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籍就像俱乐部会员卡”:解放军围台军演后,台湾人想移民吗?
「“我都会这样形容,买个外国籍,就像买个健康俱乐部的会员卡,可以进去跑步、喝咖啡⋯⋯现在早就不是国家忠诚度的问题了。”」
端传媒记者 李易安 发自台北
8月初,美国联邦众议院议长佩洛西(Nancy Pelosi)访台,解放军同步宣布展开为期多天的围台演习,“军演”结束后的第一个周末午后,台北忠孝东路上一幢商业大楼里,大部分公司行号都处于休假状态、办公室大门紧闭,只有“惠安移民留学”是少数的例外。
惠安移民不只有营业,还在大楼入口处摆上了两个立架看板,宣传当天的两场移民说明会:上午的场次是加拿大“新创移民”(Start Up Visa, SUV),下午则是美国的“EB5投资移民”。
成立于1991年的惠安,是台北最老字号的移民顾问公司之一。根据“中华民国移民商业同业公会”的会员名单,全台96家移民顾问公司(含分公司)里,有70家位于台北市,而其中的半数以上,则和惠安一样,都集中在大安、松山、信义等三个行政区里。
这种空间分布上的集中情形,也反映了台北的都市发展史:在台湾人移民海外现象渐增、移民顾问公司陆续出现的1980年代,台北东区周遭的大安、松山区,就是当时最时髦、前沿的城区,住有不少中产富人,因此老字号的移民顾问公司,直到今日都仍集中于此。
说明会就举办在惠安的会议室里,场地空间并不大,现场只有三位顾客和惠安的移民顾问人员。尽管现场咨询的人并不多,但在线上听讲座的人数却有将近20人。
这场说明会的主讲人,并不是惠安自己的员工,而是投资移民的美国项目方贝林区域中心(Behring Regional Center)的亚太区投资总监:Christina Ji。
Christina出身中国大陆,平时驻上海,担任贝林区域中心的业务代表,面向中港台的华语客群;惠安的这场说明会,主要就是由她以线上会议的方式进行。Christina从扩音器里传出的声音,带著中国普通话的口音,或许是为了方便台湾顾客,萤幕上的简报全都使用繁体中文。
所谓“EB5投资移民”,指的是投资80万美元以上金额、为美国提供十个就业机会,就能在半年之后获得I-829表格、申请绿卡。除了申请者本人之外,申请者的子女只要未成年,也同样能获得美国永久居民身份。
虽然投资移民并不限制投资项目,但一般最常见、资金回收更有保障的投资案,还是以房地产为主。出现在简报里的几个投资标的,包括纽约曼哈顿上城区一个新建豪华公寓,以及加州湾区一个新建的商业大楼——提及加州项目时,Christina特意花了些时间,强调“推特未来的办公室就在这栋大楼里。”
Christina的简报结束后,惠安的移民顾问随即起身,接受现场和线上的参与者提问。
现场一个五十多岁的中年男子举手问道:“我投资了之后,什么时候要开始坐移民监啊?我是希望不用太久啦,虽然我觉得,老共应该也不会这么快就打来。”
“买外国籍,就像买健康俱乐部的会员卡”
“我都会这样形容,买个外国籍,就像买个健康俱乐部的会员卡,可以进去跑步、喝咖啡⋯⋯现在早就不是国家忠诚度的问题了,你在台北有房,也可以在南投买房啊。”
接受端传媒采访时,在惠安任职超过20年的江美华(化名)表示,办公室里过去每天平均会有10通来电、询问移民事宜;中共展开军演之后,一天最多能到三十多通。
“其实不要说客人想移民,看到中共演习,我自己都想跑了。”
然而和1996年相比,这次解放军演习范围不仅距离更近、更几乎包围了台湾,然而台湾社会气氛却不若二十多年前来得紧张,移民讨论度也不那么显著,但江美华认为,“不是台湾人不紧张,是紧张的人你看不到⋯⋯没钱的人本来就跑不了,有钱的人什么都怕。”
