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十论:“征服王”
「“读者十论”栏目每周择选报导及圆桌话题中十组精彩读者留言刊出。」
端传媒社群组
【编者按】“读者评论精选”栏目每周择选报导及圆桌话题中十条精彩读者留言刊出。部分留言可能会因应长度及语意清晰作节录或编辑。
1. Intelligentist,回应圆桌话题《台南警遇袭殉职,疑犯被网络公审后证实凶手另有其人,你如何看网络猎巫文化?》
无关乎凶手是A,B还是C。这些网民们只想找个发泄的出口,是网民主观上感情上的发泄,是一种网络共情和从众的表现。如文中所言,真正的凶手被抓捕之后,网民们依旧是按照对待误判凶手一般的方法起底、人肉,这边就说明网民们不在意谁是凶手,他们享受其中参与起底、共同辱骂这种紧张刺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家有共同的感情上的需求,共同满足自己。
2. EricChan,回应《在大陆工作的台湾人:经历封城、“武统台湾”,他们选择留下还是离开?》
其实台湾人遇到的困境除了两岸政治形势的变化以外。经济发展上的因素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台湾人也好,香港人也罢。他们在中国发展不再是古早年代的“投身建设祖国的伟大事业”也不是“带来外国的先进技术与经验”,只是单纯地在一个一个存量市场里相互拼杀而已。
2019年是一个明显的时间节点大抵是因为在这一年,中美在经贸和价值上的对撞随著中美贸易战与香港反修例运动到达一个高点。简而言之,香港人 台湾人 不再是为中国带来外资,带来他们从未见过的技术的先驱者(除了社区建设等少部分领域以外),你是来跟他们抢饭碗,凭借“统战地位”跟他们“抢饭碗,抢资源,抢女人”的。
陈伟奇在文中提到,除了高科技产业人士,台湾的其他人才在中国没有竞争力。我反而觉得不是人才缺乏竞争力的问题,而是产业的问题,是中国高科技产业对于人才的需求还存在短缺的问题。 固然台湾在半导体产业的领先地位为台湾培养了大量这方面的人才,但人才的个人发展还是被需求所限制。
正如文中林所提到的,上海有很多比她更小就接受音乐,舞蹈训练的年轻人。中国庞大的人口意味著一旦教育供应放开,人才的供应是巨大的。但另一方面,中国的产业发展并不能有效消化这些自己生产出的人才。所以才会有各种本土培养的留学归来的硕士,跑去考公考编制,不要说食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架构了”,只是在做著高中毕业生就能做的工作而已。
总括而言,两岸政治情势只是一个触发点。实际问题时蛋糕不够分了,就算是中共治下的各省市,都会因此产生各种地域攻击。更何况是台湾,一个在他们眼里仍处于“叛乱中的省份”。
3. 默苍离,回应《在大陆工作的台湾人:经历封城、“武统台湾”,他们选择留下还是离开?》
各位读者似乎对台湾本身的状况不了解,以至于有很多的言论在我看来过于苛责文中的某些个人。
在“台湾”这个主体意识不断增长团结的时候,作为地理上与中国更近,行政上甚至还属于“中华民国福建省”的离岛地区(文中提到的金门就是其中之一)民众,心情是很复杂的,这个问题不展开来讲,因为光我能说的就长得可怕,各位可以自己找资料,端亦有关于离岛地区的许多报导可供参考。
这种复杂的心情跟文中“外省人”二代或三代的状况是很相似的。
很多台湾主体性过强的人会觉得,这些群体天然就有“叛国”的属性在,但麻烦的是,目前台湾仍然使用的是中华民国宪法,法定国界也的确还是秋海棠。况且现实这么复杂,台湾若主动修改宪法宣布独立,不仅是中国一定会入侵,美国也不见得愿意全力支持,因为这就是台湾主动“改变现状”。
那,在这种情境中,究竟谁才是台湾人?谁有资格来定义台湾人的身份?
