移工放假外出,与同乡相聚吃喝,在各地都常常被指责为传播病毒的缺口。
当被问到雇主对于自己在外留宿的意见,Jassy把头别过去,看着坐在床另一侧的工友,“当然有意见,她便曾经被说过”。事实上,自疫情开始,他们日常的高歌、闲聊话题,早被源源不绝的求助个案、与机构间的周旋会面所替代。昔日充满欢笑的楼宇,早就沉寂下来。
尽管她们想离开,但也不是那么容易。有移工被雇主终止合约后,在物资金钱都不够的情况下,计划离澳回家,但由于护照有效期已经少于6个月,无法到香港坐飞机,被迫滞留。Jassy替她打去领事馆求助,可在封城状态期间,领事馆仅维持低限度运作,办理护照最快也要等3个星期。
“现在的问题是,她已经没有食物,也交不起租金,她要怎样生存下去?”Jassy说。一同住宿的移工了解到情况后,不时分享物资食物,但该名移工说:“其他人这样帮我,我又怎可以靠自己生存?(They just keep on feeding me, how am I going to survive?)”Jassy觉得好痛心。
在Jassy与朋友合住的家,客厅放置了一张双层床,床的上层堆满大大小小的行李箱,她就和伴侣睡在下层。从菲律宾到澳门落地生根这些年,她说,那是她们全部的家当。“我们也为这个城市付出了很多啊,”Jassy穿着工会的粉色T恤,直勾勾地看着记者,“为甚么政府不可以考虑我们多一点?”
宠物不能上街便溺,红码大厦小狗噎到失救
封城底下,受影响的不只是人,还有动物。
一直困在家里,Lucky已经48小时没有上过厕所。牠的耳朵垂了下去,一时趴在地板上没精打采,一时又在房间之间来回转、找人,“好亢奋去𦧲你(缠着你)” 。主人阿澄说,牠是在请求:“我好急啦(憋得好辛苦),可不可以帮帮我呀?”
根据澳门当局规定,落街放狗(下楼遛狗)“跟维生活动必要扯不上关系”,不算合理外出的理由。就此,市政署建议饲主训练犬只在家中上厕所。不过,动物有自己的个性,生理习惯更是长期形成,并不都能马上改变。
Lucky是一只老唐狗。阿澄一家养了牠12年,从来都只在街上便溺,“除非牠有意发脾气(才会在家撒尿),不过那已经是十多年前的事”。封城消息公布得突然,阿澄赶紧购置好尿片、引导剂,希望Lucky适应在家里定点大小便。但现实是,“老狗真的好难改”。
封城的第2天,Lucky开始不怎么进食,“牠一直看着我们”,不开心。阿澄和家人尝试狠心一点,不理牠,“但是牠会扑上来、要抱”。阿澄明显感觉到,牠是在焦虑,“你想一想,人类两天没有上厕所都不行啦。”眼看Lucky的状态,全家人紧张起来。
他们讨论说,既然政府目的都是防疫,那不如趁着半夜、街上没什么人的时候,赶紧带牠上个厕所,“我们都不想惹事嘛”。当晚凌晨12点,阿澄妈妈做好核酸,就牵着Lucky下楼。原本只是十多分钟的事情,但过了3小时,她们还没有回来。阿澄觉得好奇怪,看见妈妈电话有通未接来电,拨回去,才知道妈妈被人抓了。
妈妈在凌晨3点回到家。她回忆经过,说是在临走一刻被海关执法人员人看到,判定她没有遵守防疫措施,带到检察院拘留。后来政府新闻稿写道,关员截获的截获女子“正在散步”。
事件在网络上掀起一番讨论。一直关注动物权益的“人人流浪狗”澳门义工团向端传媒表示,自封城开始,已接到超过200名狗主的求助。组织写信给政府部门,希望政府能允许主人在错峰时间带狗只便溺。可是警方表示,不会改变执法方向。
1天后,1位在红码封控大厦居住的住户在网络发文,表示其狗只因为进食时噎到,呼吸困难。可当局从接到求助到派兽医到场,一共花了1个半小时,小狗最后因为失救而死亡。外界批评当局由反应、处理,到批示效率的缓慢。