江美华认为,即使是资金不够雄厚、负担不起美国投资移民的人,移民意愿似乎也比以前坚定许多;关于这点,她以土耳其的移民方案为例。
“以前土耳其政府规定,只要定存50万美元,就可以申请入籍,后来改成必须在银行定存等值50万美元的土耳其里拉,但里拉一直在贬值、风险太大,所以很多人申请意愿就下降了。但这一、两周开始,有些人居然连土耳其这么烂的条件,都开始愿意接受了。”
江美华又指,除了想移民的人之外,近期还有不少人打电话来询问,都是因为疫情太久没回美国、导致绿卡失效,想询问如何补救的。
江美华的说法,似乎也能从网路搜寻的热度获得印证。
根据Google Trend的数据,今年2月24日乌俄战争爆发后,台湾搜寻“移民”关键字的热度确实有显著增加,比起1月底增加了一倍左右;而解放军于8月4日展开演训之后,“移民”的搜寻热度也比7月底窜升了一倍有余,来到近一年来的最高点。尽管“移民”的搜寻热度到8月底已经有所滑落,但依然高于乌俄战争爆发前的水准。
移民顾问公司怡达国际总经理周泳娴也有类似观察。她告诉端传媒,佩洛西访台、解放军展开军演之后,公司收到的移民咨询业务量是以往正常的三倍左右。
从1988年开始便从事移民业务的周泳娴,和很多移民顾问一样,早就取得了外国国籍,而她之所以会在1996年申请入籍加拿大,除了因为当年移民加拿大容易,以及为了“练习”、“熟悉业务”之外,主要还是因为当时的台海飞弹危机。
周泳娴说,支撑她做移民顾问这行的热情,来自于“能帮助有能力的人买个保险”。“我都会这样形容,买个外国籍,就像买个健康俱乐部的会员卡,可以进去跑步、喝咖啡⋯⋯现在早就不是国家忠诚度的问题了,你在台北有房,也可以在南投买房啊。”
在她看来,移民对台湾来说,甚至还是一件好事。“你知道吗,移民不是出走,是国力的伸张,可以把台湾带出去⋯⋯最爱国的,都是海外的侨民,而且去国外念书、工作,还可以把资金、技术带回来。”
不过整体而言,周泳娴认为这几年的移民群体,和1996年那波还是存在不少差异。
周泳娴指出,由于1990年代的新加坡、加拿大都有技术移民的计划,既不需要资金、也不要求英文能力,门槛比现在低,因此1996年那波移民人数确实比现在多,而移民的社经地位组成,也相对多元。
不过谈及移民的内部组成,周泳娴回忆,1996年台湾移民之中,外省人的比例还是更高一些。“那时候,外省人来台湾才两、三代而已,对台湾的归属感比较薄弱⋯⋯他们本来就是为了逃离共产党才来台湾的,看到共产党又要来,当然会想继续跑。”此外,1990年代台湾本土意识高涨,或许也让外省族群感到格格不入,因而增加了移民的意愿。
相较之下,现在她服务的台湾移民基本上都是有钱人,而且有不少比例是传统产业的老板、“本省人”居多,他们没有留过学,在30年前移民刚兴起的时候,文化、经济资本也并不丰厚。“有钱人就会怕战争嘛;没钱的人,一来想逃也逃不了,二来可能还会觉得,战争来了说不定可以财富重分配。”
贝林区域中心的执行长Colin Behring则对端传媒表示,在两岸局势升温的推动下,询问投资移民的台湾人当然会增加,但“政治未必是最大因素,有些人考虑的是教育因素,一点都不考虑政治问题。”
Colin Behring也认为,美国政府今年和投资移民业者进行诉讼之后,诉讼结果对业者有利,也让投资移民的政策重新开启,导致投资移民的整体咨询量显著提升,因此也不只是台湾申请者增加而已。“而且80万美元不是每个人都拿得出来,所以就算咨询的人数增加了,也不代表他们最后会通过我们这个渠道提出移民申请。”
“美国对我们不好,为什么还要去他家?”
