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与当代艺术的跨界对话,可能碰撞出什么火花?小龙凤舞蹈剧场7月底的《传统与当代艺术跨界对话》,尝试回答这个问题。」

文:黄玲恺|图:小龙凤舞蹈剧场

Maximillian Cheng @ moon9image 摄

“传统”与“当代”艺术的跨界对话,可能碰撞出什么火花?小龙凤舞蹈剧场7月底的《传统与当代艺术夸界对话》,尝试回答这个问题。这个结合展演、研究与纪录片发布的分享会,将一个粤剧与当代舞的跨界合作过程呈现于观众面前,并由艺团的艺术总监、计划研究员及录像记录,分享这个逾半年的计划,其创作过程和研究发现。

艺团原于今年1月举行《男.旦.女.生》的节目,作为计划成果展现,由两名粤剧艺术家、两名当代舞蹈家合作创作及演出,主题正是粤剧与当代舞的结合与对照。可惜因为疫情关系,演出改为闭门拍摄,但团队仍然保留是次分享会,并设展演选段环节,让公众了解艺术家的创作历程和感受。

人在异乡的自我审视

这个项目的缘起,源于节目艺术总监、当代舞蹈家许俊杰前往德国交流期间的一些思考。人在异乡,使他多了一重对自己身份的审视:自己学习的西方体系下的当代舞蹈,身体的创作方式都是西式的,这令他不禁开始开始想,香港本土或东方文化中,处理身体的形式是否与他一直的学习有所不同?

后来他回到香港,每一次创作和演出都会让这个问题再次积累:我到底是谁?我的动作、思想是否被一些或传统或现代、或西方或东方的框架限制而不自知?适逢小龙凤舞蹈剧场运作了八九年,他觉得是时候跨前一步,探索这个问题,于是请来了两名粤剧艺术家、当代舞艺术家,对照创作。

许俊杰介绍,在创作初期,四名艺术家做得最多的是交流:“天南地北地讨论,讨论粤剧和舞蹈历史,讨论这两种艺术形式的特色与界线,讨论怎么看传统与当代的界限,讨论在身份上这些训练又如何塑造现在的我们,我们又如何展现重要的东西放在创作中,如何传承给我们的学生?”

许俊杰(中)与两位粤剧艺术家和两位当代舞蹈家在计划中作了深入讨论,从两门艺术历史、训练方式、特点和界限,说到创作。
许俊杰(中)与两位粤剧艺术家和两位当代舞蹈家在计划中作了深入讨论,从两门艺术历史、训练方式、特点和界限,说到创作。

与时具进的粤剧艺术

沟通过程中,许俊杰印象深刻是自己的固有印象被打破:此前他认为传统表演艺术大多是沿用原有不变的系统,是在交流之后才知道,粤剧艺术不停在吸收不同的其他表演艺术元素,例如戏曲、西方音乐等,是与时具进,不停转变的。参与演出的当代舞蹈家岑智颐补充,令他大手启发的,是在交流中得知近年粤剧的丑角在舞台上甚至会融合街舞中的B-boy动作。

除了观念交流外,四人也在动作上互相教学,例如互相学习旦的唱腔、生的步法,当代舞的技巧,透过学习,让身体体验对方的训练和动作方式。

原节目标题男、旦、女、生四个字,也体现性别元素在该次演出中的重要性。参与演出者包括做旦角的男性粤剧演员菊紫云(王侯伟),做生角的女性粤剧演员袁善婷。许俊杰分析,在当代舞艺术中,性别可能不算是太重要的元素,有时可以模糊,但粤剧中也有确定的男女角色展现方式。而同时,以男饰女或者以女饰男这种“反串”,事实上是东方舞台表演的特色,不仅在戏曲中,而且在日本能剧,爪哇和泰国的舞蹈也会见到,但在西方演出中较少见。在表演之上,许俊杰认为这事实上是一种思维方式。“我们现在对这种男女的固有印象是不是退步了?”菊紫云补充:男、旦、女、生这四个字中,也可以看到传统和当代的关联。

分享会的展演选段,包括了菊紫云和岑智颐二人组成的男子组表演,袁善婷和当代舞蹈家马师雅二人组成的女子组表演,以及四人共同表演。

四位艺术家互相学习对方的艺术。
四位艺术家互相学习对方的艺术。

将戏曲的固有程式放下

许俊杰介绍,男子组的表演,更多是情感一些的展现。“他们曾运用化妆这个形式,从化一个粤剧脸谱的妆开始,逐渐探讨『身份』这个议题。这个表演会探究表演者的情绪会如何被牵动?角色下的真我又会是什么状态?”

男子组的创作,基于粤曲名篇《焚香记》的段落《打神》,讲述女子被情郎辜负后自杀,在死前追打神明的情节。岑智颐认为故事延伸出一个问题:“女性在感情中总会问,为另一半为到这种程度,我还是不是我自己?从这里延伸一个问题,我的角色定位是什么?”

