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十论”栏目每周择选报导及圆桌话题中十组精彩读者留言刊出。」

端传媒社群组整理

【编者按】“读者评论精选”栏目每周择选报导及圆桌话题中十条精彩读者留言刊出。部分留言可能会因应长度及语意清晰作节录或编辑。

1. 西川,回应《香港安乐死合法化之路还远,他们只想无痛生存、安详离世》

没有社会可以为所有人提供充足支援(虽然增加支援是必须的,香港的系统没有把人当作人)。就算社会有充足支援,为了维持生命,病人依然要承受不成比例的痛楚。问题是“死亡”本身不被认可,仿佛只有永生不死才符合人性。讽刺的是,癌细胞就是永生不死的生物。

2. 杨子荣,回应《贵州一转运隔离人员大巴凌晨侧翻,27死20》

最近在读墓碑,才体会到共和国地方对于贯彻中央政策之高,到了空前绝后的地步。之前秦朝虽然是郡县制,但也没像共和国一样,一个口令一个动作。上面讲大跃进,下面就力拼完成指标,吴芝圃的粮仓绝对不是空的,却可以饿死几百万人。真的大家都在同一台大巴上。

3. miaaawen,回应《转运大巴事故后,贵阳隔离居民自述:我也可能成为凌晨大巴上的人》

“因为从贵阳发生疫情到现在,还没有出现过因为物资短缺快饿死或者有病不能医治的情况,不像上海那么严重。”从这句话就能看到信息封锁的可怕之处,若不是大巴遇难的人和受访者产生了真实联系,想必后者也不会觉得有什么大不了,只是一桩和自己无关的新闻罢了。

4. ena,回应圆桌话题《AI画作夺美国艺术比赛首奖引争议,你认为AI创作是否原创艺术的一种?》

其实AI成为一种绘画工具已经是大势所趋,插画家要么趁早学习,要么只能慢慢被淘汰。MJ我看友人玩过,要用对关键字或者挑图让AI继续算其实也需要花费时间和技巧,只是老板会不会产生“我找只狗来做也能算出好棒棒的图”的错觉,那又是另一个故事了……我对这个拿奖的疑问,大概就是作者有没有好好表达自己的艺术理念和想法之类。如果单从画面很漂亮细致来获奖,我就觉得那奖就该颁给AI算了。

然后用AI算图对艺术家的伤害,大概就是某些艺术家经过长时间锤炼而成的独特风格可以轻易被复制,举个例子,慕夏风在AI算法下可以生成无限张图,那现行法律有没有方法保障慕夏的权益,假如他是现代人的话?如果能发展出类似版权税的概念,我想会对艺术发展比较好。毕竟AI不会自己创新,改用AI算图大家只能得到差不多风格的东西,如果没有人持续创作去增加素材的话,长久下去也会看腻的。

5. 自由风,回应《被打压、解散、重组——香港的大学学生会能看到曙光吗?》

学校从来不会害怕学生,因为学校对学生的权力就摆在学生守则里。解散学生会的学校并不是害怕学生,而是害怕政权。政权掌握了学术的命脉——简言之就是钱,所以学校害怕的是学生“搞事”而导致的后果,而不是学生本身。因此,这里仍然有一定的空间,用各种民选委员、学会的方式,比较低调地对校政跟学生事务施加一定的影响力与认受性。

然而,政权害怕的不是“学生会”的牌子,而是学生自治的权利与意识,因为自主的思想就是对政权最大的威胁。因此,这种空间可以维持多久实属未知之数。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上至校务委员,下至兴趣学会、运动校队,都要安插党委。然而在那之前,能做的尽量做,种下最多的“自治意识”种子。这样,在“那一天”来临的时候,有更高的机率成为波兰,而不是俄罗斯。