“其实佩洛西来之前,我没有很大的欲望想移民,我觉得住在台湾很好啊。如果不是可能会被统一,我也不想要离开。”
家住台北松山区的马贺兰(化名)告诉端传媒,她就是在佩洛西访台、解放军演习之后,开始搜寻移民资讯的例子。
今年四十多岁的马贺兰是单亲母亲,几年前和丈夫离异后,就靠著台北市中心几个房产固定收租、独力扶养两个女儿。提到佩洛西,马贺兰语气有点激动。“大陆统一我们,是迟早会发生的事情,但她(佩洛西)的行为,只是在给中国加速的理由。”
之所以有移民念头,主要还是“希望孩子多个身份、多个选择。”但马贺兰并不急,预计明年才会真的提出申请。“我觉得中国还有很多事要忙,现在经济也出问题,这个时候打仗,对他们来说并不合适。”
起了念头后,马贺兰已经询问过几家移民顾问,但特别的是,她和大部分想移民的台湾人不太一样,并不打算去美国,而是以马尔他、葡萄牙等欧洲国家为目标。“美国对我们不好、派佩洛西来搅乱,为什么还要去他家?”
虽然马贺兰年轻时就在美国读书,家族里也有些人早就移民美国,但她对美国就是没有好感。“我是反疫苗的⋯⋯有点专业程度的人都知道,疫苗到现在都还没正式核准使用,美国却大肆推广要大家打,非常莫名其妙。”更重要的是,根据美国的投资移民规定,申请人的儿女一旦超过21岁,就无法跟著一起获得绿卡和公民申请资格,但葡萄牙、马尔他却没有这个限制。
不过,马贺兰没有和女儿们提过移民的计划:她的两个女儿一个已经成年、就读大三,一个还在读九年级,“小的本来就没有决定权,也不用跟她讨论;大的明年要实习了,所以先看她自己的人生规划,再决定怎么跟她谈。”
马贺兰说,一旦确定了移民计划,她就会开始“处理”名下拥有的房产,和台湾的生活告别。“其实佩洛西来之前,我没有很大的欲望想移民,我觉得住在台湾很好啊。如果不是可能会被统一,我也不想要离开。”
1996台海危机后,台湾多年未见移民潮
若从台湾地区户籍迁入、迁出的数据来看,近半个世纪以来,台湾大致曾出现三波移出潮,分别为1970年代、1980年代中后期,以及1995至96年,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波,当属台湾第一次举行总统直选,解放军发动演习、导致台海危机的1996年。
如果计入1996年前后各一年,台海危机造成的这波移民潮,光是在三年之内就有超过26万名台湾人移出。这个数字虽然仅占当时台湾总人口约1.2%,规模远远不及港人在九七前夕、以及港版国安法实施后的移民潮,但大部分经历过该次危机的台湾人,都对那波移民潮仍有印象。
至于70、80年代的移民潮,不仅规模不及96年,原因可能也不太一样。
1970年代的移出潮,其背景正好是中华民国退出联合国、国际地位“风雨飘摇”;而1980年代的移出潮,则可能与台湾于1979年开放出国观光,以及台湾经济腾飞、人民收入增加有关,而且其中有不少比例,皆为出国留学后直接移民,让“来来来,来台大;去去去,去美国”这样的口号流传甚广。
值得留意的是,除了移出潮之外,近半世纪以来的台湾也曾出现过几波移入潮。
其中,移入人数的首次显著增长,便出现在1985年之后,并在1997年前夕达到高峰,原因则可能和中英两国于1984年发表了联合声明,导致港人于“97大限”之前入籍台湾有关。根据台湾侨委会统计,“华侨身份证明书”的申请人数,确实曾在1997年出现暴增,比1996年暴增了一倍左右,也让台湾首次进入“人口净移入”的阶段。
不过这个“人口净移入”的现象并没有维持太久。2000年陈水扁当选总统、台湾实现首次政党轮替后,移出人口便于2001年再次出现增长,让台湾在2001至2003年间,再次短暂回到“人口净移出”的状态。
不过整体而言,从2004年起,台湾便一直维持著“人口净移入”的状态、成为移民的目的地,直到2020年才又开始出现“人口净移出”,但这波净移出的原因,主要是COVID-19疫情导致海外台湾人回国困难、遭到自动除籍,和传统意义上的“移民”并不相同。
接受端传媒采访时,台湾人口学会理事长陈玉华指出,除了退出联合国、香港大限、首次政党轮替等“政治化”的原因之外,有些移出也和台商前往海外经商有关,而1990年代的人口移入,也和1993年台湾开放大陆籍配偶赴台定居有关。
在台外国居民选择留下或离开?
