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间似乎也多了一种自己人撑自己人,以真金白银支持本土电影的使命感,电影工业可以乘着这种使命感向好发展吗?」

特约撰稿人 红眼 发自香港

《失衡凶间》监制邓汉强、导演陈果、监制庄澄与导演冯志强。
《失衡凶间》监制邓汉强、导演陈果、监制庄澄与导演冯志强。摄:林振东/端传媒

【作者按】在香港人撑香港电影的高涨情绪之中,悄悄上映的《失衡凶间》未必会是今年最多人看的港产片,但从电影风格的传承来看,它可能是近年其中一部最正宗、最原始的港产片。中港合拍片的兴起,带来过亿票房的美好憧憬,也一度令香港电影人“入乡随俗”,割舍了许多怪力乱神的题材。“一部电影赚到钱固然好 但我们做电影还有另一个理想。”负责监制《失衡凶间》的庄澄如是说。疫情辗转多年,电影工业经历了一场大洗牌,要拯救香港电影,有人创造国际级特技片,有人高举本土情绪,但亦有人尝试夕拾朝花,重拾那年让港产片横扫东南亚的怪力乱神。

灵异短打,因时制宜

疫情令电影工业陷入“无戏开”的重大危机,庄澄和邓汉强认为,这却也成为港式“鬼故”卷土重来的一大契机。邓汉强解释道:“疫情期间大家『坐晒喺度』,这个时期如果你还搞合拍片,申请批文,就要花好长时间。”庄澄续指:“返大陆拍电影先要立项,起码等一年半载,但电影公司几乎停摆了,要即刻有工开,最优先考虑还是拍本土电影。”

由庄澄、邓汉强监制的《失衡凶间》,事实上只是整个“灵异三部曲”系列的头炮,紧接下来还有《失衡凶间 2》和《失衡凶间 3》,三部戏各由三部短片组成,而且集结了香港当下新旧世代的导演和演员参与,首作《失衡凶间》便收录了许业生、陈果及冯志强分别执导的〈暗角〉、〈死场〉及〈唐楼〉三部短片。

鬼怪灵异题材,常见于香港电影八、九十年代的低成本制作,惟合拍片大行其道后,已经“断揽”多年。但对上一辈香港导演绝不陌生,几乎人人拍过,庄澄便笑言:“Matthew 以前就监制过《迷离夜》、《奇幻夜》,我廿几年都有一部《回转寿尸》,不过你们未必看过啦,哈哈。”

“惊栗题材是从前港产片一直做得很好的。”邓汉强感慨道:“坦白说,就算是疫情前,香港电影市场都已经不是太理想。我们做了那么多年合拍片,如果短期内无大陆市场,还有什么可以经营维生下去?”其中一个方案,就是回头发展早已被丢下的港式“鬼故”,作为疫情下行内自救的一丝曙光。

《失衡凶间》算是十年前《迷离夜》与《奇幻夜》这些灵异系列的延续,既找来新旧两代香港导演合作,同时分拆成多部短片。跨境合拍片近年退潮之后,作为另一种“合拍”形式,短片结集巧合地是如今港产片的共同特色,从《夜香・鸳鸯・深水埗》到《七人乐队》,即将上映的《猛鬼 3 宝》,还有《失衡凶间》系列,甚至庄澄上一部监制作品《一样的天空》都是四部短篇。庄澄形容,这些作品各有舍长取短的原因:“除了制作预算比较低,对我们来说,也是栽培新导演的一个好做法。如果由新导演去驾驭长片,要解决的问题较多,所以倾向短片。《一样的天空》里都有三个新导演。《失衡凶间》除了首作的许业生是新导演,接下来第二、第三集都有不少新导演,当然,他们其实已经不新,在电影圈其他岗位做了很久,但今次更证明了起用新导演的效果相当不错。”

邓汉强再补充:“另外,短片拍摄时间短,容易迁就演员档期也是考虑。”基于资金所限,无论新演员还是近年较少露面的资深演员,都是志在参与,片酬其次。庄澄表示:“相信都是喜欢剧本才参与。譬如小齐(任贤齐),我们如实各诉经理人片酬不多,但他还是想接下这个角色,觉得有得发挥。”