16日,山顶医院医务主任李伟成出席记者会,表示动物跟人一样,几分钟窒息就会死亡,作为狗主要懂得为动物做简单急救,“做好防范性措施”,比事后追责好。回应引发公众愤慨,有人在网上批评官员说法不负责任,“顶级落后”,以后“信自己好过”。
可在一片骂声当中,也有不少留言转向指责狗主,称抢救黄金时间只有几分钟,不应该把责任归咎医护人员,“这是不幸事件”。这一则留言获得过百点赞。
事实上,在今波疫情,市政署开放为因红码区被隔离或医治的住户提供暂托动物服务,期间不设探视;目前累积暂托了153只,做法曾获市民称赞。但大家想不到,在封城一周间,宠物现实遭遇与政府相关回应,随即赤祼地揭示澳门动物权益的脆弱。
在阿澄看来,澳门人很有自觉性,“好听话”、“能逆来顺受”,大家一直都很愿意配合政府的防疫政策。但是,这个社会不只是人在生活着,“狗也有生理需求”,而如果政府有好好理解这一点,“有头发没有人想做癞痢。”她这样告诉记者。
外出怕被笃灰,抱共存想法被批斗
困在家里第4天,梁子阳用了两个词语来形容一家人的心理状态:“无奈、颓废”。
除了到超市买菜跟做核酸,他都没有外出,每天在家里照顾小朋友、看电视新闻疫情记者会,由于活动都别无二致,“已经不记得今天是7月几号、星期几。”有时候,他看着太太在阳台站了1小时,只是呆看街上疏落的人流,就那样闲着。
让他心痛的,是自己两个小孩子。他们才刚上幼稚园不久,正值活力充沛的年纪,如今天天被困在家里。小朋友无法“放电”,除了睡不好,还会闹别扭。梁子阳不忍心,就带两个小孩到屋苑中间的公众平台,“5分钟绕个圈”,让他们晒晒太阳吹吹风。
不过很快,在业主会的微信群里,梁子阳收到其他住户上传的照片——他们从自家阳台拍摄,检举那些仍到平台活动的人:“为什么你们这么不听话?”、“管理公司为什么你们不管?”甚至有人提出报警。梁子阳吓着了,他害怕自己也被人拍了照,放到群里,“开始批斗”。
一股举报风气正在静止的城市里不断蔓延。政府宣布,市民如非必要外出,违者可被判监或每日罚款,过程由警方、海关等部门执法。可是在执法者眼底下,必有漏网之鱼。目前,官方权力机关并没有设立举报途径,部份义愤填膺的市民自发“补位”,透过微信群、Facebook讨论区等澳门人常用社交媒体,利用公众压力,一起声讨“害群之马”。
在实施首日,当局对市民发出905宗劝喻,2张告票。有市民在Facebook发长文表示不理解,“配合一星期有这么难吗?”在帖文的结尾,他呼吁其他人外出做核酸时,盯住所有“自私精”,“拍张相”。
经营车房的朱先生也有向记者表示,曾经两次看到同一个人放狗,“应该放了5到10分钟”。他把那个人拍了下来,但强调没有放到网上,只是“在群组里讨论”,“分享一下”。
有关照片并没有引来官方的后续抓捕,但梁子阳说,这种举动已经成功渲染出一种人心惶惶的气氛,“好像以前搞文化大革命这样。”而让他心情更复杂的是,网络除了具体违规的“举报”,还有思想上的批斗——“很支持清零(的人),会不断批斗一些抱住共存想法的人。”
每一天,澳门电视台都会播送着政府抗疫宣传片:“正能量、正能量,疫情过后就好了啦......”梁子阳看见了只觉得心烦,“什么时候才叫‘疫情过后’呢?”根本没人知道。他说,“我们的路看不到将来。”
与病毒共存,变成澳门人思考未来的一个选项。
但是在网络上,网友随即发出各种责难:“不封城,你有没有更好的对策?”、“可否承担有大量老人、长期病患离世?”、 “小朋友是世界的将来,可否保证他们中了20年后不会有后遗症?”