“我之所以住在台湾,不是出于功能性的理由、也不是因为方便,而是因为我真的喜欢这里,而且我已经在今年正式拿到‘就业金卡’,所以会尽可能留在台湾、帮助台湾。”
资本足够的台湾人开始为自己找后路了,那么居住在台湾的外国人,又是怎么看待台海情势的呢?
一位在美商公司台湾办公室任职的英国籍主管告诉端传媒,今年初乌俄战争爆发后,该公司的美国总部便要求台湾办公室拟定“撤离计划”,甚至曾派“安全专家”来台视察;佩洛西来台、解放军开启“演训”之后,总部也曾询问他是否应先帮台籍员工办理美国签证,让他们随时能走。
“我还跟他们争论,中国不过就是在地图上画了几块区域、射了几个飞弹,台湾员工其实都很冷静⋯⋯过去两年来,我一直在说服美国总部,台海不会真的打仗,我觉得我甚至可能都比台湾人还要自满(complacent)松懈——但老实说,我有时也觉得台湾人似乎有点太松懈了。”这位英国籍员工如此说道。
除了一般跨国企业之外,驻台外媒在解放军演训期间,也开始研议让台籍员工填写紧急撤离名单。一位外媒记者告诉端传媒,公司甚至开放让员工填入直系亲属的名字,万一战争开打也可跟著撤离,被当作某种“另类的员工福利”。
住在台湾已经12年的越南裔法国作曲家尊室安(Tôn Thất An)则对端传媒表示,他从来没觉得紧张,也没想过万一战争开打,自己可以如何在第一时间逃离台湾。
“我之所以住在台湾,不是出于功能性的理由、也不是因为方便,而是因为我真的喜欢这里,而且我已经在今年正式拿到‘就业金卡’,所以会尽可能留在台湾、帮助台湾。”尊室安说道。
不过佩洛西访台之后,尊室安确实也感受到了亲友对他的关切。“大家都传讯息给我,问我还好吗,有人要我赶快离开台湾,还说会为我祈祷。我都回复他们,你可以继续为我祈祷,但我在这里过得很好。”
尊室安认为,有些外国人会觉得台湾人“应该很紧张”,除了因为外媒“耸动的报导”之外,还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大部分人并不是一直在关注台湾,不知道“台湾过去几十年来,一直都在面对一样的威胁,我们早就习惯了”。换言之,对他而言,外国人会预设台湾人紧张,其实是个“有点西方中心视角”的看法。
就此而言,尊室安亦认为,佩洛西来台引起世界各国关注台湾,让许多外国人第一次暸解台湾议题,对台湾来说未尝不是好事。
但话锋一转,尊室安对于台湾人的“不以为意”也有些微词。7月份台湾举行年度的万安演习时,他还特别去了街上等演习开始,想知道万一遇到防空警报,应该要如何应对,“结果我没学到什么东西,只是被赶去捷运站而已。”
旅外台侨开始考虑预留后路
“我当时还纳闷,打仗的是乌克兰、又不是台湾,为什么要问我这个?”