《失衡凶间》的短篇〈唐楼〉剧照。

《失衡凶间》的短篇〈唐楼〉剧照。网上图片

冯志强执导的〈唐楼〉,最终便是任贤齐联同吴海昕、陈湛文等新人主演。冯志强坦言,过去确实未拍过灵异题材:“最初是监制和另一位编剧许业生,他们有个故事,是关于唐楼里面有人不想被『收楼』所以制造出一只怪物,问我有没有兴趣。就是因为从未拍过,不同类型的电影我都想试,但就慢慢发展成到底什么人遇到这只怪物会最有趣呢?”他形容,所有角色都是围绕恐惧而生:“最后就有了任贤齐饰演的江湖猛人,他凶神恶煞同时又很胆小怕鬼,然后又遇到吴海昕饰演的小说家。”

而在接下《失衡凶间》的短篇〈死场〉之前,另一导演陈果的前作《鬼同你住》其实就是一半灵异、一半荒诞的奇片。“监制叫我帮手拍 1/3 部戏,短片制作不会很花时间,又几好玩,几有挑战性。”陈果笑言,因此便答应拿了剧本初稿。尽管剧本和角色本身已很完整,不能有太大的改动,但陈果提到,其实最大限制都是来自疫情的影响:“今次取景是困难的,不是很多地方可以拍。所以剧本修改了一些,成为现在的版本。”

庄澄承认,如此时势,拍摄上固然有诸多防疫限制,但短片制作,本身就可以在封密的小空间里进行,而无论是〈暗角〉、〈死场〉还是〈唐楼〉,大部分时间都发生在一厅一房,或一间无人商场内,“相对上,是导演和演员发挥创意的空间比较多。”他说。稍作剧透,譬如〈唐楼〉就是一个惊栗奇情,但风格另类的“鬼故”,有别于邪灵附体,也不是装神弄鬼,焦点却是落在自闭家中创写的小说家,终日看着镜子演戏,像精神分裂一样心魔交战。

《失衡凶间》的短篇〈死场〉剧照。

《失衡凶间》的短篇〈死场〉剧照。网上图片

陈果执导的〈死场〉则讲述一个被火烧伤的烂面少女,因而终日戴着“猪嘴”不能以貌示人,潜伏多年誓要找出仇人的成长故事。蒙面,报仇,商场大火,这些情景,难免令人联想到近年一些香港景况。陈果随即解释,不是有心想呼应的,只是“历史的巧合”:“这个少女从小烂面,反而因为大家今日都要戴口罩,她才出到街。假设大家外出已不用戴口罩,她戴着『猪嘴』行出去就会被人笑。在这个如此特别的历史时刻里,她才找到做人的尊严,过着跟其他人平等的生活。”陈果说着,转念又指:“这段时间是我们挥之不去的,全球死了那么多人,历史会记住。当然,这些想法我不会在电影里解释太多。”

然而,既一方面复兴港式“鬼故”,另一方面也有许多因时制宜和巧合的处理,还是替《失衡凶间》留下了几重时代价值。

“拯救”即将消失的片种

打从 2013 年《迷你夜》、《奇幻夜》之后,这类怪力乱神已在香港电影绝迹多年。或许,当初是因为要做合拍片,所以拍不到,今日却是反过来拍不到合拍片,所以带着它们回到本地市场。“都有少少这个因素,但又不是完全的。”邓汉强认真一想,接着解释:“在八、九十年代,全东南亚都是港产片。但过去这几年,许多发行商都表示,港产片在东南亚地区无人要。当然我是好欣赏《缘路山旮旯》这类纯本地题材,只是外面不明白香港那套文化,但如果要整个工业一直经营下去,就要在香港以外的市场都赚到钱。类型片容易好多,灵异题材也相对上容易卖埠。单一香港市场实在太细,就算没有大陆,如果我们找回东南亚市场,起码港产片都可以继续行落去。”

不过,陈果的想法跟邓汉强有点不同:“现在的香港电影市场太狭窄,而灵异题材 Budget 平好多。”他认为,《失衡凶间》较适合今日的串流影视平台,后续回本的机会较大:“网上电影,愈是古灵精怪的题材,有较多视觉元素会比较受市场欢迎。这个社会趋势当然也限制了电影创作,但要做到收支平衡,就好难想拍什么就拍。”