梁子阳也曾反复思量上述问题,但回过神来,他觉得有点不对劲——人们正在苛责异见者,要他们为未来结果负责。“我们都没有说要实行什么,我们一样遵守政府要求我们做的事”,然而好像只要讲出来,“连思想都有错”。
自封城起的一个星期,澳门警方不断日夜巡逻,“询问市民去向”。截至7月18日为止,警方已就违反防疫规定对27人作出检控,刑期由40日至6个月不等,缓刑一年至两年。其中被检控的多为未有戴上口罩、在街上吸烟等。
“有钱你就移民,没有呢?你就接受啰”
7月15日,在封城的第5天,阿澄说Lucky终于忍不住,在家里撒了一次尿,但还是没有大便,“要继续加油”。她和家人外出做核酸时,在街上拔了一些草,尝试模拟一下户外的草地,看看Lucky能不能接受。在没办法的情况下,她说,只好“试一下”。
同一天,赵美琦终于能放上一天假。在2021年初完成医生培训实习以后,她一直在核酸站帮手,是一名公立医院医疗辅助技术人员。自疫情开始,她几乎“24小时oncall(待命)”,到红码区的大厦协助检测。
虽然任职高危工作,但由于过往有曾接触阳性个案,也鉴于当局能很快控制疫情,她并没有很担心。只是当红码区越来越多,“扫不及”,她才感觉这一波好像不太一样,大家忙得不可开交。
有时候太累了,赵美琦跟朋友间也会讲笑:“躺平啦!”不过,他们也知道如果这刻选择完全躺平,“得出来结果未必是大家开心的。”
事实上,不少受访者也提到一个不争的现实:基于无法摆脱对大陆的依赖,澳门无法单方面生出一套截然不同的防疫政策。“哪怕陆地、政策或者各种生活服务,所有东西好紧密。”最直接的例子是,在这个60多万人口的地方,已有超过17万外地雇员,当中超过7万人居住珠海。
受疫情影响,自6月22日起,珠海要求所有自澳门入境人士进行“7+7”集中及居家隔离政策。在当晚,有超过200名被解雇的地盘外劳,因为要求雇主支付隔离费用被拒,拉大队从地盘步行到中联办表达诉求,中途遭警方拦截。事件最后经中联办的协调和沟通后,珠海酒店主动降价解决。
6月23日,贺一诚见记者时表示,如果政府选择“躺平”,今后与大陆的通关就要隔离,认为对澳门的影响更大。只不过,在严密管控下,确诊数字仍未遏止。
朱先生由始至终都认为,问题的症结是澳门政府手法不够“硬净(强硬)”。“为何别人可以做到,但澳门做不到?”在他看来,当社区还有人员流动,怎样的管控都没用。
“不如直接封掉一次!每个人都不出街,搞定了,总比现在开不了门好。”2019年,他顶手2家车房,但自2020年疫情开始,外加赌业衰落,去年已关掉了1家。没想到来到今年,疫情又来痛击,唯一的车房迅速只剩下3成生意。
7月16日,澳门宣布延长“相对静止”5天,同时加码3轮全民核检。消息一出,有市民在网上留言:“荷包清零,鼻孔撩穿”。封城第4天接受访问时,梁子阳直言对政府政策“心里没底”,“是封一星期就一星期?还是不断发现确诊个案会再‘加监’?”他不敢说。
如今却不幸言中,而让他最不满的,是封城至今“特首都未曾露过面”。
6月30日,贺一诚赴港出席庆回归活动,但返澳18天后,至今仍未现身。行政法务司司长张永春回应,指贺一诚正在进行自我健康管理。目前,从香港返回澳门的人士需10天集中隔离,外加7天自我健康监测。
“(香港特首)李家超都懂得在Facebook每日发一些东西出来,让别人知道自己在做事,澳门那位没有啰。”市民承受不断加码的防疫政策,一区首长却一直缺席,梁子阳感到不快,“至少都拍条片,打气也好什么都好,不是让人感觉潜了水。”
城市里满是压抑的气氛与怨言。赵美琦说,她无法得知当局下政策的考量,但她很相信,封城是控制疫情有效的手段,“起码是一部份”。何况,她觉得现在的封城,并不是一个“绝对意义”的封城,人们依旧可以外出,“还未做到好像上海那样”。
“只是限制一些非必要的活动,也算不上辛苦吧?你要维生物品可以去买,要吃外卖、‘喝废水’(高糖份饮品、手摇杯)也有外卖员帮你送......我觉得还好喔。”但她心里也认为,澳门或中国没有可能做到永远不开放,“始终都会有共存的一刻”。只是现在距离做好前期措施,“还有一定的时间”。
可是,梁子阳也许等不到了。他本来打算退休后移民国外,但现在,他不得不开始为家庭打算,提前计划。“小朋友3岁左右,他现在这么小,你要困他在澳门没有问题,但再长大一点呢?”
跟香港相比,澳门不仅小而边缘、产业单一,甚至国际化程度也远远不够。不过,这里对于梁子阳而言,曾经机会处处,“揾食各种事情,无可否认是一个很好的地方”。可澳门封锁近2年半了,除了跟大陆通关,回复正常的日子远不见终点,经济也一直倒退下去。
2020年6月,贺一诚呼吁澳门企业要坚持下去,努力走好抗疫的“最后一公里”。梁子阳对政府画的饼已很厌倦,支撑他留在这里的原因一点一点地流走。“现在就好像眼前有两条路,病死还是饿死,你自己选,”他说,“但它(政府)不会让你病死的。”
答案原来只有一个,受不了的人。“有钱你就移民,你不想留在这里就走。没有(钱)呢?你就接受现在是这样啰。”
(尊重受访者意愿,阿澄、梁子阳、赵美琦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