主体性形成的过程中一定会有很多民粹倾向的东西出现,我只希望台湾最终展现的是一种最温和的民粹。至少,如果连离岛,外省,陆配甚至是在中国工作过的人都被排除了出去,都不被接纳,那这个新形成的主体也太糟了。
“中华民国是台湾”,很多人以为这只是总统宣传的口号,但这实际上就是解决当前台湾内部种种身份冲突的最理想目标……只是仍然任重道远。
4. Anothermaverick,回应《在大陆工作的台湾人:经历封城、“武统台湾”,他们选择留下还是离开?》
几年前我曾经到成都旅行,那时候下定决心要放下媒体中的中国用第一手观察去理解这个国家。第一个狠狠打我一巴掌的就是文章中的行政壁垒:微信支付。当时的中国线上支付非常盛行,但排外性很强。微信或支付宝的实名制除了要实际提供自己的讯息之外,还需要绑定中国境内的银行卡 (但中国台湾银行不算在中国境内,实在有趣)。
城市里大部分的店家都不接受VISA、JCB等信用卡,因此我只能用少数现金生活。在超市买食物被白眼,旅游票券即使我愿意用较高的金额支付现金也经常被拒绝。后来是中国朋友替我和小姐姐沟通:“人家这个台湾同胞,第一次有机会来看祖国山河,你就圆一圆人家心愿吧!”,原来要让当地人占尽民族主义豆腐,他们才勉强收取现金。坐计程车时,司机询问听我口音,是台湾人吧!我和气地说是啊。他下一个问题就问你支不支持独立?你们台湾人要是敢独立我们就会像修理西藏一样的修理你们。
但最后让我确定自己想法的是在地铁买车票,机器怎么样也无法辨识人民币,后面大排长龙的通勤族直接叫我快滚,别浪费大家时间。地铁人员也请我无法使用线上支付就离开。当时在雨中我走了好几个捷运站回到住处。
我到过很多不同国家自助旅行,这是我最艰辛的一次。成都很好,食物好、也有很多和善有趣的人。但中国毕竟不是我的国家。
5. Intelligentist,回应《在杭州的两个高温天,我做了一名女性外卖员的“跟班”》
我来补充一下关于高温补贴的事情吧。大陆这边的高温补贴发放也是存在明显差异。如发放的时间点上,文中的美团的高温补贴,对于这种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从事工作的人员,高温补贴应该更加合理的每天发放,而并不是集中在月底发放,远水解不了近渴,不如每天发放适当的补贴并提供劳保产品。如发放的多少上,事业单位,就是政府的公务员了。大陆某县对公务员的高温补贴是200元,而对于非公务员且真正在高温下工作员工给予的高温补贴是300元。公务员大都在有空调的室内环境工作拿200补贴(这倒是印证了公务员铁饭碗福利高的一面)可是环境对比如此之大的情况下,高温工作者的补助却只差100元,标准何来呢?还有就是如何贯彻高温补贴的下发,前几天河北邯郸某县区的环卫工人罢工,罢工原因有二,一是环卫公司拖欠工资,二是高温补贴及劳保物资没及时发放确实无法在高温下进行工作。而雇佣这些环卫工的公司并非政府,而是外包公司。对于这些不清楚雇佣关系的工人,工资索取尚且困难,更何谈补贴的发放呢?
6. 风中一枝花,回应《美国《芯片法案》解析:地缘政治焦虑与令人生疑的效果》
虽然进入现代化,中国人从上至下还是保留了某种根性。其中之一可以称为“推倒重建”。这一根性能衍生出“加速发展”、“弯道超车”和“超英赶美”等信条。故而万事围绕GDP,还是本身就想推倒重来(以缓解政治忧虑、重解上升渠道)。有时候,反而变成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或许最高的智囊团对此有清晰的认知,但多数人受千年“智慧”的薰陶,会有自己的看法。想大方、耐心地发展经济,难度好比:亚历山大大帝跳出棺材板阅读后世的评价,认为自己是“先知”,传递了希腊文化;而不是“征服王”,碾碎一切妨碍他伟业的人。
7. Intelligentist,回应《美国《芯片法案》解析:地缘政治焦虑与令人生疑的效果》
出于大陆芯片产业的弱势以及台海局势极大的不确定性,美国也有必要尽快在自己的国土建立起一套完备的芯片产业链,在出于政治考量的前提下以备不时之需。两国博弈,戳其软肋,属于是政治上合理的做法。中美敌对早在特朗普上台之时便已放在明面之上,所以如果只看重其政治方面的影响其实的得不出什么结论,反而要看在这个政治正确的大平台上加了些什么东西,更能看出两者所需。
严格意义来说,台湾是在解放军的军事覆盖范围之内的,倘若解放军真的攻台,美军或是台军短时间内无法进行反应;还有就是前些天解放军在台湾岛附近进行军事演训,都可体现出解放军是有能力隔断外部对台岛的供给航线的。台湾经济依赖芯片产业,而以tsmc为代表的台湾芯片生产企业又对世界芯片行业有着相当巨大的影响,60%的市场份额可以说举足轻重。若某日解放军将这种演训以一种极高的频率坚持下去,那对这些芯片厂商的正常出货会造成很大影响。而若芯片厂因此类原因导致芯片消费方无法以原有节奏生产,会进一步加剧全球“芯片荒”的现状,所以美国出台了芯片法案。