但无论如何,怪力乱神再起,除了是香港电影人的一种自救方案,也某程度是想挽救这个跌入边缘的类型片。“制片人肯用这个即将消失的片种,甚至是『拯救』心态,那就更值得支持。”陈果说。身旁的冯志强则提到,自小喜欢看港产片,灵异题材本身是其鲜明的特色,若从此被淘汰,港片味道亦将失传:“过去看过很多又惊又笑的电影,很喜欢那种虚惊一场的反差。难得自己可以尝试,是值得一拍的,近年不多见有片商肯投资这样一部久违了的类型片。”

《失衡凶间》导演陈果与冯志强。

《失衡凶间》导演陈果与冯志强。摄:林振东/端传媒

“你个故仔得唔得先”

虽然任重道远,但有心有力都不一定人人支持。如邓汉强形容,筹拍《失衡凶间》的过程并不顺利,似推销员拿着几个故事不断找监制和电影公司:“但大家一听到你不立项做批文,不做大陆市场,好多人其实未开始倾已经退出,明显不觉得是好生意。”

像《失衡凶间》这类短片结集,未必符合今日一些主流观众入戏院的标准,置身网上串流年代,付钱看大银幕多数想看大制作,要“抵睇”。譬如《明日战记》百几蚊看四亿多的大制作,就很符合香港人的经济效益。邓汉强对此亦无可奈何:“但你一想做大制作,就要考虑市场,然后你就要回去做合拍片,即是要做审查、拿批文,预了要等几年才能开工。你看近期的主流电影,像《明日战记》、《神探大战》和《风再起时》,都是好几年前就开始筹备。”

庄澄在旁补充道:“我们当然是有继续拍大片的,《九龙城寨》就筹备了四年,现在开始拍第一年,连同后期制作,可能要花五、六年才面世。”

“疫情期间,我的最大考虑是如何将小制作最大化,想大家有工开,除了找生存空间,也最重要是大家玩得过瘾。”邓汉强忆述:“在《失衡凶间》之前,我在澳洲拍了另一部大制作,汤唯主演,团队有三百几人。那当然舒服一些,但分工太细,许多事情都是遥距控制,参与感比较低,有时打完招呼都不知道对方是那个部门。今次这里连三十人都没有。虽然人少,片酬微薄,落手落脚辛苦好多,但找回那个团队精神和实战感觉。”

“在中国大陆,你会轻易找到许多赚几十亿的大片,但十年、廿年之后呢?可能只记得票房,但未必再有影响力。”稍顿,庄澄续说:“《失衡凶间》规模是小,如果你是会计、行政出身的话,就肯定觉得『唔理好唔好,总之唔啱数』。都无大明星,又不是全部大导演,输死你啦。但我们毕竟创作人出身,是看到这几个故事,觉得它好,所以才会去拍。而且资深导演、新导演和演员有商有量,是一个很理想的创作环境,也希望可以带着香港电影走远一些,其实至今都了好几个国际电影节。始终希望那部戏可以在历史上留名。在这一方面,我还是有追求的,而且不比它的商业价值细。如果一心只想做些大卖的商品,就会少了许多其他方面的追求,但有趣的是,很多电影往往最初就不是为了赚钱的,结果票房成绩就很理想。反而有些公司随便拿几百万一拍就要拍十部,但终于,大家都看到没什么成果。这就不涉及成本多少了,当然是因为有没有质素。”

《失衡凶间》监制庄澄、邓汉强。

《失衡凶间》监制庄澄、邓汉强。摄:林振东/端传媒

从事监制数十年,见证黄金时代远去,庄澄对此特别感触良多,形容行内很多电影人已经不看故事,而是先管好“盘数”。“但电影是创意产业,不先看故事,你已经死了一半。前几年就特别流行聘请一些哈佛 MBA 回来,但他们真是什么都不懂,只是学到一套公式去 fit in 任何产业。总之我特技好劲,我有好多明星,故事求其拍到就可以了。但拍电影是不用 MBA 学位,不用懂英文的,而是你有无创意先,你个故仔得唔得先,大家开始忘记了这些事情。”庄澄说得轻描淡写,但特别痛心:“这往往是香港电影没落的原因。电影工业能够培育到人才,能够爆冷,其实是靠创意。最老土的成功例子是《无间道》,那两位导演(庄文强和麦兆辉)之前的作品全部『死晒』,你敢用吗?我们是比较理想主义一些,或者在另外一些人眼中是比较蠢,哈哈。但这样都不错。”