因为台海情势升温、而开始预留后路的,不只是居住在台湾的人而已,原本就在国外侨居的台湾人,也可能因为佩洛西访台前后的情势发展,而开始思考是否需要申请他国的永居权或国籍——居住在荷兰的何世嘉(化名),就是其中一个例子。
何世嘉对端传媒表示,她在荷兰读了四年半的大学,毕业后则留在荷兰从事艺术创作,也曾在超市、花店兼职,现在则因为台湾籍男友在荷兰工作,于是暂时以伴侣签证留在荷兰。
依照荷兰法律,何世嘉其实早有申请永居、甚至入籍的资格,但她一直没有提出申请,也认为自己终究是要回台湾的,直到2019年韩国瑜宣布参选总统之后,她才第一次萌生了申请永居的念头,“当时觉得韩国瑜如果选上,台湾就要完蛋了⋯⋯但后来蔡英文当选(这个念头)就消退了。”
不过佩洛西访台、解放军举行军演之后,何世嘉便去报名了申请永居所需的荷兰文检定。“也不算是突然就决定,是不断累加的结果,所以台海情势紧张,可能是‘最后一根稻草’。其实周遭很多人最近都拿了永居,但我很怕麻烦、讨厌行政手续,所以如果不是演习的话,我可能不会想拿荷兰永居做保险。”
乌克兰战争开打时,有些国际媒体也开始将台湾和乌克兰进行比较。当时有些同事看了这类文章,便问她在台湾的家人还好吗?“我当时还纳闷,打仗的是乌克兰、又不是台湾,为什么要问我这个?”
不过这些动态,也反映了国际社会对台湾的认识确实有所增加。
“以前荷兰同事连台湾在哪里都不知道,以为台湾是泰国,最近却开始听到他们聊台海,同事也不明白为什么美国要来挺台湾⋯⋯大部分台湾人可能都觉得佩洛西来台是好事,但我的老板却觉得她是‘白痴’,是在故意挑衅中国。他们不懂为何美国人要来搞这个,让台湾人夹在中间,只会让中国更想打我们,只是让台湾人被当成棋子。”
何世嘉认为,荷兰人之所以抱持这样的态度,可能是因为乌俄战争爆发后,很多难民跑到了其他欧洲国家,让不少荷兰人感到“厌烦”。“其实叙利亚内战的时候,他们就对难民有很多意见了⋯⋯所以会觉得,能不发生战争就不要发生战争。”
“我觉得佩洛西来台湾是好事,至少让身边的外国人更关注台湾,虽然决策是政府做的,但如果大家对台湾的事情和处境是了解,还是会间接带来影响。比如我们的护照常常会被误会是中国护照、导致通关困难,但现在一些海关、地勤人员,会比较知道台湾是另外一个国家。”
中共不放弃武力犯台,台海情势续增温
今年秋天举办的二十大,就是评估中共对台可能行动、以及对2024台湾大选影响的关键。
担任国防外交委员会召委、长期关注国防安全的立法委员罗致政对端传媒表示,目前很难准确估算中共武力犯台的时间点,但如果真的攻台,可能会是三种情境。
第一种是北京过度自信、误判情势,而且如果坐视两岸军力不平衡的情况继续恶化,这个情境就会变得更加可能发生。
第二种则是北京内部局势不稳,必须转移人民对内政的注意力、找寻外部出口,从这个情境来看,台湾就是“这世界上最不希望看到中国出现动乱的国家”,因为那很有可能导致北京武力犯台。“不过有点矛盾的是,台湾也不会希望看到习近平长期执政”,因为稳定执政、政经影响力继续扩张的中共,也对台湾依然未必有利。
至于第三种,则是所谓的“意外冲突”(accidental conflicts),而罗致政认为,这也是现在的台湾尤其需要注意的情境,因为共军在佩洛西访台之后,便开始不断跨越海峡中线、使用无人机闯入金马上空,“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被迫开第一枪⋯⋯尤其我们现在与解放军没有对话机制。”
一位不愿具名的国安领域专家则认为,如果局势进一步升级,台海战争会有三种模式。第一种是所谓的“封锁战”,截断台湾的能源燃料(比如天然气)、粮食来源;第二种则是全面性的战争;第三种则是混合式的战争,共军会先攻取金门、东沙这类离岛,并搭配资讯战,如果台湾政府无法守住离岛,执政的正当性(legitimacy)和民间士气都会受到冲击。