芯片法案的各项条例都展现出了一种美国孤立主义的特点,为期五年的补贴计划需要切实参与的美国本地芯片产业的发展之中。比如说建厂、培养本地的芯片人才等等。我们说极端一点,即使五年后相关法案无效后没有续约,美国也会收获一个完整的芯片研发生产体系,而参与投资者,在五年之后也很有可能把在美国的厂房出让给美国本地的企业,美国高昂的用工成本,很可能会使得美国的芯片厂商生产的芯片自产自销,而作为外乡人的投资者如tsmc,可能并不会吃到什么甜瓜,但也不会很亏。
说实话,这个感觉 芯片法案 特别像大陆这边的政策导向型的投资。大概就是中央政府在某些年限内大力发展某一产业,然后进行补贴,相关产业的工厂优胜劣汰,最后产生巨头,然后消除补贴,形成产业,然后再耍“回马枪”来“索回”企业,再把产业链的控制权那会手中。只能说非常相似,我甚者觉得这个 芯片法案 学到了几分精髓,可以说是具备中特色彩了,哈哈哈哈~~~
至于有的网友说是战狼外交的结果,我是不赞成的。我感觉两国政治就想一张窗户纸,大家不要捅破,日后好见面,可是捅破之后,这种约定俗层的默契被打破了,那关系就会恶化了。特朗普执政期间纵使美国国内有众多支持者,可是在外交层面上,无论是对中国还是欧盟国家,都展现出了一种“掠夺者”的形象,这就是把窗户纸捅破了,就导致很多国家和地区都要在这一阶段重新考量对美关系。而且中美对抗这种事,不要妄想其中一方会示弱,两国国家都是地缘强国。不过说句题外话,战狼外交在国内已经没有太多人care了,也演变成了和即时新闻一样的东西,大陆人有些冷感了,仅限于:“凑一眼,哦,发生这事了?我知道了”这种状态。就和端以前发表的一篇报道所说的“外交内宣化”,大陆人都免疫了,hhhhh~~~
8. 俊伟,回应《柬埔寨网络诈骗:一条赌博、诈骗、绑架的不归路?》
我依然记得小时候读倪匡的卫斯理里有一段故事,是船长受不了金钱诱惑导致终身被自己的良心谴责而毁了自己人生。里面有一句话大意是每个人都有个价码,不要利用人性的弱点和贪婪去挑战人类的底线,因为这会毁了一个人。
读这篇文章,只感觉到悲哀和愤怒。真正的原因,不只是这些悲剧,更是我周围大部分的亲朋好友并不认为这些诈骗集团有问题,反而觉得他们有小聪明,懂得用这些办法去赚大钱。而他们认为有问题的,是那些被骗的人,他们都是因为自己的愚蠢和贪婪被骗。
或许我接触的人太少,但看到他们这种不认为没有道德底线的贪婪(诈骗)是问题,贪婪失败(被骗)才是问题的想法,真有种莫名的愤怒。
9. Intelligentist,回应圆桌话题《柬埔寨诈骗、人口贩卖事件仅是受害者贪婪惹祸吗?诈骗案责任谁属?》
我分享一个身边的事情吧,是关于大陆传销的事。大陆西南边陲的传销其实和东南亚的这些电信诈骗、人口贩卖简直就是一模一样的,所以我觉得是有分享的价值的。
这件事是这样的:我的一个Uncle和他的爱人十多年前被骗进传销组织,我们这些亲戚邻里知道了这件事之后也很无力,大家都知道进了传销组织之后一般就出不来了,可能也就死在传销组织里面了。他的女儿一直和家里老人在一起生活,就当没有存在过父母。但是几年前,他们夫妻二人居然“衣锦还乡”了,成为了传销组织的一个小头目,在昆明定居了,并且把女儿接走,在那边过着很富足的生活。
这个事其实就体现出了由受害者到加害者的转变过程:因为家里贫穷出去撞大运,幻想一夜暴富,被骗进传销成为了受害者;他们自知无法逃脱传销组织,便开始学习熟识这一套传销的套路;当知晓传销套路之后,他们终于也成为了加害者,并且为自己谋的了地位和财富,可他们以前的故事,也同时在被他们骗来的人之中上演。
诈骗也好,人口贩卖也罢,当周围的国家和地区不支持这种非法牟利行为时,恰有一个灰色地带能够提供这个机会、包容这种行为,那毕竟就会召集更多的人前往这个灰色地带。要说柬埔寨此类恶性事件是被中国、台湾、菲律宾乃至其邻国逼出来的也不为过,没有一个国家或者个人可以例外,这既是偶然也是必然。
10. bluefall,回应圆桌话题《柬埔寨诈骗、人口贩卖事件仅是受害者贪婪惹祸吗?诈骗案责任谁属?》
电讯诈骗由来已久,但这几年猖獗如斯,却鲜见报导,直至近月方有多个传媒采访。恐怕政治占了很大因素。柬埔寨,缅甸等威权统治国家在政治上仰仗中国撑腰,经济上依赖中国投资。对于以中国人主导的诈骗集团放任不管,尤其是被绑架,囚禁的多数是中港台居民,非柬埔寨缅甸本地人,当地执法机构毫无执法动力,甚至参与分一杯羹。这种情况下,中国媒体固然讳莫如深,境外传媒因为疫情限制,亦很难做跨国调查刨根问底。这导致诈骗集团猖獗一时。
这两三年来,我几乎每日都收到号称美加执法部门的诈骗电话,诈骗电话甚至打到办公室。北美几大电讯公司被中国诈骗网军打得毫无还手之力。去年美国一个SAR部门曾经发公告请徒步旅行者不要忽略陌生来电,以免延误施救时间。读者跟贴都表示诈骗电话太多,不认识的号码拒绝接听,已习惯先Google陌生来电号码,再决定是否接听或回电。。。。 把人逼到这份上,不得不说,中国网军威武!
我们推出端 Plus 会员计划,邀请你们成为独立新闻的守护者,帮助我们守护端,也帮助我们继续守护各地独立记者,支持他们产出更多优质的华文调查报导。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