6. 西川、Bd,回应《三十几岁﹑“母胎单身”:没有恋爱为甚么就是问题?》

西川:单身是因为自己丑、对情侣抱有敌意,这些都是INCEL的表现喔。柠茶和那些男性大魔法师一样,都是被迫接受单身,只是态度躺平而已。

Bd:这些可能是表现或者说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Incel的字面意思指的是“非自愿独身”,而且这里的“非自愿”还包含了一种强烈的“应得”意味。

后文也提到:“跟很多以单身男性为主的“非自愿单身”(INCEL)次文化群体不同,柠茶从来没有觉得拥有亲密关系是她应有的权利。”

西川:@Bd 但那不是她的心底话啊。对情侣抱有敌意,还有后面不禁觉得有拖拍是某程度的优越,正正是“应得而未得”的表现。柠茶的自我形容甚至符合一些对Femcel的定义(比男性倾向自我怪责,虽然我觉得这些标签都在加剧单身羞辱,也没有检讨柠茶的意思)。资本主义教人用资产换取性吸引力和权力,进步主义教人自我肯定就是爱(即所谓爱自己,人人都值得被爱),现实却是有些人无论做什么都“暂时”没有人爱。过了30岁,这个“暂时”就仿佛永恒了。

7. NTisyou,回应《三十几岁﹑“母胎单身”:没有恋爱为甚么就是问题?》

母胎单身这个名称就隐含了一个人应当在成长到某个年龄就要恋爱的观念,因为母胎是生命开始之前,这是一种过度强调法。从另一个角度说,母胎也指涉了生殖,即一个从母胎里诞生的人,却没有恋爱,这真是荒诞。所以母胎单身一词,本质上是生殖崇拜。

8. 月影,回应《三十几岁﹑“母胎单身”:没有恋爱为甚么就是问题?》

我同意评论区大家说的,这篇选题可以很有趣,但是写的非常有问题。如果不是平铺直叙的描述几位被采访者的个人想法,而是穿插分析(可以是社会学理论的,也可以是中国以及世界各国的社会现状分析,摆数据等等),肯定会有深度的多。

尤其这一选题本来就非常有争议,敏感且生活中人人都会碰到,不加任何解释说明直接把采访甩上来,相信几位采访者的想法大部分读者也都听说过,对读者来说并不能获得多少新信息,反而可能因文章中出现的对不恋爱群体的偏见观点,而看的不太愉快。

就日本社会的情况来说,近年无论男女终身未婚率都是在上升的。且日本对影视剧中必不可少的恋爱情节有开始反思,是不是恋爱就一定是影视剧中必须描写的要素?推荐nhk拍摄的日剧"恋せぬ二人",不恋爱的两人,就对这个话题有很有趣的探讨。

期待端后续能写出更好的对这一话题的深度分析文章~

9. madlex,回应《受邀请报导中国,一名尼日利亚记者眼里的“中国道路”和中非未来》

不仅非常有必要对非洲领导人进行如何与中国接触的培训,同时也需要扩大非洲的公民空间,以便民众能够让与中国打交道的政府负起责任。

一方面对西方要求政治改革之条件嗤之以鼻,一方面仗住自己读过几年书,觉得自己凭空即可对非洲领导人指指点点。

一方面觉得经济自由与政治自由可兼得,一方面又落入中共的话术,将人权与发展对立起来。

一方面觉得反对种族歧视是普世价值之一部分,一方面又将与白人之历史私愤带入,不正视中国的歧视问题,配合中共搞黄黑一家亲的把戏。

这些记者留学光顾住与学伴玩,未读过书吗?

10. Minagi,回应《受邀请报导中国,一名尼日利亚记者眼里的“中国道路”和中非未来》

“中国做了一些正确的事,而太多的非洲国家则走上了浪费了希望的道路。”

恰恰相反,中国正是利用了腐败才能在非洲大肆攫取自己的利益。中国的“援助”到底给当地带来了多少的就业?恐怕大部分利益都流进了统治者的腰包吧。

我们推出端 Plus 会员计划,邀请你们成为独立新闻的守护者,帮助我们守护端,也帮助我们继续守护各地独立记者,支持他们产出更多优质的华文调查报导。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