国防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员吴自立则告诉端传媒,中共从1949年开始,便一直在准备武力犯台,所以不是“是否在准备”的问题,而是中共领导人习近平什么时候会决定犯台。
“根据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共的国防能力和经济实力会在2027年之前,同时达到建军百周年的目标、成立一支现代化的军队。”今年秋天举办的二十大,就是评估中共对台可能行动、以及对2024台湾大选影响的关键。
吴自立认为,北京可能在三个情况下武力攻台:第一,台湾内部的抵抗意志瓦解、或是出现社会动荡;第二,中共为了巩固执政地位,透过民族主义转移民众对经济、贪腐的不满;第三,国际社会对台的支持不够坚定。
不过吴自立亦强调,台湾在面对军事威胁时一直都有积极作为,比如为了强化后备动员的能力,台湾已在2022年成立“全民防卫动员署”,强化教育召集(俗称“教召”)的训练内容、建立横向跨部会合作机制,目的除了让台湾能承受第一波攻击之外,也是在向外界宣示自我防卫的决心。
吴自立认为,台湾的天然地形十分利于防守,但也可能是劣势的来源之一,因为“台湾四周环海,不像乌克兰西面与西方盟友直接接邻,所以如果遇到海空封锁,如何维持外来补给,就会是能否持久抗战的关键因素。”
从乌克兰的例子来看,台湾需要增加燃料、粮食、药物和关键弹药的存量,而无人机在乌俄战争中的效果,也让台湾近期开始将民间的无人机生产厂商,整合进军工业里,同时发展防御敌方无人机的系统,以及射程更长的飞弹。
针对台湾民众对台湾防卫能力的质疑,吴自立则认为可以透过“公开透明”来尝试解决。“过去大部分军事发展计划都是机密,但现在很多都公开了,只要民众能掌握台湾军事能力,某程度上信心就能增加。”
爱台湾,但总要有后路
“对了,你不要把我写得好像贪生怕死喔,虽然我可能会移民,但我还是很爱台湾的。”
身为家庭主妇的Caroline,原本也和马贺兰相似,其实从来没考虑过移民。她的丈夫是大学教授,因为父母都还在台湾,而且也不认为两岸会真的开战,因此也没有离开台湾的打算。
大约是在两年前吧,Caroline有天突然发现,住家巷口那家香肠店,老板娘很久没出现了。于是她问了老板,才知道原来老板娘带著孩子去加拿大念书了,正在申请移民入籍。
Caroline说自己算是“外省第二代”,爸爸是1949年来台湾的老兵,妈妈则是本省人,但她是支持台湾独立的,“如果中国敢打,台湾就可以名正言顺独立,也蛮不错的。”
“其实死在台湾我是无所谓的,但我的两个女儿都还在上学,佩洛西来了之后,有天女儿跟我说,妈,我不想要死,我们可以去当大陆人吗?”
Caroline说她听了之后心想,“难道自己平常灌输他们的爱国思想不够吗?后来想想也对,我不能要求她们的想法跟我一样,应该要帮她们想后路,万一发生战争,至少还有外国身分可以逃出去。”
佩洛西8月访台之后,Caroline 有次又和香肠店的老板聊了起来。老板告诉她,眼见台海局势愈来愈不稳,他的老婆正在考虑,可能就和孩子留在加拿大定居,不回台湾了。
Caroline 也特别观察了台北的房屋市场,“有些物件最近释放出来了,不像投资客炒房的那种,感觉是住很久的”。她隐约觉得,像她一样开始有移民念头的台湾人,似乎真的变多了。
“而且台北现在随便一个公寓要4,000万台币,你去美国加州比较好的学区看,房子也是一样的价钱,还更大、更舒服。如果是你,你要买哪个?”不过做了一轮比较之后,Caroline 觉得加拿大是最适合的选项,现在正在搜寻更多资料。
挂上采访电话前,Caroline像是突然想到似地,又补充了一句:“对了,你不要把我写得好像贪生怕死喔,虽然我可能会移民,但我还是很爱台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