菊紫云表示,他与岑智颐的合作,各自都有打破自我的部分,也有保留自我的部分。作为一个演绎女角的男旦,他尝试将戏曲的固有程式放下,例如一些演唱的方式,但保留他拥有的旋律,而这些旋律又能够给岑智颐灵感。“我必须放下某些东西,才能让对方进入他自己的世界。”

许俊杰(中)一直希望探索东方和西方表演体系的不同。
许俊杰(中)一直希望探索东方和西方表演体系的不同。

无框架、无限制 VS 遵守传统规则

而女子组会带来被许俊杰形容为相对理性些、概念些的表演。她们会使用“马、驴、骡”的比喻的形式来探讨。袁善婷介绍,马的喻体,是从戏曲道具中不言自明的马鞭开始发想,而演化出整个想法。“马和驴,生下来的孩子叫骡;就像我们的计划一样,当代舞蹈和传统粤曲结合的产物其实是新的名字,是一个独立的存在。它不是当代舞,也不是粤剧,它是独立的作品和状态。”许俊杰说。表演当中还会处理一些身体形态,例如一些粤曲中骑马的程式动作,当代舞蹈家会将这些转化,转化后可能会影响粤剧表演者的动作模式。

二人合作的初始,先由马师雅创作一段当代舞蹈,而袁善婷尝试放下她生角的一些程式,学做她的动作。“做的过程中,就会开始思考:我在做的是什么?我如何表达给观众?”袁善婷说。随后,这个过程再交替,袁善婷再源自她学到的舞步,排出一段戏曲动作,让马师雅学习。她们发现这种对碰展现了合作的演化过程,随后便在这个基础上不断演化,由对方的艺术形式,逐渐跳回自身的艺术。

马师雅回忆合作中最特别之处,是当代舞创作中强调无框架、无限制,而她印象中传统戏剧有些传统的规则要遵守,因此合作时最大的难题对她来说,是合作中是应当遵守还是打破哪些框架。她们经历了打破与融合的过程,最终回归到自己的专业,但当中的创作已经带着交流之后不同的痕迹。

而在四人组的表演中,因学习、性格等的不同,四人的呈现也会非常丰富。“每个人撇除了所有的技术、艺术方式之后,都有一个很清晰的自我。”岑智颐说。

当代舞蹈家马诗雅在这个计划中最大的感受是探索自身。
当代舞蹈家马诗雅在这个计划中最大的感受是探索自身。Maximillian Cheng @ moon9image 摄

跨界的意义

这次合作,让艺术家们都获得从不同视角审视自己的机会。

菊紫云表示,有一个模仿对象,对于他的表演体系而言是比较容易掌握的。“例如在我们刚才的排练中,我跟着马师雅做出动作,然后用我自己方式跳出来。我相信传统表演艺术的前世和未来就是如此。”

与传统艺术在探索中打破程式不同,马师雅认为当代舞没有既定的模式,她反而在过程中不断追问自己和伙伴“我是谁”,这种向内的探索,是她这次合作中的一大感受。

袁善婷则认为,粤剧和当代舞蹈的相同之处,是表演者都运用自己的身体,而不同之处是“概念”。对她而言,备受启发的瞬间,是她放下自己戏曲人的身份,跟随当代舞者的练习,并开始思考自己的身体动作。“我觉得有趣的是,我也可以放开自己。”

学习他人,探索自己,回归表演的初衷。这大概就是跨界的意义。

马诗雅(前)和袁善婷(后)在计划中学习对方的程式动作或舞步,再回归到自己的专业,并将创作成果展现于《男.旦.女.生》中。
马诗雅(前)和袁善婷(后)在计划中学习对方的程式动作或舞步,再回归到自己的专业,并将创作成果展现于《男.旦.女.生》中。

《传统与当代艺术跨界对话》

粤剧与当代舞蹈跨界对话后 又沉淀出什么?

经历逾半年的跨界合作后,“传统”与“当代”表演艺术互相碰撞、对照过后,艺术家又沉淀出什么,让他们继续创作旅途

在艺术总监许俊杰的策划及引导下,分别专工旦角和生角的青年粤剧艺术家菊紫云和袁善婷、具中国舞与当代舞背景的当代舞蹈家岑智颐、以及近年积极尝试跨界合作的当代舞蹈家马师雅,提取了两门艺术的精粹,一同创作了《男.旦.女.生》,试图寻找属于香港的传统与当代文化,团队并将创作过程制作成研究集和纪录片。

在是次分享会,艺术总监许俊杰、研究员刘咏芝及录像记录李家祺,将透过展演和纪录片选段,分享研究发现,让公众体会艺术家的创作历程和感受。

艺术总监、策划及创作 许俊杰

粤剧艺术家及创作 袁善婷 菊紫云

当代舞艺术家及创作 马师雅 岑智颐

计划研究员 刘咏芝

计划录像纪录 李家祺

主办机构:小龙凤舞蹈剧场

票价:$100

日期及时间:2022/07/29 (晚上7时30分)

地点:上环文娱中心演讲厅

门票现于城市售票网公开发售

我们推出端 Plus 会员计划,邀请你们成为独立新闻的守护者,帮助我们守护端,也帮助我们继续守护各地独立记者,支持他们产出更多优质的华文调查报导。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