经历两次断层之后

常说中港合拍片的兴盛一时,将许多出色的香港电影人挖走了,最终形成了香港电影青黄不接的断层。但在庄澄和邓汉强眼中,过去十多年的合拍片热潮,并非今日港产片一直走下坡的前因。“那个断层,早在合拍片之前就已经形成。”庄澄解释:“在 90 年代后期,港产片从本来每年二、三百部电影,变成一百部戏。最大问题就是粗制滥造,签两个明星就拍套戏卖埠去台湾。业界只想赚快钱,《赌神》卖得,就拍赌片,《英雄本色》卖得,拍黑社会片啰。想拍警匪片,就参考拍过的警匪片拍一部交货,那一定拍到,但肯定不是好作品。整个电影市场去到极端,由出钱那个『话事』,台湾片商要求你拍什么就拍什么,咁就弊喇。”

当香港电影人开始失去对创作的判断力和主导权,断层从此而来。邓汉强追悔莫及,说是物极必反:“那个年代你拍什么都赚,一定卖到埠,赚钱太容易了,大家并不上心,也不愿意花时间经营,只计算这部戏有几多明星、赚到几多,但没料到韩国那边越来越好,取代了整个东南亚电影市场。许多韩国导演都是看港产片长大,但这个世代,轮到香港人看韩剧长大。”

如是者,千禧年初香港电影产量大跌,行内结构性失业,庄澄接着说:“我们先是这样输了十几年,到合拍片年代再断一次。因为每个导演都想拍到自己想拍的题材,合拍片市场能够提供足够预算,满足创作需求,人才自然会流走。而且,一拍就是赚好几亿的票房,电影公司为求稳阵,倾向起用已有一定地位的导演,新人没机会,加上以合拍为先,题材狭窄了,跟以前百花齐放是截然不同的景况。在我看来,这两个阶段对香港电影是致命打击。”但他认为,香港电影工业近年有很多改变,不像网上常见的负评言论说得那么一潭死水,“起码疫情期间,反而多了十几二十部本土电影,到明年金像奖就会看到它们的成果。”

《失衡凶间》的短篇〈死场〉导演陈果。

《失衡凶间》的短篇〈死场〉导演陈果。摄:林振东/端传媒

无大片时期的香港新演员

香港电影工业的改变,很难不把焦点落在新演员的面孔上。旧人已去,昔日的香港影星都忙着乘风破浪北上发展,讽刺的是,在严重萎缩和江河日下的时势里,却为留守本地的一众年轻演员带来最大的发展机会。陈果和冯志强都在《失衡凶间》跟一批年轻演员合作,见证世代交迭,两人都表示,他们跟过去养尊处优的明星有很大分别。

陈果说:“以前的演员,电视和电影两者分家比较明显。可能看电视是免费的,但入戏院要收我钱,观众就不喜欢了。但现在不同,特别是年轻演员再没这个分野,有些人拍完电影会走去拍电视剧,可能因为他们不是回去某大台拍剧吧,哈哈。”

说来凑巧,在《失衡凶间》上映前,冯志强便刚刚拍完 ViuTV 的青春电视剧《i.Swim》,接下来又会从电视延伸到电影。“可能因为电视、电影,你现在都可以在网上收看,所以分别不大。”他说。

陈果形容,今日新演员能够“拍大片”的机会比过去更少,因此,一方面想拍电影,但也不抗拒拍电视剧。冯志强接着说:“我想就是因为机会太少,他们会非常珍惜,每次都倾尽全力,这一点特别令人欣赏。好多新演员的实力都叫人喜出望外。你以为他们是新人,其实已经磨练了很多年。”

“僧多粥少,竞争好大。所以他们一有机会就搏命试镜,付出很多。”陈果说。

“今次试镜唔得,未必有下次,也不知要等到几时。每次都当最后一次。”冯志强认同。

“演员质素并无问题,机会也总是有的,但太多人争了,明年又有一批新人,你不搏杀,机会就让给下一个。”陈果转念一想,认为今日仍欠缺新的影坛巨星,尤其是相比八十年代,香港电影工业曾经特别盛产“大星”:“我都试过不用明星拍戏,但有明星和无明星是好大分别。在商业市场里,要做一个类型片,无明星好难拍到戏。娱乐始终都是娱乐,观众会为了少少名气入场看戏,你无办法改变。”

不过,过去几年从电视台窜红的人气男团、网红和 YouTuber 等新势力,并非专业演员出身,如今都陆续“担正”成为电影圈的新宠,似乎亦有一定叫座力。冯志强说:“当然是好事,带多些观众走入戏院。”

不过,陈果的说法则不置可否:“多得有一些男团,有女团,起码现在有得拣。但在以前,无论歌星又好,电视演员又好,像华仔(刘德华)去拍电影有一些优势,就是能够搭配许多其他电影演员。现在这些一出来拍电影就要担正,你是纯靠市场触觉,要 die hard fans 去支持。当然,这种风气延续下去,说不定又会建立另一套现象。”

《失衡凶间》的短篇〈唐楼〉导演冯志强。
《失衡凶间》的短篇〈唐楼〉导演冯志强。摄:林振东/端传媒
《失衡凶间》监制邓汉强。
《失衡凶间》监制邓汉强。摄:林振东/端传媒
《失衡凶间》的短篇〈死场〉导演陈果。
《失衡凶间》的短篇〈死场〉导演陈果。摄:林振东/端传媒
《失衡凶间》监制庄澄。
《失衡凶间》监制庄澄。摄:林振东/端传媒

香港情怀告急?

说起现象,随着近期票房“告急”而四出“谢票”的《明日战记》和《缘路山旮旯》,坊间似乎也多了一种自己人撑自己人,以真金白银支持本土电影的使命感。邓汉强笑言,既乐见如此,但也不乐意一直如此:“作为监制,自然希望大家支持香港电影,亦希望百花齐放,什么类型的电影都有人捧场。但有时又精神分裂,盲撑其实并不健康。我都明白市场有需求,但不是所有事情都计算得到,真是计到,香港电影套套都赚啦。”

“我知道《明日战记》拍得贵,所以大家争住出来撑古仔(古天乐)。但撑古仔不等于要撑《明日战记》㖞,古仔一年开那么多部戏,其实部部你都可以撑。”陈果一笑,揶揄道:“那么大规模的制作,几亿都拿得出手,其实不用你去支持。我很明白,也太明白了,如果一部戏得到好多人撑,它是非常幸运的。但不是部部戏都那么够运有人撑,你今次撑一部穷电影咪 OK 啰,但如果还有下一部,成本还要低过它,你又是否要撑?”

或许,从很久以前开始,香港人看电影都不再只是看电影,而是寄放了一些作为香港人的情感投射,想在电影里找到身份慰借。但对这种“香港情怀”的批判,由陈果说出来特别尖锐:“我想是五年前,由《一念无明》开始的了,逐渐形成一股年轻人需要一些新电影来充实香港这个电影市场的想法,大家亦衷心希望出现这种电影。好是好的,但不好的是,做了几年,便有太多这些人民关怀的电影。当这类型变成了主流,如果不是部部都拍得好,一定有些跌宕、脱轨,无法维系一直向上的趋势,你未必撑得起。加上这几年间发生的事,有少少停滞,时代不同亦有一些影响。要重新再培养年轻观众,我想不是那么容易。”

陈果续说: “全世界都想拍一些年轻人钟意的电影,因为年轻人是主流嘛。但想去讨好年轻人市场,往往都会失败。别考虑这些因素,自由发挥、拍自己想拍的作品才是最重要。不应该是为口号,也不似某些人高举旗帜要去拍什么,这些岂不也是主旋律吗?”

“支持香港电影、支持香港创作人,那就一定的了。但问题是,香港的电影人都不要太让观众失望。”庄澄也淡淡笑了一声,接着说:“为何香港电影一蹶不振,大家都走去看西片?就是之前的作品令人失望,是自己人搞死自己。这样说可能太极端,但过去香港电影有些作品确实做得差,当周遭多了质素较高的作品,观众要求会不一样。这个问题值得我们认真看待,尤其是剧本方面。不过,现在有首部剧情片、剧本孵化计划等等去支持新导演,我估情况会改善。”

邓汉强答道:“但同时要保持一定宽容度,好像你去睇波,都不可能要求香港球会踢到英超质素。但就是因为有一班人入场支持,鼓励他们改善技术,所以会越踢越好。近年多了一些声音号召球迷入场撑本地球赛,那份情怀,是用钱买不到的。”电影亦然,输赢其次,但不服输的心态就很重要:“我深知每部戏都有自己的命。但如果你找到一群人,大家都投入做同一件事,行到几远是很难说,不过就算输,都不会输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